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包邮 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2本 中医艾灸针灸经络穴位取穴书籍

现货包邮 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2本 中医艾灸针灸经络穴位取穴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锡亮,马少群,黄晓春,孙迎红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艾灸
  • 针灸
  • 经络
  • 穴位
  • 马氏温灸
  • 谢锡亮灸法
  • 传统医学
  • 养生
  • 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73443
商品编码:1239858386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7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谢锡亮灸法 第4版》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4版 (2017年1月1日)

平装: 34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34983962, 9787534983962

条形码: 9787534983962

商品尺寸: 20.4 x 14.6 x 1.8 cm

商品重量: 322 g


《马氏温灸法》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9月1日)

平装: 30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0473443

条形码: 9787530473443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2 cm

商品重量: 281 g

内容简介

《谢锡亮灸法 第4版》

详细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从医60余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话等。《谢锡亮灸法(第4版)》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图文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马氏温灸法》

马少群先生(1903~1992)从事温灸研究及治疗工作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他用温灸治而有效地疾病已逾百种,临床治愈的病人数以千计。由其弟子黄晓春等同志协助先生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及病案,同时查阅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资料,编成此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灸的历史、机制、常用穴和马少群温灸经验的要点;下篇介绍马少群温灸治病的临床经验,共介绍近百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五官、口腔及传染病等。本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是本书的精华,对于专业医师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也是温灸自治的依据。

目录

《马氏温灸法》

上篇总论 

一、灸史沿革 

二、灸疗法应为大众所掌握 

三、灸疗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辨 

四、触诊法 

五、选穴规律 

六、灸治要诀 

七、灸量掌握 

八、马氏温灸筒的优点及灸筒制法 

九、灸药配制 

十、施灸的操作及有关事项 

十一、取穴法 

十二、常用穴 

(一)头颈部 

1大椎 

2哑门 

3风府 

4百会 

5囟会 

6上星 

7神庭 

8印堂 

9攒竹 

10曲差 

11通天 

12玉枕 

13瞳子髎 

14听会 

15上关 

16头窍阴 

17头临泣 

18目窗 

19风池 

20四白 

21巨髎 

22地仓 

23大迎 

24颊车 

25下关 

26头维 

27天鼎 

28禾髎 

29天容 

30颧髎 

31丝竹空 

32天突 

33承浆 

34颈四椎旁 

35百劳 

(二)胸腹部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气海 

6阴交 

7神阙 

8水分 

9下脘 

10建里 

11中脘 

12上脘 

13巨阙 

14鸠尾 

15膻中 

16紫宫 

17华盖 

18步廊 

19神封 

20俞府 

21气户 

22膺窗 

23乳根 

24不容 

25承满 

26梁门 

27滑肉门 

28天枢 

29外陵 

30大巨 

31水道 

32归来 

33气冲 

34中府 

35天池 

36府舍 

37腹结 

38大横 

39大包 

40章门 

41期门 

42京门 

43带脉 

44五枢 

45维道 

马氏温灸法 

(三)背、腰骶部 

1长强 

2腰阳关 

3命门 

4脊中 

5筋缩 

6至阳 

7灵台 

8神道 

9身柱 

10陶道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膈俞 

17胃管下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大肠俞 

25小肠俞 

26膀胱俞 

27中膂俞 

28白环俞 

29膏肓俞 

30意舍 

31肓门 

32志室 

33胞肓 

(四)上肢部 

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经渠 

5太渊 

6鱼际 

7泽前 

8二白 

9肘尖 

10曲泽 

11郄门 

12间使 

13内关 

14大陵 

15劳宫 

16极泉 

17少海 

18通里 

19阴郄 

20神门 

21少府 

22合谷 

23阳溪 

24偏历 

25温溜 

26上廉 

27手三里 

28曲池 

29手五里 

30肩髃 

31中渚 

32阳池 

33外关 

34支沟 

35会宗 

36三阳络 

37天井 

38臑会 

39肩井 

40腕骨 

41阳谷 

42养老 

43支正 

44小海 

(五)下肢部 

1行间 

2太冲 

3中封 

4蠡沟 

5膝关 

6曲泉 

7阴廉 

8急脉 

9公孙 

10商丘 

11三阴交 

12漏谷 

13地机 

14阴陵泉 

15血海 

16涌泉 

17然谷 

18太溪 

19大钟 

20水泉 

21照海 

22复溜 

23交信 

24筑宾 

25阴谷 

26承扶 

27委中 

28合阳 

29承山 

30飞扬 

31跗阳 

32昆仑 

33申脉 

34金门 

35京骨 

36束骨 

37环跳 

38风市 

39阳陵泉 

40阳交 

41外丘 

42光明 

43阳辅 

44悬钟 

45丘墟 

46足临泣 

47伏兔 

48阴市 

49梁丘 

50犊鼻 

51足三里 

52上巨虚 

53条口 

54下巨虚 

55丰隆 

56解溪 

57冲阳 

58陷谷 

59内踝尖 

60女膝 

下篇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 

一、风湿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 

四、心律失常(病案) 

五、心肌炎(病案) 

六、感冒 

七、咽炎(兼喉炎) 

八、扁桃腺炎 

九、肺炎 

十、支气管炎(兼哮喘) 

十一、肺结核 

十二、支气管扩张、咯血(病案) 

十三、矽肺(病案) 

十四、胸膜炎、胸水(病案) 

十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六、肠炎、痢疾 

十七、阑尾炎 

十八、肠痉挛 

十九、病毒性肝炎 

二十、肝硬化 

二十一、肝脓肿(病案) 

二十二、肝气旺盛(病案) 

二十三、胆囊炎(病案) 

二十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五、肾病综合征(病案) 

二十六、膀胱炎 

二十七、遗尿症 

二十八、遗精 

二十九、前列腺炎 

三十、阴茎海绵体炎(病案) 

三十一、睾丸炎 

三十二、腮腺炎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四、糖尿病 

三十五、神经衰弱 

三十六、失眠(病案) 

三十七、盗汗 

三十八、癫痫 

三十九、头痛 

四十、三叉神经痛 

四十一、颜面神经麻痹(病案) 

四十二、面肌痉挛(病案) 

四十三、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病) 

四十四、脑卒中(半身不遂) 

四十五、关节炎 

四十六、腰椎后突(病案) 

四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十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 

四十九、不孕症 

五十、月经病(病案) 

五十一、盆腔炎(病案) 

五十二、子宫脱垂 

五十三、乳腺炎 

五十四、乳汁过少 

五十五、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五十六、小儿惊厥 

五十七、水痘(病案) 

五十八、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疬) 

五十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六十、痈 

六十一、蜂窝织炎 

六十二、丹毒 

六十三、疖与疖病(疔疮) 

六十四、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发际疮) 

六十五、荨麻疹 

六十六、湿疹 

六十七、白塞综合征 

六十八、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六十九、剥脱性皮炎 

七十、腋臭、冻疮、静脉曲张、扭挫伤、疣、灰指甲简易灸、熏法 

七十一、痉挛性斜颈 

七十二、骨结核 

七十三、外伤断指(病案) 

七十四、烫伤(病案) 

七十五、烧伤(病案) 

七十六、牙痛 

七十七、近视眼 

七十八、散光(病案) 

七十九、巩膜炎、白内障(病案) 

八十、青光眼(病案) 

八十一、麦粒肿(病案) 

八十二、泪囊炎 

主要参考文献 






五千年智慧的传承:古法灸疗的现代奥秘 艾灸,这门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健康智慧的古老疗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它以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循经取穴,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功效。本书,旨在深入探索艾灸的精髓,不仅回顾其历史渊源,更剖析其现代应用价值,为对艾灸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实践者,提供一份全面而详实的指南。 第一部分:追溯艾灸的源头——历史的足迹与理论基石 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人发现,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能够驱散寒邪,缓解疼痛。从《黄帝内经》中“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到《神农本草经》中对艾叶药性的阐述,再到历代医家对艾灸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总结,艾灸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医学体系。 起源与演变: 我们将追溯艾灸从原始社会的经验积累,到夏商周时期的萌芽,再到秦汉时期理论确立,直至宋元明清的蓬勃发展,以及近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了解艾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文化价值和医学意义。 理论基础: 艾灸的疗效,离不开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撑。我们将详细阐述艾灸与中医“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核心理论的紧密联系。理解艾灸如何通过温热作用,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艾草的智慧: 艾草,作为艾灸的主要载体,其药用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将深入介绍艾草的性味归经,药理成分,以及其独特的温通、散寒、止痛、祛湿、活血等功效。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艾草药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优质艾制品。 第二部分:拨开迷雾,洞悉原理——艾灸疗法的科学解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理解古老艾灸的疗效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对艾灸的作用机制进行科学解读。 温热效应与热痛管理: 艾灸产生的温热,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加热。它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艾灸的热刺激能够影响神经传导,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我们将探讨艾灸在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方面的科学依据。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艾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分泌,从而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艾灸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经络疏通与能量传导: 艾灸的精髓在于“循经取穴”。我们将详细阐述艾灸如何通过温热刺激,疏通经络,激发经气,促进气的运行和血的循环。理解经络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艾灸如何通过调理经络来纠正生理失衡。 神经体液调节: 艾灸的刺激,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探讨艾灸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缓解焦虑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技法精粹,化繁为简——艾灸操作的艺术与实践 艾灸的施术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操作要领。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种主要的艾灸方法,并提供详细的图文指导,帮助读者掌握实用技法。 艾灸器具的种类与选择: 从传统的艾柱、艾条,到现代的艾灸盒、艾灸罐、随身灸等,各种艾灸器具应有尽有。我们将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主要艾灸方法详解: 温和灸: 这是最常用、最安全的艾灸方法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包括艾条的距离、施灸的时间、以及施灸时应注意的感受,并介绍其在调理虚寒、缓解疲劳等方面的应用。 回旋灸: 介绍回旋灸的手法,即艾条在穴位上方进行回旋移动,以扩大施灸范围,增强温热渗透力,尤其适用于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雀啄灸: 讲解雀啄灸的特点,即艾条在穴位上方进行上下提插,状如小鸟啄食,适合于对穴位进行精准刺激,如治疗鼻炎、咽炎等。 艾灸盒/艾灸罐的应用: 介绍艾灸盒和艾灸罐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在艾灸腹部、背部等大面积区域时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并探讨其在调理肠胃、缓解腰背疼痛等方面的效果。 其他灸法介绍: 简要介绍如雷火灸、瘢痕灸等特殊灸法,并强调其操作的专业性和风险性,提醒读者谨慎使用。 辨证施灸的艺术: 艾灸并非“万能药”,关键在于“辨证施灸”。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辨别寒热虚实,选择合适的穴位、灸法和施灸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见病症的艾灸调理: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鼻炎等,介绍相关的穴位和施灸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讲解如何通过艾灸调理脾胃功能。 妇科常见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介绍艾灸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骨关节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等,重点讲解艾灸的镇痛和舒筋活络作用。 亚健康调理: 如疲劳乏力、睡眠障碍、情绪不畅等,介绍艾灸在改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艾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强调艾灸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防火、防烫伤、避免在饱食、饥饿、过度疲劳等状态下施灸,以及哪些人群不适合艾灸,如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 第四部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现代艾灸的探索与展望 在传承古老智慧的同时,现代艾灸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艾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探讨艾灸在辅助治疗现代医学疾病中的潜力,例如与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艾灸的普及与发展: 介绍艾灸在居家保健、养生美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推动艾灸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努力。 科学研究的进展: 关注艾灸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艾灸疗法提供更坚实的科学证据,也为未来的艾灸研究提供方向。 个人化艾灸方案的制定: 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在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艾灸保健方案。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艾灸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疗法,掌握其理论精髓和实践技巧,并能将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常健康管理和疾病的辅助治疗中。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您将能体会到艾灸带来的健康益处,感受到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刚开始接触中医艾灸,可以说是完全的门外汉。之前也看了不少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很多概念都模模糊糊。这套《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就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首先,《马氏温灸法》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像有些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从马老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温灸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书中对温灸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而且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这让我觉得特别受启发。读这本书,仿佛能感受到马老温和而坚定的中医思想,他对待病患的仁心仁术也让我肃然起敬。而且,书中还配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和实操照片,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清晰地理解每个穴位的定位和艾灸的手法,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给自己艾灸,几天下来,感觉身体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艾灸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

评分

这两本书组合在一起,简直是中医艾灸爱好者的“宝典”。《马氏温灸法》奠定了我对艾灸的整体认知和基本手法,让我从“知道”艾灸,到“理解”艾灸,再到“相信”艾灸。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让我明白中医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和态度。《谢锡亮灸法》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为我提供了更专业、更深入的临床指导,让我从“理解”艾灸,到“掌握”艾灸,再到“运用”艾灸。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疗效,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应用艾灸来改善健康。我最喜欢的是这两本书在理念上的契合。它们都强调了艾灸的整体性,以及与人体的生命力相呼应。马老的温灸强调“温养”,谢老的灸法则强调“激发”,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调动人体的自愈力。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经络穴位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取穴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病症和身体的反应去感知。书中提供的很多经验性的总结,比如“望闻问切”在艾灸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判断艾灸的效果,都非常实用。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艾灸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自己的中医学习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

《谢锡亮灸法(第4版)》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艾灸更系统、更深入的一面。相对于《马氏温灸法》的入门引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详尽的治疗方案。谢老作为现代灸法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严谨且实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谢氏灸法的独特之处,比如对特定疾病的辨证施灸思路,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灵活调整艾灸的剂量和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案例分析,比如感冒、颈椎病、腰腿痛等等,每一个案例都详尽地描述了辨证过程、选穴思路、施灸过程以及疗效反馈,让我仿佛置身于临床现场,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而且,书中对艾灸的理论解释也更加深入,比如对“气血”、“经络”的理解,以及艾灸如何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些都让我对艾灸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为家人治疗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流鼻涕,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艾灸了几个穴位,第二天症状就减轻了很多,这让我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针灸穴位取穴一直感到很头疼,很多书上的图谱看了半天也找不到确切的定位。但《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马氏温灸法》虽然侧重于温灸的理念和方法,但在穴位介绍上,也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参照,比如“指寸”法,让我更容易理解穴位的具体位置。《谢锡亮灸法》则更加细致,在介绍每个治疗方案时,都清晰地标明了取穴的原则和依据。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清晰明了,而且还附带了人体骨骼和经络的图谱,让我能够结合解剖学知识来理解穴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定位难”的穴位,比如一些经验穴或者特殊的定位方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些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征来寻找的穴位,这比死板的量穴法更具灵活性。我尝试根据书中的描述去寻找一些穴位,发现比以前更容易找到了,而且准确度也大大提高。这套书让我觉得,取穴不再是难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评分

购买这套《现货包邮 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第4版)套装》真的物超所值。我之前也买过一些零散的关于艾灸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信息量也比较杂乱。这套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需求。马氏和谢氏的灸法,代表了中医艾灸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个不同的流派,将它们集结成册,让读者可以一次性地接触到两种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这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做到了很好的互补。马老的理论体系更偏向于宏观的养生和调理,而谢老的理论则更加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方药的灵活运用。两者结合,让读者可以从养生到治病,都能找到相应的指导。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更重要的是,这套书传递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中医的智慧和对生命的热爱。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奉献,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而且,纸质印刷质量很好,排版清晰,阅读体验也很棒。

评分

评分

书挺好

评分

正版图书,字迹清晰,包装完好!

评分

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评分

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评分

正版图书,字迹清晰,包装完好!

评分

好,纸质也好,

评分

书挺好

评分

少了最重要一本《谢锡亮灸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