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灸法 第4版》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4版 (2017年1月1日)
平装: 34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34983962, 9787534983962
条形码: 9787534983962
商品尺寸: 20.4 x 14.6 x 1.8 cm
商品重量: 322 g
《马氏温灸法》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9月1日)
平装: 30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0473443
条形码: 9787530473443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2 cm
商品重量: 281 g
《谢锡亮灸法 第4版》
详细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从医60余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话等。《谢锡亮灸法(第4版)》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图文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马氏温灸法》
马少群先生(1903~1992)从事温灸研究及治疗工作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他用温灸治而有效地疾病已逾百种,临床治愈的病人数以千计。由其弟子黄晓春等同志协助先生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及病案,同时查阅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资料,编成此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灸的历史、机制、常用穴和马少群温灸经验的要点;下篇介绍马少群温灸治病的临床经验,共介绍近百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五官、口腔及传染病等。本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是本书的精华,对于专业医师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也是温灸自治的依据。
《马氏温灸法》
上篇总论
一、灸史沿革
二、灸疗法应为大众所掌握
三、灸疗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辨
四、触诊法
五、选穴规律
六、灸治要诀
七、灸量掌握
八、马氏温灸筒的优点及灸筒制法
九、灸药配制
十、施灸的操作及有关事项
十一、取穴法
十二、常用穴
(一)头颈部
1大椎
2哑门
3风府
4百会
5囟会
6上星
7神庭
8印堂
9攒竹
10曲差
11通天
12玉枕
13瞳子髎
14听会
15上关
16头窍阴
17头临泣
18目窗
19风池
20四白
21巨髎
22地仓
23大迎
24颊车
25下关
26头维
27天鼎
28禾髎
29天容
30颧髎
31丝竹空
32天突
33承浆
34颈四椎旁
35百劳
(二)胸腹部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气海
6阴交
7神阙
8水分
9下脘
10建里
11中脘
12上脘
13巨阙
14鸠尾
15膻中
16紫宫
17华盖
18步廊
19神封
20俞府
21气户
22膺窗
23乳根
24不容
25承满
26梁门
27滑肉门
28天枢
29外陵
30大巨
31水道
32归来
33气冲
34中府
35天池
36府舍
37腹结
38大横
39大包
40章门
41期门
42京门
43带脉
44五枢
45维道
马氏温灸法
(三)背、腰骶部
1长强
2腰阳关
3命门
4脊中
5筋缩
6至阳
7灵台
8神道
9身柱
10陶道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膈俞
17胃管下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大肠俞
25小肠俞
26膀胱俞
27中膂俞
28白环俞
29膏肓俞
30意舍
31肓门
32志室
33胞肓
(四)上肢部
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经渠
5太渊
6鱼际
7泽前
8二白
9肘尖
10曲泽
11郄门
12间使
13内关
14大陵
15劳宫
16极泉
17少海
18通里
19阴郄
20神门
21少府
22合谷
23阳溪
24偏历
25温溜
26上廉
27手三里
28曲池
29手五里
30肩髃
31中渚
32阳池
33外关
34支沟
35会宗
36三阳络
37天井
38臑会
39肩井
40腕骨
41阳谷
42养老
43支正
44小海
(五)下肢部
1行间
2太冲
3中封
4蠡沟
5膝关
6曲泉
7阴廉
8急脉
9公孙
10商丘
11三阴交
12漏谷
13地机
14阴陵泉
15血海
16涌泉
17然谷
18太溪
19大钟
20水泉
21照海
22复溜
23交信
24筑宾
25阴谷
26承扶
27委中
28合阳
29承山
30飞扬
31跗阳
32昆仑
33申脉
34金门
35京骨
36束骨
37环跳
38风市
39阳陵泉
40阳交
41外丘
42光明
43阳辅
44悬钟
45丘墟
46足临泣
47伏兔
48阴市
49梁丘
50犊鼻
51足三里
52上巨虚
53条口
54下巨虚
55丰隆
56解溪
57冲阳
58陷谷
59内踝尖
60女膝
下篇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
一、风湿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
四、心律失常(病案)
五、心肌炎(病案)
六、感冒
七、咽炎(兼喉炎)
八、扁桃腺炎
九、肺炎
十、支气管炎(兼哮喘)
十一、肺结核
十二、支气管扩张、咯血(病案)
十三、矽肺(病案)
十四、胸膜炎、胸水(病案)
十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六、肠炎、痢疾
十七、阑尾炎
十八、肠痉挛
十九、病毒性肝炎
二十、肝硬化
二十一、肝脓肿(病案)
二十二、肝气旺盛(病案)
二十三、胆囊炎(病案)
二十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五、肾病综合征(病案)
二十六、膀胱炎
二十七、遗尿症
二十八、遗精
二十九、前列腺炎
三十、阴茎海绵体炎(病案)
三十一、睾丸炎
三十二、腮腺炎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四、糖尿病
三十五、神经衰弱
三十六、失眠(病案)
三十七、盗汗
三十八、癫痫
三十九、头痛
四十、三叉神经痛
四十一、颜面神经麻痹(病案)
四十二、面肌痉挛(病案)
四十三、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病)
四十四、脑卒中(半身不遂)
四十五、关节炎
四十六、腰椎后突(病案)
四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十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
四十九、不孕症
五十、月经病(病案)
五十一、盆腔炎(病案)
五十二、子宫脱垂
五十三、乳腺炎
五十四、乳汁过少
五十五、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五十六、小儿惊厥
五十七、水痘(病案)
五十八、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疬)
五十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六十、痈
六十一、蜂窝织炎
六十二、丹毒
六十三、疖与疖病(疔疮)
六十四、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发际疮)
六十五、荨麻疹
六十六、湿疹
六十七、白塞综合征
六十八、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六十九、剥脱性皮炎
七十、腋臭、冻疮、静脉曲张、扭挫伤、疣、灰指甲简易灸、熏法
七十一、痉挛性斜颈
七十二、骨结核
七十三、外伤断指(病案)
七十四、烫伤(病案)
七十五、烧伤(病案)
七十六、牙痛
七十七、近视眼
七十八、散光(病案)
七十九、巩膜炎、白内障(病案)
八十、青光眼(病案)
八十一、麦粒肿(病案)
八十二、泪囊炎
主要参考文献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刚开始接触中医艾灸,可以说是完全的门外汉。之前也看了不少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很多概念都模模糊糊。这套《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就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首先,《马氏温灸法》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像有些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从马老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温灸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书中对温灸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而且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这让我觉得特别受启发。读这本书,仿佛能感受到马老温和而坚定的中医思想,他对待病患的仁心仁术也让我肃然起敬。而且,书中还配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和实操照片,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清晰地理解每个穴位的定位和艾灸的手法,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给自己艾灸,几天下来,感觉身体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艾灸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
评分这两本书组合在一起,简直是中医艾灸爱好者的“宝典”。《马氏温灸法》奠定了我对艾灸的整体认知和基本手法,让我从“知道”艾灸,到“理解”艾灸,再到“相信”艾灸。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让我明白中医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和态度。《谢锡亮灸法》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为我提供了更专业、更深入的临床指导,让我从“理解”艾灸,到“掌握”艾灸,再到“运用”艾灸。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疗效,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应用艾灸来改善健康。我最喜欢的是这两本书在理念上的契合。它们都强调了艾灸的整体性,以及与人体的生命力相呼应。马老的温灸强调“温养”,谢老的灸法则强调“激发”,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调动人体的自愈力。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经络穴位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取穴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病症和身体的反应去感知。书中提供的很多经验性的总结,比如“望闻问切”在艾灸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判断艾灸的效果,都非常实用。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艾灸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自己的中医学习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谢锡亮灸法(第4版)》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艾灸更系统、更深入的一面。相对于《马氏温灸法》的入门引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详尽的治疗方案。谢老作为现代灸法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严谨且实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谢氏灸法的独特之处,比如对特定疾病的辨证施灸思路,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灵活调整艾灸的剂量和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案例分析,比如感冒、颈椎病、腰腿痛等等,每一个案例都详尽地描述了辨证过程、选穴思路、施灸过程以及疗效反馈,让我仿佛置身于临床现场,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而且,书中对艾灸的理论解释也更加深入,比如对“气血”、“经络”的理解,以及艾灸如何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些都让我对艾灸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为家人治疗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流鼻涕,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艾灸了几个穴位,第二天症状就减轻了很多,这让我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针灸穴位取穴一直感到很头疼,很多书上的图谱看了半天也找不到确切的定位。但《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马氏温灸法》虽然侧重于温灸的理念和方法,但在穴位介绍上,也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参照,比如“指寸”法,让我更容易理解穴位的具体位置。《谢锡亮灸法》则更加细致,在介绍每个治疗方案时,都清晰地标明了取穴的原则和依据。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清晰明了,而且还附带了人体骨骼和经络的图谱,让我能够结合解剖学知识来理解穴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定位难”的穴位,比如一些经验穴或者特殊的定位方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些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征来寻找的穴位,这比死板的量穴法更具灵活性。我尝试根据书中的描述去寻找一些穴位,发现比以前更容易找到了,而且准确度也大大提高。这套书让我觉得,取穴不再是难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评分购买这套《现货包邮 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真的物超所值。我之前也买过一些零散的关于艾灸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信息量也比较杂乱。这套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需求。马氏和谢氏的灸法,代表了中医艾灸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个不同的流派,将它们集结成册,让读者可以一次性地接触到两种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这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做到了很好的互补。马老的理论体系更偏向于宏观的养生和调理,而谢老的理论则更加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方药的灵活运用。两者结合,让读者可以从养生到治病,都能找到相应的指导。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更重要的是,这套书传递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中医的智慧和对生命的热爱。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奉献,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而且,纸质印刷质量很好,排版清晰,阅读体验也很棒。
评分好
评分书挺好
评分正版图书,字迹清晰,包装完好!
评分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评分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评分正版图书,字迹清晰,包装完好!
评分好,纸质也好,
评分书挺好
评分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