本書不僅是對《2018指南針法規》的增補,而且是在對比2017年和2018年大綱的基礎上,收錄瞭全部2018年大綱新增和修訂法規。《2018指南針法規》已經收錄的新增和修訂法規,也在本書中全部重新收錄,便於考生查閱和復習。
因此,本書不僅是《指南針法規》的增補資料,而且可以作為其他法規匯編的增補資料,以及新大綱和相關法考復習用書的配套用書。
收錄《2018法考大綱》全部新增和修訂法規,共個35件。
1.新增法規和全麵修訂的法規,附全文,便於查閱全文。
2.修訂量很小的法規(隻修改幾條),附修正案,便於明確修訂內容(修訂內容往往是考查重點)。
3.重點法條和題眼標注。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18)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錶大會代錶法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 (25)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行憲法宣誓製度的決定 (26)
【司法製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29)
律師執業行為規範 (29)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法律顧問製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製度的意見 (29)
【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3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 (3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 (35)
【民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37)
【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傢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乾問題的規定 (38)
【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42)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42)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43)
行政法規製定程序條例 (43)
規章製定程序條例 (46)
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罰法 (4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5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5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50)
【商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乾問題的規定(四) (6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閤作經營企業法 (68)
【經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69)
【環境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72)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産資源法 (76)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80)
【國際法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問題的有關規定 (8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若乾問題的規定 (84)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彆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傢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86)
這本書的結構鬆散,內容似乎是隨意堆砌而成,缺乏一個清晰的、以法律部門或時間順序為邏輯主綫的組織架構。作為一本增補材料,它本應肩負起“梳理和提煉”最新法規脈絡的重任,讓考生能夠迅速掌握2018年法律體係的“新麵貌”。但實際情況是,你很難在其中找到一種連續性和係統性。某條新規可能被夾在瞭某個不相乾的部門規章後麵,而另一條重要的立法解釋卻被處理得輕描淡寫。我試圖通過目錄快速定位某一特定修改,卻發現目錄本身也未能體現齣應有的專業性,很多關鍵的法律名稱被簡化或誤用。在我需要高度依賴資料的精確度和檢索效率的關鍵時刻,這本書的“反人類”設計讓我的查找過程變得異常繁瑣和低效。我需要的不是一本散亂的法律條文剪貼簿,而是一部經過專業整理、能引導我快速掌握核心變動的“立法更新報告”,很遺憾,它距離這個標準相去甚遠。
評分這本所謂的“指南針”增補本,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我本是衝著2018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最新動態和那些漏網之魚去的,希望能在這本匯編裏找到那些新修的、新解釋的、或者是在其他主流教材裏還沒來得及收錄的“熱乎乎”的法律條文。結果呢?翻來覆去,感覺就像是作者在整理舊文件時,隨手抓瞭幾張似乎沾點邊的A4紙,然後用一個極其正式的書名包裝瞭一下。我拿著它和我的官方教材對比,那種失落感簡直像是買到瞭一個空殼子。對於一個備考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每一條法律的增刪改動都可能決定考試的走嚮。我期待的是精準、及時、可靠的增補內容,而不是這種模棱兩可、好像“湊數”的邊角料。如果它真的包含瞭那些關鍵的、新增的司法解釋或者部門規章的變動,我絕對不會吝嗇我的贊美,但事實是,我花費的心思和購買的成本,似乎隻換來瞭一堆“好像是那麼迴事,但實際上屁用沒有”的安慰劑。這種對考生需求的漠視,對信息時效性的輕慢,簡直是對我們備考壓力的二次傷害。我寜願自己去最高法官網慢慢扒拉,也強過被這種半吊子的“增補”誤導。
評分拿到這本厚度適中的增補手冊時,我心裏是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期待的。畢竟,法規的變動是法律考試的“活水”,而老舊的法條堆砌再多,也不如一條新齣爐的司法解釋來得關鍵。我翻閱的重點,自然放在瞭那些在考試大綱中有所暗示,但在我現有資料中缺失的特定領域,比如最新的行政訴訟法細則或者刑法修正案的配套實施規定。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蜻蜓點水式的“巡禮”,而不是深入骨髓的“補漏”。它似乎涵蓋瞭某些領域,但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及預期。很多我急需確認的最新司法解釋的條文細節,它隻是簡單地列齣瞭名稱,而沒有提供核心的文本內容,這對於需要逐字逐句記憶的考生來說,簡直是形同虛設。它就像一個隻告訴你“哪裏有寶藏”的地圖,卻不告訴你寶藏具體埋在哪一米的地圖。如果你隻是想快速瀏覽一下2018年有哪些法律動過,也許它能勉強應付,但如果你的目標是像我一樣,想用它來精準填補知識體係的漏洞,那麼你很可能會失望而歸,發現它帶來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安慰,而非實質性的知識增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坦白說,顯得有些粗糙,缺乏專業法律齣版物的嚴謹感。但撇開外錶不談,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其內容的選擇邏輯。增補本的核心價值在於“增補”,即補充那些正本中尚未涵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最新規定。我花費瞭大量時間去比對,試圖找齣它到底“增補”瞭哪些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條文,而不是一些過期的會議紀要或者不具普遍約束力的部門通知。但令人費解的是,其中有些內容似乎早在我年初的資料收集時就已經公開發布,似乎並非“新”到需要單獨成冊增補的地步。這不禁讓我懷疑,編寫者是否對“增補”的定義存在理解偏差,或者更糟,隻是為瞭趕在考試季前夕推齣一本“新書”來吸引眼球。一本法律增補材料,其生命力在於其絕對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一旦這兩點受到質疑,它的剩餘價值便大打摺扣。我需要的是權威的法律原文,而不是一份需要我耗費大量精力去甄彆真僞的“疑似法規摘要”。
評分對於一個誌在通過法考的考生而言,我們對法規匯編的訴求是極度功利且精準的——它必須是考試的“彈藥庫”,而不是“參考資料夾”。我購買此“增補本”的目的,是希望它能提供那些在正規教材的“閉關修煉”期間新增的、至關重要的法律條文變動。比如,那些影響民事訴訟程序中的新舉措,或者在公司法領域齣現的針對特定情形的最新批復。然而,當我將這本書與考試前夕爆齣的幾個熱點法律爭議點進行對照時,發現它在這方麵的覆蓋率低得驚人。就好比一場重要的足球賽,你期待買到最新的戰術分析手冊,結果拿到手的卻是一本關於上賽季球員個人傳球失誤統計的陳舊資料。這種錯位感,使得這本書在我備考的最後衝刺階段,幾乎處於被束之高閣的狀態。它沒有成為我信賴的“指南針”,反而更像是一個迷失在舊地圖裏找不到方嚮的符號,白白占用瞭我寶貴的復習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