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给想要个“家”的你
走进33位东京人的家,旅行家、花草空间、剧场、音乐氛围、居酒屋风格、杂货店之家、书本世界……
在一个个充满个性主题的改造设计中,找到你想要的那个“家”。
★ 这本书,给不想做“复制品设计师”的你
不是北欧风,不是工业风,而是定制风!
从本书看天马行空的设计,看如何把梦想搬进现实,看和屋主人深度沟通,帮你找到心中“理想的家”。
什么样的房子是理想的家?把你对生活的爱与理解融入设计的房子,也许就是理想的家。如果你热爱旅行,如何用你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战利品”打造你的家?如果你热爱美食与厨房,如何设计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家?如果你爱淘各种小玩意儿,如何布置一个杂货风的家?如果你的家就是你的办公室,如何在10秒钟之内从生活区转到工作区?你将在本书中看到来自东京脑洞大开的定制家居设计故事,探索房子与家之间的场域。
作者:[日] 蓝色工作室(BLUE STUDIO)
1988年由日本山博所创立的设计公司。从2000年开始从事住宅翻新业务。以大地山博、大岛方彦、石井健三人位核心,他们不仅专注于空间设计方面,更将客户的生活形态纳入设计思维中。
监修:[日] 石井健
1969年出生于日本福冈。毕业于武藤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建筑学科。株式会社BLUE STUDIO执行董事、建筑家、不动产顾问。至今已经累积500件以上的住宅翻新设计案例。以“让老房子价值翻倍的不动产集团”的形象出现在日本各大杂志、网络媒体及电视节目中。于“乡樱美术馆东京”接受2012年年度设计奖。
张艳辉,具有丰富的日本生活类图书翻译经验。
PART 1 一个家的模样
001 Traveler 摆饰、艺术、旅途 所启发而生的家 page 3
002 Tea for Two 隔间和厨房特别用心 重视两人相处的时间 page 13
003 Theater 音乐和影像,追求个人爱好 乐居于极尽趣味的“剧场”中 page 21
004 Shoppish 如同店铺般的乐趣 杂货控夫妻的雀跃空间 page 29
005 Holiday 采光充足的豪景住宅 365天都像在度假 page 39
006 Tatami life 在日式榻榻米空间中 用餐、放松、入眠 page 49
007 Music 珍藏一万张CD 热爱音乐的夫妻之家 page 59
008 Bicycles 兼具停车场和工作空间 设计师夫妻的家 page 71
009 Favorite colors 充满玩心的住宅 舒适放松的家 page 83
010 Wonderland 橙色玄关、一坪茶室 充满玩心的住宅 page 93
011 Gallery & Cafe 充满感性气息 有内部露台的居家环境 page 103
012 Antique 古早味物品与和风家具 糅合出昭和时代风味的住宅 page 113
013 Atelier 宛如手工教室般的工坊 唤醒更多创作灵感 page 125
014 SOHO 从生活空间瞬间置身工作场所 通过空间布局轻松切换 page 135
015 The Museum 圆形书房与艺术作品 仿佛置身美术馆 page 145
016 Cook & Dine 喜爱烹饪,喜爱美食 全家同乐的厨房生活 page 155
017 Parallel World 满是书架的房间 内心丰富的小小世界 page 164
PART 2 一个家的性格
018 20多岁夫妻 浪漫生活的轻松住宅 page 176
019 连接起居室和露台 打造jue佳景观的“房间” page 180
020 不论工作或生活 绝对单车主义 page 184
021 挑高天井,整面书墙 让人想居住的环境 page 188
022 红木风格吸引眼球 属于成熟人士的高品味空间 page 192
023 兼具隔板功能的收纳柜 区分生活空间 page 196
024 东京都中心的小屋 闹中取静的安逸住宅 page 200
025 不用墙壁做隔断,活用地板打造 宛如广场般的和缓空间 page 202
026 在心仪已久的暖炉旁 享受阅读的喜悦 page 206
027 将老屋翻新成酒店风格 能够安然入眠的玻璃卧室 page 208
028 如同图书馆般 静谧柔和的空间 page 212
029 想躺就躺 居酒屋风用餐空间 page 214
030 环境令人心动的住宅小区 空间伴随岁月共同成长 page 216
031 从“美国旧式警局” 所得到的灵感 page 218
032 在太空船一样的房间里 编织梦想 page 220
033 带木质大门的玻璃墙 区隔卧室 page 222
后记 01 如何让令人困扰的“空间布局”变得暖心 page 224
后记 02 别放弃“梦想的居住地” page 226
后记 如何让令人困扰的“空间布局”变得暖心
大多数人认为:“住宅设计就是空间布局。”所谓的“空间布局”是一种极其繁琐且危险的存在。如果没有掌握与其沟通的方法,你生活中珍 贵的东西不知不觉就会被夺走。但是,与其沟通的过程,也是踏足于未知境地。这就是“空间布局”。
在日本,将榻榻米以一定格局布置,并用墙壁、隔扇、拉门等隔断,构成的整体就是空间布局。而且,以榻榻米数量计算房间面积的习惯保留至今。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化发展,为住宅小区发明的空间布局体系,在之后的公寓大量供给时代进化成“几居室”体系。区分“用餐、睡眠、休闲”,通过设计单间以获得私密性的生活。约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种 “几居室”的住宅布局仍然是主流。
已存在的“几居室”布局在很多方面的便利性确实无法比拟。不只是居住的方便,建造、销售方面,从市场调查、设计到广告宣传都很容易控制。生产这种通用型的住宅,很容易构成非常完善的居住体系。
但是,事实上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其中之一必然是“住宅布局 = 几居室”,思考“生活方式”的机会变得少了。其次,“标准化→大量生产” 的方式看似有效率,但实际居住的效果可能浪费部分空间。这就如同一件 无论多么高档的服饰,尺码稍有差异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孩子需要在什么环境中学习?想之不尽的复杂。
诚然,“几居室”这种布局给我们带来许多温馨感,“睡觉在卧室”“一家人聚在起居室”“一个人沐浴”。而且,空间功能也被面积限定,例如 卧室 10 平方米,起居室 16 平方米等。确实,这样做不会招致很多不满。不过,想法多的人也会提出很多疑问:“这里虽然是我的家,但我的意义 在哪里?”或许,不知不觉便被生活淹没,屈服于“已有空间布局”形成的生活方式。
我们来试着思考“烹饪”。有人认为厨房是用于烹饪的“设备”,也有人认为厨房是家庭的核心。还有的人不需要大厨房,更需要能够满足 10 人活动的起居室。如果试着结合生活场景来思考生活环境,那么目前 为止开发商给我们创造的住宅印象就会完全崩塌。
人的生活异常复杂,早上起来是什么心情?烹饪、用餐的意义何在?好不容易购买的住宅,当然需要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空间布局), 而不只是居住。正因如此,购买住宅时还有另一种选择——“翻新”。通常, 人们认为住宅的空间布局变更受到很多制约。但是,改造成“框架”(现有装修完全拆除,完全空置状态),正如本书中所介绍的示例,你完全可以自由创造适合自己的空间布局。
古早味物品与和风家具:糅合出昭和时代风味的住宅
Y宅/东京都杉并区/夫妻40岁·一个孩子
“打算使用长久以来淘到的旧用品及旧家具创造居家空间。”以简明概念为主题,即将面临住宅翻新的Y夫妇说。“旧门我也很喜欢,门全部是我们自己搬运来的,安装工作就拜托了。”
80 平方米以上,朝南,方形结构,视野好。卫生间带窗,尽可能带宽敞的阳台。连日以来,他们持续在房产网站上找寻至深夜,终于找到了满足条件的住宅,位于西荻窪。更凑巧的是,这里有广为人知的古董店商业街。现有的空间布局是三室一厅,z终沿用了这种布局。“除了起居室、 餐厅及卫生间,还需要三个独立房间—卧室、儿童房、工作间。三间房 围绕着起居室等,z方便使用。”但是,建筑年龄已有 42 年,房屋老化 严重,管路等也是损伤严重,需要完全拆解替换。
“z考究的是厨房,按照旧民宅的灶台设计搭建。”Y 夫妇说。混凝 土的天花板简单处理,墙壁采用上釉不均匀的黑瓷砖。旧式的厨房用品, 完美融合于怀旧现代的设计中。“我拥有的旧家具和用品,同新建住宅并不搭调。所以,尽力避免过于华丽的装饰。”并且,家具本身也包含故事, 所以尽可能避开过分强调建筑本身。“刚完工时感觉空荡荡,但家具等物 品搬进来之后,平衡的生活空间得以实现。”这里变成了一个昭和文化气 息浓郁的怀旧住宅,满怀温馨的生活空间。
今年是在这里生活的第三年,在朋友的咖啡厅一角开设了“朱色堂 akairodo 古道具店”。此外,还将研究豆制品的朋友邀请来,开设烹饪教室, 学习金缮,磨炼技能等。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投影于旧家具及旧用品的共同居住空间中。
房子中的故事
建造满足自己理想生活愿望的房屋。
正是心怀这样的梦想,买旧宅进行翻新(改造)的需求者急剧增加。
经常听人说“我们的生活即将步入正轨”这种话。
于是,开始思考“什么才是z重要的”,
在周遭的认真生活中发现价值,
追求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才能实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生活的品质”。
当然,不经意间也会给“家”带来变化。因为,“家”是包裹生活的容器。
本书介绍了许多住户案例,他们购买旧房屋翻新,实现了满足自己理想生活愿望的住宅。
有的人想在东京都中心找寻独居的改善住宅,有的人想在郊外终身定居,还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悠然定制自我风格,也有人坚守固定概念的个性化生活享受。
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相比新建住宅,翻新住宅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相同地段、相同面积的旧住宅,比新建住宅实惠很多。
而且,周边的设施齐全,很容易满足居住需求。
翻新能够按照自己心意选择“地段、建筑状态、房间布局、设计风格、价格、保值”等,创造适合当下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延续着各自的故事,创造出悦心的居住形态。
与此同时,翻新也是任何普通人都能做到的生活选择。
在浩瀚的家居设计类书籍中,《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无疑是一股清流,它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智慧的方式,为我揭示了“定制”二字的真正含义。我一直以来都对日本的设计风格情有独钟,那种对极致美学和实用功能的平衡,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融入,总是能深深打动我。这本书正是将这些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它不是那种堆砌华丽照片,让你眼花缭乱的书,而是更侧重于“背后”的故事和“过程”。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是如何沟通、理解,如何一步步将客户模糊的想象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倾听”的部分,设计师们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提问,去发掘客户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生活状态。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位客户希望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家,设计师并没有简单地拆掉墙壁,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梳理和功能分区,在有限的面积里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延展感,同时保证了每个空间的私密性。这种“聪明的设计”比单纯的“大空间”更能打动人心。此外,书中对材料的阐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常见的材料,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材料的特性、触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例如,对于天然石材的运用,书中不仅仅展示了其华丽的外观,还强调了其冰凉的触感在夏季带来的舒适感,以及其独特的纹理如何为空间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对于木材的运用,书中更是细致到不同树种的纹理、色泽,以及它们经过打磨、拼接后所能呈现出的不同质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看到了“匠人精神”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体现。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将设计停留在“设计图”的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居住体验”。书中通过对实际居住场景的描绘,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设计所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情感满足。例如,一个精心设计的玄关,不仅能收纳日常用品,更能为回家的人提供一个卸下疲惫、转换心情的空间。这种将“使用”与“感受”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真是太令人惊艳了!我一直都梦想着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家,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灵感宝典。当我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日式设计特有的精致、简约和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展示一些漂亮的图片,而是深入地剖析了“定制”的意义。我一直以为定制无非是选选颜色、换换材料,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定制是围绕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甚至是对未来的期许来展开的。书中介绍的案例,每一个都讲述了一个独特的故事,从年轻夫妇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憧憬,到退休老人对舒适便捷晚年生活的设想,再到艺术家对激发创作灵感的空间追求,每一个案例都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其中一个案例,提到设计师如何通过观察屋主日常的阅读习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嵌入式书架,既节省空间又能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这让我意识到,好的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更是功能上和情感上的深度融合。书中对材料的选择、空间的布局、光线的运用都有非常详尽的讲解,而且这些讲解都并非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一一呈现。例如,书中对“日式木质温润感”的阐述,不仅仅是告诉你用木头,更是告诉你如何选择不同质感的木材,如何通过木材的纹理和拼接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居家氛围。还有对自然光的利用,书中通过调整窗户的大小、位置,以及巧妙运用反射面,让空间显得更加明亮通透,这对于许多小户型住宅来说,简直是救星。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定制家居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预算、施工周期等,而是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它让我觉得,拥有一个理想的家,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与设计师的有效沟通来实现的。我真的迫不及待想把书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我自己的家中,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足以让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家居设计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理解自己内心需求的指南。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在我手中翻动,就像是一次穿越,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东京街头巷尾的,充满生命力的居家空间。我一直以来都对日式设计所蕴含的“留白”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为了容纳更多的可能性,为了让居住者的生活更加从容。它不仅仅是关于空间的视觉呈现,更是关于“居住者”的内心世界。书中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故事”的重视。设计师们并非只是在设计房子,而是在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能够承载他们生活故事的舞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尺度”的把握。设计师们是如何根据居住者的身高、体型、以及生活习惯,去设计出最符合人体工学的家具和空间布局。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设计师是如何为一位热爱阅读的女士,设计了一个高度恰到好处的书桌和舒适的阅读椅,让她可以尽情沉浸在书海之中。这种“为个体而设计”的理念,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的温度。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材质”的触感。它不仅仅是选择美观的材料,更是深入到材料的质感、触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书中关于“原木”的运用,让我看到了木材的天然纹理、温润触感,以及它经过时间洗礼后所能呈现出的独特韵味,为空间带来了沉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时间”在设计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注眼前的舒适,更是考虑到了房屋的老化、居住者的成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演变。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沉淀,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居设计,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居住者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是能够承载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温馨容器。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家”的深度疗愈。我一直以来都对日本的设计风格有着莫名的亲近感,那种简洁、内敛、却又充满力量的风格,总能在喧嚣的世界里为我带来一丝平静。这本书,正是这种风格的集大成者。它让我看到了,家居设计不只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种与居住者和谐共处的生活空间。书中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定制”的理解。它不是一个冰冷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而是一个充满温度的“量身定做”。设计师们是如何耐心地倾听居住者的声音,理解他们潜藏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感空间”的营造。设计师们如何通过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搭配、以及材质的触感,去唤起居住者的情感共鸣,让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栖息地。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主人公是一位长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设计师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他打造出一个既能满足工作需求,又能带来归属感和温暖感的空间,让他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力量。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自然”的运用。它不是简单地摆放几盆绿植,而是将自然界的元素,如光、空气、水、木材等,有机地融入到设计之中,让空间充满生命力。书中关于“日式庭院”的设计,即使在城市的一角,也能创造出一片宁静的禅意空间,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强调了“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关注当下,更是着眼于未来,如何通过环保的材料、节能的设计,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让这本书的价值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家居设计,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是能够滋养生命、温暖心灵的港湾。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带给我惊喜和启发。我一直以来都对日本的设计风格有着特殊的偏爱,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本书,正是将这些特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它没有那种浮夸的包装,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姿态,展现了“定制”的真正魅力。书中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沟通”的重视。设计师们如何通过与居住者的深入交流,去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空间故事”的叙述。每一个案例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关于家庭、关于梦想、关于生活的故事。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一对年轻夫妇希望他们的家能成为他们共同的创作基地,同时又要保证各自的独立空间,设计师是如何通过灵活的空间隔断和多功能的家具,巧妙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种“为需求而设计”的理念,让我看到了家居设计最核心的价值。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材料”的运用。它不仅仅是选择美观的材料,更是深入到材料的特性、质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感受。书中关于“天然木材”的运用,让我看到了木材的纹理、色泽,以及它经过打磨、拼接后所能呈现出的不同质感,为空间带来了温暖和生命力。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它不仅仅是关注眼前的舒适,更是考虑到了房屋的老化、居住者的成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演变。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沉淀,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居设计,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居住者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是能够承载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温馨容器。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个个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家居空间。我一直以来都对日式设计中那种“少即是多”的理念深感认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少”并非意味着简陋,而是蕴含着极致的追求和深邃的哲学。它不仅仅是关于美学的呈现,更是关于生活方式的探索。书中对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于“居住者”的尊重。设计师们并非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去主导设计,而是将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甚至是对未来的设想,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动线”的优化。设计师们如何通过对空间内部流动的细致考量,让每一个角落都变得触手可及,让生活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一位老人希望在家中也能方便地进行园艺活动,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地将室内外空间连接,并设计了相应的工具收纳区域,让老人的爱好得以延续。这种“为生活而设计”的理念,让我感到无比赞赏。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光影”的运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明,更是通过对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巧妙结合,去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和氛围感。书中展示的案例,有的利用天窗引入自然光,让空间显得更加明亮通透;有的通过隐藏式灯带,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居家氛围。这种对光影的极致追求,让每一个空间都充满了艺术气息。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时间”在设计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注眼前的舒适,更是考虑到了房屋的老化、居住者的成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演变。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沉淀,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居设计,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居住者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是能够承载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温馨容器。
评分翻开《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我仿佛被一股宁静而温暖的力量所吸引。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家居设计变成冰冷的艺术品展示,而是将“人”置于设计的核心。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居住者内心世界的映射。书中对“定制”的阐释,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它不是单纯的个性化选择,而是设计师与居住者之间深度沟通、共同创作的过程。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生活方式”的设计。设计师们如何通过对屋主日常行为的观察,去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融入到空间的设计中。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主人公是一位热爱烹饪的家庭主妇,设计师是如何为她量身打造了一个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厨房,让烹饪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书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也让我赞叹不已。无论是木材的天然纹理,石材的质朴触感,还是绿植的勃勃生机,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家居设计中,为空间带来了生命力和呼吸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室内庭院”的设计,即使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角落,让生活充满诗意。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忽视“细节”的力量。它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去思考如何让这个空间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例如,关于“门把手”的选择,书中都有详细的考量,从材质到形状,都力求达到最佳的使用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日式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它不仅仅是当下居住的舒适,更是为未来的生活预留了可能性。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居住者的成长而变化,能够包容生活的点滴惊喜。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家居设计的新视野,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爱、智慧与细节的完美结合,是能够承载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温暖港湾。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居装饰的书,更像是一扇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以及我们与居住空间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我一直认为,家的美学不仅仅体现在墙面的色彩和家具的款式上,更在于它是否能承载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是否能成为我们内心安宁的港湾。而这本书,恰恰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定制”视为一种奢侈的选项,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个人需求的居住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户主故事”的刻画,每一个案例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生活、关于梦想的故事。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既能满足日常的居住需求,又能成为他们共同的创作空间,设计师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隔开,同时又保持视觉上的通透和连接,让家成为他们灵感的源泉。这种“为生活而设计”的理念,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书中对细节的关注也让我惊叹不已。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选择家具,更是深入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去思考如何让这个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居住者。比如,书中关于“动线设计”的讲解,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流畅的动线对于提升生活效率和舒适度有多么重要。从玄关到客厅,从厨房到卧室,每一个空间的过渡都应该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的阻碍。还有对“收纳”的智慧,书中展示了许多隐藏式收纳、多功能收纳的设计,让原本可能杂乱的空间变得井然有序,这对于我这样“收纳困难户”来说,简直是福音。让我感到非常贴心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风水”和“健康”的考虑,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却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家居设计应该兼顾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照搬”的设计指南,更是一本“启发”的智慧之书,它让我看到了定制家居设计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家有了更清晰、更美好的憧憬。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家”的深度对话。我一直以来都对日式设计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充满好奇,那种对自然、对和谐、对内在秩序的追求,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就像是把这些抽象的理念,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家居案例,具象化地呈现在我眼前。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华丽的家居图片,而是更侧重于“如何”以及“为何”。书中对于“定制”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我原以为定制无非是选材和颜色上的个性化,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定制是源于对居住者生活方式、情感需求,甚至是未来规划的深刻洞察。它是一种“量身定做”,是将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与居住者的生活哲学相融合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光线”的处理。它不仅仅是开窗、装灯,而是通过对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精妙运用,去营造出空间的氛围和功能。书中展示的案例,有的利用大面积落地窗引入自然光,让室内充满生机;有的通过柔和的间接照明,营造出温馨宁静的居家氛围。这种对光线的极致追求,让每一个空间都充满了生命力。还有对“空间利用”的智慧,书中展示了许多小户型改造的案例,设计师们如何通过巧妙的隔断、隐藏式的收纳、以及多功能的家具,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强调了“时间”在设计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注眼前的需求,更是考虑到了家庭成员的成长、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房屋的老化等因素。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保持其功能性和美观性,甚至能够随着时间的沉淀,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打造一个理想的家,是一项充满爱与智慧的工程,它需要设计师的专业、居住者的坦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理想的家-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这本书,在我手中翻动,仿佛带来了一股来自东京的清新空气。我一直都对日式设计所蕴含的“侘寂”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种不完美中的美,那种对时间痕迹的尊重,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正是将这种美学理念,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家居案例,具象化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不是那种浮夸的装饰堆砌,而是更侧重于“空间的功能性”与“居住者的情感需求”的完美融合。书中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设计师们是如何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从而提升整个空间的品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收纳”的设计。它不仅仅是将物品藏起来,更是如何让收纳本身也成为一种美学。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设计师是如何利用墙面的深度,设计了嵌入式的收纳空间,既美观又实用,让整个空间显得井然有序。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自然光”的运用。它不仅仅是打开窗户,更是通过对窗户大小、位置、以及室内材质的巧妙运用,去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让空间显得更加明亮、通透,同时也更加节能。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尊重,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的可持续性。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时间”在设计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注眼前的舒适,更是考虑到了房屋的老化、居住者的成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演变。一个好的定制家居,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沉淀,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居设计,它让我明白,一个理想的家,是居住者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是能够承载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温馨容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