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 雜貨 9787508647432

知日 雜貨 978750864743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靜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生活方式
  • 旅行
  • 文化觀察
  • 隨筆
  • 散文
  • 知日
  • 雜貨
  • 現代生活
  • 實用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創熠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47432
商品編碼:1415610213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知日 雜貨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蘇靜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8647432

字數:220000

頁碼:1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知日雜貨》特集,深入雜貨品牌“MUJI”原點青山、白山陶器旗下的“HAKUSANSHOP”、原創傢具與雜貨選品店LEADMEHOMEbyRIVERGATE、北歐風雜貨店klala,走訪不同風格雜貨店鋪,領略多樣雜貨風景。專訪三百年老鋪“中川政七商店”3代社長中川淳、聞名於日本外的陶藝大傢安藤雅信、文具設計師阪田佐五郎;漫步京都古道與東京吉祥寺,領略異色世界中的雜貨風情。
從《飯島榮助傳》一書,瞭解經營舶來雜貨的先驅者如何將西洋雜貨引入日本;日劇《我的紳士時尚》空間造型擔當、販售古董傢具雜貨的Archeologie,展示古董物件與空間的結閤;15個步驟,打造自己理想中的雜貨店;速覽日本琳琅的雜貨書刊;進入藝術傢花代的華麗夢境……
雜貨之“雜”,在於其包羅萬象的物品種類。日語中的“雑貨”(Zakka)並非我們平時所指的概念,中國的傳統雜貨更鄉土,而他們的則更藝術。這種對日常物件的藝術追求,源自於一絲不苟的生活態度。日本的雜貨店,更多的是展現一種生活方式。
戀物,從雜貨開始。

內容提要

《知日雜貨》特集是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的《知日》特集第24彈。
無印良品、中川政七商店、白山陶器、Galerie Momogusa、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designshop……縈繞著溫情與雅緻的《知日雜貨》特集,深度探尋日本紛繁多樣的雜貨與雜貨店鋪。
特集囊括:
從無印良品“”青山店齣發,迴歸“MUJI”品牌誕生的原點;
白山陶器的“HAKUSAN SHOP”,經典陶器品牌的造物之態與待客之道;
日本知名傢具製造商MOMO natural旗下傢具定製店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
北歐風雜貨店klala與歐洲陶藝傢的手作精品;
由村上美術株式會社創立的新生活方式選品店BRICK MORTAR; 《知日雜貨》特集是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的《知日》特集第24彈。
無印良品、中川政七商店、白山陶器、Galerie Momogusa、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designshop……縈繞著溫情與雅緻的《知日雜貨》特集,深度探尋日本紛繁多樣的雜貨與雜貨店鋪。
特集囊括:
從無印良品“”青山店齣發,迴歸“MUJI”品牌誕生的原點;
白山陶器的“HAKUSAN SHOP”,經典陶器品牌的造物之態與待客之道;
日本知名傢具製造商MOMO natural旗下傢具定製店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
北歐風雜貨店klala與歐洲陶藝傢的手作精品;
由村上美術株式會社創立的新生活方式選品店BRICK & MORTAR;
嚴選日本工藝精品,以“設計”為標準的designshop;
主打雪具選品,獨立經營的特色北海道雜貨木屋SALT;
專訪三百年老鋪“中川政七商店”3代社長中川淳;
專訪陶藝大傢安藤雅信,走近他的古宅“百草畫廊”;
專訪文具設計師阪田佐五郎。
颱灣雜貨創作傢米力,帶你漫步京都,分享她的私房雜貨鋪;
古典係、和風係、文房係、現代係……花樣眾多的雜貨世界;
如何開一傢雜貨店?15步打造屬於你的雜貨小鋪;
東京吉祥寺,在異色街市中感受今朝昔日……
《知日雜貨》,帶你走進紛繁心動的雜貨世界!

目錄


作者介紹

撰稿人
feature
米力
天生的玩傢,後天的雜貨創作傢,擅長為“物”注入靈魂,現任知名卡片公司創意總監,米力生活雜貨、溫事創辦人。以優雅的插畫、簡潔的文字,創作齣清新的圖文作品而廣受歡迎。著有《米力的幸福講義》《我愛橫條衫》《我愛花花世界》《生活傢的器物》等。
regulars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遊曆過許多國傢。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吳東龍
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傢、講師、設計師,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在多麵嚮的設計工作裏,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著有《設計東京》係列書籍,作品見於兩岸三地。現在是“東喜設計工作室”、創意聚落“地下連雲企業社”負責人。
夏達
中國漫畫傢,中國漫畫團隊夏天島工作室簽約作者。代錶作品:《子不語》《長歌行》《哥斯拉不說話》《遊園驚夢》。其中《子不語》在連載後登陸日本,作品《長歌行》同步連載於中國漫畫雜誌《漫友》和日本主流漫畫雜誌《Ultra Jump》,火爆,引起熱潮。
受訪人
中川淳 株式會社中川政七商店 第十三代社長
1974年齣生。2002年進入中川政七商店,擔任常務董事,加速“遊中川”品牌的直營店進程,並確立瞭日本以工藝為基礎的SPA(製造零售業)行業形態。2003年推齣新品牌“粋更kisara”,2008年就任社長。以“中小企業的品牌推廣”為主題,進行瞭眾多麵嚮經營者、設計師的演講。著有《品牌的創立法》《品牌的塑造法》等。
安藤雅信 陶藝傢
1957年齣生於日本岐阜縣,24歲從武藏野美術大學雕刻專業畢業,1998年建立“百草畫廊”。專注陶器製作,作品種類超過韆種,類型多變,在外有很高人氣。著有《美與生活——百草畫廊》一書,並曾舉辦多個展覽。
阪田佐武郎 文具設計師
1985年齣生於京都,2009年在京都成為獨立設計師,活躍於平麵設計和産品設計領域。2013年曾受上海玻璃博物館邀請,參加“國際創意玻璃設計展”。
花代 藝術傢、攝影師
1970年齣生於東京。大學肄業後,曾於東京嚮島進行藝伎學藝。1996年齣版本攝影寫真集《ハナヨメ》。現以藝術傢、攝影師的身份活躍於東京、柏林、倫敦、巴黎、香港等世界各地。
特彆鳴謝
株式會社良品計劃、ギャルリ百草(Galerie Momogusa)、白山陶器株式會社、HAKUSAN SHOP、株式會社中川政七商店、Klala、Archeologie、BRICK&MORTAR;、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designshop、SALT、townphoto.
中川淳、安藤雅信、阪田佐武郎、米山勝範、花代、衝澤康平、sunkist


文摘











序言



雜貨:觸碰日常的溫度 那些被我們遺忘在角落,卻又時時陪伴在身邊的物件,它們沉默地訴說著生活的故事,承載著情感的寄托。它們或許微不足道,或許平凡無奇,卻在不經意間,點亮瞭我們生活的色彩,溫暖瞭我們的心靈。這便是“雜貨”的魅力所在——它們是日常的碎片,是觸手可及的溫度,是連接人與生活、人與情感的橋梁。 翻開這本《雜貨》,你將踏上一段探尋生活之美的旅程。它不是一本冰冷的百科全書,也不是一份程式化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位溫和的朋友,帶你細細品味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生活細節。在這裏,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隻有那些最樸實、最真摯的情感,透過一件件看似普通的雜貨,緩緩流淌。 一、 雜貨的靈魂:那些被時光打磨的物件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觸碰、感知著各式各樣的雜貨。從清晨喚醒你的鬧鍾,到夜晚陪伴你入眠的床頭燈;從廚房裏烹調美食的鍋碗瓢盆,到書桌上記錄靈感的筆和紙;從街角小店裏琳琅滿目的擺件,到旅行中收藏的紀念品……它們無處不在,構成瞭我們生活最真實的底色。 本書將深入挖掘這些雜貨背後的故事。我們不單單關注它們的材質、工藝或是功能,更重要的是探究它們所承載的文化、曆史以及情感的印記。例如,那些老舊的搪瓷杯,不僅僅是盛水的容器,它們可能是一個時代艱苦樸素的象徵,勾起幾代人共同的迴憶;一件手工編織的籃子,凝聚著匠人指尖的溫度和歲月的沉澱,傳遞著一種迴歸自然的質樸;一把用瞭多年的木柄勺,在一次次的使用中,留下瞭傢庭的味道,成為瞭廚房裏不可或缺的“夥伴”。 這些雜貨,就像時間的印章,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痕跡。它們見證瞭我們的成長,記錄瞭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承載瞭我們對未來的期盼。它們是生活軌跡的縮影,是情感坐標的標記。通過對這些雜貨的審視,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 二、 雜貨的溫度:情感的連接與生活的儀式感 雜貨之所以能觸動人心,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力量。一件充滿迴憶的舊物,一個精心挑選的禮物,都能喚起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它們是情感的載體,是情感的紐帶,連接著我們與傢人、朋友,甚至與過去和未來。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疏離和浮躁。而雜貨,恰恰提供瞭一種迴歸內心、感受溫度的方式。它們提醒我們,生活不僅僅是效率和功利,更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 書中將探討雜貨如何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儀式感”的創造者。無論是節日裏精心布置的裝飾品,還是生日時送齣的彆緻禮物,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為自己泡一杯香濃的咖啡,都離不開雜貨的參與。這些看似微小的儀式,卻能極大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例如,一個精緻的茶杯,能讓早晨的咖啡時光變得格外愜意;一束鮮花,能為單調的房間增添生機與活力;一個親手製作的相框,能珍藏最美好的瞬間,成為情感的永恒寄托。這些雜貨,將平凡的日子點綴得熠熠生輝,賦予瞭生活更多的意義和色彩。 三、 雜貨的智慧:來自東方的東方美學與生活哲學 本書將特彆關注源自東方的雜貨文化,深入剖析其中蘊含的東方美學和生活哲學。東方文化中,嚮來崇尚自然、簡約、含蓄之美,這種美學也深刻地體現在瞭無數的雜貨之中。 從日式雜貨的精緻與實用,到中國傳統工藝品的韻味與傳承,再到東南亞地區充滿熱帶風情的物件,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不同地域的雜貨風情,感受其中蘊含的生活智慧。 例如,日本的“無印良品”係列,以其極簡的設計和對材質的嚴謹追求,成為瞭現代生活美學的代錶。這些雜貨看似簡單,卻在細節之處展現齣對使用者體驗的深刻理解。再如,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如陶瓷、竹編、剪紙等,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承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底蘊的生活器具。 東方哲學中的“道法自然”、“天人閤一”等理念,也體現在對雜貨的選擇和使用上。人們傾嚮於選擇那些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材質,注重物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同時又不失美感。它們不是為瞭炫耀和攀比,而是為瞭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安寜和有意義。 四、 雜貨的發現:在日常中尋找屬於你的那份美好 “雜貨”並非遙不可及的高雅藝術品,它們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本書將鼓勵讀者主動去觀察、去感受、去收集那些能觸動自己內心的雜貨。 無論是在古董市集淘到的老物件,還是在旅行途中遇到的特色小店,亦或是朋友贈送的充滿心意的小禮物,每一個雜貨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本書將提供一些發現和欣賞雜貨的視角和方法。它不是教你如何“擁有”更多的雜貨,而是教你如何“感知”雜貨所帶來的美好。它鼓勵人們去思考: 這件雜貨的材質是什麼?它有哪些獨特的質感? 它的設計有什麼特彆之處?它為何吸引我? 它給我帶來瞭怎樣的感受?它與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連接? 它是否承載著某種情感或迴憶? 通過這樣的思考,你會發現,原本普通的物件,在你眼中將煥發齣全新的光彩。你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偏好,並從中找到屬於你的生活哲學。 五、 雜貨的意義:讓生活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歸根結底,《雜貨》所倡導的,是一種更加注重生活本身的美學。它提倡人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 雜貨,不僅僅是物質的堆砌,更是精神的寄托。它們是生活態度的體現,是個人品味的展現,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擁有雜貨,並不是為瞭“多”,而是為瞭“好”。選擇那些能讓你感到愉悅、舒適、溫暖的物品,並讓它們融入你的生活,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本書中,你不會找到關於“如何整理收納”的冰冷技巧,也不會看到關於“如何成為潮流達人”的浮誇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你將看到無數個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美的真實故事,它們將觸動你的內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生活中一份溫暖的陪伴,在你感到疲憊或迷茫時,為你指引方嚮,讓你重新找迴生活的溫度和質感。讓我們一起,在雜貨的世界裏,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所選擇的物品上。而日本的“雜貨文化”,恰恰是這種品味最好的注解。《知日》係列我一直都很追隨,因為它總能挖掘齣日本文化中那些細緻入微、卻又引人深思的方麵。這次的《知日·雜貨》,我更加期待它能夠帶我走進那些充滿日式生活氣息的空間,去感受那些被精挑細選的“雜貨”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我很好奇,在日本人眼中,什麼樣的東西纔稱得上是“雜貨”?它們又該如何被選擇、被使用、被珍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分享一些關於日本雜貨的選購、搭配和收納的技巧,更希望它能夠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理解這些物品背後所蘊含的匠心精神和生活態度。也許,通過這本書,我能夠重新認識“物”與“我”的關係,不再盲目追求數量,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啓發我,去發掘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並且用一些充滿故事和溫度的雜貨,來裝點我的生活,讓我的每一次“擁有”,都充滿儀式感和幸福感。

評分

我一嚮對“慢生活”和“日式美學”有著莫名的情結,總覺得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停下來,去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是多麼奢侈而又寶貴的事情。《知日·雜貨》這個標題,瞬間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雜貨,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商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它包含瞭實用性,也包含瞭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蘊含著一種“用之則適,棄之則安”的哲學。這本書我想會帶我走進日本那些充滿設計感和人情味的雜貨店,不僅僅是看看琳琅滿目的商品,更是去理解每一個商品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我好奇那些看似簡單的木質碗筷,是如何通過手作的溫度,傳遞齣食物的本味;我好奇那些精緻的和風小物,是如何在方寸之間,展現齣東方審美的極緻;我更好奇,日本人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雜貨”融入其中,讓它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作為裝飾。這本書或許會提供一些靈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傢居環境,嘗試用一些有故事、有溫度的雜貨,來點綴平凡的日子,讓生活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希望它能引導我發現生活中的美,並且學會在忙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寜靜與美好。

評分

這次偶然翻到一本《知日·雜貨》,封麵就足夠吸引人,一股濃鬱的日式生活氣息撲麵而來。我並不是一個特彆“雜貨”的人,傢裏東西不算多,也不會刻意去搜羅各種小玩意兒,但每次看到那些精心設計、充滿故事的物品,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知日》係列我一直挺喜歡的,它總能捕捉到日本文化中一些特彆細緻、卻又極具魅力的部分,讓人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那個靜謐而有序的國度。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日式雜貨”的好奇心。翻開扉頁,那些熟悉的日式排版和插畫風格,一下子就拉近瞭距離。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老物件的故事,它們不僅僅是擺設,更是承載瞭歲月、記憶和情感的載體。想象一下,在京都的老街巷裏,一傢不起眼的雜貨店,裏麵陳列著泛黃的懷錶、手作的陶器、印著古老圖案的布藝……每一個物件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一種傳承下來的匠心。這本書應該會帶我走進這樣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讓我重新審視身邊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也許會發現它們不為人知的美麗與價值。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心靈的“雜貨”,並且在日式美學的熏陶下,提升一下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評分

在眾多關於日本文化的讀物中,《知日》係列一直是我特彆偏愛的那一個。它總能用一種近乎溫柔的方式,展現日本文化中那些精緻、細膩卻又極具魅力的部分。這次的《知日·雜貨》,聽名字就讓我充滿瞭好奇。雜貨,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載體,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瞭解日本的“雜貨店文化”,去感受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小店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我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這些“雜貨”的?它們是如何被設計、被生産、被賦予生命力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嚮我展示那些充滿匠心、設計精巧的日本雜貨,並且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物品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書,它可能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欣賞那些平凡中不平凡的物件,並且如何用一種更加精緻、更加有儀式感的方式來生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這本書,去領略那份獨特的日式“雜貨”美學。

評分

最近一直想給自己的生活空間添置一些能夠帶來溫暖和歸屬感的東西,而“雜貨”恰好是我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的品類。尤其是在瞭解瞭日本的“雜貨文化”後,更是覺得那是一種將實用與美學完美結閤的藝術。《知日》這個係列一直以來都以其深度和廣度著稱,我相信這次的《知日·雜貨》也不會讓我失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那些在日本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雜貨”,不僅僅是介紹一些市麵上常見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去探尋這些物品背後的故事和精神。比如,那些陪伴一傢人多年的老物件,它們承載瞭多少迴憶?那些手工製作的陶瓷,又凝聚瞭匠人怎樣的心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日本的傢庭,去看看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角落,去發現那些被精心挑選、充滿愛意的雜貨。這或許會是一次關於“生活哲學”的探索,讓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就隱藏在那些平凡而又獨特的事物之中。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提升自己對生活品質的理解,並且學會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營造齣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天地,讓每一件物品都擁有生命和故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