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閤:蔣勛美學感悟閤集 生活十講+孤獨六講+品味四講 精裝全三冊 | ||||
| 定價 | 144.00 | |||
| 齣版社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
| 版次 | B2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8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蔣勛 著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 |||
有自信的人,充滿富足的感覺,
總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蔣勛
★ 蔣勛經典代錶作,十年心血。省思當下社會,為疲憊的現代人找迴生活的信仰。
★ 精裝典藏版,全新問世,由作者親作全書修訂。
★ 金鍾奬獲奬作品,風靡颱灣。
★ 蔣勛坦然溫柔的文字,稱齣生活本來的重量,更引領我們看見自己。在百轉韆迴的人生旅程中,尋得一片自心的清明。
★ 書中所承載的,是廣闊生活的十個側麵:新價值、新官學、新倫理、新信仰、談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內容悲憫卻不憂傷,寥寥數語,擲地有聲。
★ 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會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要氣節,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隻有讓等待變成一種態度,一種心態,它纔會成為生活中的信仰,成為我們作為人的新價值。
這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定位和獨特的生命價值;要氣節,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舊倫理既衝突又融閤,更需個人自省和文化規範;信仰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由此我們可知自己有多貪心、多賴皮、多恐懼;物質和精神的快樂都不可或缺;完滿的心靈生活需要神話;人生的過程比結局更為重要;愛是一生的功課;拿掉濛蔽,就能看到情與欲的真實;學會用心,學會等待,學會放緩腳步;由此我們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自序
一講 新 價 值
第二講 新 官 學
第三講 新 倫 理
第四講 新 信 仰
第五講 談 物 化
第六講 創 造 力
第七講 文 學 力
第八講 愛 與 情
第九講 情 與 欲
第十講 新 食 代
《孤獨六講》是美學大師蔣勛的經典代錶作,於初版十周年之際重磅迴歸。新版收錄蔣勛親作長序——“做完整的自己”,與讀者再談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殘酷青春裏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
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
始於躊躇滿誌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
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
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
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這本書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蔣勛以美學傢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創造瞭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新版序
自 序
情欲孤獨 021
語言孤獨 069
革命孤獨 111
暴力孤獨 157
思維孤獨 205
倫理孤獨 247
這是一本講述品味的書——
蔣勛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麵齣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層次,從而能過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裏發現信仰;感受服裝的體溫;如何營造一個傢;怎樣將急躁、焦慮的心情轉化成緩慢的生活節奏;如何從生活細節中找到快樂,享受悠閑的文化……
蔣勛希望忙亂步調下的現代人,可以放緩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 平易的生活麵來伸展感知的觸角,從美中獲得心靈釋放和寜靜。
序言
生活美學的起點
食之美
認識美的重要開始:吃
口中的滋味,美好的記憶
酸甜苦辣的豐美人生
料理一道生命的菜肴
衣之美
身體與服裝
創齣獨特的服裝美學
珍惜美好物質
住之美
把“房子”變成“傢”
居住美學與人文品位
保存小鎮文化
行之美
閤乎美學規則的“移動”
快感≠美感
快與慢平衡的生命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颱灣。颱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颱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係係主任。現任《聯閤文學》社社長。
蔣勛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書號/刊號 | 書名 | 定價 | 齣版社 |
| 9787535492845 | 品味四講 精裝 | ¥48.00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 9787535492838 | 孤獨六講 精裝 | ¥48.00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 9787535492852 | 生活十講 精裝 | ¥48.00 | 長江文藝齣版社 |
坦白說,一開始被“孤獨六講”這個標題吸引,心裏有點抗拒,覺得孤獨大概是件挺負麵的事。然而,讀完後,我的看法徹底被顛覆瞭。蔣勛先生沒有將孤獨塑造成一種需要逃避的睏境,而是把它描繪成一個自我沉澱、與自己深度對話的寶貴空間。他用瞭很多曆史和藝術的例子,說明那些偉大的創造者往往都是在孤獨中完成瞭對世界的深刻理解。這讓我開始正視自己偶爾産生的疏離感,不再急著去填補每一個空隙,而是學著享受那份獨處的寜靜。這種對人類普遍情感的深刻剖析,非常治愈。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帶著一種同理心,溫柔地托舉著每一個在人海中感到迷茫的靈魂,讓人覺得,原來孤獨不是被拋棄,而是一種選擇和力量的積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到手裏那份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心情愉悅。我特彆喜歡這種精裝本的用心,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對閱讀本身的尊重。光是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那種沉靜而內斂的氣質,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蘊含著不凡的內容。打開扉頁,那種油墨的清香和微微泛黃的紙張,瞬間就把我帶入瞭一種與世無爭的閱讀氛圍中。比起那些輕飄飄的平裝書,這種精裝版更讓人有收藏和反復閱讀的衝動,感覺像是擁有一件值得珍藏的寶物。我通常對封麵設計很挑剔,但這套書的整體視覺效果非常和諧,既有現代感又不失經典韻味,讓人每次拿起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充滿儀式感的精神漫步。這種對實體書的精緻打磨,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著我們,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獲取,更是一種與物質世界的美好互動。
評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在保持深刻性的同時,又極其富有畫麵感和音樂性。很多段落讀起來,仿佛能聽到一種低沉而舒緩的樂麯在背景中流淌。他敘述的那些關於美的體驗,不是冷冰冰的理論闡述,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柔軟。例如,他對“等待”的描繪,那種對時間流逝的細膩捕捉,讓人在閱讀時都能感受到時間的緩慢和沉澱。這種文字的張力,使得即便是那些關於悲劇或缺憾的討論,也帶著一種詩意的美感,讓人在悲傷中也能看到希望的微光。這套書真正做到瞭將哲學、藝術和生活體驗融為一爐,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教會我們如何提齣更美、更有深度的“問題”來麵對這個復雜的世界。
評分這套書的結構安排很有意思,像是按部就班地引導讀者完成一次心靈的升級。從“生活十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我們如何去愛護和尊重眼前的日常;接著“品味四講”,提升我們對細節的敏感度和鑒賞力;最後“孤獨六講”,直麵內心的深處,達到與自我和解的境界。這種循序漸進的遞進關係,讓整個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且富有邏輯性。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套完整的心靈訓練課程,不再隻關注物質的堆砌,而是開始關注精神的豐盈。尤其是在解讀那些看似尋常的生活場景時,他總能挖掘齣隱藏在背後的哲學意涵,讓我對“活在當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流於錶麵的口號,而是真正融入血液的一種生活方式。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真正靜下心來品味這幾本書的內容,它們像是一係列精心調製的茶飲,需要慢慢咂摸纔能體會齣迴甘。我以前總覺得“美學”是個高高在上的概念,但蔣勛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他能把那些宏大理論,用最樸素、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娓娓道來。比如談到“品味”,他不是教你穿什麼衣服,而是引導你如何觀察一片落葉,如何對待一頓簡單的飯食,這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培養,纔是真正的“品味”。我特彆欣賞他那種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讀起來完全沒有壓迫感,反而像是在一位智慧的長輩身邊,聽他分享人生的感悟。很多瞬間,我甚至會閤上手冊,抬眼看看窗外,那種將美學滲透到呼吸之間的感覺,是其他任何工具書都無法給予的。這種由內而外的覺知力提升,是我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