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稱: | 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 |
作者: | 〔美〕Paul Gruhn,P.E.,CFSE |
市場價: | 98.00 |
ISBN號: | 9787511444080 |
齣版社: | 中國石化齣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語種:中文 |
齣版時間:20170501 | 版次:2 | 頁數:256 |
印刷時間:20170501 | 印次:1 | 字數:311韆字 |
1.1安全儀錶係統(2)
1.2本書服務對象(3)
1.3本書意圖(3)
1.4業界的睏惑(4)
1.4.1技術選擇(5)
1.4.2冗餘選擇(5)
1.4.3現場儀錶(5)
1.4.4測試周期(5)
1.4.5廠商宣傳(6)
1.4.6認證與早先使用(6)
1.5工業指南、標準以及法規(6)
1.5.1HSEPES(7)
1.5.2AIChECCPS(7)
1.5.3IEC 61508(7)
1.5.4ANSI/ISA84.00.01—2004(IEC 61511 Mod)和
ANSI/ISA84.01—1996(8)
1.5.5NFPA 85(8)
1.5.6API RP 556(9)
1.5.7API RP 14C(9)
1.5.8OSHA(29 CFR 1910.119高危險化學品的過程安全管理)(9)
1.6標準製定思路的變化(11)
1.7不能僅憑感覺(12)
1.8自滿是危險的(13)
1.9學習永無止境(14)
小結(14)
參考文獻(15)
2安全生命周期(16)
2.1後知後覺與先知先覺(17)
2.2HSE的調查結果(18)
2.3安全生命周期(20)
2.3.1危險和風險分析(21)
2.3.2將安全功能分配到保護層(21)
2.3.3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22)
2.3.4SIS設計和工程(22)
2.3.5安裝、調試及確認(23)
2.3.6操作和維護(23)
2.3.7修改(24)
2.3.8停用(24)
小結(24)
參考文獻(24)
3過程控製與安全控製(26)
3.1控製和安全定義(27)
3.2過程控製的特徵——主動的或動態的(28)
3.2.1需要頻繁更改控製方式(28)
3.3安全控製的特徵——被動的或休眠的(29)
3.3.1需要限製更改(30)
3.3.2要求模式與連續模式(30)
3.4控製係統和安全係統分彆設置(30)
3.4.1HSEPES(31)
3.4.2AIChECCPS(31)
3.4.3IEC 61508(32)
3.4.4ANSI/ISA84.00.01—2004(32)
3.4.5API RP 14C(33)
3.4.6API RP 554(34)
3.4.7NFPA 85(34)
3.4.8IEEE 603(34)
3.5共因失效與係統或功能失效(35)
3.5.1人力因素(36)
小結(37)
參考文獻(37)
4保護層(39)
4.1預防保護層(42)
4.1.1工藝裝置設計(42)
4.1.2過程控製係統(43)
4.1.3報警係統(43)
4.1.4操作規程(44)
4.1.5停車、聯鎖儀錶係統(安全儀錶係統——SIS)(45)
4.1.6物理保護措施(45)
4.2減輕保護層(45)
4.2.1封閉係統(45)
4.2.2洗滌設備和火炬(46)
4.2.3火氣(F&G;)係統(46)
4.2.4緊急疏散程序(47)
4.3差異化措施(47)
小結(48)
參考文獻(49)
5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50)
5.1概述(51)
5.244%的事故歸咎於不正確的技術要求規格書(51)
5.2.1管理係統(52)
5.2.2工作程序(53)
5.2.3評估的時間安排(53)
5.2.4核心人員參與審查過程(54)
5.2.5職責不明(54)
5.2.6培訓和工具(54)
5.2.7復雜性和不切實際的預期(54)
5.2.8文檔不完整(55)
5.2.9規格書最終審查不到位(57)
5.2.10規格書中存在未被認可的背離(57)
5.3ANSI/ISA84.00.01—2004(IEC 61511 Mod)第1~3部分的要求(57)
5.4規格書文檔要求(59)
小結(59)
參考文獻(60)
6確定安全完整性等級(SIL)(61)
6.1概述(62)
6.2責任主體(63)
6.3技術方法(63)
6.4共性問題(64)
6.5評估風險(64)
6.5.1危險(64)
6.5.2風險(65)
6.5.3緻死率(65)
6.5.4現代社會的內在風險(66)
6.5.5自願風險與非自願風險(67)
6.5.6可容忍風險(68)
6.5.7過程工業可容忍風險(68)
6.6安全完整性等級(70)
6.7SIL定級方法1——閤理盡可能低的原則(ALARP)(71)
6.8SIL定級方法2——風險矩陣(72)
6.8.1評估頻率(73)
6.8.2評估嚴重性(73)
6.8.3評估整體風險(74)
6.8.4附加保護層的有效性(74)
6.9SIL定級方法3——風險圖(76)
6.10SIL定級方法4:保護層分析(LOPA)(77)
6.10.1可容忍的風險(78)
6.10.2觸發事件頻率(79)
6.10.3安全保護層的安全性能水平(79)
6.10.4LOPA舉例(80)
小結(83)
參考文獻(83)
其他資料(84)
7選擇技術(85)
7.1氣動係統(86)
7.2繼電器係統(86)
7.3固態係統(88)
7.4微處理器、PLC(基於軟件的)係統(89)
7.4.1靈活性優缺點(90)
7.4.2軟件問題(90)
7.4.3通用PLC(91)
7.4.4安全PLC(94)
7.5與係統規模有關的問題(97)
7.6與係統復雜性有關的問題(98)
7.7與其他係統之間的通信(98)
7.8認證與早先使用(99)
小結(100)
參考文獻(101)
8係統評估(102)
8.1透過現象看本質(103)
8.2前期分析的重要性(105)
8.2.1事先警告(105)
8.3怎樣獲取失效率信息?(106)
8.3.1維護記錄(107)
8.3.2供貨商記錄(107)
8.3.3第三方數據庫(107)
8.3.4軍用形式的計算(108)
8.4失效模式(108)
8.4.1安全失效、危險失效(109)
8.4.2檢測齣的失效、未被檢測齣的失效(110)
8.5測量尺度(110)
8.5.1失效率、MTBF以及生命期(112)
8.6建模的精確程度(113)
8.7建模方法(114)
8.7.1可靠性方塊圖(114)
8.7.2故障樹(115)
8.7.3馬爾可夫模型(116)
8.8冗餘的影響(116)
8.9基本公式(119)
8.9.1人工測試持續時間的影響(120)
8.10繼電器係統分析(121)
8.11非冗餘PLC係統分析(121)
8.12TMR係統分析(122)
8.12.1公共原因(123)
8.13現場儀錶(125)
8.13.1閥門的部分行程測試(126)
8.14故障容錯要求(128)
8.15SIS設計樣本(129)
8.16分析係統性能的工程工具(130)
小結(130)
參考文獻(131)
9與現場儀錶有關的問題(133)
9.1概述(134)
9.2現場儀錶的重要性(134)
9.2.1現場儀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134)
9.2.2係統失效各部分比例(135)
9.3傳感器(136)
9.3.1概述(136)
9.3.2檢測開關(138)
9.3.3變送器(139)
9.3.4傳感器的失效診斷(140)
9.3.5智能變送器(141)
9.4最終元件(141)
9.4.1概述(142)
9.4.2閥門的失效診斷(143)
9.4.3智能閥門定位器(143)
9.5冗餘(144)
9.5.1錶決配置和冗餘(145)
9.6現場儀錶設計要求(147)
9.6.1傳感器設計要求(148)
9.6.2最終元件設計要求(149)
9.7安裝關注點(151)
9.8現場儀錶接綫(151)
小結(152)
參考文獻(152)
10安全係統的工程實施(153)
10.1管理要求(154)
10.1.1時間安排和工作內容定義(154)
10.1.2人員(154)
10.1.3溝通(155)
10.1.4文檔(155)
10.2硬件設計考慮(155)
10.2.1得電關停與失電關停係統(155)
10.2.2係統診斷(156)
10.2.3共因的最小化(157)
10.2.4盤櫃設計(157)
10.2.5環境因素(158)
10.2.6供電(158)
10.2.7接地(159)
10.2.8檢測開關和繼電器的選擇(159)
10.2.9旁路(159)
10.2.10功能測試(160)
10.2.11安保措施(160)
10.2.12操作員接口(161)
10.3軟件設計考慮(162)
10.3.1軟件的生命周期(162)
10.3.2程序和編程語言類型(164)
10.3.3軟件性能的量化(165)
10.3.4軟件測試(166)
小結(167)
參考文獻(167)
11安全係統的安裝(168)
11.1概述(169)
11.2術語(170)
11.3工廠驗收測試(FAT)(171)
11.4安裝(172)
11.4.1安裝檢查(173)
11.5確認、現場驗收測試(SAT)(174)
11.5.1必要的文檔(175)
11.6功能安全評估、開車前安全審查(PSSR)(175)
11.7培訓(176)
11.8交付給工藝操作部門(177)
11.9開車(177)
11.10開車之後的後續活動(178)
小結(178)
參考文獻(179)
12功能測試(180)
12.1概述(181)
12.2測試的需要(181)
12.2.1ANSI/ISA84.00.01—2004對功能測試的要求(184)
12.2.2一般性指南(185)
12.3確定測試頻率(186)
12.4測試的責任主體(187)
12.5測試裝備和規程(187)
12.6文檔(189)
12.6.1測試規程文檔樣本(190)
小結(192)
參考文獻(192)
13係統的變更管理(193)
13.1概述(194)
13.2變更管理的需要(194)
13.3何時要求變更管理(MOC)?(195)
13.4何時不適用變更管理?(196)
13.5ANSI/ISA84.00.01—2004的要求(197)
該書為翻譯圖書,原書為國際自動化學會(一傢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非營利公司和齣版商,齣版各種教育和科技讀物)編寫的,譯者為中石化霍尼韋爾公司張建國和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的李玉明。 該書在介紹安全儀錶係統的基礎上,詳細闡述瞭安全儀錶係統設計的生命周期、過程控製與安全控製、保護層 的相關信息,同時對如何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如何確定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等內容進行瞭闡述。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