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這是一段背包十年的旅程分享,也是一個孤獨狂徒的夢想宣言,更是一趟深度心靈之旅。書中採編年體結構。不是描述景點,而是描述一種成長,描述一個青年最絢爛的10年光陰,像朝陽一樣,照亮每個心中還有夢想的人。
從借個背包出發,到頻頻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鵬沒做過太正經的事兒,除了旅行——這是他人生中唯一嚴肅對待的事情。經緯之間,他用最節儉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將半個地球統統塞進了背包。
《背包十年: 趁年輕去旅行》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故事後會有點評,描述當時的心路歷程,並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攝的精美圖片。
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
以第一次自助背包旅行起,以第一本書的出版結。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
第二章︰艱難的旅行路(2005—2007)
描述在旅途中的顛沛流離,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最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條可以把旅行良性循環的道路,因為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第三章︰看見自己的彩虹(2007—2010)
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後,終于柳暗花明。現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寫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種贊助,不再為錢發愁;也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可。
作者简介
小鵬 新媒體時代的旅行作家,中國職業旅行第一人,用堅持實踐夢想。背包十年,遊歷五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旅程,分享著體驗與感悟。他是新旅行作家,將美景與體驗塞入背包,將感動與分享凝結成冊,著有 《我把歐洲塞進背包》、《蓮花之上》。他,亦是網路名博,擁有千萬網友熱議,成為新媒體時代跨媒體的影響力人物感召年輕人為夢想燃燒。小鵬,30歲,看上去很年輕!小鵬,同樣有著旅行專欄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遊攻略,主題設計,表達方式,在各大時尚類、文化類、旅遊類、人文類知名雜誌中刊載專欄或是專題。與讀者分享旅遊中的人文情懷與獨到見地。其優美真誠的行文風範與細緻到位的微觀刻畫,往被“驢友”和背包客們的奉為絕佳攻略,在年輕讀者群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時至今日,小鵬及所屬經紀公司與海內外140餘家媒體保持良好關係,具有強大的傳播影響力。讀者群覆蓋15~45歲,具有思想進步新銳,文化素養深厚、時尚生活態度、積極價值觀念的特徵。
履歷:
2001年 畢業於中國南開大學
2001年 辭去固定工作,開始個人背包旅行
2001年 至 2004 年先後背包走過荷蘭、英國、法國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 出版第一本個人旅遊文學著作《我把歐洲塞進背包》
2005年 至 2007 年繼續行走於世界各地,足跡踏遍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行走中思考,在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摸索出一條職業旅行者的道路。 2007年 出版印度行遊書 《蓮花之上》
2009年 新浪新銳博客 開播,並廣受網友關注流覽量突破700萬
2010年 背包十年的小鵬簽約泛海星空文化傳播公司推出力作《背包十年》
精彩书评
「一個人迷失在異地︰孤獨、掙扎、喘息、吶喊,並能夠在一瞬間做出判斷存活下來,便是生為一個人所特有的潛能,便造就了這人。」
--安藤忠雄
目录
序一 背包十年
序二 奔跑的小孩
第一章 背包行天下
2001年6月 借個背包就出發 [中國,陽朔]
2002年9月 速辭兩份工作赴歐洲 [荷蘭,格羅寧根]
2003年1月 一定要去巴黎 [法國,巴黎]
2003年2月 活著的廢墟 [西班牙,巴塞羅那]
2003年2月 融入當地才是真正的旅行 [安道爾]
2003年2月 旅行總有奇遇 [義大利,米蘭]
2003年5月 聽從內心聲音而活 [荷蘭,阿姆斯特丹]
2003年6月 生在養鴨場也沒有關系 [丹麥,奧登賽]
2003年6月 圍牆內的世界太小了 [德國,柏林]
2003年6月 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 [德國,柏林]
2003年6月 旅行就是我的信仰 [梵蒂岡]
2003年7月 尋找心中的神殿 [希臘,蘇尼恩]
2003年7月 一個人看日落 [希臘,聖托里尼]
2003年7月 第一次露宿街頭 [意大利,比薩]
2003年7月 多走多看才不算白活 [法國,馬賽]
2003年7月 海關裸體搜身 [瑞士,日內瓦]
2003年8月 歐洲是個什麼樣兒 [比利時,布魯日]
2003年8月 發現愛,傳遞愛 [法國,尼斯]
2003年8月 找到一個回來的理由 [法國,巴黎]
2003年9月 想你的天空 [德國,法蘭克福]
2003年11月 在麗江好好發呆 [中國,麗江]
2003年11月 且行且珍惜 [中國,麗江]
2004年4月 26歲已不再年輕 [中國,北京]
2004年12月 媽媽心中的世界地圖 [中國,北京]
第二章 艱難的旅行路
2005年1月 重返歐洲,因為有了CCTV的名片 [法國,坎城]
2005年6月 迷路後該怎麼辦 [德國,紐倫堡]
2005年7月 在王府井乞討 [中國,北京]
2005年11月 旅行需要的只是決心 [越南,會安]
2005年11月 在西貢看到上海的影子 [越南,胡志明]
2005年11月 戰地記者與赤裸女孩 [越南,胡志明]
2006年6月 邊開車邊睡覺的“猛”司機 [中國,青海]
2006年6月 今夜會不會再也醒不來 [中國,青海]
2006年6月 瑪姬阿米的留言簿 [中國,拉薩]
2006年6月 在納木錯拍裸照 [中國,納木錯]
2006年7月 活在當下 [中國,拉姆拉錯]
2006年7月 我的尼泊爾兄弟 [尼泊爾,加德滿都]
2006年7月 適應妥協還是背叛離開 [尼泊爾,加德滿都]
2007年1月 想去印度真不容易 [斯里蘭卡,可倫坡]
2007年1月 小心新德里的三種先生 [印度,新德里]
2007年1月 持久的微笑與仰望 [印度,齋普爾]
2007年1月 一些印度商人的價格把戲 [印度,詹斯梅爾]
2007年1月 把老鼠當親人 [印度,比卡涅爾]
2007年1月 比北京300路公車擠一萬倍的汽車 [印度,詹西]
2007年1月 一絲不掛的修行者 [印度,瓦格納西]
2007年1月 實現愛的最好方式是回家 [印度,加爾各答]
2007年1月 在加爾各答做義工 [印度,加爾各答]
2007年1月 與小偷同眠公車上 [印度,孟買]
2007年1月 孤獨是自由的另一個名字 [印度,邦加羅爾]
2007年1月 熱情如火的南印度 [印度,金奈]
2007年2月 講旅行故事給奶奶聽 [印度,克拉拉邦]
2007年2月 許多旅行者“死”在半路上 [馬爾地夫,天堂島]
第三章 看到自己的彩虹
2007年6月 改寫我人生的短信 [法國,昂提布]
2007年6月 拒絕比爾?蓋茨的酒店 [法國,尼斯]
2007年6月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 [法國,聖保羅德旺斯 ]
2007年11月 冬天要去溫暖的地方 [菲律賓,忘憂島]
2007年12月 他們的生活,像一條河 [中國,鳳凰]
2007年12月 鳳凰的素年錦時 [中國,鳳凰]
2008年1月 旅行不是經濟學 [突尼斯,突尼斯城]
2008年1月 在撒哈拉仰望星空 [突尼斯,撒哈拉]
2008年5月 一串鑰匙,就是家 [中國,成都]
2008年6月 趁著雨季去湄公河 [老撾,廊多]
2008年6月 流浪者告訴我哪裡是家 [老撾,孟威村]
2008年6月 旅行中最快樂的事情 [老撾,孟威村]
2008年6月 獨臂阿仔的故事 [老撾,孟威村]
2008年7月 不低頭的人生 [泰國,清邁]
2008年9月 鬧鬼的房間 [加拿大,金斯頓]
2008年9月 戴著假肢奔跑 [加拿大,渥太華]
2008年12月 諾阿諾阿 [大溪地,帕比提]
2008年12月 水上屋的一天 [大溪地,波拉波拉島]
2008年12月 旅行者都是好“色”之徒 突尼斯,西迪布塞]
2009年3月 比職業旅行更棒的工作 [美國,紐約]
2009年6月 莫□的兩座花園 法國,吉維尼]
2009年6月 就著陽光吃法國大餐 法國,安納西]
2009年7月 東歐也有798 斯洛文尼亞,盧布亞納]
2009年7月 波西米亞生活 捷克,布拉格]
2009年7月 查理大橋走九遍 捷克,布拉格]
2009年7月 6個人,12種血統,60種觀點 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
2009年8月 自娛自樂的最高境界 俄羅斯,貝加爾湖]
2009年8月 走到哪裡都是家 俄羅斯,伊爾庫思科]
2009年12月 我不羞愧 柬埔寨,暹粒 ]
2009年12月 藝術家的人生苦旅 [柬埔寨,暹粒]
2009年12月 佛祖的微笑 [柬埔寨,吳哥]
2009年12月 日出後竟然聽到掌聲 [柬埔寨,吳哥]
2010年1月 小海豹的守護者 [南非,開普敦]
2010年1月 曼德拉把南非變成彩虹 [南非,普利托里亞]
2010年4月 如何成為職業旅行者 [荷蘭,庫肯霍夫]
2010年5月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法國,坎城]
2010年6月 為了年華老去時不鄙視自己 [西班牙,拉曼恰]
前言/序言
背包十年:趁年輕去旅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近几年来,台湾学界中生代学者的著作相继在大陆出版。2012年,王汎森的著作《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引进,颇受大陆学界关注并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如果把胡适、傅斯年、郭廷以等算作第一代,余英时、许倬云算作第二代,那么王汎森等学者可算作台湾第三代学者。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2010年升任“中研院”副院长的王汎森,可算是台湾人文学科的领导者,第三代学者的代表人物
评分
☆☆☆☆☆
当然,它有很大的缺点,对史料以及很多文化层级,不可能做到很深入。我觉得研究汉学,很重要一个部分,是要取之于各种学问的长处,要有比较和宽大的视野。内心中有这样一个前提写出来的,跟只是就这个而写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有不同。
评分
☆☆☆☆☆
当然,它有很大的缺点,对史料以及很多文化层级,不可能做到很深入。我觉得研究汉学,很重要一个部分,是要取之于各种学问的长处,要有比较和宽大的视野。内心中有这样一个前提写出来的,跟只是就这个而写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有不同。
评分
☆☆☆☆☆
我们这一代的情况跟他们又不一样,“自由民主”已经相当成熟了,好像已经是一个不正自名的东西。而且,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受西方的影响,已经慢慢形成了专门的学者。但是,我个人认为,适度对社会问题关心还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最近这些年,我觉得台湾因为受学术评价标准影响太大,人跟社会抽离开来。抽离开来,对学术发展有好处,很纯,很严谨,可是也应该对社会有所关心。
评分
☆☆☆☆☆
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以前教你织传统的布,出一本书可能要180张图片,告诉你那个针要怎么弄,你还看不太懂,而现在,连录影带都典藏,你打出来就可以看到了。这些不但不用钱,而且学术知识公共化。
评分
☆☆☆☆☆
13年前,我们推“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时,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它的极大作用,是学术资源的极大公共化。这个计划光数位典藏部分,就有将近400万件,包括资料、图片以及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们有一位研究上古史的学者,透过这个平台发现,原来有一件青铜器物的盖子在瑞典,器身在“中研院”。如果没有数位的方式,你要到仓库里面一个一个填单调出来,那是很困难的。
评分
☆☆☆☆☆
近几年来,台湾学界中生代学者的著作相继在大陆出版。2012年,王汎森的著作《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引进,颇受大陆学界关注并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如果把胡适、傅斯年、郭廷以等算作第一代,余英时、许倬云算作第二代,那么王汎森等学者可算作台湾第三代学者。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2010年升任“中研院”副院长的王汎森,可算是台湾人文学科的领导者,第三代学者的代表人物
评分
☆☆☆☆☆
13年前,我们推“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时,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它的极大作用,是学术资源的极大公共化。这个计划光数位典藏部分,就有将近400万件,包括资料、图片以及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们有一位研究上古史的学者,透过这个平台发现,原来有一件青铜器物的盖子在瑞典,器身在“中研院”。如果没有数位的方式,你要到仓库里面一个一个填单调出来,那是很困难的。
评分
☆☆☆☆☆
另一方面讲,他们参与现实的政治非常多,不管是评论、建言等等,非常明显。在那个时代,他们对于自由民主有很高的信念,他们也是通过和政治相当大的互动,才可以去维护自由民主。所以他们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既有关系,又要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