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山地自行车实用手册
定价:49.90元
作者:托马斯罗纳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115255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深入地了解山地自行车构造◎全面掌握组装调校保养知识◎DIY自我风格的山地自行车介绍山地自行车运动及山地自行车的几大类型全面解析轮组、制动、传动、避振等各大系统的细部结构与日常保养细致讲解制动器、车碗、脚踏、车架、中轴、曲轴、链条等的组装、调校技巧教您如何DIY适合自己的山地自行车
目录
译者序第1章 更加可靠的自行车运动 第2章 山地自行车的类型 第3章 关于车架及其组件 第4章 车架的几何形状和车座位置 第5章 修理工具 第6章 清洗和护理山地自行车第7章 自行车的变速传动套件 第8章 中轴、曲柄和链条的安装 第9章 的制动系统 第章 制动器的安装、调校和排气 第11章 山地自行车碗组的安装和调校 第12章 山地自锁脚踏的安装和调校 第13章 山地自行车避振前叉的科与维护 第14章 全避振山地自行车的保养 第15章 车架调节的各种窍门 第16章 关于车轮和车胎 第17章 把手和把立 第18章 车鞍及座管(升降座杆)的专业提示 第19章 如何DIY组装山地自行车
内容提要
山地自行车这个名字出现在1966 年,一开始被称为“Mountain Bicycle”,这种由重型海滩车(Cruiser Bicycle)改装而来的自行车更适合在山路上滑行。20 世纪70 年代,山地自行车运动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流行起来并逐渐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山地自行车。之后,一些高技术的轻量化材料开始运用到山地自行车的制作中。1981年美国的Specialized Bicycle 公批量生产了山地自行车。20 世纪90 年代,山地自行车运动开始在国际上活跃并逐渐变成一种主流的体育运动。它常好地将体育运动与娱乐休闲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们常好的骑车乐趣。 随着山地自行车运动越来越多地被人喜欢和接受,今天的山地自行车本身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科技感也越来越强。如何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山地自行车,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成了摆在众多山地车运动新手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山地自行车实用手册》的作者托马斯· 罗格纳是来自德国的山地自行车专家,他曾是知名自行车杂志《BIKE》的主编,之后作为自由撰稿人出版了多本有关山地自行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对山地自行车的基本维护、调校,主流车型的介绍、选择,还有修理工具和专业词汇这些基础内容进行叙述的。对每个组件的保养维修和所需要的修理工具一步一步地做了详细说明,同时也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
文摘
作者介绍
作者托马斯·罗格纳是德国知名的自行车专家,曾在20 世纪90 年代早期作为知名自行车杂志《BIKE》的记者和编辑,之后又以独立撰稿人身份一直致力于自行车运动。本书在编写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BIKE》杂志和速连(SRAM)公的大力支持,在德国出版印刷共13 次。本书是一本常实用的山地自行车入门书籍。
与其他技术书籍相比,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显得非常亲切和鼓舞人心。作者的笔触里充满了对山地骑行的热爱,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炮儿,带着你一步步探索山野的乐趣。他对于安全骑行的强调也做得非常到位,不仅仅是机械层面的检查,还延伸到了体能储备和路线规划的注意事项,让我意识到,一辆完美的自行车,也需要一个健康的骑手来驾驭。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工具使用时,总会附带一句“慢一点,别着急”,这种细微的提醒,让我在面对那些精密部件时,心态更加平和,避免了因为心急而造成的错误操作。这种人文关怀和技术指导的完美结合,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厚实且光滑,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机械结构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自己动手搞定一切的车友来说简直是福音。封面设计上,那辆山地车在崎岖山路上飞驰的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眼球,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工具,去征服脚下的那些烂路。更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排版,内容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的零部件识别到系统的装配流程,每一步都配有详尽的图文说明,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按图索骥,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组装。要知道,市面上很多手册要么是图文模糊不清,要么就是理论堆砌,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显然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处处体现出对骑行者实际需求的深度理解。特别是关于力矩的标注,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这在业余维修中是很少见的细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底蕴。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疑难杂症”的处理上做得尤为出色,很多我在线上论坛里问了无数次都得不到满意答案的问题,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清晰、系统的解决路径。比如,针对不同品牌碟刹系统的异响排查,它不仅列举了常见原因,还提供了实地操作的步骤,甚至连不同型号润滑脂的适用范围和更换周期都做了对比分析,这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山地车急救箱”。我之前因为后拨微调总是找不到最佳平衡点而烦恼,按照书里介绍的“挂空挡微调法”,仅用了五分钟就将换挡顺畅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那种顺滑感,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相比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指导手册,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像是陪伴在你身边的资深技师,随时为你提供最接地气的操作建议,让那些曾经令人头疼的维修保养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与爱车深度交流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令人称奇,它绝对不只是教你拧螺丝那么简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车架几何角度对骑行特性的影响那几章,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头管角、座管角以及轴距是如何共同作用,决定了你的自行车在爬坡时的效率和下坡时的稳定性。这对于想要升级配件或者考虑换新车的骑行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以前买配件都是凭感觉和别人的推荐,现在我能根据自己的骑行风格和体型,科学地选择最适合我的把立长度和车把宽度,这种基于科学理解的升级,带来的骑行体验提升是质的飞跃。它培养的不是简单的维修技能,而是一种对山地车设计理念的深层认知,让人从“使用者”真正转变为“掌控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和持续性。它不仅仅涵盖了目前主流的山地车技术,对于新兴的技术,比如电子变速和内走线设计的维护,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介绍和解析,保证了这本书在未来几年内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发现它对不同预算的骑行者都考虑周全,既有针对高端碳纤维部件的专业保养技巧,也有针对入门级铝合金车的经济型维护方案,这让它拥有了极佳的普适性。我甚至将它作为我俱乐部新会员的“必读书单”推荐给了所有刚入门的朋友,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路径,避免了大家像我当年一样,在网络上零散地搜集碎片信息,耗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知识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