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通信管道工程
  • 管道工程
  • 施工规范
  • 验收规范
  • GB50374-2006
  • 工程建设
  • 通信工程
  • 规范标准
  • 工程验收
  • 施工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05887407
商品编码:1255622670

具体描述

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著译者:信息产业部 主编
  • 出版日期:2007年5月 ;  版次:1-1;  开本:32开
  • 一级分类: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单行本
  • 二级分类:标准(GB、GBJ、GBZ、GJB)
  • 三级分类:
  •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 条码:1580058874;定价:14.00
  • 【内容简介】
  •   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信息发展的需要,保证信息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建设中的材料、施工和竣工验收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特制定《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公告第523号文批准发布,是一项新的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74-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主要对通信系统工程的通信管道施工及验收作出规定和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通信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 【图书目录】
    1    总则
    2    器材检验
    3    工程测量
    4    土方工程
    5    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砂浆
    6    人(手)孔、通道建筑
    7    铺设管道
    8    工程验收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工程技术手册: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安装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严苛。给水、排水、采暖以及空调系统作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和健康,同时也是建筑物能否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手册旨在为从事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及空调系统工程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安装工人以及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专业技术参考资料。 本手册涵盖了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及空调工程施工安装的全过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严谨,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能够有效指导工程实践,解决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深入研究了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了近年来工程实践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经验,力求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简要介绍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及空调工程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基本组成、发展趋势以及与相关工程的协调关系。 1.1 工程概述 1.1.1 建筑给水系统 定义:为满足建筑物生活、生产等用水需求而设置的供水管道系统。 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便利性、公共卫生以及某些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组成:水源、水泵、储水设备、输配水管道、水龙头、阀门等。 分类: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中水回用系统等。 1.1.2 建筑排水系统 定义:收集并排除建筑物内产生的污废水,并将其输送至市政排水管网或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 重要性:保障室内环境卫生,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城市水环境。 组成:卫生器具、排水横管、排水立管、排水支管、检查口、存水弯、通气管道、集水井等。 分类:生活污水、废水、雨水、化粪池等。 1.1.3 建筑采暖系统 定义:为保证建筑物室内在寒冷季节达到适宜的温度而设置的供热管道系统。 重要性:提高居住舒适度,保障人体健康,满足特定生产工艺需求。 组成:热源(锅炉、热泵、区域供热)、散热器(暖气片、地暖盘管)、输配水管道、循环水泵、控制阀门等。 分类:集中采暖、分散式采暖、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地暖)、散热器采暖等。 1.1.4 建筑空调系统 定义:对建筑物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新风量等进行调节,以创造适宜人员居住和活动的室内环境的系统。 重要性: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满足特殊工艺要求。 组成:制冷/供热设备(空调主机、冷凝器、蒸发器)、送风系统(风机、风管、风口)、回风系统、控制系统、新风系统等。 分类:集中式空调、单元式空调、VRV(多联机)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等。 1.2 工程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节能优化。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如地源热泵、太阳能),优化系统设计,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健康与舒适性:关注室内空气质量(IAQ),引入新风系统,加强除湿/加湿功能,实现更精细化的温湿度控制。 集成化与模块化:系统集成设计,预制化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节水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减少水资源浪费。 1.3 相关工程协调 与建筑结构工程:管道穿越结构构件(梁、板、墙)的预留孔洞、支吊架的设置。 与电气工程:水泵、风机、控制设备的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 与装饰工程:管道隐蔽、设备安装对室内美观的影响,装修材料的选择。 与消防工程:消防给水管道的敷设、阀门的设置、水泵房的布置。 第二章 通用技术要求与规定 本章主要阐述工程施工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通用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规定。 2.1 工程质量标准 2.1.1 依据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68) 《建筑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16) (此条仅作示例,实际应根据具体内容选取相关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1.2 主要验收指标 材料与设备:外观质量、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出厂合格证等。 管道安装:直顺度、标高、坡度、连接严密性、支撑固定牢固性。 设备安装:基础牢固性、安装位置、连接水平度/垂直度、密封性。 系统调试:水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冲洗、通球率、保温层质量、系统试运行。 2.2 工程安全规定 2.2.1 安全生产管理 持证上岗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专业操作资格证书。 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应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鞋、手套、防护眼镜等。 2.2.2 作业安全 高处作业安全:设置安全网、安全带,栏杆必须坚固。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通风、气体检测、监护人员配备。 临时用电安全:规范接线,接地保护,禁止私拉乱接。 防火防爆:严禁在禁火区域动火,配备消防器材。 工具使用安全:电动工具、手动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2.3 施工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现场管理:保持现场整洁,垃圾分类处理。 噪声控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噪声排放。 废水、废气处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材料堆放:分类堆放,防止污染和损坏。 第三章 材料与设备 本章详细介绍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及空调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它们在选择、验收和储存方面的要求。 3.1 管道材料 3.1.1 金属管道 镀锌钢管:特点、用途、不适用范围、连接方式(螺纹连接、沟槽连接)。 无缝钢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焊接、法兰连接)。 铜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焊接、卡压连接、胀管连接)。 不锈钢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焊接、卡压连接、螺纹连接)。 3.1.2 非金属管道 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胶粘连接、承插连接)。 聚丙烯(PP-R)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热熔连接)。 聚乙烯(PE)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热熔连接、电熔连接)。 钢塑复合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 铝塑复合管:特点、用途、连接方式。 3.2 阀门与附件 3.2.1 阀门种类 闸阀: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截止阀: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球阀: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蝶阀: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止回阀: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减压阀、安全阀、排气阀、疏水阀等。 3.2.2 管道附件 伸缩器、补偿器:作用、种类、安装要求。 过滤器、 Y型过滤器:作用、安装要求。 水表、流量计:安装要求。 防回流装置、存水弯。 3.3 泵类设备 3.3.1 水泵 离心泵:分类(立式、卧式)、选型依据、安装要点、试运行要求。 潜水泵:特点、用途、安装要求。 增压泵:作用、安装位置。 3.3.2 风机 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分类、选型依据、安装要点。 3.4 换热设备与散热设备 3.4.1 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特点、安装要求。 套管式换热器:特点、安装要求。 3.4.2 散热器 暖气片:材质(钢制、铜铝复合、铝制)、安装要求(固定、找平、连接)。 地暖盘管:材质(PE-X、PE-RT)、安装要求(铺设密度、固定、与分集水器的连接)。 3.5 空调设备 3.5.1 空调机组 风冷/水冷冷水机组:安装基础、管道连接、电气连接。 空气处理机组:安装位置、风管连接、水管连接。 VRV/VRF系统室外机、室内机:安装要求、制冷剂管道连接、电气连接。 3.5.2 风管及附件 风管材质(镀锌钢板、铝板、复合材料):制作要求、连接方式(咬口、法兰)。 风口、散流器:安装要求(位置、方向、密封)。 消声器、静压箱:安装要求。 3.6 材料与设备的验收与储存 3.6.1 进场验收 核对合格证、检测报告。 外观检查:是否有损伤、变形、锈蚀。 规格型号检查:与设计图纸、合同是否一致。 量值校核:关键设备的性能参数。 3.6.2 储存要求 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防潮、防晒、防腐蚀。 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注意材料的有效期。 第四章 管道工程施工安装 本章详细阐述各类管道的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 4.1 管道预制与加工 4.1.1 放线与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精确的管道定位放线。 复核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 4.1.2 切管与坡口加工 根据管道材质和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割工具(管子割刀、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 按照焊接或坡口连接的要求,对管道端部进行坡口加工。 4.1.3 弯管 冷弯:适用于薄壁管,注意控制弯曲半径和变形。 热弯:适用于厚壁管,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 管子煨制:使用煨管机或专用工具。 4.1.4 螺纹连接管件加工 螺纹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螺纹的清洁和涂抹润滑剂/密封剂。 4.1.5 坡口焊接预制 焊接前的坡口检查、坡口清理。 使用焊条、焊丝的规格选择。 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 4.2 管道安装 4.2.1 管道支吊架安装 支吊架的布置间距:根据管道材质、管径、介质、坡度要求确定。 支吊架的材质与强度:确保能承受管道自重、介质重量、保温层重量以及动载荷。 固定方式:膨胀螺栓、预埋件、焊接等,要求牢固可靠。 防腐蚀处理:支吊架与管道的接触部位,或整体防腐处理。 保温管道支架:设置保温托座,防止热桥。 4.2.2 管道连接 螺纹连接: 清洁螺纹,涂抹生料带或密封剂。 拧紧力度的控制,避免过紧或过松。 安装后检查管螺纹的露出长度。 焊接连接: 坡口组对:间隙、错边量的控制。 点固焊:控制点固焊的长度和位置。 焊缝质量:执行焊接工艺规程,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如需要)。 焊后热处理:根据需要进行。 法兰连接: 法兰密封面检查:无毛刺、损伤。 垫片的选择与放置:与介质、温度、压力相匹配。 螺栓的紧固顺序和均匀受力。 卡压连接: 管材端部处理:扩口、去毛刺。 卡压工具的使用,确保卡压到位。 热熔连接: 管材、管件的清洁。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控制。 熔接深度的控制。 冷却时间的保证。 胶粘连接: 接口清理。 胶粘剂的涂抹。 接口的固定与固化时间。 4.2.3 管道敷设 水平管道敷设: 按设计坡度敷设,保证排水通畅。 避免出现积水点。 垂直管道敷设: 保持垂直度,防止倾斜。 每层设置固定点,防止位移。 架空管道敷设: 管道走向合理,避免交叉干扰。 支吊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埋地管道敷设: 沟槽开挖、坡度控制。 垫层和回填土的质量要求。 管道保护:穿保护套管,或设置警示带。 穿墙、穿楼板管道: 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 套管的安装要求。 墙体、楼板的封堵要求(防火、防水)。 4.2.4 管道保温与保冷 保温材料选择:根据介质温度、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棉、橡塑海绵、聚氨酯发泡等)。 保温层施工: 表面处理:清洁、干燥。 保温层铺设:厚度均匀,无缝隙,搭接严密。 外护层安装:金属(铝皮、不锈钢板)、塑料薄膜等,要求搭接严密,固定牢固。 对于低温管道,需考虑防潮层。 保冷管道施工: 材料选择: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憎水性。 多层保温:保证足够的保温厚度。 冷桥的处理:尤其注意支吊架处的保冷。 4.3 管道系统安装要点 4.3.1 给水管道安装 水质保护:管道内部清洁,防止二次污染。 防止冻胀:低温区域采取保温措施。 防止倒流:安装止回阀。 安装水表、水龙头、阀门等附件。 4.3.2 排水管道安装 坡度控制:确保自流排放,避免积水和堵塞。 存水弯安装:保证水封作用,防止臭气回灌。 通气管安装:保证管道内压力平衡,避免虹吸作用。 检查口设置:便于清扫和维修。 排除水锤:采用柔性连接或泄压阀。 4.3.3 采暖管道安装 系统膨胀补偿:安装伸缩器或补偿器。 排气措施:在系统高点设置排气阀。 散热器连接:高度、间距、与墙面的距离。 地暖盘管安装:均匀布管,避免交叉,与分集水器连接。 4.3.4 空调冷凝水管道安装 坡度控制:确保冷凝水顺畅排出。 防止冻结:在低温区域采取保温措施。 与排水系统连接:注意卫生和防臭。 第五章 设备安装与调试 本章详细介绍各类设备(水泵、阀门、换热器、空调设备等)的安装、连接和系统调试要求。 5.1 设备基础与安装 5.1.1 设备基础 基础材料:混凝土、钢筋等。 基础尺寸与标高: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基础强度与稳定性:满足设备运行时的载荷。 减震措施:对于震动较大的设备,如水泵、压缩机,需采取减震垫或减震器。 5.1.2 设备就位与固定 吊装就位:选择合适的吊装工具和起重设备,确保安全。 定位与找平:使用水平尺、千分尺等工具,确保设备水平、垂直。 螺栓固定:拧紧地脚螺栓,确保设备稳固。 5.2 水泵安装与调试 5.2.1 安装要点 吸水管:管径不宜过小,减少阻力,避免产生旋涡。 出水管:连接牢固,防止泄露。 与电机连接:联轴器对中,保证平稳运转。 底座与基础:牢固固定,减少震动。 5.2.2 试运行 空载试运行:检查转动方向、有无异响、震动。 加载试运行:观察电流、电压、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正常。 运行时间的保证。 运行记录。 5.3 阀门安装 5.3.1 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和维修。 5.3.2 安装方向:根据阀门结构和介质流动方向确定。 5.3.3 连接方式:螺纹、法兰、焊接等,确保连接严密。 5.3.4 标识:清晰标注阀门名称、编号。 5.4 换热设备安装与调试 5.4.1 板式换热器 连接方式:法兰连接。 试压:冷、热水侧分别进行。 运行:观察温差、压差。 5.4.2 散热器安装 固定牢固,坡度设置(用于暖气片)。 与管道连接严密。 排气阀安装。 5.5 空调设备安装与调试 5.5.1 冷凝水排放:确保排水顺畅,防止积水。 5.5.2 制冷剂管道连接: 管材选择:耐压、耐腐蚀。 焊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防止泄露。 充注制冷剂:按照设备要求进行。 5.5.3 电气连接: 接线规范,确保安全。 接地保护。 5.5.4 系统调试: 冷媒系统压力测试。 制冷/制热效果测试。 噪音、震动测试。 控制系统调试。 5.6 系统试压、冲洗与吹扫 5.6.1 水压试验: 试验介质:水。 试验压力:根据管材、管径、设计压力确定。 保压时间:满足规范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压力表,检查连接处有无渗漏。 5.6.2 严密性试验: 对于气体管道(如制冷剂管道),使用氮气进行试验。 保压时间,观察压力变化。 5.6.3 管道冲洗: 采用清水或规定介质进行冲洗,直至出水清净。 冲洗速度与方法。 5.6.4 管道吹扫: 对于有较高洁净度要求的管道(如空调送风管道),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吹扫速度、次数、终点标志。 5.6.5 系统试运行: 全面检查各部件运行是否正常。 监测系统运行参数。 记录运行数据。 排除系统故障。 第六章 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章重点介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方法、检验批划分以及最终的工程验收流程。 6.1 质量检查 6.1.1 自检:施工单位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的检查。 6.1.2 互检:不同工种之间、不同班组之间进行的检查。 6.1.3 交接检:前一道工序完成后,下一道工序施工前进行的检查。 6.2 检验批划分与验收 6.2.1 检验批的划分:根据工程量、施工工艺、结构特点等进行划分。 6.2.2 关键部位的检查: 管道连接处:焊接接头、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的密封性。 设备基础:牢固性、水平度。 支吊架安装:牢固性、间距。 保温层:厚度、密实度、外护层完整性。 6.2.3 隐蔽工程验收: 管道敷设(埋地、暗装)、设备安装(基础、固定)等。 验收前应进行封闭,并有验收记录。 涉及隐蔽工程的,应有照片或影像资料。 6.3 竣工验收 6.3.1 验收资料: 施工图纸及变更记录。 各类设备、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 各类试验报告(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冲洗记录等)。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现场照片等。 6.3.2 验收程序: 资料核查。 实体检查。 系统试运行。 验收整改(如有)。 签署验收意见。 6.3.3 验收内容: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 工程实体质量是否完好。 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到位。 第七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 本章探讨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计划的制定、现场管理以及与相关方的协调。 7.1 项目管理 7.1.1 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 7.1.2 资源配置: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的合理调配。 7.1.3 进度管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分解任务,控制关键路径。 7.1.4 成本管理:控制材料消耗,提高工效,降低非生产性支出。 7.1.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 7.1.6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7.2 施工组织设计 7.2.1 编制依据:设计文件、现场条件、合同要求、施工规范。 7.2.2 主要内容: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进度计划、资源需求、风险分析等。 7.2.3 关键技术策划:针对重点、难点工程,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 7.3 现场管理 7.3.1 施工平面布置:材料堆放区、设备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 7.3.2 作业人员管理:考勤、劳动纪律、现场协调。 7.3.3 材料管理:进场验收、储存、发放、盘点。 7.3.4 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报修。 7.3.5 信息化管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 7.4 与相关方的协调 7.4.1 与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展,处理设计变更,办理验收手续。 7.4.2 与监理单位:接受监理,配合检查,办理签证。 7.4.3 与设计单位:解决设计疑问,配合设计变更。 7.4.4 与其他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协调,避免冲突。 7.4.5 与供应商:确保材料、设备的及时供应。 附录 常用技术术语解释 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目录 常用计算公式(如管道水力计算、热负荷计算等)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结束语 本手册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及空调工程施工安装的各个环节。我们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本手册能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推动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工程实践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工程监理公司工作的监理工程师。拿到《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就像拿到了一把“尚方宝剑”,它是我们履行职责、监督工程质量的最重要依据。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照着这本书,去检查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详细规定。例如,关于管道的接口焊接、密封处理,书中对操作方法、焊接参数、检验标准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我需要仔细核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操作,并且在关键节点进行抽样检查。对于书中提到的那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我更是会加倍留心,比如管道的防腐、绝缘处理,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等等。这些细节的疏忽,往往会导致后期工程出现问题。另外,验收章节的内容,更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书中关于各项检测的指标、方法、频率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我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果进行验收。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我就会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且要求施工单位返工,直到合格为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监理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依据书中明确的条文,来判断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必要的纠纷。虽然说,有时候书中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够详尽,但总体而言,它为我们日常的监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够更加专业、更加高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通信工程技术咨询的专业人士。拿到《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信息宝库”和“问题诊断器”。我需要利用这本书,为我的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通信管道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我首先会利用这本书,去分析客户在项目前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书中关于管道选型、路由设计、结构布置等方面的要求,能够帮助我指出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且提出优化建议。例如,如果客户在设计中忽视了某个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度,我就可以根据书中相应的技术要求,指出其潜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其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当客户遇到技术难题时,我需要迅速翻阅这本书,找到相关的技术条文和操作指南,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指导。例如,当施工单位在进行管道连接时出现技术问题,我需要根据书中关于接口处理的规定,来判断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纠正措施。再者,在项目验收阶段,我还需要利用这本书,帮助客户审查施工单位的验收报告,判断工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这包括对各项检测数据的核对,以及对验收程序的合规性进行评估。这本书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使得它成为了我进行技术咨询的有力支撑。它能够帮助我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具说服力的建议,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虽然说,很多时候,我也需要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解读和应用书中的内容,但这本书的基础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通信管道工程的甲方代表,我拿到这本《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时候,心情是既忐忑又兴奋。忐忑是因为我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所有内容,影响到工程的监督和验收。兴奋则是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将是我接下来工作中最重要的指导手册。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章节。毕竟,通信管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马虎不得。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管道材料的性能要求、检验方法,以及供应商资质的审查标准。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在项目初期就为供应商的选择设定明确的门槛。另外,我也仔细阅读了关于施工技术的部分。特别是涉及到顶管施工、定向钻孔穿越等非开挖技术,这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书中对这些复杂工艺的步骤、技术参数、安全注意事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当时就想着,以后在现场巡检的时候,就可以对照着书里的要求,仔细检查施工方是否按照规范操作,有没有偷工减料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验收部分更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书里关于管道的强度测试、密封性测试、绝缘测试等都有明确的指标和方法。这让我感到心里有底,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重点关注,如何去判断工程的合格与否。我甚至还对照着书里的条文,梳理了一下我们项目部在合同中可能需要补充和明确的验收条款。这本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都很好,章节划分清晰,便于查找。虽然有些术语对我来说还有点陌生,但结合上下文和图示,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理解的。它让我明白,通信管道工程并非只是简单的挖坑埋管,而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个新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哦,《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还挺期待的。我是一名做通信工程的现场技术员,每天和泥土、管道打交道,对这种规范性的东西,那可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拿到它,我第一反应就是,终于可以系统地梳理一下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那些“为什么”和“怎么样”了。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条款、条文,看得我眼花缭乱。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试图一点一点地去理解,去消化。特别是关于管道埋设深度、回填土要求、沟槽开挖标准这些章节,我可是看得格外仔细。毕竟,这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也关系到我们是不是能顺利通过验收。书里的图示也还算清晰,虽然有时候会觉得不够直观,但结合文字说明,总算能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管道接口的要求,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连接方式,都有详细的规定。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管道连接,背后其实蕴含着那么多技术细节和标准。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还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某个角度不能超过多少度,为什么某种材料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强度。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对我来说是挺重要的。当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验收的内容,比如回填土的压实度测试、管道的闭水试验等等。这些也是我们验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当时就想,有了这本书,以后我们在做验收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更权威的依据,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议。而且,这本书的篇幅也确实不小,感觉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中期的施工操作,再到后期的验收检测,似乎都涉及到了。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施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虽然说,有时候理解起来还是需要费点劲,毕竟我不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但总体来说,这本书确实能帮助我们规范施工、提高效率,并且减少工程中的风险。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默默地指导着我们每一步操作。

评分

我是一名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通信管道建设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我拿来看,更多的是从我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去理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产品的应用场景、技术要求以及最终的验收标准。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且在销售过程中,也能更有针对性地与客户沟通。我重点关注了书中关于材料性能、规格型号以及检验方法的章节。比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管道的耐压等级、抗腐蚀性、绝缘性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直接影响到我需要向客户推荐什么样的产品。我需要确保我们提供的产品,在各项技术指标上都能完全满足规范的要求。另外,书中对于管道配件、密封材料、防腐涂层等辅助材料的选用标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需要了解这些辅助材料的性能如何与主体管道相匹配,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再者,验收章节的内容也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当客户在验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需要能够根据规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且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例如,如果管道在强度测试中不合格,我需要知道规范中对于该测试的具体要求,才能判断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还是施工操作不当。这本书就像是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一本“通用语言手册”,它明确了我们需要共同遵循的规则。这对于减少双方的沟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非常有帮助。虽然说,有时我也觉得书中的某些要求,可能对现有产品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是市场在推动技术进步,也是我们作为供应商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的动力。

评分

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我手头需要处理的工程文件很多,而《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在我看来,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本“圣经”。它不仅仅是指导施工的标准,更是我进行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成本核算以及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我首先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定额标准。虽然书中可能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造价数据,但它对各类施工工序、材料消耗的描述,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估算工程成本,并且在与施工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时,也有一个公平的参考依据。其次,我非常重视书中关于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书中对不同施工工序的时间节点、依赖关系以及关键路径的描述,能够帮助我制定出更合理、更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就可以根据书中的这些要求,来监督施工单位的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进度滞后问题。再者,这本书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书中关于地质勘察、管道保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要求,都能够帮助我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并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我需要确保项目在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风险。此外,这本书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也为我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提供了明确的尺度。我需要确保项目交付的成果,能够完全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通过各项验收,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交付。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让我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它帮助我更有效地管理项目资源,控制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交付。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是我老师推荐的,说是让我们对实际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为将来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老实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文和术语,确实有点头大。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面对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未知世界。但我努力地去读,去理解。我从最基础的章节开始,比如管道的分类、敷设方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等等。我试图把书里的内容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沟槽开挖的章节时,我就会想到我们在土力学中学到的关于边坡稳定性的内容。书中给出的放坡系数和支挡结构的要求,就好像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我也很喜欢书中的一些图示,虽然有时候不够清晰,但至少能让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知道这个东西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的。我尤其对那些关于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章节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在实际工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施工区域的警示标志、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以及在易燃易爆区域的特殊要求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工程施工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的工作。当然,对于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我还需要很多时间去消化和理解。但我相信,随着我学习的深入,我会越来越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它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通信管道工程的全貌,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在通信管道施工一线工作了好几年。《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抵触心理的。觉得这些规范条款太死板,和我们实际操作有时候对不上。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慢慢发现,这本书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尤其是我现在担任一个小班组的组长,需要带领几个徒弟施工,这本书就成了我重要的指导工具。我最喜欢看的是书中关于施工操作规程的部分。比如,如何正确地进行管道的对接、如何保证接口的密封性、如何进行沟槽的挖掘和回填等等。书中给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非常具体,而且有图示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太多理论基础的工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经常会把书里的内容,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我的徒弟们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而不是盲目地去操作。还有,关于施工安全的部分,这本书也说得很详细。比如,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的安全距离、在进行高处作业时的安全措施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知道这些,能够大大降低我们发生事故的风险。虽然说,书里有些地方的表述,对于我们一线工人来说,还是有点过于专业化,可能还需要别人解释一下。但总体来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操作标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合格”的。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指导我们在现场能够更规范、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评分

作为一名在通信工程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工程师,我手里的规范和标准也是一摞又一摞。《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和以前的规范差不多,只是更新了一些条文。但当我翻开它,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去细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上,给出了比以往更详细、更具体的操作指导。比如,关于沟槽开挖的稳定性控制,书中不仅提到了基本的放坡系数,还给出了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具体建议,甚至还对支挡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要求。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项目经理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可以减少很多不确定性。还有,关于管道的接口连接,书中对不同类型接口的安装工艺、密封要求、检测方法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以前我们可能更多是依靠经验,现在有了这本书,就可以形成统一的操作规程,保证施工质量的一致性。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有提及,比如关于智能管道的敷设和检测,这让我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作为一名老工程师,我总觉得,光守着旧的东西是不行的,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虽然不算是颠覆性的创新,但至少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很好的拓展。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地方,我还是觉得可以写得更深入一些,比如在一些特殊工况下的处理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分析。但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对我这样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本值得常备的参考书。它能帮助我们巩固基础,也能启发我们思考新的技术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通信工程的设计师,平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方案设计和图纸绘制。《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我拿来主要是想从施工和验收的角度,来反思和优化我的设计。我希望通过了解施工的难点和验收的标准,能够在设计阶段就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最先翻看的是关于管道布局和路由选择的章节。书里对于管道的最小转弯半径、管道之间的最小间距、交叉穿越的处理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都是我在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守的。以前我可能更多地是从线路上考虑,而这本书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从施工可行性和后期维护的角度来优化路由的重要性。例如,书中提到的对于重要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和检修通道,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图纸上更明确地标示这些细节。其次,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管道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方面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交通荷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结构和材料。这本书提供了各种类型管道的承载能力、抗腐蚀性等方面的参考数据,这对于我进行结构计算和材料选型非常有帮助。我可以通过对比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来确保我的设计方案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并且能够满足工程的长期使用需求。另外,验收章节的内容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了解验收的标准,意味着我可以在设计时就预设一些检测点,并在图纸上注明相应的检测要求。这样,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就能有意识地按照这些要求来操作,也为我后期的设计审核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施工手册,更是一本指导设计的“教科书”。它帮助我从实践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设计,让我能够做出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评分

中通快递有点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