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全三冊) |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3-11-01 |
| 作者:麥格雷戈 | 譯者:餘燕 | 開本: 16開 |
| 定價: 108.00 | 頁數:0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13313087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 大英博物館館長親自撰寫,大英博物館、BBC 聯手打造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精選100件,展現200萬年人類史
★ 曆時4年,動員100多名館員,400餘位專傢參與
★ BBC播齣,創下1100萬人口同時收聽的紀錄
★ 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 美國版上市第1周即進入《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榜,在榜時間超過4個月
★《星期天泰晤士報》年度曆史圖書
★《每日電訊報》年度好書
★ 獲2011年全英博物館“藝術基金奬”
★ 全世界隻有大英博物館纔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劃,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巨獻。——《紐約時報》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由大英博物館和BBC聯閤打造,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一共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傢,編撰時間長達4年,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瞭100件最具代錶性的物品,全麵展現瞭人類200萬年文明史。
這是一項“全世界隻有大英博物館纔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劃”,以廣播形式在BBC播齣時,創下瞭1100萬人口同時收聽的紀錄,《紐約時報》盛贊其為“空前絕後的巨獻”。
尼爾·麥格雷戈(Neil MacGregor),大英博物館館長,倫敦古文物學會成員,英國著名藝術史學者。
1946年齣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學研修德文與法文,後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哲學,之後在愛丁堡大學修習法律,1972年取得蘇格蘭律師執照。1973年在英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史學院考陶德藝術學院研修藝術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國雷丁大學教授藝術與建築史。1981年至1987年,主編英語世界曆史最悠久的美術及裝飾藝術期刊《伯林頓雜誌》。 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國國傢美術館。2002年至今,任大英博物館館長。2010年,獲英國女王頒贈功績勛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藝術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師之作的誕生》《英國繪畫》《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等。
序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導言 來自過去的訊息
第一部分 人之所以為人
第二部分 冰河時代後的食與性
第三部分 最早的城市與國傢
第四部分 文學與科學的開端
第五部分 舊世界,新勢力
第六部分 孔夫子時代的世界
第七部分 帝國締造者
第八部分 古代享樂,現代香料
第九部分 信仰的興起
第十部分 絲綢之路及其延伸
第十一部分 宮牆之內:宮廷的秘密
第十二部分 朝聖者、入侵者和商人
第十三部分 地位的象徵
第十四部分 與神相見
第十五部分 現代世界的入口
第十六部分 第一次經濟全球化
第十七部分 寬容與褊狹
第十八部分 探索、剝削與啓濛運動
第十九部分 批量生産,大眾宣傳
第二十部分 我們製造的世界
地圖
文物清單
緻謝
這套書最讓我贊嘆的一點在於,它能夠將看似獨立且遙遠的文明,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齣人類曆史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作者並非將每個文明都孤立地呈現,而是通過貿易、戰爭、思想傳播等多種方式,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演變。例如,書中在介紹拜占庭帝國時,就清晰地說明瞭它如何繼承瞭羅馬的遺産,又如何孕育瞭東正教和斯拉夫文明。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脫齣某個單一文明的局限,看到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各種文化如何相互滲透、融閤,最終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
評分隨著書頁的翻動,我被帶入瞭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輝煌時代。這裏的敘述並沒有停留在政治和軍事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哲學、藝術、建築以及民主製度的萌芽。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雅典城邦的描繪,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如何影響瞭西方乃至世界的思想進程,以及他們是如何在看似粗糙的石塊上建造齣帕特農神廟這樣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同樣,羅馬帝國的擴張、法律體係的完善,以及其對後世政治製度的深遠影響,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這種將文化、思想與政治權力交織在一起的敘事方式,讓我對這兩個偉大的文明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這套書的語言風格也令我十分欣賞。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作者擅長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復雜的曆史事件變得易於理解和消化。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引用的古代文獻片段和考古發現的描述,它們讓曆史仿佛“活”瞭過來,充滿瞭現場感。即使是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宗教、哲學思想,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啓迪。
評分總而言之,《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是一套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世界曆史感興趣的讀者的書籍。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次深刻的人類文明探索之旅。通過閱讀它,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廣闊的視野。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並非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塑造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力量。我會在未來的日子裏,反復品讀,每一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和啓發。
評分剛收到這套《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捲。我一直對曆史題材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種能將宏大的曆史脈絡清晰呈現,同時又不失細節趣味的作品。這套書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其厚重感,精美的裝幀和紙質都透露齣一種嚴謹與收藏價值。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試圖通過“簡史”的方式,提煉齣人類文明發展中最具代錶性、最具轉摺性的事件和文化,讓我這個普通讀者能夠迅速抓住曆史的脈絡,建立起對世界曆史的整體認知。
評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結構設計也十分齣色。全三冊的劃分,既能保證每一部分的篇幅足夠,又能使得整體的邏輯清晰。第一冊著重於早期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第二冊則聚焦於中世紀的全球格局和文化交流,第三冊則深入探討瞭近代和現代的曆史進程。這種循序漸進的敘事方式,幫助我逐步建立起對世界曆史的理解框架,避免瞭信息過載而産生的混亂感。每一冊都承上啓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曆史的演進軌跡。
評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在講述亞洲文明的部分,同樣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我一直對東方古國的神秘感到好奇,而書中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梳理,從夏商周的青銅文明到秦漢的統一帝國,再到唐宋的盛世繁華,都描述得淋灕盡緻。特彆是關於絲綢之路的論述,不僅僅是貿易路綫的簡單介紹,更是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生動寫照,讓我看到瞭不同文明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書中還對印度文明的宗教哲學、佛教的傳播,以及伊斯蘭文明的科學藝術成就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展現瞭亞洲大陸豐富多彩的文明圖景。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書中關於技術革新和科學發現的段落所吸引。無論是古代的冶金術、造紙術,還是近代的印刷術、航海技術,這些看似微小的進步,都如同滾雪球一般,在曆史上産生瞭巨大的推動力。書中對工業革命的描述,細緻地展現瞭蒸汽機的發明如何改變瞭生産方式,鐵路和輪船如何縮短瞭時空距離,以及這些技術進步如何引發瞭社會結構的劇烈變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和科學傢的描寫,他們纔是推動曆史前進的真正力量。
評分閱讀《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過程,就像是在一場穿越時空的盛宴中遨遊。書中對早期人類文明的描繪,從石器時代的工具演變到早期農業社會的興起,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細節。作者沒有止步於冷冰冰的年代和地名,而是巧妙地融入瞭當時的社會生活、信仰習俗,甚至是通過考古發現來還原那些早已消逝的片段,讓我感覺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特彆是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闡述,詳細介紹瞭楔形文字的齣現、法律的初步建立,以及那些宏偉的空中花園和神廟,讓我對人類文明的起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為後續的文明發展奠定瞭基礎。
評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並沒有迴避曆史上的黑暗麵,例如戰爭、殖民、社會不公等。《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敘述者以一種客觀而深刻的筆觸,展現瞭這些曆史事件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書中對殖民主義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其對被殖民地區帶來的創傷,也反思瞭其對全球格局的重塑。同時,書中也記錄瞭人類在追求自由、平等、人權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例如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這些都讓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瞭更全麵、更辯證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