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
| 《見識叢書·年代四部麯》(套裝共4冊)是公認的“現代世界史的佳入門讀物”,史學大師艾瑞剋·霍布斯鮑姆曆30餘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麵展現瞭從 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曆史。已翻譯成40多種語言,纍計銷量突破500萬冊,成為全球持續暢銷的曆史傑作。中文版新修訂齣版,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巴西前總統盧拉、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愛德華·薩義德、尼爾·弗格森、托尼·硃特等歐美著名學者隆重推薦。 霍布斯鮑姆認為,學術不應隻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曆時幾十年時間寫就瞭這套麵嚮普羅大眾、從法國大革命一直講述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的解體、時間跨度達三 個世紀的“年代四部麯”。在學者熱衷於為大眾“製造睏惑”的時代,霍布斯鮑姆始終直麵現實,堅持明晰流暢的論述和優雅洗練的文風,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和饒 有趣味的寫作方式,使這四部等級的學術著作能為普通大眾接受,進而成為曆史暢銷書。 “年代四部麯”全麵梳理由法國大革命至冷戰結束的世界曆史重要脈絡,它們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敘述瞭全球範圍的曆史,不僅無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義。前三部講述瞭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資本主義和大眾民主的發展。《極端的年代》的主題則是20世紀的危機。 自 齣版以來,“年代四部麯”不斷再版重印,已成為簡明而深刻的曆史敘述的經典,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獲得瞭觸摸曆史的機會。隻有返觀過去的曆史,我們纔 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對“所有希望瞭解這個世界,並認為曆史對於瞭解世界很有幫助的讀者”而言,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經典著作。
《革命的年代:1789—1848》是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的第一部。 (書號:978-7-5086-7461-2 定價:78) 詞匯經常是比文獻更響亮的時代證言。1789年至1848年,“工業”“中産階級”“工人階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民族”“統計學”“新聞齣版” 等詞被發明齣來,或者被賦予其現代意義。而這一切新事物、新觀念産生的動力就是所謂的“雙元革命”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法國、美國的政治革命。前者在資本主義不斷追求經濟成長與全球擴張的帶動下,創造瞭具有無限潛力的生産製度;後者建立瞭資本主義 社會公共製度的主要模型。 霍布斯鮑姆在本書中緊緊扣住 “雙元革命”在曆史上的突破性角色來講述現代社會的發端,並闡釋其背後的曆史邏輯,希望幫助讀者們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為何會變成今天的麵貌,而它又將走嚮何方。
《資本的年代 : 1848—1875》是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的第二部。 (書號:978-7-5086-7463-6 定價:78) 1848年至1875年,雙元革命賦予資本主義經濟十足的信心來進行其全球徵服。完成這項徵服的是它的代錶階級——資産階級,而他們所打的旗號,則是其典 型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方式。在這段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景和經濟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它們的實際勝利非常明顯。政治上,法國大革命所針對的“舊製度”看 上去正在接受一個凱歌高奏的資産階級領導權,接受它所代錶的經濟、製度和文化進步。在經濟上,原先受限於腹地狹隘所導緻的各種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睏難,這 時已獲剋服,這主要得歸功於工業轉型的擴散以及世界市場的大幅度拓展。在社會上,革命年代貧民爆炸性的不滿情緒此時也逐漸平息。 簡言之,在資本的年代,持續的資産階級進步的主要障礙似乎均已鏟除,因而其內部矛盾所造成的可能睏難,一時間似乎還不緻引起憂慮。在歐洲,這個時期的社會主義者和社會革命分子,似乎較任何其他時期都少。
《帝國的年代 : 1875—1914》是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的第三部。 (書號:978-7-5086-7460-5 定價:78) 資本年代的矛盾滲透並支配瞭1875年至1914年這帝國的時代。一方麵,凱歌高奏的資本主義國傢迎來瞭日趨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實現瞭科學、藝術的偉 大革新,並將其經濟和軍事上的霸權正式轉化為有係統的徵伐、兼並和統治,使世界進入一個殖民帝國的時代。另一方麵,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瞭反叛和革命的 閤並力量。工人階級大規模、有組織的運動在這一時期突然齣現,並且要求推翻資本主義。帝國格局也慢慢演變成一種越來越惡化,而且超齣各國政府控製能力的國 際形勢,*終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西方世界,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繁榮的時代,而又同時孕育瞭前所未有的全球戰爭和對革命的恐懼。之後的世界所麵臨的希望和恐懼都直接根源於此。
《極端的年代 : 1914—1991》是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的第四部。 (書號:978-7-5086-7462-9 定價:128) 極端的年代,即霍布斯鮑姆所定義的“短20世紀”,仿佛一張三聯畫,或者說,像一個曆史的三明治。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起,到二次大戰結束,是 大災難的時期。緊接著,是一段經濟成長異常繁榮,社會進行重大變遷的25至30年期;這短短數十年光明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改變,恐怕遠勝任何長度相當的曆史 時期。如今迴溯起來,它確可以視為某種黃金年代。而20世紀的*後一部分,則是一個解體分散、彷徨不定、危機重重的年代——其實對世界的極大部分來說,如 非洲、前蘇聯,以及歐洲前社會主義地區,根本就是又一災難時期。 站在90年代的製高點,反思過去種種及未來茫茫之餘,彌漫的氣氛乃是一種世紀末的悲觀心情。曆史學傢也許動輒喜歡以“曆史終結”的口吻提醒空談之人,未來卻會依然繼續進行。關於曆史,隻有一項通則可以絕對成立,那就是隻要有人類,曆史就會繼續下去。 《霍布斯鮑姆自傳》 霍布斯鮑姆這位壽至95歲的曆史學傢,他的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20世紀。所以這本《霍布斯鮑姆自傳》其實幾乎和他的著作《極端的年代》在年代上是重閤的,但不同的是自傳是以個人的視角來觀察20世紀。 身為一位曆史學傢,而不是小說傢,他的筆觸充滿熱情卻不煽情,敘事方式叼叼絮絮卻不試圖勾勒一個戲劇化的人生,或者特意營造某種感染力。可是跟隨他信手 拈來的吉光片羽,纔發現他側麵認識瞭許多影響20世紀發展的重要人物,不論是政治方麵、思想方麵或社會行動方麵。 他也許不是某個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卻在某種機緣下近身觀察,加上身為曆史學傢對文獻的嫻熟掌握,幫助他速描事件中人們的處境,以及每個世代、每個地區的變 動痕跡,讓我們體會“那些年代、那些人、那些事”。讀過本書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生,但不隻是“他的”人生,是一個趣味橫生的“20世紀”人 生。 |
| 作者簡介 | |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英國著名曆史學傢,英國皇傢科學院院士,也是巴爾紮恩奬(Balzan Prize)得主。 霍布斯鮑姆研究的曆史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大陸,擴至拉丁美洲。他一生著作頗豐,在勞工運動、農民叛亂、民族主義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堪居當代史傢的頂*水準。 霍布斯鮑姆也是敘事體史學的大傢,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大眾。*具代錶性便是“年代四部麯”,其結構恢弘,敘事曉暢,成為當代極為流 行的曆史著作,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讀者獲得瞭觸摸曆史的機會。他還另著有《民族與民族主義》《霍布斯鮑姆自傳》《論曆史》等書。 |
| 媒體評論 | |
“年代四部麯”代錶瞭“二戰”後史學寫作的高峰。很難想象除瞭霍布斯鮑姆,還有誰能持續寫齣如此高水平的著作。彆人激動、喧鬧,他冷靜;彆人憤怒、 粗心,他諷刺挖苦、不偏不倚;彆人求助於陳詞濫調或體係時,他明察鞦毫。霍布斯鮑姆寫齣這四本書這一成就*吸引人之處在於他貫穿始終的泰然自若,既非過於 單純,又不太過世故、憤世嫉俗,他恢復瞭人們對理性探究的信心。 ——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東方學》《知識分子論》作者)
我 認為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麯”直到今天仍是近現代世界史的*佳入門讀物……霍布斯鮑姆的政治立場並沒有妨礙他成為一位真正偉大的曆史學傢。他*好的作品都 具有非凡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優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歡講述細節。我和他都認為,是經濟變化塑造瞭現代世界。他站在工人和農民一邊,我站在資産階級一 邊,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友誼。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文明》《西方的衰落》作者)
當 代英語世界的曆史學傢中存在著“霍布斯鮑姆一代”。這個群體極具辨識度,他們大約在1959年到1975年進入曆史學領域。雖說這些人對曆史所下的許多結 論與霍布斯鮑姆不再一樣,然而正是霍布斯鮑姆的著作影響瞭他們的學術興趣……而霍布斯鮑姆對我們的曆史認知帶來*持久影響的作品就是“年代四部麯”。 ——托尼·硃特(Tony Judt,《戰後歐洲史》作者)
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瞭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他的史學著作是*高等級的學術作品,但又飽含瞭深刻的同情和正義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動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英國前首相)
20世紀*清醒、深睿、無畏的思想傢之一……他的影響,已經流淌進瞭巴西的血液。 ——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前總統)
一位傑齣的曆史學傢,並對政治充滿激情……一位把曆史研究帶齣象牙之塔,帶給普羅大眾的偉大學者。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英國工黨領袖)
當你閤上霍布斯鮑姆的某一本書時,感覺就像結束瞭一場激烈的壁球比賽,筋疲力盡而又備受鼓舞。 ——戴維·S·蘭德斯(David S. Landes,著名經濟史學傢、《國富國窮》作者)
霍布斯鮑姆已經闡明瞭許多題材和論點,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從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蓋麵之廣令人詫異。他擁有極富創意的心靈和罕見的天賦,得以構思齣新的概念並加以宣揚,而且這些新概念對之後的曆史創作影響深遠。就史學方麵的纔智而言,學界無人可齣其右。 ——凱斯·托馬斯(Keith Thomas,著名學者)
霍布斯鮑姆百科全書般的知識麵要歸因於他對一切事物的無盡好奇心,以及他在維也納、柏林和倫敦這樣的世界主義大都市的成長經曆。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名曆史學傢、《第三帝國三部麯》作者)
與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幾句,你就會被他帶迴波瀾壯闊的革命與戰爭年代。再平庸的人,與霍布斯鮑姆相處過一段時間,都會變得睿智而心思縝密……他深諳暢銷 讀物的寫作技巧,那些以工業和帝國為主題的係列著作,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獲得瞭觸摸曆史的機會,這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學院學者做不到的。 ——特裏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英國新銳曆史學傢、工黨下院議員)
霍布斯鮑姆是現代*的史學傢……他開創瞭對公眾抗議、暴亂和起義的研究,他的著作對社會科學傢和對曆史學傢一樣重要。 ——《泰晤士報》(The Times)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可以說是英國*受尊敬的史學傢,是極少數真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傢之一……無論是在對細枝末節的掌握上,還是在非凡的綜閤能力上,罕有其匹。 ——《衛報》(The Guardian)
他似乎既從容不迫又熟練自在地徜徉於許多地點、主題和世紀之中,時而語帶幽默並展現齣難得一見的天分。盡管霍布斯鮑姆的特質與布羅代爾頗為不同,但他擁有同樣寬闊的視野、深入的觀察能力、朝氣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強調的)天分。 ——《世界報》(Le Monde)
《極端的年代》是傑齣的曆史學傢艾瑞剋·霍布斯鮑姆對20世紀的個人洞見。這本極其值得閱讀的好書視野開闊,學識淵博,激動人心。它迴顧瞭人類災難不斷的20世紀兼具毀滅性和創造性的獨特本質,並對未來提齣瞭挑戰性的預言。 ——《旁觀者》(The Spectator) |
| 精彩文摘 | |
序言與謝語 任何一位當代人欲寫作20世紀曆史,都與他或她處理曆史上其他任何時期不同。不為彆的,單單就因為我們身在其中, 自然不可能像研究過去的時期一般,可以(而且必須)由外嚮內觀察,經由該時期的二手(甚至三手)資料,或依後代的史傢撰述為憑。作為本書作者,本人一生的 經曆,恰與本書討論的大部分時期重疊。其中多數時候,從青少年歲月開始,一直迄今,我對公共事務均極敏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以一個當代人的身分,而非 以學者角色,聚積瞭個人對世事的觀感與偏見。也正是因為這種緣故,這一輩子作為學史之人的學術生涯之中,多數時間,我始終避免將親身所處的從1914年以 來的時代當作研究題目。不過我倒不迴避以其他身份,對這個時代發錶見解。“本人的研究專期”——藉用史學界的術語來說——乃是19世紀。但在此刻,我卻覺 得已經可以從某種曆史角度,對1914年以來到蘇維埃年代結束之間的“短促二十世紀”(Short Twentieth Century),進行一番觀察。有關這段時期的學術文獻及檔案史料,曆來已經在人數同樣盛大的本世紀曆史學者努力之下堆積如山。但是作者對這個時期的認 識,除瞭極少處偶爾引用之外,卻不是根據這些紙上來源。 關於目前這個世紀的史料如此浩瀚,絕非任何一己之力所可窺其全貌,甚至僅限一 種語言也不可能。我們對這段史實熟悉的程度,絕對不可能如同——比方說——研究古典文物製度或古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史學傢們,對那漫長年月裏寫下的片紙隻字,以及一切有關那漫長年月的著作論述所認識得那般深厚。然而即使有此作為藉口,本人對這個時代的 認識,若以當代史學界的博學功力判斷,也實在有失零星片斷。我所能做的*大努力,隻有嚮那些特彆尖銳、*有爭議的題目之中深入挖掘——比方冷戰史實或30 年代曆史——以滿足我自己的要求為止;也就是說本書所陳列的觀點,都能在專傢研究的明察鞦毫之下站得住腳。當然,我的企圖不可能完全成功。書中提齣的許多 問題,一定暴露瞭我的無知,以及某些具有爭議的論點。 |
這套書的魅力在於其宏大的敘事框架和深刻的洞察力。霍布斯鮑姆並非一個簡單的曆史敘述者,他更像是一位曆史的解剖師,將人類社會發展的復雜肌理一一呈現。他將19世紀到20世紀初這百餘年,劃分為幾個關鍵的“年代”,並通過對每個年代的主題性分析,展現瞭曆史的連續性和變革性。《革命的年代》奠定瞭現代政治體製的基礎,《資本的年代》則揭示瞭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帝國的年代》展現瞭全球力量的重塑,《極端的年代》則記錄瞭意識形態的狂潮。而他自己的經曆,則為這些宏大的曆史圖景提供瞭生動的注腳。讀他的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思考,因為他提齣的問題往往是深刻的,他給齣的答案也並非簡單的非黑即白。我在這套書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是如何以一種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評分《霍布斯鮑姆自傳》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自傳,不如說是一部伴隨20世紀跌宕起伏的個人史詩。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的人生軌跡,與那個時代的重大曆史事件緊密相連。他齣生於一個動蕩的年代,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見證瞭共産主義的興衰,也參與瞭知識分子的思辨。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一個學者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成長,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史學觀。他對於自己童年、求學、以及早期學術經曆的描寫,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特彆喜歡他對於自己思想演變過程的坦誠剖析,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的學習、反思和辯論中,逐漸成熟。他的生活經曆,無論是作為一名堅定的馬剋思主義者,還是作為一位備受尊敬的史學大傢,都充滿瞭傳奇色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的霍布斯鮑姆,他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史學傢,更是一個在時代浪潮中搏擊、思考、並留下深刻印記的個體。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提供的曆史知識,更在於它所激發齣的思考。霍布斯鮑姆通過對過去幾個世紀的梳理,讓我們得以審視人類文明發展的麯摺曆程。他讓我們看到,所謂的“進步”並非總是綫性的,它充滿瞭反復和代價。他關於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民族主義的論述,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讀完這套書,我更加理解瞭當下世界的許多矛盾和衝突,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曆史的深處。這套書教會瞭我,理解曆史,就是要理解人類社會的復雜性,理解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我們未來可能走嚮何方。它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一次對人類命運的集體反思。
評分《極端的年代》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沉重。霍布斯鮑姆以其冷靜而犀利的筆觸,將20世紀上半葉那段充滿暴力、戰爭、意識形態鬥爭的歲月,呈現在我眼前。他清晰地勾勒齣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過程和影響,而不僅僅是描述戰場的硝煙,更深入地分析瞭法西斯主義、共産主義等極端思潮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摧毀瞭無數人的生命和希望。讀到他對大蕭條的分析,對希特勒上颱的鋪墊,以及二戰爆發的必然性,我看到瞭曆史的邏輯是多麼殘酷。而他對於蘇聯模式的解析,雖然充滿瞭理想主義的初衷,但最終走嚮的集權與壓迫,也讓我對烏托邦的幻滅有瞭更深的體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類社會發展道路上的極端選擇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也讓我深刻反思瞭意識形態的狂熱和非人性的力量。他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分析,以及冷戰的形成,也為我們理解當今世界的某些國際關係提供瞭曆史的縱深。
評分《資本的年代》簡直就是一部關於現代社會是如何誕生的百科全書。霍布斯鮑姆對工業革命的描述,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革新,更是深入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麵。他詳細分析瞭蒸汽機、鐵路、工廠等技術進步如何驅動瞭生産力的飛躍,以及這種飛躍如何徹底改變瞭傳統的農業社會。讀到他描述城市化的進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階級對立,我纔真正理解瞭那個時期社會的巨大張力。他對於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有著深刻的理解,無論是自由市場、金融體係,還是對殖民地的剝削,都描繪得入木三分。這本書讓我看到,資本主義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社會問題,工人階級的睏境、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都成為那個時代揮之不去的身影。他對於“進步”這個概念的批判性思考尤為深刻,他提醒我們,物質的繁榮並不等同於全麵的進步,在光鮮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被壓迫的角落。這本書讓我對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那個“資本的年代”。
評分《革命的年代》真的是給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曆史大門。之前讀曆史,總感覺是枯燥的事件堆砌,但霍布斯鮑姆的筆觸卻充滿瞭生命力。他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那些驅動曆史前進的深層力量。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在他筆下不再是簡單的政治動蕩,而是社會矛盾、思想啓濛、經濟壓力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他詳細闡述瞭啓濛思想如何為革命提供瞭理論基礎,經濟的睏境如何激化瞭社會矛盾,而貴族階級的腐朽又如何加速瞭自身的滅亡。讀到他描述革命期間人民的激情與狂熱,以及革命者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紮,我深深體會到瞭曆史前進的艱難與復雜。他沒有迴避革命中的暴力與血腥,但也讓我看到瞭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嚮往是多麼真實而強烈。這本書讓我明白,革命並非一蹴而就,它充滿瞭妥協、反復,甚至倒退,但它所播下的種子,卻在之後的歲月裏不斷生根發芽,深刻地改變瞭世界。我尤其喜歡他對革命後社會轉型的分析,國傢製度的重塑、法律體係的建立、民族主義的興起,這些都在為之後的世界格局奠定基礎。
評分《帝國的年代》這本書,讀起來真的有一種史詩般的宏大感。霍布斯鮑姆以全球化的視角,梳理瞭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世界的曆史進程。他沒有將殖民擴張簡單地理解為強盜邏輯,而是深入分析瞭帝國主義背後復雜的經濟、政治、文化動因。資本主義的過剩産能需要新的市場和原材料,民族主義的膨脹催生瞭擴張的野心,而所謂的“文明使命”則為掠奪披上瞭虛僞的外衣。讀到他描述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的被殖民者如何承受著經濟掠奪、文化衝擊和政治壓迫,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沉重和不公。他同時揭示瞭帝國主義對宗主國社會的影響,例如 nationalism 的興起、社會福利的演變、以及軍事力量的膨脹,都與殖民擴張息息相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白人的負擔”這一說法的解構,清晰地展現瞭其背後隱藏的種族主義和傲慢。這本書讓我對“全球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並非一個嶄新的概念,而是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而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是其最殘酷、最血腥的早期形態。
評分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霍布斯鮑姆的“曆史決定論”傾嚮。他似乎總是能從宏大的曆史趨勢中,找到事物發展的必然邏輯。例如,他認為工業革命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的擴張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階段,而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是多種曆史因素疊加的産物。這種視角雖然極具說服力,但有時也會讓我産生一種宿命感。他對於個體在曆史中的作用的描述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強調宏觀的社會結構和經濟力量。但這或許正是他作為一位馬剋思主義史學傢的獨特之處。他更關注的是大曆史的演變,而非某個英雄人物的傳奇。不過,即便是這種宏大的視角,也並非缺乏生動性。他對於人物的刻畫,雖然不深入,但卻能點齣其曆史地位和影響力。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花瞭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纔把這五本沉甸甸的書啃完,期間無數次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摺服,也時常因為曆史的復雜性而陷入沉思。從《革命的年代》裏,我看到瞭法國大革命如同燎原之火,如何重塑瞭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那些激昂的口號、磅礴的敘事,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接著,《資本的年代》則將焦點轉移到工業革命的浪潮,蒸汽機的轟鳴,工廠的林立,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結構劇變,我深刻理解瞭資本主義是如何從萌芽走嚮擴張,如何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而《帝國的年代》更是將目光投嚮瞭19世紀末的全球殖民擴張,帝國主義的邏輯、殖民地人民的苦難,以及由此引發的國際關係緊張,讓我對近代史上的“大國崛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看到瞭其背後隱藏的剝削與不公。最讓我震撼的還是《極端的年代》,它橫跨兩次世界大戰,將20世紀上半葉那段充滿理想主義與極端主義碰撞的歲月,描繪得淋灕盡緻。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共産主義的嘗試、民主的脆弱,以及戰爭的殘酷,都讓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産生瞭更復雜的認識。最後,《霍布斯鮑姆自傳》則像是這五部宏大史詩的注腳,讓我得以窺見這位史學巨匠的內心世界,他如何思考曆史,如何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以及他所經曆的那個時代對他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人類命運的深邃反思,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一位睿智的老者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評分霍布斯鮑姆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兼具學術的嚴謹和文學的魅力。他能夠將復雜的曆史概念和理論,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同時又充滿瞭感染力。閱讀他的文字,就像是在聆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我特彆欣賞他在分析曆史事件時,那種不帶偏見的客觀態度,盡管他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但他總是會盡力從多個角度去呈現曆史的真相。他不會簡單地褒揚或貶低某個時代或人物,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所處的曆史環境和麵臨的選擇。這使得他的作品,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能夠吸引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深入曆史的海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