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經典著作賀麟譯本(套裝7冊)

黑格爾經典著作賀麟譯本(套裝7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黑格爾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黑格爾
  • 賀麟
  • 德語
  • 西方哲學
  • 經典著作
  • 套裝
  • 思想史
  • 學術著作
  • 譯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唐人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25067248
商品編碼:1306470334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小邏輯》是《哲學全書綱要》的*部分,通稱《小邏輯》,以區彆於《大邏輯》(即邏輯學)。全書除導言外,共分: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篇,反映瞭黑格爾哲學體係的基本框架。黑格爾的《小邏輯》是構成他的《哲學全書》的一個主要環節,它的好處在於把握住全係統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啓發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後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於是使得這書又有瞭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
《哲學史講演錄》是德國古典哲學大師黑格爾的代錶作之一,“哲學史”的開山之作,治哲學者必讀之書。黑格爾一方麵將哲學史納入他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的框架中,把哲學史歸結為理念迴歸自身的*精神階段;另一方麵把辯證法貫徹於哲學史研究,深刻地揭示瞭哲學史的發展規律。20世紀五六十年代,賀麟、王太慶等先生將其譯成中文齣版,是賀麟先生譯述黑格爾的重要成果。“賀麟全集”版解決瞭之前版本由於齣版時間相隔較遠而存在的體例不一等問題,更符閤當下閱讀習慣。
作者簡介

喬治·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傢。1788年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1793年畢業後,先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剋福當瞭七年的傢庭教師。1800年到耶拿,與謝林共同創辦《哲學評論》雜誌。次年成為耶拿大學編外講師,四年之後成為副教授。1807年齣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1808至1816年,他在紐倫堡當瞭八年的中學校長。在此期間完成瞭《邏輯學》(簡稱大邏輯)。1816年,他被聘為海德堡大學教授。1817年,齣版《哲學全書》(其中的邏輯學部分簡稱小邏輯),完成瞭他的哲學體係。1818年開始擔任柏林大學教授,1821年齣版《法哲學原理》。1829年,黑格爾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校長和政府代錶,1831年死於霍亂。他在柏林大學的講稿死後被整理為《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和《宗教哲學講演錄》。 

    譯者:賀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國內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學專傢、翻譯傢,於黑格爾哲學無不精通,論述遍及黑格爾哲學的各個方麵,他翻譯的《小邏輯》,學術界公認為是繼嚴復《天演論》之後影響zui大的學術著作中譯本;對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現代哲學傢都有深入的研究。賀麟在中國哲學方麵也頗有建樹,1930年代創立瞭與馮友蘭“新理學”相對的“新心學”體係,是現代早期新儒傢的重要代錶人物。他的主要譯著還有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論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等。

目 錄

小邏輯

題記

新版譯者序言

譯者引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黑格爾對聽眾的緻辭

導言[概論哲學的性質]

第一部 邏輯學

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定

直接知識或直觀知識

邏輯學概念的進一步規定和部 門劃分

第一篇

存在論(DieLehrevomSein)

A.質(DieQualit/it)

B.量(DieQuantitfit)

C.尺度(DasMaB)

第二篇

本質論(DieLehrevomWesen)

A.本質作為實存的根據(DasWesenalsGrundder Existenz)

B.現象(DieErscheinung)

C.現實(DieWirklichkeit)

第三篇

概念論(DieLehrevomBegriff)

A.主觀概念(DerSubjektiveBegriff)

B.客體(DasObjekt)

C.理念(DieIdee)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哲學史講演錄(共4冊)

第一捲目次

題記

開講辭

哲學史講演錄

導言

甲 哲學史的概念

乙 哲學與其他知識部門的關係

丙 哲學史的分期、史料來源、論述方法

東方哲學

甲 中國哲學

乙 印度哲學

第一部 希臘哲學

第一篇

第一期 從泰利士到亞裏士多德

第一章 第*期第*階段:從泰利士到阿那剋薩戈拉

甲 伊奧尼亞哲學

乙 畢泰戈拉與畢泰戈拉派

丙 愛利亞學派 

丁 赫拉剋利特 

戊 恩培多剋勒、留基波、德謨剋裏特

己 阿那剋薩戈拉 

專名索引

譯者後記

第二捲目次

題記

第一部 希臘哲學(續)

第*篇(續)

第二章 第*期第二階段:從智者派到蘇格拉底派

甲 智者派

乙 蘇格拉底

丙 蘇格拉底派

一  麥加拉學派

二  居勒尼學派

三  犬儒學派

第三章 第*期第三階段: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

甲 柏拉圖

乙 亞裏士多德

專名索引

譯者後記

第三捲目次

題記

第一部 希臘哲學(續)

第二篇

第二期:獨斷主義和懷疑主義

甲 斯多葛派哲學

乙 伊璧鳩魯哲學

丙 新學園派哲學

丁 懷疑派哲學

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圖學派

甲 費洛

乙 卡巴拉派和諾斯替派

丙 亞曆山大裏亞派哲學

第二部 中世紀哲學

〔引言〕

第一篇

阿拉伯哲學

甲 講說者的哲學

乙 亞裏士多德的注釋者

丙 猶太哲學傢摩西·邁濛尼德

第二篇

經院哲學

甲 經院哲學和基督教的關係

乙 一般的曆史觀點

丙 一般經院哲學傢共同的觀點

第三篇

文藝復興

甲 對古代思想傢的研究

乙 一些獨特的哲學的嘗試

丙 宗教改革

專名索引

譯者後記

第四捲目次

題記

第三部 近代哲學

〔引言〕

第一篇

培根和波墨

甲 培根

乙 雅各·波墨

第二篇  思維理智時期

第一章 理智的形而上學時期

甲 第*階段

乙 第二階段

丙 第三階段

第二章 過渡時期

甲 唯心論和懷疑論

乙 蘇格蘭哲學

丙 法國哲學

三  關於具體的普遍統一的觀念

四  〔德國〕啓濛思想

第三篇

*近德國哲學

甲 耶可比

乙 康德

丙 費希特

丁 謝林

戊 結論

附錄 黑格爾關於哲學史書信十六封

術語(部分)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譯者後記

 

精神現象學(上下冊)

上 捲

題記

譯者導言:關於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序言:論科學認識

導論

甲、意識

第一章 感性確定性;這一個和意謂

第二章 知覺;事物和幻覺

第三章 力和知性;現象和超感官世界

乙、自我意識

第四章 意識自身確定性的真理性

丙(一)、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確定性與真理性

譯後記

再版後記

下 捲

題記

丙(二)、精神

第六章 精神

丙(三)、宗教

第七章 宗教

丙(四)、絕對知識

第八章 絕對知識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頁碼對照錶

譯後記
媒體評論

《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zui天纔的著作之一。

——恩格斯

 

隻有通過黑格爾,哲學史纔*次成為獨立的科學。

——文德爾班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是黑格爾哲學的聖經。

——馬剋思

 

哲學詮釋學的任務可能正是從這裏齣發而具有這樣的特徵:它必須返迴到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道路,直至我們在一切主觀性中揭示那規定著它們的實體性。

——伽達默爾

 

《小邏輯》是zui足以代錶黑格爾晚年成熟的邏輯係統的著作。它的好處在於把握住全係統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意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啓發人深思。

——賀麟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一、《精神現象學》一書的寫作經過和作者當時的政治態度

《精神現象學》一書是黑格爾於1805年鼕天開始動筆寫,於1806年10月13日耶拿大戰前夕*後完稿的。這書的序文是1807年1月寫成的。全書除*末論絕對知識部分是根據他幾年前的舊稿補充整理而成之外,基本上可以說是在一年時間內一氣嗬成的。也就由於這種情況,這書前幾部分寫得較從容,分析也較細緻,及寫到末後部分時,因拿破侖進攻普魯士的戰爭迫在眉睫,又因與齣版傢訂有閤同,必須在10月中旬交完全部稿件,不然,印數就將由1000冊減到750冊,稿費也將隨之減少。所以本書後一部分是在這樣緊張忙迫的情況下寫齣的,因而分析較少,綱要式的話較多,有時特彆晦澀費解。

這書雖是匆匆在一年內寫成,不過也還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醞釀。黑格爾早在1802年就計劃要寫齣一部係統的著作,在當時給友人的信中還約言打算在1805年鞦天齣版。事實上他醞釀很久,遲至1805年他升任耶拿大學副教授時纔開始寫。他原來預計要寫一部叫做《一個思辨哲學的體係》,這個體係共包含四個部門,即(一)精神現象學,(二)邏輯學,(三)自然哲學,(四)精神哲學。他預定以“精神現象學為這個體係的第*部”,而以“邏輯學和兩門具體的哲學科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為第二部”(《大邏輯》第1版序)。所以在1807年初版的《精神現象學》封麵上印有“科學的體係,第*部,精神現象學”等字樣。由於他的《邏輯學》(即《大邏輯》)後來寫成時,部頭很大,獨立成書,而1817年在海得堡任教期間他纔刊行他的《哲學全書》,包含邏輯學(即《小邏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大部分,這纔完成瞭他當時計劃要完成的體係。

由於按照黑格爾原來的計劃,《精神現象學》是整個體係的第*部,這就提供我們瞭解《精神現象學》與《邏輯學》和其他部分的關係,以及它在黑格爾整個體係中的地位一個綫索。由此我們可以看齣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具有海謀所說的三重意義,即“作為整個體係的導言,作為整個體係的第*部,並且作為一個自身的全體”。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齣版時,年37歲,在黑格爾生前沒有齣過第二版。當他於1831年正開始修訂這書,僅訂正瞭三十多頁時,他就因感染霍亂病去世,到1832年纔齣第二版。《精神現象學》雖未經過他的修訂,但他在任紐倫堡中學校長時於1808—1811年為高中學生所講的《哲學綱要》(原編者稱為《哲學入門》)中,有短短的十多頁,叫做“精神現象學綱要”。此外在1817年齣版的《哲學全書》第三環節“精神哲學”中(即第413—439節),黑格爾又對“精神現象學”作為主觀精神的一個環節,加以短簡的概述。這兩處所謂“精神現象學”都隻概括地重述瞭意識、自我意識和理性三個階段的一些主要環節,省略瞭詳細的分析,也省略瞭一些意識形態的闡述,根本沒有把精神或客觀精神各個環節以及宗教和哲學列入精神現象學之內;但內容簡明扼要,綫索清楚,可以作為研究和瞭解此書的參考。但是我們反對有些講黑格爾哲學的人因此就把1807年齣版的這一巨冊作為整個體係的第*部的《精神現象學》附在“精神哲學”內作為其中的一個環節來講,同時我們也反對認為《精神現象學》與“精神哲學”沒有差彆的看法。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反映,同時也通過哲學的方式錶達瞭他自己在那個時期內的政治態度和階級立場。黑格爾這時很關心政治局勢,經常閱讀當時政治中心巴黎和倫敦的報紙,在這書中他分析法國革命的“絕對自由和恐怖”是由前一階段注重抽象理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個人權利的啓濛運動必然發展而來,而絕對自由和恐怖又必然會過渡到它的反麵——無自由、武力鎮壓和個人專製。因此他對於主觀任性的自由和各式各樣的個人主義,都在分析批判意識形態發展過程中指齣其應該受到揚棄的曆史發展過程,而強調倫理的國傢和全體。但由於他這時還不是“官方哲學傢”,當時德國也還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政府,他沒有錶示突齣擁護普魯士君主和貴族的保守思想。所以他采取比較接近資産階級民主的態度。他不象費希特那樣從道德倫理齣發,對當時的社會和人物的自私自利,采取詛咒和痛罵的態度(大傢記得,費希特稱他的時代為“罪惡完成的時代”,並痛斥當時的德國反動統治階級說:“年齡愈長的人,自私愈甚;地位愈高的人,道德愈卑”),而隻是冷靜地分析個人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的來源,及其必然的後果和逐漸剋服的過程。他對當時拿破侖徵服德國的態度,可以從他於耶拿戰爭的當天(1806年10月13日)寫給他的好友尼塔麥的信中,看得很清楚。他說:“我看見拿破侖,這個世界精神,在巡視全城。當我看見這樣一個偉大人物時,真令我發生一種奇異的感覺。他騎在馬背上,他在這裏,集中在這一點上他要達到全世界、統治全世界。”他幽默地和具有深意地稱拿破侖為“馬背上的世界精神”,這話包含有認為拿破侖這樣的叱吒風雲徵服世界的英雄人物,也隻不過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們的活動不隻是完成他們的特殊意圖,而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當他們的目的達到以後,他們便凋謝零落,就象脫卻果實的空殼一樣。”另一方麵也含有諷刺拿破侖的武力徵服的意思,認為他隻不過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暗示還有從彆的方麵體現世界精神的英雄人物。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