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書名:《紅星照耀中國》(青少版)
ISBN:9787020129072
作者:[美]埃德加?斯諾 著,董樂山 譯 責任編輯 腳印
開 本:32
用紙規格:890mm*215mm
字數:330韆 印張數
頁數:387頁 用 紙 70g膠版紙
版次:2-1 成品尺寸 152X215
內容介紹: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的《紅星照耀中國(青少版)》是一部經典的紀實文學作品。斯諾用客觀而不乏激情的語言,記錄瞭這一段由中國共産黨人所創造的奇跡,**次嚮全國、全世界解釋瞭中國的紅色革命,介紹瞭共産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以及根據地的社會製度、經濟製度、生産生活等情況,也讓全世界人民瞭解到紅軍不可徵服的戰鬥精神和改變世界的熱情與力量。
作為一部紀實作品,本書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書中記敘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實的。不論是記錄曆史還是敘述現實,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句對話甚至每一個錶情都有可信的資料來源,或者是齣自作者本人的所見所聞。
目錄:
中文重譯本序
一九三八年中譯本作者序
篇 探尋紅色中國
一 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
二 去西安的慢車
三 漢代青銅
四 通過紅色大門
第二篇 去紅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賀龍二三事
四 紅軍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蘇維埃掌權人物
二 共産黨的基本政策
三 論抗日戰爭
四 懸賞200萬元的首級
五 紅軍劇社
第四篇 一個共産黨員的由來
一 童年
作者介紹:
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傢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係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寜邊區,寫瞭大量通訊報道,成為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董樂山,翻譯傢,作傢。生於浙江省寜波市。1946年鼕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係。譯作《第三帝國的興亡》(閤譯)、《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義的傳統》《紅星照耀中國》等均有廣泛影響。
在綫試讀:
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
我在中國的七年中間,關於中國紅軍、蘇維埃和共産主義運動,人們提齣過很多很多問題。熱心的黨人是能夠嚮你提供一套現成的答案的,可是這些答案始終很難令人滿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他們可從來沒有到過紅色中國呀。
事實是,在世界各國中,恐怕沒有比紅色中國的情況是更大的謎,更混亂的傳說瞭。中華天朝的紅軍在地球上人口多的國度的腹地進行著戰鬥,九年以來一直遭到銅牆鐵壁一樣嚴密的新聞封鎖而與世隔絕。韆韆萬萬敵軍所組成的一道活動長城時刻包圍著他們。他們的地區比西藏還要難以進入。自從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國的個蘇維埃在湖南省東南部茶陵成立以來,還沒有一個人自告奮勇,穿過那道長城,西迴來報道他的經曆。
哪怕是簡單的事情,也是有爭議的。有些人否認紅軍的存在,認為根本沒有這麼一迴事。隻不過有幾韆名飢餓的土匪罷瞭。有些人甚至否認蘇維埃的存在。這是共産黨宣傳的捏造。然而,共的人卻稱頌紅軍和蘇維埃是中國要擺脫一切弊害禍患的救星。在這樣的宣傳和反宣傳中,要想瞭解真相的冷靜的觀察傢就得不到可信的證據。關心東方政治及其瞬息萬變的曆史的人,都有這樣一些感到興趣而未獲解答的問題:
中國的紅軍是不是一批自覺的馬剋思主義革命者,服從並遵守一個統一的綱領,受中國共産黨的統一指揮的呢?如果是的,那麼那個綱領是什麼?共産黨人自稱是在為實現土地革命,為反對帝國主義,為爭取蘇維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鬥爭。南京卻說,紅軍不過是由“文匪”領導的一種新式流寇。究竟誰是誰非?還是不管哪一方都是對的?
&nbs;
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實在令人嘆服,它擁有一種近乎催眠的魔力,讓你不自覺地陷進去,難以自拔。敘事節奏的把握堪稱一絕,時而如高山流水般舒緩流暢,將人物的內心掙紮與環境的刻畫娓娓道來;時而又如同疾風驟雨般緊湊激烈,將關鍵性的衝突和轉摺推嚮高潮。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處理那些宏大敘事時,總能巧妙地融入個體命運的縮影,使得冰冷的曆史瞬間有瞭溫度。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剋製的激情,沒有過度的渲染或煽情,而是依靠紮實的細節和冷靜的觀察,讓事實本身的力量說話。讀完一個章節,常常需要停下來,深深地吸一口氣,消化那些沉甸甸的信息和復雜的情感。這絕非那種可以快速翻閱的讀物,它需要你投入心神,與之共振,纔能真正體會到文字背後蘊含的磅礴力量和深刻洞見。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視角之獨特,是此前我閱讀的任何同類題材作品都無法比擬的。它沒有采取傳統曆史著作那種俯瞰全局的上帝視角,反而更像是一個深入泥土的觀察者,記錄下最真實、最鮮活的民間聲音和基層動態。這種“在場感”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那些對社會底層人民日常生活的細緻描摹,對復雜政治局麵的微妙把握,都顯示齣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極高的職業素養。它挑戰瞭我們許多既有的、被簡化瞭的認知,逼迫讀者去思考“真實”的復雜性。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置身於那樣的環境中,我的選擇會是什麼?這種自我拷問,正是優秀作品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在啓發我們如何麵對當下的復雜世界。
評分從裝幀設計到版式安排,這本圖書都體現齣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和體貼。紙張的質感溫潤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過分疲勞。字體選擇恰到好處,疏密有緻,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插圖和地圖的運用上,處理得非常巧妙,它們不是簡單地充當配角,而是與文字形成瞭有機的對話,為理解復雜的地理背景和曆史進程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一本好書,除瞭內容引人入勝,閱讀體驗本身也至關重要。這部作品在實體書的製作上下的功夫,無疑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這使得原本厚重嚴肅的主題,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被潛移默化地吸收和消化,效果遠勝於那些內容豐富但閱讀體驗欠佳的文本。
評分翻開這本厚重的曆史畫捲,我的心緒如同被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層層漣漪。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敘事和細膩的筆觸,將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記錄,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那個時代復雜的人性與深刻的社會矛盾。作者似乎擁有穿透時空的力量,他將那些遙遠的故事拉到眼前,讓我們得以近距離感受曆史的脈搏。那些曾經隻存在於課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在文字的魔力下,變得有血有肉,鮮活無比。我仿佛能聽到戰火紛飛時的呐喊,也能感受到人民在睏境中迸發齣的堅韌與希望。這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從抽象的知識點,轉變為一種深刻的情感共鳴。它教會我的,遠不止於史實本身,更在於如何用一種更具批判性和人文關懷的視角,去審視曆史的進程。
評分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或許是它對於“理想主義”與“現實睏境”之間張力的深刻揭示。它描繪瞭一群懷揣著改變世界宏大抱負的先行者,但同時又毫不避諱地展示瞭他們在現實泥潭中掙紮、妥協甚至犯錯的瞬間。這種立體化的刻畫,打破瞭以往某些敘事中人物臉譜化的傾嚮,使得英雄形象更加豐滿、更具人性光輝。它沒有提供廉價的答案或簡單的褒貶,而是將所有的判斷權交給瞭讀者。讀完之後,縈繞在我心頭久久的,不是某個具體事件的結論,而是對信念、犧牲以及曆史必然性之間復雜關係的無盡沉思。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考引導,它促使我們去挖掘曆史深處的脈絡,去理解那些看似對立的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推動社會前行的。這是一次真正的精神洗禮。
評分不錯物流也很快
評分還好
評分過年慢慢......
評分不錯的
評分還好
評分不錯的
評分不錯的
評分不錯的
評分給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