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
:70.00元
作者:徐日慶 等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12194445
字數:
頁碼:4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係統地介紹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中涉及的基本理論、工程設計、施工和監測檢測等方麵的內容。全書共有10章,包括緒論、地下水與土的工程性質、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盾構法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頂管法管道設計與施工技術、暗挖法通道設計與施工技術、地下工程地下水控製技術、綜閤體開發的監測技術、綜閤體開發環境效應與保護技術和工程實例。
《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可供從事地下工程設計、施工及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城市地下綜閤體發展
1.2 地下工程設計計算理論現狀及發展
1.3 地下工程建設技術現狀與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下水與土的工程性質
2.1 概述
2.2 基於微觀結構的軟土孔隙率和接觸麵積率
2.3 軟土顆粒接觸麵積率與宏觀孔隙率之間的關係
2.4 基於接觸麵積的軟土滲流分析
2.5 基於接觸麵積的飽和土滲流固結理論
2.6 基於接觸麵積的土壓力理論
2.7 基於接觸麵積的邊坡穩定分析
2.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
3.1 概述
3.2 支護結構設計
3.3 土釘牆施工
3.4 重力式水泥土擋牆施工
3.5 闆樁牆施工
3.6 排樁牆施工
3.7 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施工
3.8 地下連續牆施工
3.9 支錨體係施工
3.1 0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盾構法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4.1 盾構法隧道概述
4.2 盾構法隧道設計
4.3 盾構法隧道施工
4.4 盾構隧道近距離穿越建構築物風險分析及保護措施
4.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頂管法管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5.1 概述
5.2 頂管工程設計
5.3 頂管工程施工
5.4 頂管法施工若乾關鍵技術問題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暗挖法通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6.1 暗挖法通道概述
6.2 礦山法通道設計與施工
6.3 淺埋暗挖法通道設計與施工
6.4 軟土地層通道凍結法設計與施工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地下工程地下水控製技術
7.1 概述
7.2 地下工程降水設計與施工
7.3 地下工程排水設計與施工
7.4 地下工程防水設計與施工
7.5 地下工程滲漏治理技術
7.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綜閤體開發的監測技術
8.1 概論
8.2 支護結構的安全監測與控製
8.3 周圍環境的安全監測與控製
8.4 基於無綫傳感器網絡的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測技術
8.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綜閤體開發環境效應與保護技術
9.1 概述
9.2 綜閤體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規律
9.3 周圍環境改變對綜閤體的影響規律
9.4 綜閤體的保護技術
9.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工程實例
10.1 杭州武林廣場地下商城工程
10.2 杭州東站鐵路樞紐工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1章 緒論
1.1 城市地下綜閤體發展
1.2 地下工程設計計算理論現狀及發展
1.3 地下工程建設技術現狀與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下水與土的工程性質
2.1 概述
2.2 基於微觀結構的軟土孔隙率和接觸麵積率
2.3 軟土顆粒接觸麵積率與宏觀孔隙率之間的關係
2.4 基於接觸麵積的軟土滲流分析
2.5 基於接觸麵積的飽和土滲流固結理論
2.6 基於接觸麵積的土壓力理論
2.7 基於接觸麵積的邊坡穩定分析
2.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
3.1 概述
3.2 支護結構設計
3.3 土釘牆施工
3.4 重力式水泥土擋牆施工
3.5 闆樁牆施工
3.6 排樁牆施工
3.7 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施工
3.8 地下連續牆施工
3.9 支錨體係施工
3.1 0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盾構法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4.1 盾構法隧道概述
4.2 盾構法隧道設計
4.3 盾構法隧道施工
4.4 盾構隧道近距離穿越建構築物風險分析及保護措施
4.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頂管法管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5.1 概述
5.2 頂管工程設計
5.3 頂管工程施工
5.4 頂管法施工若乾關鍵技術問題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暗挖法通道設計與施工技術
6.1 暗挖法通道概述
6.2 礦山法通道設計與施工
6.3 淺埋暗挖法通道設計與施工
6.4 軟土地層通道凍結法設計與施工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地下工程地下水控製技術
7.1 概述
7.2 地下工程降水設計與施工
7.3 地下工程排水設計與施工
7.4 地下工程防水設計與施工
7.5 地下工程滲漏治理技術
7.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綜閤體開發的監測技術
8.1 概論
8.2 支護結構的安全監測與控製
8.3 周圍環境的安全監測與控製
8.4 基於無綫傳感器網絡的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測技術
8.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綜閤體開發環境效應與保護技術
9.1 概述
9.2 綜閤體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規律
9.3 周圍環境改變對綜閤體的影響規律
9.4 綜閤體的保護技術
9.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工程實例
10.1 杭州武林廣場地下商城工程
10.2 杭州東站鐵路樞紐工程
我對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關於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地下空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極。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這個名稱精準地概括瞭其核心內容,並且“正版現貨”的標注也讓人感到安心,避免瞭購買盜版或過期書籍的風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地下綜閤體的設計理念、工程實踐以及相關的技術規範。例如,在勘察設計階段,如何準確評估地質條件,選擇閤適的地下結構形式;在施工階段,如何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在運營維護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監測和管理,保障地下綜閤體的長期穩定運行。能夠由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也證明瞭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行業認可度。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對城市建設中的“看不見”的部分充滿瞭好奇和敬意。地鐵、地下管廊、人防工程,這些構成瞭城市地下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城市地下綜閤體”更是將這些功能集成起來,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嚮。這本書的書名“正版現貨 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直接點明瞭其專業性和實用性,讓我覺得它很可能是一本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參考書。我尤其關注的是“建設技術指南”這幾個字,這意味著書中應該會包含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施工圖例、技術參數以及相關的規範標準。作為一名對城市建設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地下綜閤體的全貌,包括它的規劃設計原則、主要技術難點、施工工藝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應對措施。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的齣品,也為這本書的質量提供瞭保障。
評分作為一名在建築設計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一本好的技術參考書對於提高工作效率和項目質量的重要性。這本書的標題“正版現貨 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瞬間吸引瞭我的目光。地下綜閤體,這個概念本身就代錶著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嚮,是將各種基礎設施集中敷設在地下,實現空間集約化和功能集成化。這其中涉及到的技術細節之復雜,規章製度之嚴謹,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掌握。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技術指南”定位,這意味著它應該是一本具有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工具書,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著作。我期待書中能夠係統地介紹地下綜閤體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結構安全、防水防潮、通風排煙、消防安全、管綫布置以及與地上建築的協調等。徐日慶等編著,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這些信息也為這本書增添瞭專業度和權威性,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正版現貨”幾個字,給瞭我一種踏實的感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辨彆信息的真僞和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專業技術領域。我一直關注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因為這關係到城市的未來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質。看到“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可能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地下綜閤體不僅能夠解決城市地麵擁擠的問題,還能夠集中布置各種管綫,減少重復開挖,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最新的技術案例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在復雜地質條件下如何進行深基坑開挖,如何解決地下水湧水問題,以及如何實現不同功能區域之間的有效隔離和聯動。徐日慶等編著,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這些信息讓我對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專業感,那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清晰而硬朗的字體,仿佛預示著裏麵蘊藏著城市建設的精髓。 我尤其喜歡那“正版現貨”幾個字,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買到一本真正權威、內容紮實的專業書籍,實在是讓人倍感安心。 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翻開第一頁,一股油墨的清香撲鼻而來,這味道總是能勾起我對知識的無限嚮往。 我目前正在負責一個城市的地下空間改造項目,遇到的難題層齣不窮,從老舊管網的排布到新型交通樞紐的建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謹的技術支撐。 這本書的齣版,恰逢其時,我希望它能為我帶來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和實用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剋服技術瓶頸,推動項目順利進行。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更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擁有一本高質量的建設技術指南,就像擁有瞭一張探索未知領域的藏寶圖,讓人充滿期待。 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從其厚度和齣版社的聲譽,我就可以預見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反復研讀的鴻篇巨製。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宏偉的地下工程場景。從繁華都市的地底深處,到龐大交通樞紐的復雜網絡,這一切都離不開精密的規劃和嚴謹的技術。“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這個標題足夠吸引人,它承諾瞭提供一種關於如何建設這些龐大地下結構的指導。我尤其看重“指南”二字,它意味著這本書不是單純的理論堆砌,而是帶有實際操作性和指導意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步步地教我如何理解和解決地下綜閤體建設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技術難題。無論是地基處理、結構設計、材料選擇,還是施工管理、安全監控,我都希望能從中獲得啓發和幫助。徐日慶等人的名字,以及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的招牌,都讓我對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充滿瞭信心,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評分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立刻就聯想到瞭那些在城市地下默默工作的工程師們,他們是城市的“隱形脊梁”。“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這個名字本身就飽含著科技的力量和對城市發展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對城市地下那些復雜而精密的係統感到好奇,例如地鐵、管廊、甚至是那些隱藏在地下的汙水處理係統,它們是如何規劃、設計和建設的?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揭示瞭這些“地下奇跡”背後的奧秘。作為一名工程技術愛好者,我渴望瞭解最前沿的建設理念和最實用的施工技術。這本書由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更是增添瞭幾分信任感,畢竟這是國內建築行業公認的權威齣版社。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大量的圖錶、案例分析和詳細的技術參數,這樣纔能讓讀者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並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城市人口日益增長、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價值也因此更加凸顯。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對城市的“地下世界”充滿瞭好奇,那些支撐著城市運轉的復雜基礎設施,例如地鐵、供水、排水、電力、通信等等,它們是如何被巧妙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高效運作的整體?“綜閤體”這個詞更是點明瞭其集成化、係統化的特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城市地下綜閤體的規劃設計理念、關鍵技術環節,甚至包括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地下綜閤體案例分析。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對地下綜閤體的建設過程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瞭解其中的技術挑戰和創新之處。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的信譽,以及“正版現貨”的保證,都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
評分看到“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這個書名,我仿佛看到瞭城市發展的未來圖景。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是緩解城市地麵壓力的關鍵,也是提升城市綜閤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本書的齣現,對於任何一個關心城市發展的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地下綜閤體的設計原則,包括如何進行科學的選址、閤理的空間布局、以及如何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關於施工技術的論述,例如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開挖技術、盾構法施工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地下結構的防水處理等。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作為業內知名的齣版機構,其齣版的書籍往往質量可靠,內容詳實,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夠為我帶來寶貴的知識和啓發。
評分作為一名城市規劃的愛好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和可持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無疑是解決城市發展睏境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城市地下綜閤體”正是這種理念的集中體現。這本書的書名“正版現貨 城市地下綜閤體建設技術指南”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直接觸及瞭我所關注的領域,並且“技術指南”的定位暗示瞭其高度的實用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地下綜閤體的各種類型、功能劃分、以及不同類型綜閤體在規劃設計、工程施工、運營維護方麵的具體技術要點。例如,如何實現不同管綫之間的閤理布局,如何確保地下空間的通風和照明,如何進行有效的火災預防和應急響應等。由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更是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有瞭極大的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