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曆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願你曆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星言 著
圖書標籤:
  • 成長
  • 治愈
  • 人生
  • 感悟
  • 溫暖
  • 情緒
  • 心理
  • 閱曆
  • 平靜
  • 自我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13578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9268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7-01
用紙:書寫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這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愛情故事

她是剛過完蜜月的幸福新娘,也是陪同罹患惡性腫瘤的丈夫抗癌的樂觀妻子。
她默默飲下生活的巨大悲痛,將內心的溫柔化作抗爭的力量,守護著自己的愛情,也更理解珍惜生命、好好活著的真諦。

2.這是一份與死神賽跑,送給丈夫的生命禮物

丈夫病情惡化,危在旦夕,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處在昏睡中,她目睹丈夫和疾病的鬥爭,目睹一個人與病魔賽跑的種種艱難與堅強,殘酷、冷靜而理性地記錄下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健康、財富、親情、愛情、友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迫切地想把這些與同樣處於病痛摺磨,或是人生底榖的人分享,也希望能在永彆之前,還來得及送丈夫一份特彆的生命禮物。

3.這是一本感動萬韆讀者的“生命之書”,亦是一本很好的人生教材

麵對突如其來的苦難,她不偏執、不怨天尤人、不憤世嫉俗,將深沉的愛化作輕柔的筆,冷靜而理性地記錄下周遭陪伴她的人、給她力量的朋友、做她後盾的父親。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發,為愛而寫;讀來令人淚下。多篇文章被新華社、思想聚焦、讀者、有書等微信大號頻繁轉發,感動萬韆讀者。被譽為“很好的人生教材”,教會我們如何去熱愛生命,如何去麵對突如其來的不幸和磨難。





內容簡介

《願你曆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是一本協助我們開釋生命難題以及生存睏境的愛與思辯之書,記錄瞭著名心靈療愈師、新浪簽約書評人屈星言與丈夫一同抗癌的生命感悟。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社、思想聚焦、讀者、有書等微信大號頻繁轉發,引發韆萬網友共鳴。
《願你曆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亦是一本感動無數讀者的“生命之書”,作者圍繞突如其來的苦難,生存的苦惱、睏惑展開思索,始終帶著清晰的“生命自覺”而書寫,它關照現代人的身心睏境(如疾病、孤獨、親密關係等),道齣作者對諸多社會問題的體悟與觀省,其言辭犀利、直指病竈,對自我及外在的剖析,都做到瞭真誠乃至“殘忍”,以幫助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世事滄桑,我心安然。作者現身說法的自我成長、對浮躁眾生的冷眼旁觀,將給予讀者逆風飛揚、穿越黑暗的力量。

精彩書評

在本書的齣版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插隊進行、緊急安排,很多人共同努力,為的就是讓每天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處在昏睡中、危在旦夕的丈夫,還來得及看到這份妻子送給他的禮物。

作者與她老公是初中同學,兩個人經曆瞭多年愛情長跑,最後終於修成正果,沒想到新婚兩個月,老公竟被查齣癌癥,她為此放棄工作,帶著老公到北京治病,始終不離不棄地陪在他身邊。一邊照顧他,與老公一起積極抗癌;一邊努力通過閱讀、寫作來支撐自己,治愈自己。

書中的內容,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發,為愛而寫,對愛情、親情、友情、生死的深沉思索,痛徹心扉,讓人不得不重新反思“活著的意義”。多篇文章被新華社、思想聚焦、讀者、有書等微信大號頻繁轉發,感動萬韆讀者。很多讀者甚至成為作者的粉絲,關注瞭她的微信微博,在後颱留言安慰她,鼓勵她。

當老公忽然被查齣癌癥,她一下子被這突如其來的猛擊打暈瞭,一時不知所措,茫然無助,隻有藉助閱讀與書寫來尋找齣路,重建自我,從一開始的否認、抗拒、逃避到接受,她用她的堅韌,勇敢,美麗,智慧,溫柔,愛,善良,終將人生的苦難轉化成瞭生命的祝福,從此笑對生活,內心安然,自帶光芒。

她也因此領悟到,人生是多麼的無常,生命是多麼脆弱,麵對這無常的人生,她必須打造一艘堅實的大船,以讓自己平安渡過生老病死的大海。這也成為她人生的轉摺點,一種從自我實現到自我救贖的轉摺。如果說在30歲之前,她追求的是自我實現,那麼從此之後,她關心的是自我解脫。

正如作者所說,寫這本書與其說是丈夫的鼓勵,不如說是她目睹丈夫和疾病的鬥爭,目睹瞭一個人與病魔賽跑的種種艱難與堅強後,找到的一種自我救贖和解脫的方式。

畢竟想改變像癌癥這樣的疾病太難瞭,但容易的是,她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給那些還沒有得病,或者因為傢人得病而深陷睏境的人以鼓勵。所以重要的是,活著的人也要堅強起來,好好活著好好愛。這也就是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編輯手記

目錄

自 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01
第一章 誰的人生不是邊受傷,邊咬牙硬扛
誰都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002
沒經曆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007
除瞭生死,都是小事兒 011
人為什麼這麼怕死? 016
30歲,你可以過私人訂製的人生 020
人總需要勇敢生存,我還是重新許願 024
第二章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人隻有駕馭孤獨,纔能獲得自由 034
獨自攀登,然後再與他們在高處相逢 039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人生注定要獨自前行 044
平日越熱鬧,獨處越重要 048
有種孤獨叫“習慣性討好” 053
你能忍受更大的寂寞,就能獲得更多的自由 058
婚姻不是幸福的唯一選擇 062
因為懂得,所以勇敢 067
第三章 感情讓人柔軟,現實讓人勇敢
第父愛無聲,但我懂 074
親情是我們的鎧甲,更是軟肋 079
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他們與時代同步 084
真正的友情無需說“謝謝” 089
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成老友 094
不要為瞭做“好人”,而壓抑自己 099
好的婚姻是同舟共濟,但你手裏一定要有船槳 103
男人齣軌,到底該不該被原諒? 107
異地戀,熬過去就贏瞭 113
第四章 好好安頓自己,彆怕來不及
第趕時間的人,永遠沒時間 118
當你專注自己,焦慮便會自愈 123
所謂匠人精神,就是一次隻做一件事 127
心靜是最好的心境 133
彆讓熬夜毀瞭你 138
你所擔心的事兒,90%都不會發生 143
快樂的秘訣是不和任何人比,包括自己 147
你沒有領先,也沒有落後 151
第五章 先讓自己好起來,世界纔會好起來
有一種智慧叫不跟生活較勁兒 158
真正的喜歡不需要堅持 162
親愛的,你可以不那麼堅強 167
靠譜的人,是自己的貴人 172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177
做個聽風者,而不是跟風者 182
你當你的佛係青年,我過我的走心人生 186
沒有真本事,何談真性情 190
第六章 懂得包容,生活會更從容
你好,文藝女青年 196
我熱愛工作,但我不想上班 200
為何女性總要為難女性? 206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瞭 210
會開玩笑的前提是懂得尊重 214
請少一點戾氣,多一點寬容 218
中國人特彆喜歡推己及人 222
有一種雙標叫: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227
第七章 如果生命是場修行,何妨熱血獨行
在不平衡的世界裏尋找平衡感 234
彆人傷害瞭你,你卻還要感激 239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 243
當故事照進生活,當科幻變成現實 248
你可以有黴運,但不要有黴相 253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259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 264
在不安的世界美好的活著 268

精彩書摘

願你曆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我們總說,越長越孤單,越成熟越不安。但我們時常忘瞭,從齣生那刻起的初心,活著這迴事,本來如此單純。
我很喜歡豐子愷,他的散文讀起來平易純樸,寬仁雋永,還時常帶著點童真,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隨便拿來一篇看看,總能在他那些日常平和又包含人生哲理的小事中,體會到生活的本意。
就像他說的,因為有心,哪怕是一盆水仙,也照樣能讓你看到生機。深以為然,我是特彆喜歡花草的人,總覺得那些綠色裏充滿瞭生命的希望。傢裏齣事兒以後,心情低落,傢中的氛圍也一直不好,每每開門進屋都似乎被一股負能量籠罩。
於是我去花市買瞭幾盆植物,其中有一顆是琴葉榕。很多人說這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不好養,可我偏偏喜歡它的樣子。琵琶狀的葉子驕傲地嚮上揚起,一起擺齣一副欣欣嚮榮的姿態。
買迴傢以後,它似乎很萎靡,僅有的幾片葉子也不太豐盈,逐漸開始低頭。後來把它放到屋子裏陽光最好的地方,然後悉心澆水、施肥,有天忽然長齣嫩綠色的葉苞,低下的枝葉也漸漸恢復上揚,那一天,欣喜若狂有種舊疾得以痊愈的愉悅。
再後來它已經快長得和我一樣高瞭,把一株小苗養大,看它茁壯成長的成就感一點都不比任何其他的成功小,每每看到這株琴葉榕,就又覺得傢裏充滿瞭生機。越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越是願意去買花,看到它們生機盎然的樣子,就好像自己的人生也充滿瞭希望。人間事很多亦如花草,隻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當我被現實世界的復雜搞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看看豐子愷的文章,會明白他說的“不要因為世界太復雜,而背叛瞭你的單純”。若你也在成長的過程中迷茫無助、找不到意義,讀讀他的文章,你會明白他說的“你若愛,生活哪裏都是愛”。
每年做年終總結的時候,除瞭列數一年的得失,更刻意去規避一年心態的變化,或者說得直白點,是妥協。似乎越長大越變成瞭我們從前最討厭的那種人。曾經嗤之以鼻的心態,忽然就從自己的頭腦縫隙中冒瞭齣來,這到底算不算是一種悲哀?
年輕時候,自己的狀態特彆像《追夢赤子心》裏唱的那樣:“用力活著用力愛哪怕肝腦塗地,不求任何人滿意隻要對得起自己,關於理想我從來沒選擇放棄,即使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裏。”
25歲以後的時光過得特彆特彆快,最明顯的是身體素質的下降。好像25歲以前,無論怎麼摺騰、怎麼熬夜、怎麼疲憊,隻要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還能容光煥發,滿滿膠原蛋白,少女氣十足。於是覺得自己好像進入瞭中年不得不服老的時期。
從來不喜歡把年齡設限,但仍清楚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會以某些年齡作為節點。人的自然變化,是自己能清清楚楚感覺得到,卻又很難嚮他人言說的東西。跨過這道年齡的坎兒以後,第一個掉隊的是身體。緊接著是心氣兒,而這也是最可怕、最無奈的地方。
夏目漱石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於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三十歲以後,我常常陷入自我糾結的迷茫中,有種即將人到中年的不安定感。一方麵還捨不得二十幾歲那個既天真又熱血的自己,一方麵又有點懼怕那個必須要成熟起來,扛起全傢重擔的未來。
心態和豐子愷在《鞦》這篇文章裏提到的一樣。他把自己三十歲之後的心境比喻成鞦天。他說,三十歲時人會有更多的對生死的感悟。“就好像在飲冰揮扇的夏日,不能體會圍爐擁衾的鼕夜的滋味。你必須得等入瞭鞦,身穿單衣打過寒戰,手摸過法蘭絨的衣服感覺到舒適的時候,纔真的能體會鼕的滋味。”之於我的三十歲經曆,真的分外貼切。
三十歲,因為生活的磨礪,不得不麵對人生的各種悲歡離閤,荊棘坎坷。好像在盤山路上行車,一路爬坡完全沒發覺前方的急轉彎,稍不留神就會被慣性的力量帶跑偏,然後連人帶車摔下山榖,時常感覺驚險又疲憊。
支撐自己一直堅持的,是心底的某種信念,是那個在很小的時候就播下種子,然後默默生根發芽,直到長大卻連自己都不曾發覺的東西。或者說通俗來講,曾被“嚮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曆經磨難怎能感到,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瞭懷抱”這種熱血歌詞洗腦過的人,很難失落一顆赤子之心。
我很慶幸,自己一直都有。
周國平老師曾說:“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瞭歡樂頌。” 對此深有體會,人隻有經曆過一些世事滄桑,纔能發覺自己平時並未注意的生活細節,甚至是生活的真諦。
越來越發覺,內心真正葆有純真的人往往曆經滄桑,很多看起來不諳世事、恬淡優雅的人,其背後可能都有一段疾風勁舞不可迴鏇的往事。喜歡高談闊論自己人生沉浮的人,通常並未經曆太多的磨難,而那些真正有人生閱曆的智者,往往是在一群人中,笑看他人侃侃而談而自己卻沉默淡然的人。
我最喜歡的詞人是蘇東坡,最喜歡他的一首詞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小時覺得這首詞寫得特美特有意境,放在作文裏顯得很高級,也欣賞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長大以後仔細再一品,發現其中有“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的妙境,也和自己成長後的心態不謀而閤。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迴首嚮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當年19歲中瞭進士,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卻遭到瞭一連串的人生打擊,一生顛沛睏頓,卻依然可以有怡然自得的心態。在經曆過人生磨難之後,仍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在體會生活的各種艱難不易之後,仍能胸懷坦蕩超然麵對,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
有人說,“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緣何不快樂,隻因未讀蘇東坡”。你經曆過的睏頓,他都經曆過,你體驗過的世事人情,他都體驗過。但再多的風雨,在他的筆下,都變成瞭一片晴空,彆有深意。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想這便是我們最該學習的人生境界。
你能盛下多少悲傷,就能輸齣多少力量。人活一世,要學會自我調節,享受生活。所以,我還是會因為一餐美食而心情大好,還是會在崩潰之前給自己一段旅行,哪怕隻是在山裏放空幾天,還是會因為某天陽光灑在臉龐上而擁有簡單的喜悅,還是願意相信,任何一段經曆終會不負期待,隻要內心擁有光芒,就能穿越黑暗,直抵遠方。
每個人的人生經曆各不相同,每個人拿到的生命考捲亦有差彆,無論你正在經曆何種坎坷浮沉,即便曆經滄桑,“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是種極為難得的能力和境界。
願我們,都能如此。

前言/序言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生活的戲劇之處在於,總是會在喜劇進行到高潮部分的時候戛然而止,然後自動為你銜接上另一段人生故事。
一年多以前,我和普通人一樣,是個每天上班忙於工作,沉醉在自己的小確幸中的人。然而,新婚兩個月時,生活給瞭我一次猛烈暴擊,老公忽然被確診骨癌,被迫去北京治病。而我也因此辭職,開啓瞭全程陪護的“北漂”生活。
那段時間,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往返於齣租房和醫院。在狹窄逼仄的病房裏,能乾事兒不多,醫院給陪護人員準備的小凳子,是我唯一擁有的一方天地。除瞭照顧老公,剩下的時間,乾得最多的事兒就是閱讀和書寫。
不僅看經典小說可以把自己代入主人公的悲歡離閤,也更懂得上學時看不懂的情節和道理。但看得最多的,還是心靈自助方麵的書。因為我渴望從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所造成的心靈睏境中解脫齣來。關於人生,關於死亡,關於存在的意義,藉助這些書所帶給我的新的啓發,我都有瞭更深的體悟。以前覺得矯情的文字,在有瞭真實經曆之後感同身受。以前覺得雲裏霧裏的句子,在經曆過之後變得恍然大悟。
都說在醫院裏比在教堂裏更能聽到真心實意的禱告,同樣的,在醫院裏比在課堂上更適閤體悟人生和獨立思考。我想,如果不是因為局限在這棟滿是癌癥患者的樓中,我可能根本不會抽齣那麼多時間,靜下心來去讀書,去重新審視自己和人生。
每次讀完書,我會習慣性地寫一些東西,發在微博、微信、知乎等地方,大多是個人的真實感受。很多人看到覺得不錯,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還被新華社、思想聚焦、讀者、有書等大號頻繁轉載。於是更多陌生人因為文字認識我,成瞭我的讀者,讓我有機會同世界另一端的人藉由文字相互慰藉。
生活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不是自己選擇要走哪一條路,而是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推著,被動地嚮前走。而這種“被逼迫”的孤單,反而促成瞭人的另一種成長。
在人生最低榖的時期,對我而言,好像除瞭安靜地等待黎明,也沒有特彆好的辦法,隻能寄情於文字,在鉛字中尋找慰藉,在鍵盤上釋放情緒。
書寫,也逐漸成為我治愈孤獨的靈丹妙藥,讓獨處變成瞭一種理直氣壯。
一歲的時候,媽媽離開瞭我。我和爸爸相依為命,長大成人。雖然一直不缺少關愛,但依然有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小敏感。年少的時候,因為獨處的時光比彆人更長,書寫便成瞭我剋服孤獨的最好方式。因為從小就擁有獨立的房間,那裏也成為瞭我享受獨處的起點。
中學時我是班級裏第一個有BP機的人,也是班級裏第一個拿著諾基亞手機嘚瑟的人。不是因為有錢或者溺愛,隻是因為我需要自己上下學,自己處理所有事情,爸爸擔心找不到我,便給我配置瞭這些通信裝備。可能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習慣瞭一個人做好所有事情,獨自化解難題,承擔重負,不讓傢裏人擔心也不讓自己失望。
親情始終是我的軟肋,友情更是支撐我前行的力量。我在書中專門用瞭一個章節來講情感的力量和對我的影響。與其說是寫給讀者們的生活感受,不如說是寫給我愛的人們的內心獨白。
三十歲以前,我也和現在的很多人一樣,經常焦慮到失眠。莫名的擔心未來,在父母的催婚下變得負能量,或者時常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不上彆人,時而迷茫時而暴躁。剛工作的時候,也時常因為自己的能力沒有被肯定、同事百般刁難,憤世嫉俗地痛哭過。有次自己熬瞭好幾個晚上寫齣來的稿子,隻因為級彆不夠沒有話語權,在主編那裏看都沒看就被撤版,而氣得想要辭職。
我的很多文章裏麵都有自己真實生活的影子,而那些批判的人或者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我自己經曆的縮影,所以,與其說是用犀利的言辭解讀某些人事,不如說是用文字的形式來進行的自我反思。
也許是因為寫的東西比較真實,說話還算接地氣兒,漸漸的,有瞭一些媒體人和齣版人找到我,嚮我約稿,竟然也有瞭些名氣和收入。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通過閱讀和寫作獲得的意外收獲。
很多讀者關注我,給我留言說覺得我挺勵誌的,覺得我很堅強。其實我自己知道,這些都是被活生生逼齣來的。誰不想一直做溫室裏的公主,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活著。隻是有時候,生活會逼著你,讓你不得不堅強,不得不硬著頭皮找尋齣路。那句話怎麼說來著?誰不是一邊說著不想活瞭,一邊又努力活著。
人生需要揭穿。人們常常把自己置於雞湯式的烏托邦中,不願麵對生活血淋淋的傷痛。一旦敵人真正進攻到內心的大本營,比如遇到重大疾病的打擊,精神便會在頃刻之間崩潰。所以想要通過文字揭示一些現實,比如同一片天空下,人與人生活的天壤之彆,比如如何麵對這個時常給我們帶來惶恐不安的世界。
我始終覺得,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在經曆過愁雲滿布的生活後,依然保有那一份童真。真正的喜樂安寜,是顛沛流離過後能睡一晚安心覺的滿足感。
很多時候,人的底綫都是被一次次的生活磨礪試探齣來的,經曆過,挺過來,再迴頭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也就這樣,沒什麼大不瞭,甚至到瞭最後,你會享受這個過程,會明白,五味雜陳纔是真生活,酸甜苦辣纔是人生本來的樣子。
每個天真笑臉的背後,也許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為外人道齣的秘密。
有讀者說很喜歡聽我講故事,就好像是朋友在分享心情。從未想過教給誰人生應該怎麼過,也沒有能力做任何人的生活導師,隻是想從一個平凡人的角度,去聊聊生活中的某些苦難,想給和我一樣的普通人們一點生活的藉鑒。
我不是什麼勵誌姐,隻不過在人生的路上比一些朋友多經曆瞭一些事兒,多有瞭一份感觸。而恰好的是,我喜歡分享。如果你喜歡聽,便再好不過。這本書裏想要展現的,不過是一位三十歲女人的精神成長和生活帶給她的一點點思考。
如果因為我的某些故事,讓文字那端的你,在以後遇到挫摺或者抉擇的時候,多瞭一份選擇,多瞭一份理解,少走瞭一點彎路,少瞭一些遺憾和焦慮,便是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我很欣賞蘇東坡的人生哲學,他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那逆流而上的人生之旅中,他麵對人生苦難命運沉浮的淡定和灑脫,讓我看到瞭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它讓我相信,人的心境真的可以無限廣闊,包容一切。即便遭遇生活的驚濤駭浪,即便曆經世事滄桑,人間冷暖,依然內心安然無恙,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想,我們總要在人生漫漫長路中學會平和與淡然,哪怕是通過最殘酷的方式。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風中之帆》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內容詳實,旨在提供一個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書名或任何相關內容。 --- 《風中之帆》 簡介:在時間的洪流中尋找真實的錨點 《風中之帆》 是一部關於時間、記憶與人性的恢弘史詩。它並非聚焦於宏大的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那些在時代變革中被曆史洪流裹挾的普通人的內心世界。本書以跨越三個世紀的敘事結構,描繪瞭生活在北方一個古老海濱小鎮——“潮汐港”——的三個傢族的命運糾葛。 壹:潮汐港的潮起潮落 潮汐港,一個被遺忘在大陸邊緣的角落,那裏空氣中永遠彌漫著海水的鹹腥與鬆木的清香。故事的開端,定格在十九世紀末期。 第一部分:鐵錨與琥珀 (1888-1930) 我們首先遇到的是洛剋伍德傢族。老約翰·洛剋伍德,一位堅毅的造船匠,他的雙手粗糲而有力,如同他為自己和傢族搭建的未來一樣堅不可摧。他堅信技術和紀律是抵禦海洋無常的唯一武器。約翰的兒子,塞繆爾,卻是一個夢想傢。塞繆爾癡迷於新興的航空技術,他偷偷收集從外國船隻上遺落的殘破圖紙,試圖將造船的智慧應用於飛行的藝術。 這一部分詳細描繪瞭工業化初期的變革:蒸汽機的轟鳴如何逐漸取代瞭帆船的吱呀聲;傳統手藝人的堅守與掙紮;以及,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背景下,年輕一代對自由和未知的渴望。書中對造船過程的描繪細緻入微,從木料的選擇、龍骨的架設到帆索的編織,都充滿瞭對“匠人精神”的深刻緻敬。然而,傢族內部的矛盾也如同暗流湧動,塞繆爾對父親權威的反抗,最終導嚮瞭一場以“一次失敗的試飛”為標誌的悲劇性決裂。 貳:硝煙與迴音 時間快進至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瞭整個歐洲。潮汐港雖然地理位置偏遠,卻因其深水港灣成為重要的戰略補給點。 第二部分:灰色海岸 (1939-1955) 洛剋伍德傢族的第三代,艾米莉,一個在戰爭陰影下成長的堅韌女性,成為瞭故事的中心。艾米莉繼承瞭傢族的船塢,但她不再是單純的修船工,她必須學會與駐紮的軍方周鏇,周鏇於資源短缺與人性的考驗之間。 在這一部分,我們深入探討瞭“沉默的愛國主義”。艾米莉沒有機會奔赴前綫,她的戰場在後方,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資調度、在對受傷士兵的照料,以及在保護那些因政治立場而被懷疑的鄰居。 同時,書中引入瞭芬奇傢族的元素。芬奇傢族是新來的漁民,他們帶著一種不閤時宜的樂觀主義來到潮汐港。年輕的漁夫托馬斯·芬奇,愛上瞭艾米莉。他們的愛情故事穿插在空襲警報和物資配給的日常中,成為亂世中一束微弱卻堅定的光。托馬斯的樂觀源於他對大海的信仰,他相信,無論人類如何紛爭,潮汐和星辰永遠遵循著亙古不變的法則。然而,戰爭的殘酷最終也追蹤到瞭這座小鎮,迫使托馬斯和艾米莉做齣關於“留下”還是“遠走”的艱難抉擇。 叁:迷霧與新生 戰後的重建緩慢而痛苦。人們試圖將記憶深埋,但時間並不會真正抹去一切。 第三部分:玻璃之塔 (1970-2005) 時間來到瞭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潮汐港的魅力逐漸被現代化的進程所侵蝕。海港被改建為旅遊碼頭,老船廠被改造成瞭閃爍著霓虹燈的度假酒店。 莫裏斯·芬奇,托馬斯與艾米莉的兒子,一位建築設計師,迴到瞭故鄉。他帶著現代都市的理念,試圖“復興”潮汐港。莫裏斯希望用玻璃和鋼鐵建造一座宏偉的“時間之塔”,象徵著對過去的超越和對未來的擁抱。然而,他的理想主義遭遇瞭當地保守派居民的強烈抵製,他們認為莫裏斯正在用冰冷的現代結構,取代那些承載著祖輩汗水與淚水的石頭街道。 這一部分的衝突集中於“進步的代價”與“傳統的意義”之間的辯論。莫裏斯在拆除一座老舊的燈塔時,意外發現瞭塞繆爾·洛剋伍德留下的秘密工坊,以及一封未寄齣的信件,信中揭示瞭當年那場試飛失敗的真相,以及他與父親和解的渴望。這封信件成為瞭連接三代人、解開傢族曆史迷霧的關鍵。 核心主題:與過去和解,定義未來 《風中之帆》不僅僅是一部傢族編年史,它更是一部關於時間感知的哲學探討。 記憶的重量: 書中對每一代人如何處理“祖先的遺留物”(無論是實體建築、還是未竟的心願)進行瞭深入的刻畫。人們如何選擇性地繼承記憶,如何將傷痛轉化為韌性,以及如何與那些無法改變的錯誤共存。 人與環境的關係: 海洋不再僅僅是背景,它象徵著變化、無常與永恒。無論是造船的約翰,還是捕魚的托馬斯,他們對自然的敬畏構成瞭小鎮精神的核心。當現代社會試圖“馴服”自然時,自然總會以齣人意料的方式進行反擊。 真實的錨點: 故事提齣瞭一個核心問題: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真正的“傢”在哪裏?是祖輩留下的土地,是共同經曆的創傷,還是我們為下一代創造的可能? 《風中之帆》 以其細膩的筆觸和多層次的人物群像,描繪瞭一幅關於堅守、犧牲與希望的壯闊畫捲。它邀請讀者一同航行,穿越時間的迷霧,體驗潮汐港的每一次漲落,並在那些古老的迴音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抵抗時代喧囂的內心錨點。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在曆史轉角處掙紮、渴望在變幻中找到方嚮的旅人的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像極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你走過一片充滿迷霧的森林。它沒有催促你快點到達終點,而是鼓勵你在每一個岔路口停下來,仔細觀察周圍的植被、聆聽風聲,去感受那份探索的樂趣和過程中的未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創傷與療愈”這一議題時的剋製與尊重。它沒有將傷痛浪漫化,也沒有試圖用廉價的樂觀去粉飾太平,而是承認痛苦是生命經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避免受傷”,而是“如何在受傷後,帶著傷痕優雅地行走”。書中對於“時間”這個概念的探討非常精妙,它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安然無恙”並非意味著一帆風順,而是擁有瞭在風浪過後,依然能保持內心秩序的能力。讀完後我深感,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段沉浸式的個人成長體驗。它不是來指導你如何生活,而是提供瞭一種“存在的可能性”,讓讀者自己去選擇和塑造成熟的模樣。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本身就帶著一種讓人想珍藏的質感,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那份超越時代的智慧。它沒有追逐任何時下的熱點,仿佛是從一個更加寜靜的維度穿越而來,為我們這些被信息洪流裹挾的現代人提供瞭一劑清醒劑。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哲人般的疏離感,使得他的洞察力不帶任何個人偏見或情緒色彩,純粹而有力。書中多次提到的關於“邊界感”的建立,對我觸動極大。我們常常為瞭維係不必要的社交或義務,而犧牲瞭自己的內心空間。這本書清晰地闡釋瞭,真正的“安然”並非無情,而是懂得設置閤理的保護牆,將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和事。讀完後,我不再害怕說“不”,因為我知道,維護內心的平靜比迎閤外界的期待更為重要。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老舊但功能完好的指南針,雖然世界在飛速鏇轉,它依然能幫我校準自己前進的方嚮,確保我不會在追逐虛妄中迷失瞭最核心的自我。

評分

我很少對一本書産生如此強烈的共鳴感,感覺作者就像我的一個老朋友,坐在我對麵,用一種不動聲色的語氣,分享著他對於生命本質的觀察和理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極其冷靜又充滿溫度的混閤體,如同鼕日裏壁爐裏燃燒的木柴,劈啪作響,散發著穩定而可靠的熱量。與其他宣揚“快速成功”或“即時滿足”的讀物截然不同,這本書坦誠地麵對瞭“慢”的價值。它用近乎冥想式的筆觸,描繪瞭等待、沉澱和內在積蓄力量的過程。那些關於“自我對話”的章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清晰地展示瞭我們內心那個挑剔、苛刻的批評傢是如何運作的,並提供瞭溫和的反製策略。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一個小練習——每天睡前寫下三件“非成就性”的感恩小事,比如“今天咖啡泡得恰到好處”,堅持下來後,我發現自己對日常細微美好的感知力明顯增強瞭。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答案,而在於它激發瞭我們主動嚮內求索的勇氣和興趣。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內心是抱著一絲懷疑的,畢竟現在市麵上的“心靈雞湯”太多瞭,大多是華而不實的口號堆砌。然而,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古樸而深沉的質地,仿佛是曆經韆帆後沉澱下來的老酒,初聞平淡,迴味無窮。它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似乎完全懂得“疲憊”的真正含義——那種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勞纍,更是精神內核被長期消耗殆盡的空洞感。書中探討瞭“放下執念”這個古老的主題,但角度卻極其新穎。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算瞭,彆想瞭”,而是深入剖析瞭“執念”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瞭一種束縛我們前行的枷鎖。作者引用瞭許多古典文學中的意象,比如“白駒過隙”、“落花有意”,將哲思融化在優美的文字意境裏,讀起來完全沒有閱讀障礙,反而讓人沉醉其中,願意一頁一頁地探尋下去。對我而言,這本書像是一麵精準的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把鑰匙,讓我學會如何溫柔地解開這些睏住自己的繩索。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是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日積月纍的釋懷。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帶著一種歲月沉澱後的溫柔力量,讓人一翻開就覺得心緒被輕輕撫平。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人生起伏、充滿大道理的說教之作,但讀完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份給疲憊靈魂的療愈茶單。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如同春日拂曉的微風,不著痕跡地觸碰到那些我們刻意忽略的、關於“如何與自己和解”的深層命題。書中沒有宏大的敘事,反倒是聚焦於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瞬間——清晨醒來時對窗外光綫的捕捉,一次不經意的眼神交匯,或者是在暴雨後泥土散發齣的獨特氣息。這些片段被精心編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張保護網,讓人在紛擾的世界裏,仍然能找到一個可以安放喘息的空間。特彆是關於“接納不完美”的那幾章,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沒有強迫你去變得更好,而是溫柔地告訴你,你現在的樣子,就已經足夠值得被愛。讀完後,我閤上書頁,望著鏡中的自己,竟然感覺多瞭一絲坦然,仿佛那些過去耿耿於懷的小挫摺,都隨著書頁的翻動,輕盈地飄散瞭。這本書帶來的不是瞬間的震撼,而是一種持久的、潤物細無聲的滋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