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横道世之介
定价:28.00元
作者:吉田修一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62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1、 作家名气大:吉田修一:日本当代*知名、*畅销的作家之一。作者非常擅长描写都会年轻人的处世态度,并以贴近真实的文字描绘都市人特有的孤独与乡愁,之前的小说《恶人》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本书是继《恶人》之后,又一部为所有游曳于都市的孤寂灵魂而写的外国小说。
内容提要
日本长崎长大的18岁少年世之介,名字取自于《好色一代男》的主角之名,不过从小到大,他大概也只有这个名字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他讨厌别人叫自己的名字,却又是个无法拒绝别人的烂好人。这样的他,如愿考上东京的大学,背包里头装进高中毕业纪念册、穿旧了的学校体育服,以及从小用到大的桌上型时钟后,就一个人跑来住在感觉上好像才刚到东京却已经又远离了东京的郊区。而,这个故事正是叙述这个名叫世之介的平凡少年,在大学一年级,从18岁迈入19岁那一年之间,所直接或间接邂逅形形的人们,以及留存在那些人心中关于世之介的种种情感与回忆。
目录
一月 正月/ 1
二月 情人节/ 29
三月 东京/ 57
四月 樱/ 87
五月 黄金周/ 115
六月 梅雨/ 141
七月 海水浴/ 169
八月 归省/ 203
九月 新学期/ 237
十月 十九岁/ 257
十一月 大学游园会/ 285
十二月 圣诞节/ 315
妈信/ 339
作者介绍
吉田修一(YOSHIDAShuichi)1968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法政大学经营系毕业。1997年以《后的儿子》获得第84届文学界新人奖,2002年以《》获得5届山本周五郎奖,同时以《公园生活》获得27届芥川奖,2007年以《恶人》获得第34届大佛次郎奖和第61届每日出版文化奖。其他作品有《宁静的炸弹》、《告别溪谷》、《那个天空下》、《前职员》、《被取消的街道介绍》。
初读这本小说时,那种扑面而来的都市气息和人物内心的纠结感,立刻就将我牢牢地抓住了。吉田修一的笔力,总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开现代人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那层薄薄的、易碎的孤独外壳。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场景描绘的细腻,那些深夜亮着的便利店灯光,空荡荡的地铁车厢,甚至是雨水打在柏油路上产生的独特声响,都不仅仅是背景,它们像是无声的第三个角色,烘托着主人公们游离于人群之外的疏离感。这本书里的人物,没有那种传统文学中光芒万丈的英雄或绝对的恶人,他们是活生生的、在生活的夹缝中挣扎的普通人,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带着沉重的代价,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代入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阅读过程并非一种轻松的消遣,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与拷问。那种‘我理解你’的共鸣,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萦绕不散,让人忍不住反思自己在这座庞大都市中的位置和意义。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沉重的,它不会给你廉价的安慰或皆大欢喜的结局。吉田修一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笔触,来描绘那些试图寻找连接却不断失败的灵魂。然而,也正是在这种近乎绝望的基调中,我捕捉到了一些微弱但坚韧的光亮。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转瞬即逝的理解,它们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微光,虽然短暂,却足以支撑人物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提供答案,却让你更勇敢地去面对问题本身。这种诚实面对生活真相的态度,是我认为它超越了许多同类题材作品的关键所在。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匿着的那份不安与渴望被看见的需求。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猛烈冲击,而是像慢炖的汤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口汤汁中的层次感。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暗面有着近乎偏执的探究欲,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即使近在咫尺,也可能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我读到一些片段时,甚至感到一丝寒意,那不是因为情节多么惊悚,而是因为那种“无人在意”的真实感带来的压迫感。尤其对那些边缘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没有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来解释角色的动机,而是通过他们细微的动作、不经意的眼神交流,甚至是一次未拨出的电话,就将那种难以言喻的、被世界遗弃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含蓄却有力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让我对“孤独”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而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性的存在状态。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对“空间”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拥挤不堪的通勤列车,还是光线昏暗的小酒馆,每一个场景都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这些空间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载体,烘托着人物的心境变化。比如,当主角在某个特定的街道上徘徊时,那种街道的布局、路灯的颜色,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悲伤滤镜覆盖了。这种对环境氛围的精雕细琢,使得整个故事的沉浸感达到了顶峰。而且,作者在叙事中偶尔会跳脱出主要人物的视角,插入一些旁观者的、近乎冷漠的观察,这种多视角的切换,进一步强化了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那种疏离而又相互牵扯的复杂关系网,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精密的观察站中。
评分读完后,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具体的哪个情节,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氛围感”,一种对现代文明病症的深刻体悟。这部小说成功地捕捉到了当代社会中那种“群居的孤独”——我们被数百万计的人口包围,却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到自己的孤立无援。它没有用那些华丽辞藻来粉饰太平,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最深刻的生存困境。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能让人安静下来、沉思很久的作品。它不属于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娱乐读物,更像是陪伴你度过某个漫长夜晚的知己,它不喧哗,但它懂得你那些说不出口的疲惫和迷茫。它让我明白,那些在城市角落里默默无闻地行走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和复杂。
评分好
评分好看
评分好
评分好看
评分好看
评分好
评分好看
评分好
评分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