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与灰烬 林培源

钻石与灰烬 林培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培源 著
图书标签:
  • 科幻
  • 赛博朋克
  • 机甲
  • 太空歌剧
  • 未来战争
  • 人工智能
  • 军事科幻
  • 硬科幻
  • 星际战争
  • 机甲科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5909
商品编码:15301887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钻石与灰烬 作者 林培源
定价 24.80元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5475909 出版日期 2014-10-01
字数 180000 页码 24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长江文艺》作了转载;《邮差》为修订后特别收录,其余10篇均是从未发表过的作品。
《阿丽与烟花》、《秋声赋》、《奥黛》、《搬家》《婚纱》《水仙》描述了某一类卑微的小人物,他们各自背负着自己的重担,在沉重的生活里左冲右突、跌跌撞撞,想介入的却无法进入,想逃脱的却摆脱不掉,于是延宕悬搁在命运的罗网上,深切地传达了对于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飞刀表演者》《扮演菩萨的男人》《烧梦》《家宅叙事诗》《两个葬礼与一场告别会》则聚焦于表演与现实的角色错位与身份辨识、记忆在时间里的失真与摧毁、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异化、孤独与死亡等形而上的思考。《邮差》讲述了一个意外丧生的邮差,因为眷恋而幽魂不散游荡在家中和小镇上的故事,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死亡之后才得到真正的突显;《白鸦》在整个作品序列里显得尤为另类,神秘的白鸦代表着异质力量,突兀地闯入现实世界,父与白鸦在救赎与被救赎中所确立的依附关系,也必终究随着白鸦的消失而解体,而个体与他者、自由与抗争的关系引申则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林培源,1987年出生,上海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暨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曾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12强,2012年首届广东省高校校园作家杯中篇小说一等奖。多篇作品发表于《小说》《青年作家》《文艺风赏》《作品》《山花》等刊物,在青少年读者中拥有较高人气。已出版长篇《薄暮》(2009)《锦葵》(2010)《欢喜城》(2011)《南方旅店》(2012)和短篇小说集《第三条河岸》(2013)。

   目录
白鸦阿丽与烟花烧梦奥黛扮演菩萨的男人飞刀表演者水仙搬家家宅叙事诗婚纱两个葬礼与一场告别会秋声赋邮差修订版蒺藜,飘浪与小说

   编辑推荐
《钻石与灰烬》,有“文学创作犹如在生活的灰烬中去芜存菁,提炼出晶莹剔透的钻石”之意,这正是作者在传统文学写作道路上艰难跋涉多年后,对于创作经验的体认。
在书中,林培源用精细而冷静的笔墨去刻画了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他并无意于去给故事涂上一抹亮色从而施舍廉价的同情,而是用叙述引领我们直接走进人物幽闭的内心,而是去直面现实的荒唐、残酷和绝望,而是去正视那种边缘的底层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而正是对个体生命的冷静平视,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写作者对文学悲悯和关怀传统的秉持与恪守。
不难看出,作者有着丰富的西方现代文学的滋养积淀,为了寻找契合主题阐释的表达方式,在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上做了尽可能多的探索和尝试,展示了在图像时代的,文学仍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与上一部小说集的区别在于:故事不再局限于一个虚构的小镇,手法上也不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是有了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有了更多新的尝试,风格纷呈,类型多样,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特点的一次集中总结和展现。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该书名为《星辰的低语与遗忘的歌谣》,内容聚焦于一个架空世界中的历史、文化与权力更迭,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钻石与灰烬》。 --- 星辰的低语与遗忘的歌谣 卷首语:当时间成为沙砾,记忆便成了唯一的灯塔。 《星辰的低语与遗忘的歌谣》是一部鸿篇巨制,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厄尔维斯大陆”——一个被古老神祇的阴影笼罩,又被新生文明的火焰灼烧的奇幻世界。这不是一个关于英雄崛起、屠龙灭魔的传统故事,而是一部细腻入微的史诗,描绘了文明在漫长岁月中如何孕育、如何衰败,以及那些被埋葬在尘土之下的真实声音。 全书以“时间”本身为叙事线索,巧妙地穿梭于三个核心纪元之间:创世之初的“混沌纪元”、信仰与铁血交织的“圣光纪元”,以及权力结构开始瓦解的“铁锈纪元”。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对社会结构细致入微的观察,构建了一个庞大而逻辑自洽的世界观。 第一部:混沌的起源与原初的律法 故事的开篇,聚焦于大陆形成之初的“萨拉古斯之墙”——一堵由不知名物质构成的巨大屏障,它将人类的居住地与外界的“虚空迷雾”隔绝。 【文明的摇篮:灰石城邦】 早期的人类聚落并非统一的王国,而是松散的城邦联盟。本书详述了“灰石城邦”的崛起与内部矛盾。这些城邦的治理模式极为独特,权力基础并非血缘,而是对“原初之音”的解读权。原初之音,被认为是创世之神遗留下来的、指导物质世界运行的底层代码。城邦的统治者——“颂唱者”,通过对古老碑文的解读和复杂仪式的执行来维持社会秩序。 我们深入探讨了颂唱者阶层的运作方式,他们的知识体系如何构建出一种看似永恒不变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内部潜藏的僵化与排他性。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记忆矿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负责挖掘和保存历史记录的底层劳动者,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但正是他们,无意中发现了颂唱者篡改历史的蛛丝马迹。 【律法的裂痕:知识的瘟疫】 随着城邦间的贸易往来增多,不同城邦对原初之音的解读出现了分歧,这并非简单的教义之争,而是对“现实本质”的根本性怀疑。本书极为细腻地描绘了这种思想冲突如何从学术殿堂蔓延到市井小民,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认知动荡”。这种动荡没有流血冲突,但却比战争更具毁灭性——它动摇了人们对既有秩序的信仰基础。 第二部:圣光纪元的铁与血 在思想的碎片化达到了临界点时,“圣光骑士团”应运而生。他们并非宗教狂热分子,而是一群军事天才,他们将对秩序的渴望升华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秩序的强加:军政合流】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圣光骑士团如何利用先进的冶金技术和严密的军事组织,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内统一了厄尔维斯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书中没有将骑士团描绘成纯粹的暴君,而是展示了他们如何在混乱中提供了急需的稳定。他们的法律体系高效、冷酷,有效遏制了城邦时代的混乱,但也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 【信仰的商品化:神谕的交易】 一个极为引人入胜的支线情节是“神谕交易所”的建立。骑士团发现,通过控制“圣物”的流通和“神谕”的发布节奏,可以精确调控经济周期和社会情绪。本书借由一位底层商人“科尔文”的视角,揭示了这种“信仰商品化”的运作机制:神迹不再是随机的恩赐,而是被定价、被期货交易的资源。科尔文的挣扎与最终的堕落,构成了对权力腐蚀人心的深刻反思。 【被遗忘的异端:地下学者】 在骑士团的铁腕统治下,传统的“颂唱者”知识被边缘化,但并未完全消亡。他们转入地下,成为了“织梦者”。他们不再试图解读世界,而是致力于构建平行世界。本书描述了织梦者如何利用非物质媒介——如特定频率的音乐和复杂的符号系统——来保存被禁止的知识,并试图唤醒沉睡在人们集体潜意识中的古老记忆。 第三部:铁锈纪元的权力更迭与技术迷思 圣光纪元持续了千年,其稳固的基础开始因内部的技术停滞和外部的资源枯竭而动摇。 【帝国的自噬:官僚主义的陷阱】 进入“铁锈纪元”,骑士团的军事力量逐渐被庞大的、效率低下的官僚体系所取代。本书通过描绘“税收审查官”这一角色,展现了权力如何从精英阶层滑向文牍机器。官僚机构不再为效率服务,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复杂性而存在。资源分配的僵化和信息的层层过滤,使得帝国对外界的细微变化反应迟钝。 【失控的技术:蒸汽与回声】 在资源短缺的压力下,大陆被迫启动了对“地热能”的开发。这带来了蒸汽动力革命,但也催生了无法被现有伦理框架约束的新型技术——“回声仪”。回声仪能够捕捉并放大过去事件留下的微弱物理痕迹。本书探讨了这项技术对历史观的颠覆:如果过去不再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而是可以被“重现的现象”,那么现有的权力合法性将如何自处? 【终局的循环:谁来记录下一次衰亡?】 高潮部分,本书并未聚焦于一场宏大的战争,而是对权力核心的一次“沉默的渗透”。织梦者利用了帝国对回声仪的狂热迷恋,植入了一段经过精心编排的“历史片段”,这段片段揭示了圣光骑士团起源的致命缺陷。 最终,帝国并未因外力而倾覆,而是因为内部对“真实”的定义彻底崩溃而瓦解。当人们无法相信眼前所见,也无法相信历史所载时,社会结构便失去了黏合剂。 尾声,故事回到了最初的“记忆矿工”的后裔手中。他们不再挖掘石头,而是收集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无用的数据碎片。他们意识到,真正的历史并非被记载在王室文献中,而是散落在那些被忽略的日常噪音里。这本书的结尾,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哲学命题:在一个由不断更迭的叙事主导的世界里,我们如何确保那些微小的、个体的存在,不会彻底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灰烬? --- 主题深度解析: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时间感”和“叙事权”的解构。它探讨了以下关键议题: 1. 秩序与熵增: 任何试图建立永恒秩序的努力,最终都将屈服于宇宙的内在混乱。 2. 历史的功用性: 历史是为谁服务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合法性,还是为被统治者提供参照系? 3. 知识的形态: 当知识不再是稳定的文本,而是流动的媒介(声音、气味、电子信号)时,我们如何定义“真理”? 风格与受众: 《星辰的低语与遗忘的歌谣》以其严谨的社会学分析、冷峻的批判视角和宏大的世界构建,适合喜爱复杂政治史、社会哲学探讨以及深度奇幻文学的读者。其笔触细腻,叙事节奏沉稳,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有些被它的语言风格“劝退”了。它的用词考究,句式偏长,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期。然而,一旦度过了最初的门槛,那种文字的美感和韵律感便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住你。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停顿,都仿佛经过了精心设计,充满了文学性。它不是那种追求刺激的商业小说,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独特的节奏魅力。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去阅读,但回报远超付出的佳作。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简直沉浸在了那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得令人发指。主角在面临抉择时的那种挣扎与痛苦,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拉扯的无力感,都通过作者精湛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甚至能想象出他在那个灰暗的房间里,眼神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内心正与魔鬼进行着无声的较量。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尤其是那些关于人性的探讨,深刻得让人在合上书本后,还能久久地沉思。这种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无疑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剖析人性的幽暗与光辉。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张弛有度,让人欲罢不能。开篇的铺陈,如同慢镜头般缓缓展开,为后来的高潮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一旦进入主线,情节便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暗含深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场景描写的精准度,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构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我正身临其境地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感受着命运的无常。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很多新书中是很难得一见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性反思。作者毫不避讳地将那个时代的弊病和人性的扭曲呈现在读者面前,那种冷峻的目光,仿佛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虚伪的表皮,直抵腐烂的内核。虽然题材略显沉重,但作者的笔触并非一味地渲染悲观,其中偶尔闪现的微光和对美好事物的坚守,反而更显珍贵和震撼。它让人在痛楚中找到共鸣,在绝望中保留希望的火种。这是一部有温度、有力量,敢于直面黑暗的作品,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叙事作品,没想到它在结构上玩出了新花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线叙事,将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每一条线索都像是一根细线,最终汇聚成一张宏大而精密的命运之网。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让读者需要不断地去梳理、去连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这种需要读者“动脑筋”的作品,总是能带给人更持久的阅读乐趣,它拒绝被动接受,鼓励思考,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