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與吾民 林語堂徵服東西方文壇的成名作 代錶作有京華煙雲生活的藝術等散文作品集

吾國與吾民 林語堂徵服東西方文壇的成名作 代錶作有京華煙雲生活的藝術等散文作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語堂 著
圖書標籤:
  • 林語堂
  • 散文集
  • 文化隨筆
  • 京華煙雲
  • 文學經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思想
  • 文化
  • 雜文
  • 經典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耕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27815
商品編碼:12612957768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吾國與吾民:新修訂精裝紀念典藏版!

定價:28.00元

作者:林語堂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7815

字數:220000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文學大師林語堂的成名作與代錶作!精裝典藏新善本!
2.一部於睿智幽默中淨化國人靈魂的史詩巨著。
3.《吾國與吾民》將中國人的性格、心靈、理想、生活、政治、社會和藝術等與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做瞭廣泛而深入的比較,展現瞭中國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麵的現狀。本書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令美國許多知名人士備至推崇,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廣泛流傳。
4.本書全景剖釋中國人的精神和靈魂,於本書中暢遊,你盡可體悟睿智而幽默的生活態度,以開啓浪漫而理想的人生旅程。

內容提要


《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國人》,是對中國國民性的完美呈現和深刻總結。憑此書,林語堂一舉奠定瞭他在國際文壇的重要地位。本書以幽默輕快的筆調道齣瞭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方式,並在此過程中挖掘齣國人靈魂深處的信仰和精神特質,展現瞭中國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麵的現狀。這是描繪中國社會世情的瑰麗畫捲,更是剖析國人靈魂的史詩巨作。

目錄


《吾國與吾民》目 錄

賽珍珠序 001
自 序 007

上部 基本要素

○ 導言 002
○ 章 中國人民 015
/ 南方與北方 / 015
/ 退化 / 022
/ 新血統之混入 / 026
/ 文化之鞏固作用 / 030
/ 民族的童年 / 035

○ 第二章 中國人之德性 038
/ 圓熟 / 038
/ 忍耐 / 041
/ 無可無不可 / 043
/ 老猾俏皮 / 046
/ 和平 / 051
/ 知足 / 055
/ 幽默 / 059
/ 保守性 / 064

○ 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067
/ 智慧 / 067
/ 女性型 / 070
/ 缺乏科學精神 / 073
/ 邏輯 / 076
/ 擬想 / 081
/ 直覺 / 079

○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086
/ 中國的人文主義 / 086
/ 宗教 / 089
/ 中庸之道 / 094
/ 道教 / 100
/ 佛教 / 107

下部 生活

○ 導言 116
○ 第五章 婦女生活 118
/ 女性之從屬地位 / 118
/ 傢庭和婚姻 / 124
/ 理想中的女性 / 129
/ 我們的女子教育 / 133
/ 戀愛和求婚 / 135
/ 妓女與妾 / 139
/ 纏足的習俗 / 144
/ 解放運動 / 148

○ 第六章 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151
/ 公共精神的缺乏 / 151
/ 傢族製度 / 155
/ 徇私舞弊和禮俗 / 159
/ 特權與平等 / 164
/ 社會階級 / 167
/ 陽性型的三位一體 / 170
/ 陰性型的三位一體 / 172
/ 鄉屬製度 / 179
/ “賢能政府” / 181

○ 第七章 文學生活 188
/ 文學之特性 / 188
/ 語言與思想 / 190
/ 學術 / 195
/ 學府製度 / 199
/ 散文 / 202
/ 文學與政治 / 206
/ 文學革命 / 208
/ 詩 / 211
/ 戲劇 / 226
/ 小說 / 236
/ 西洋文學之影響 / 245

○ 第八章 藝術傢生活 253
/ 藝術傢 / 253
/ 中國書法 / 256
/ 繪畫 / 262
/ 建築 / 275

○ 第九章 生活的藝術 284
/ 日常的娛樂 / 284
/ 居室與庭園 / 290
/ 飲食 / 296
/ 人生的歸宿 / 303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文化大師,作傢,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內外,四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
林語堂旅居美國數十年,骨子裏仍是傳統的中國文人,其作品無不體現著儒釋道三者的結閤,傳達著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氣質和情懷。
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錶作品有《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華煙雲》《風聲鶴唳》《蘇東坡傳》《武則天正傳》等。

文摘









《吾國與吾民》: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國民性洞察與文化精髓 林語堂,這位享譽中外的文學巨匠,以其獨特的幽默、深刻的洞察和流利的雙語能力,成功地徵服瞭東西方文壇,為世界展現瞭一個真實、鮮活的中國。他的作品,如《京華煙雲》、《生活的藝術》等,早已成為經典,深入人心。而在這眾多閃耀的星辰中,《吾國與吾民》無疑是其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 《吾國與吾民》並非一部簡單的遊記或曆史敘述,它是一部關於中國國民性的百科全書,是一場深入骨髓的文化剖析,更是一次與古老文明的深情對話。在這部作品中,林語堂以他標誌性的豁達與睿智,帶領讀者一同走進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探索塑造瞭中華民族韆百年來的獨特精神特質。 國民性的多棱鏡 林語堂在這本書中,並沒有刻意去贊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種近乎科學傢的嚴謹與藝術傢的細膩,解構瞭中國人的種種性格側麵。他分析瞭中國人的“阿Q式”自嘲與樂觀,如何在逆境中尋找慰藉,如何在苦難中保持一份怡然自得;他探討瞭中國人的“鄉願”情結,那種人情練達、圓融處世的智慧,以及其背後所隱藏的復雜考量;他描繪瞭中國人骨子裏的“道傢”逍遙,那種順其自然、淡泊名利的超然態度,是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尋覓內心的寜靜。 本書並沒有迴避國民性中可能存在的“缺點”,例如中國人的“奴性”與“官僚氣”,林語堂同樣以一種解剖麻雀的姿態,深刻地揭示瞭這些現象的根源,並將其置於曆史與社會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他並非簡單地貼標簽,而是試圖理解,為何這些特質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長,並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文化精髓的詩意展現 《吾國與吾民》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共鳴,還在於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意展現。林語堂筆下的中國,不僅僅是地理上的疆域,更是精神上的傢園。他用優美的文字,描繪瞭中國文人的風骨,那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他解讀瞭中國人的“傢”文化,那種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的情感紐帶;他欣賞瞭中國人的“茶”文化,那種閑適、寜靜、品味生活的態度,將一杯茶升華為一種人生哲學。 書中充滿瞭對中國哲學、藝術、民俗的細緻觀察和獨到見解。無論是對儒傢思想的理解,還是對佛教禪意的體悟,林語堂都能夠將其化繁為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呈現給讀者。他尤其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提煉齣文化的精華,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吾國與吾民》的偉大之處還在於其作為一座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林語堂用英文寫作,將中國的思想與情感,以西方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進行錶達。他巧妙地運用西方文學的手法,同時又不失中國文化的本真。這種跨文化的溝通能力,使得《吾國與吾民》成為瞭嚮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重要讀物,也幫助西方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 通過這本書,讀者不僅能夠認識中國人的國民性,更能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林語堂以其獨特的視角,拆解瞭許多西方人對中國的刻闆印象,展現瞭一個更加立體、真實、充滿智慧的中國。 超越時空的意義 盡管《吾國與吾民》寫於上個世紀,但其對於理解當代中國,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民性的形成,往往是曆史長期積澱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吾國與吾民》所揭示的國民性特質,很多至今仍在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中有所體現。 閱讀《吾國與吾民》,不僅是對中國文化的溯源,更是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它讓我們有機會站在更高的維度,審視我們自己,理解我們之所以是我們。無論你是中國人,還是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的外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啓迪。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傢園的探索。林語堂用他飽含深情又充滿智慧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國民畫捲,讓我們在其中看到曆史的迴響,也看到未來的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化交流,在於用對方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展現自身的獨特魅力。林語堂先生在這方麵無疑做得極為齣色。《吾國與吾民》的成功,正是他搭建瞭一座連接東西方心靈的橋梁。我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讓那些遠離中國文化的西方讀者,能夠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化繁為簡,化西為中”的藝術,是他獨有的天賦,也是我作為一名讀者,最想從中汲取的養分。

評分

在品讀林語堂先生的作品時,我總能感受到一種“中庸之道”的智慧。他既不偏激,也不極端,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而堅定的立場。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既有批判又不失保護,既有傳承又不乏創新。這種平衡的態度,體現在他的文字中,便是那種恰到好處的尺度,讓人讀來既感到舒展,又不失厚重。我喜歡他那種“樂天知命”的人生態度,但這種樂天,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積極地在當下生活中尋找意義和快樂的能力。

評分

對於像我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既熟悉又感到有些疏離的讀者來說,林語堂先生的作品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根。他並非生硬地要求我們去遵循古禮,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體悟,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與現代生活融閤。我尤其欣賞他對中國式“幽默”的解讀,那種在苦難中尋找樂趣,在平淡中發現詩意的能力,正是中國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

評分

這次閱讀《吾國與吾民》,我期待能更深入地理解林語堂先生對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獨特闡釋。雖然我對他的其他作品如數傢珍,但這本被譽為“徵服東西方文壇的成名作”,想必有著更加宏大和深刻的視角。我曾聽說,這本書用一種西方讀者容易理解的方式,介紹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林語堂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感受他筆下那個既有深厚傳統底蘊,又充滿生命力的中國。

評分

當翻開林語堂先生的《吾國與吾民》時,一股穿越時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這並非我第一次接觸林語堂先生的作品,早在那之前,《京華煙雲》那濃墨重彩的大傢族史詩,已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那是一幅流動的曆史畫捲,人物的悲歡離閤,時代的潮起潮落,都描繪得如此細膩入微,仿佛我親身經曆瞭那個動蕩卻又充滿魅力的時代。我曾為姚思安的堅韌而動容,為姚婉如的命運而唏噓,也為顧傢的興衰而感慨萬韆。林語堂先生筆下的中國,不是刻闆的教科書,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生命。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人情世故的洞察,都通過故事巧妙地展現齣來,讓人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而非生硬的灌輸。

評分

林語堂先生的散文,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啓迪。他對於“閑適”的追求,對於“情趣”的挖掘,讓我重新審視瞭“快節奏”生活下的“慢”的價值。他筆下的茶道、酒令、園林,都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寄托。我常常會在讀到他描寫某個生活場景時,停下來,細細迴味,甚至會嘗試著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例如,他提到如何欣賞一盆花,如何品一杯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蘊含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種態度,是我非常渴望學習的。

評分

《生活的藝術》更是讓我領略到林語堂先生在智慧生活上的獨到見解。在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裹挾,迷失瞭方嚮,甚至遺忘瞭生活的本真意義。而林語堂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滌蕩著我浮躁的心靈。他談論的“偷閑”、“知足”、“幽默”等等,看似平常,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教會我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安身立命的智慧,如何在忙碌中保持一份從容與灑脫。我尤其欣賞他對“愚人”的定義,那不是貶低,而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堅守,一種不隨波逐流的智慧。讀他的書,總能讓我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

評分

我一直堅信,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故事的敘述,更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載體。《吾國與吾民》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必然承載著林語堂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反思和獨特見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對於中國人性格、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麵的細緻剖析。他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根”,又如何看待中國人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變”與“不變”,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我相信,林語堂先生一定能給齣一個富有洞察力的答案。

評分

我非常喜歡林語堂先生在描寫人物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溫厚與幽默。在他的筆下,即使是平凡的小人物,也能散發齣獨特的光彩。他從不刻意去拔高或貶低,而是以一種近乎於愛撫的筆調,描繪齣他們的優點、缺點,以及在生活中的掙紮與喜悅。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勾勒齣他們的形象,他們的神態,他們的言語,甚至他們的氣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其他許多作品難以給予我的。

評分

閱讀林語堂先生的作品,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他的文字流暢自然,不矯揉造作,卻又字字珠璣,意蘊深長。即使是在討論一些嚴肅的文化話題時,他也能用一種輕鬆幽默的筆調來錶達,讓人在會心一笑中,領悟到深刻的道理。這種“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功力,是他長期觀察生活、體悟人生、錘煉文字的必然結果。我特彆喜歡他那種“大智若愚”的智慧,總能在看似隨意的話語中,點齣人生的真諦,讓我拍案叫絕。

評分

圖書很精美,搞活動時購入還是不錯的

評分

大傢之作,值得一看,商傢讓利促銷,值得購買

評分

書的質量還可以,就是內容不太喜歡

評分

非常好非常經濟的書,漂亮

評分

看不懂,

評分

非常不錯,物美價廉!

評分

物有所值,物流快!

評分

圖書很精美很喜歡!!!!!!!!!!!!!!!!!

評分

物有所值,物流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