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正版特价)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229193 |
| 图书定价: | 45元 |
| 图书作者: | 孙含晖 王苏颖 阎歌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3/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308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2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孙含晖 笔名:金十七。理工男一枚,兴趣广泛,好读书,不求甚解,同时追求极具"工匠"精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某"四大"从事审计工作十年,企业财务十年,国内国外都工作过,先后任多家美国上市公司的CFO和审计委员会主席。2010年加入"去哪儿网"担任CFO,引入百度作为战略投资者,成功推动"去哪儿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热衷钻研公司互联网产品和技术,被同事评价为"不像CFO的CFO"。201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CFO。 从1986年开始就阅读《科幻世界》,一期不落,至今已经29年。 王苏颖 清华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供职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曾赴洛杉矶工作并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拥有十余年从业经验,服务于跨国企业、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涉及制造、通信、消费品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业余爱好文字创作,包括专业读物和职场小说等,将专业知识与理性思考相融合。 阎歌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十余年,主要服务于金融业。好奇心重,曾向往接触各行各业的会计实务,成为"全才"。但鉴于精力有限,目前只专注于金融工具准则这一新鲜事物。源于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产生了一吐为快的想法。 |
| 内容简介 |
| 审计真的是那样枯燥无味吗?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幽默诙谐的比喻和旁征博引的故事引领我们开启一段奇妙的阅读旅程。从审计的本源到审计结果,从审计的思考方法到工作底稿、风险控制,甚至会计科目,作者都有自己透彻的理解和独到的看法。 如果你有兴趣认真阅读这本书,可以慢慢将它从头读到尾,理解其中的意思。 如果你只打算看看热闹,可以快速把这本书翻完,只要你能将里面讲的那些故事及其表达的想法理解并记住,这本书你也就看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在审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查一下每个科目要做哪些审计步骤,基本上也可以把要做的科目的审计工作完成。 |
| 目录 |
赞誉 推荐序 再版序 1 前言/ 001 2 审计的一些概念/ 003 2.1 关于审计的头版头条/ 003 2.2 什么是审计/ 004 2.2.1 审计就是查问题吗/ 004 2.2.2 审计与人性恶/ 006 2.2.3 独立审计是一种信任的背书/ 008 2.2.4 此"审计"与彼"审计"/ 009 2.3 审计工作的成果/ 012 2.3.1 审计意见说了什么/ 012 2.3.2 审计意见有几种/ 013 2.3.3 审计报告的个性化变革/ 017 2.3.4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 019 2.3.5 审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019 2.4 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 021 2.4.1 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关系/ 021 2.4.2 会计师事务所不全是合伙制/ 024 2.4.3 审计师是专业人士/ 025 2.4.4 审计费是怎么定的/ 027 2.4.5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流程/ 029 2.5 业务约定书/ 031 2.5.1 要先签业务约定书,后干活 / 031 2.5.2 业务约定书其实是一份标准合同/ 032 2.5.3 业务约定书和项目建议书的区别/ 034 2.5.4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 036 2.6 声明书/ 039 2.6.1 什么是"声明书"/ 039 2.6.2 驳"声明书无用论"/ 040 2.6.3 驳"声明书万能论"/ 040 2.6.4 不容易审计的内容才放进声明书里/ 041 2.6.5 审计师要勤勉尽责到什么程度/ 043 2.7 管理建议书/ 045 2.7.1 什么是"管理建议书"/ 045 2.7.2 管理建议书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046 2.7.3 管理建议书如何出彩/ 047 3 审计的理论/ 050 3.1 审计的逻辑/ 050 3.1.1 审计工作的开始: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050 3.1.2 在外部审计师的眼里,内控系统是摄像机/ 052 3.1.3 审计师要检查内控系统是否设计合理和运转正常/ 054 3.1.4 审计师可以怎么问问题/ 055 3.1.5 审计师怎样检查内控系统是否设计合理和运转 正常/ 057 3.1.6 内控测试工作重要的是逻辑要完备--要做到 两个凡是/ 058 3.1.7 审计师仍要检查每个科目的金额/ 059 3.1.8 做实质性测试时,审计逻辑链条要严密/ 061 3.1.9 做好审计抽样不容易/ 064 3.2 审计的思考方法/ 068 3.2.1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 068 3.2.2 审计思考的关键--预期/ 071 3.2.3 审计师要独立思考,要比客户想得深远/ 073 3.2.4 审计师要考虑任何事情的合理性/ 074 3.2.5 审计中的实质重于形式/ 075 3.2.6 审计师总是在"抓大放小"吗/ 076 3.2.7 审计师的"七种武器"/ 077 3.2.8 对会计分录的筛查/ 079 3.2.9 审计师怎么看附注披露得够不够好/ 082 3.2.10 审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084 3.3 对企业内控的关注/ 086 3.3.1 什么是COSO/ 086 3.3.2 内控测试的注意事项/ 089 3.3.3 所有企业都要做内控审计吗/ 091 3.3.4 什么是"常规交易""非常规交易" 和"会计估计"/ 093 3.3.5 风险导向审计比制度基础审计多了什么/ 095 3.3.6 经营控制与财务报表控制/ 098 3.4 工作底稿/ 101 3.4.1 写工作底稿也有理论吗/ 101 3.4.2 写内控测试的工作底稿要注意的问题/ 101 3.4.3 实质性测试的工作底稿分几类/ 102 3.4.4 准备工作底稿的目的是什么/ 105 3.4.5 工作底稿索引是一个树状结构/ 106 3.4.6 写工作底稿时要学会自顶而下的思考方式/ 107 3.4.7 审计符号、注释和工作底稿相互索引/ 108 3.4.8 在工作底稿里写什么样的注释和怎么写/ 110 3.4.9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方法的体现/ 111 3.4.10 工作底稿的归档要求/ 115 3.5 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 117 3.5.1 做审计好像找对象/ 117 3.5.2 审计师做审计时要怀疑一切吗/ 118 3.5.3 舞弊审计与传统审计/ 120 3.5.4 审计师发现了舞弊怎么办/ 122 3.5.5 数字分析中的班福定律/ 123 3.5.6 审计师做审计时有秘密武器吗/ 126 3.5.7 审计师发现前期差错怎么办/ 127 3.5.8 特殊编制基础的报告怎么出/ 129 3.5.9 审计师如何跟"前任"进行沟通/ 131 3.5.10 集团审计师与组成部分审计师的合作/ 134 3.6 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 137 3.6.1 IT审计师的作用/ 139 3.6.2 税务师、评估师和反舞弊调查专家/ 142 3.7 反舞弊审计/ 144 3.7.1 反舞弊的警惕性应该贯穿审计全过程/ 144 3.7.2 如何发现舞弊的蛛丝马迹/ 146 3.7.3 如何进一步验证舞弊事实/ 148 4 按会计科目来谈一谈实质性测试/ 150 4.1 货币资金/ 150 4.1.1 主要关注货币资金的存在性和所有权/ 150 4.1.2 审计货币资金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151 4.1.3 发确认书时要警惕,要严密控制全程/ 153 4.1.4 函证工作要注意的问题/ 154 4.1.5 做现金证明的目的/ 156 4.1.6 银行存款抵押/ 157 4.1.7 理财产品算银行存款吗/ 159 4.2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 161 4.2.1 主要关注应收账款的存在性与估值/ 161 4.2.2 审计应收账款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161 4.2.3 应收账款的明细里能看出不少问题/ 164 4.2.4 审计应收账款一定要发确认书吗/ 165 4.2.5 确认书没回来的替代性措施/ 166 4.2.6 怎样选择函证的样本/ 168 4.2.7 企业如何准确地将收到的款项与客户名称及发票相对应/ 169 4.2.8 检查期后收到的款项/ 170 4.2.9 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可以怎么分析/ 171 4.2.10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什么样子/ 173 4.2.11 应收账款的账龄可以怎么分析/ 174 4.2.12 坏账准备/ 176 4.3 其他应收款/ 178 4.3.1 主要关注其他应收款的存在性与估值/ 178 4.3.2 应收员工预借款/ 180 4.3.3 应收关联方/ 181 4.3.4 其他应收款里还可能有什么/ 183 4.4 与关联方的往来账/ 184 审计与关联方的往来时要做什么工作/ 184 4.5 预付账款/ 186 4.5.1 对预付账款的预期/ 186 4.5.2 审计预付账款科目时主要的审计程序/ 188 4.5.3 审计预付账款科目时要注意的问题/ 189 4.5.4 了解年初数到年末数的变动情况无法替代对年末余额的解释/ 191 4.5.5 能把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对冲吗/ 192 4.6 存货/ 193 4.6.1 主要关注存货的完整性、存在性、准确性和估值/ 193 4.6.2 存货科目是了解制造业企业的钥匙/ 195 4.6.3 存货科目的特殊性:金额=数量×单价/ 196 4.6.4 存货不是一个科目,是好几个科目/ 197 4.6.5 成本核算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199 4.6.6 盘点是一次拍照片的过程/ 200 4.6.7 有没有将存货明细的数字加总,与总账数核对呢/ 202 4.6.8 进口存货的故事/ 203 4.6.9 存货的周转率/ 205 4.6.10 审计存货科目时的主要审计程序/ 206 4.7 固定资产/ 207 4.7.1 固定资产科目的特点/ 207 4.7.2 审计固定资产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209 4.7.3 要将所看到的数字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相联系/ 211 4.7.4 固定资产的折旧/ 213 4.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考虑要全面/ 214 4.7.6 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216 4.7.7 固定资产抵押/ 217 4.8 租赁/ 218 4.8.1 租赁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218 4.8.2 企业为什么要卖楼/ 219 4.9 在建工程/ 220 4.9.1 什么时候要转为固定资产/ 220 4.9.2 在建工程科目包括哪些核算内容/ 221 4.10 无形资产/ 222 审计无形资产科目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22 4.11 应付账款/ 223 4.11.1 主要关注的是应付账款的完整性/ 223 4.11.2 审计应付账款科目时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225 4.11.3 由存货暂估入库形成的应付账款/ 227 4.12 预收账款/ 230 4.13 其他应付款/ 230 4.13.1 主要关注的是其他应付款的完整性/ 230 4.13.2 关注没有收到发票的其他应付款/ 232 4.13.3 其他应付款里可能有什么/ 234 4.13.4 这家公司是否有利润/ 234 4.14 其他负债类科目/ 236 4.14.1 审计其他负债类科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36 4.14.2 带薪年假引起的会计思考/ 237 4.14.3 职工薪酬还应该关注什么/ 239 4.14.4 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代表什么/ 241 4.14.5 预计负债--如何计算产品质量保证/ 242 4.15 收入/ 246 4.15.1 审计利润表类科目的一般方法/ 246 4.15.2 收入确认/ 249 4.15.3 合约机引起的收入确认问题/ 251 4.15.4 对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 253 4.16 成本和费用/ 255 4.16.1 销售成本的调节表/ 255 4.16.2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要能够一一对应/ 256 4.16.3 审计成本和费用科目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57 4.16.4 截止性测试/ 259 4.16.5 检查未入账的负债/ 261 4.17 金融工具/ 262 4.17.1 无处不在的金融工具/ 262 4.17.2 普通购销合同里的外汇衍生工具/ 264 4.17.3 涉外购销合同里的外汇衍生工具/ 267 4.17.4 让人抓狂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268 4.17.5 是股?是债?/ 269 4.17.6 创新金融工具/ 272 4.17.7 集团报表的特殊处理/ 273 4.17.8 回归金融工具的本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 / 275 4.17.9 应收账款的保理融资/ 276 4.18 合并/ 278 4.18.1 控制--谁拥有/ 278 4.18.2 真假投资性主体/ 281 4.19 其他/ 283 4.19.1 一些常用的比率分析/ 283 4.19.2 企业上市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284 4.19.3 一个企业的利润率能有这么高吗/ 285 4.19.4 外国的月亮有多圆/ 287 4.19.5 如何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 289 4.19.6 互联网行业审计是否"看得见,摸得着"/ 292 4.19.7 审计前景展望/ 294 5 结语/ 298 6 后记/ 301 |
| 编辑推荐 |
| 豆瓣评分9.0,影响了无数"四大"人的专业奇书! 金十七根据新准则和实务组织修订7万字,张连起、冯定豪、武卫、吴溪、莫小莫等业内大咖鼎力推荐! 一本化繁复为轻简、化严肃为活泼、化枯燥为有趣的专业书。 豆瓣评分9.0,被誉为好的审计实务扫盲教材,伴随无数"四大"人成长。 绝版7年后重现江湖,修订内容超7万字,比例过半。 不管是在财务江湖一展拳脚、还是在审计领域修炼成精,这本书都很值得你细细琢磨,它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 本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审计的--开启一段轻松愉快的学习旅程 考注会的--不再烧脑,开始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道理 做审计的--出差途中看故事,审计现场查资料 与审计打交道的--当审计师说不时…… 既不学审计也不做审计的--了解公司和股票时使用 尤其推荐给事务所合伙人,有了它,从此不再担心"小朋友"们的学习了 |
我一直认为,审计工作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独立性”和“客观性”,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两个核心要素贯穿始终。作者在描述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强调保持独立判断和客观分析的重要性。他们告诫读者,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必须坚守审计职业道德,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这种对职业操守的强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审计职业精神的启蒙读物。它让我明白,审计师不仅仅是一个“账房先生”,更是企业治理的重要一环,是维护市场公平和透明的关键力量。读完这些章节,我对审计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也更加理解了他们工作的重大意义。
评分书中对于审计流程的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清晰地划分了审计工作的每一个阶段,从初步了解客户到最终出具报告,每一个环节都描述得细致入微,让读者能够对整个审计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流程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在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风险评估环节,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潜在的财务报表错报风险,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应对这些风险。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指南,更是一本能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工具书。它让我明白了,审计并非只是简单的核对账目,而是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读完这部分,我对审计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在解释审计方法和技术时,也非常注重实操性。它不是空泛地讲解理论,而是结合大量的案例,将抽象的审计方法具象化。例如,在讲解“穿行测试”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它的概念和目的,还详细描述了如何在实际中进行穿行测试,需要关注哪些细节,以及如何记录测试过程。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审计技术的应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审计程序时,会提供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让读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审计方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读者的审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探讨审计的“简单化”时,并没有回避审计工作中的挑战和复杂性。相反,它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展现了审计师如何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将看似纷繁复杂的业务,梳理得井井有条,最终达到“让数字说话”的目的。它解释了,所谓的“简单”,并非是敷衍或简化流程,而是指通过高效、精准的审计方法,将复杂的财务信息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洞察。这种对“简单”的深刻理解,让我觉得作者们并非是在“偷懒”,而是在追求一种更高的审计境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简单”,是建立在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之上的,是对于复杂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提炼。
评分翻开书页,我首先被作者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他们似乎真的把审计这门严谨的学科,变成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对话。语言不生硬,不堆砌术语,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述。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审计师的办公室,听他娓娓道来,分享着那些审计现场的真实案例。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清晰的解释和贴切的举例,让你一点点地理解那些原本陌生的专业术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一些关键审计原则时,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不会一下子就把你抛入概念的海洋,而是先从浅显易懂的道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直到你真正掌握了核心要义。这种教学方法,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到自信,觉得审计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来掌握的。它不是一本教你死记硬背规则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如何运用逻辑去分析和判断的书。这种风格,对于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审计基础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审计报告的解读,也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很多人可能只看到审计报告的结论,却忽略了报告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作者们则通过剖析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详细讲解了这些报告的含义,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审计发现。他们甚至还举例说明,如何从审计报告中识别出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企业健康状况的新窗口。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够通过审计报告,更清晰地洞察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这对于投资决策,甚至对于了解自己工作的企业,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将一个我原本觉得枯燥乏味的专业领域,变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知识探索之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审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审计工作的魅力和价值。它鼓励我去思考,去质疑,去运用逻辑去分析问题。这种学习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升。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审计感兴趣,或者希望了解企业运作奥秘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拓宽视野的优秀作品。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专业的领域,只要用心去理解,去沟通,也能够变得“简单”而有力量。
评分孙含晖、王苏颖、阎歌这三位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必然有着深厚的积累,而他们通过这本书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专业精神的传承。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们在撰写这本书时,投入了大量的心思,力求将最核心、最实用的审计知识,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从他们的笔触中,我能体会到他们对审计事业的热爱,以及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审计、认同审计、甚至投身审计行业的愿景。这种作者的用心,是那些公式化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它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地引导着我们探索审计的奥秘。我觉得,一本好书,除了内容本身,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样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实在劲儿,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片,简洁的字体和配色,直观地传递出“好货不便宜,特价更实惠”的信息。书名“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更是点睛之笔,把一个很多人认为复杂晦涩的专业领域,用一种亲切、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读到这个名字,我立刻就能联想到那些让人头疼的财务报表,那些复杂的数字背后隐藏的逻辑,以及审计工作如何抽丝剥茧,还原真相。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更像是一种承诺,承诺将审计的“难”变成“易”,让普通人也能理解并掌握这门重要的技能。它让我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作者们是如何做到让“数字说话”的,又是如何将“复杂”化为“简单”的。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开端,尤其是书名,就能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深入下去,而这本书,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对于那些一直觉得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有这样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在论述审计的“为什么”时,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它不仅仅强调审计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深入地阐释了审计对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增强利益相关者信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作者们通过分析一些因为缺乏有效审计而导致的企业危机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审计的价值所在。这让我意识到,审计并非仅仅是企业的一项成本,而是一项重要的投资,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价值。对于那些对审计工作不以为然的企业管理者,或者对审计价值持怀疑态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论据。它帮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认识到审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