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定价: 398.0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4版 (2013年9月1日)
主编: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
平装: 2928页,688.1万字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BN: 9787117172721
条形码: 9787117172721
商品重量: 6.5kg
内容简介
《实用内科学(第14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从2009年13版出版至今的4年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已对临床医学特别是内科学产生巨大影响。四年间,在新证据基础上,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也有较多改进。此外,某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已与国际接轨。这些内容均将在14版中有所体现。
《实用内科学(第14版)》编写力求定义准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临床思维,易为基层内科医师掌握。本版在结构上对有些篇章作了重新编排,力求文字精练又易懂,删去不必要的重复,更新内容达三分之一,并增加疾病的索引词,以便读者查阅到某些少见疾病及综合征。
作者简介
王吉耀,女,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曾任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科主任。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委员兼肝胆协作组副组长、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NCLEN执委会委员、美国消化学会资深委员(AGAF)、美国肝病学会会员,并任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胃肠病和肝病学》3本杂志
内容简介
上册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
第三篇 医学遗传学概论
第四篇 疾病的免疫学基础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概论
第七篇 循证医学概论
第八篇 肿瘤学概论
第九篇 老年医学
第十篇 危重病医学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篇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三篇 营养性疾病
第十四篇 代谢性疾病
第十五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下册
第十六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八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九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
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四篇 精神障碍
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规培的医学生,对于内科学的学习,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学校发的教材虽然全面,但总感觉有些理论化,不够贴近临床实际。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套《实用内科学》(第14版)。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实的体量和精美的排版所震撼。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清晰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它不像一些过于简化的指南,而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层层深入地剖析,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疾病条目下都附带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这对于我们这些缺乏临床经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通过这些病例,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例如,在学习心律失常部分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心电图的表现,并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对我理解复杂的房颤和室速等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比如基因检测在某些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这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套书让我感觉,内科学的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探索过程。
评分这套《实用内科学》(第14版)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厚重”但又“不失活力”的书。我平时工作节奏快,接触的病例也五花八门,所以对书籍的要求是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同时还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套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从内容编排上看,它将内科疾病按照系统进行划分,每个系统下面又细致地讲解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后。这种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编排方式,让我在查找资料或者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融入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的证据,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最新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指南,这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最近在学习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关于炎症性肠病的部分,新版的内容更新了很多,包括生物制剂的应用和随访管理,都写得非常详细。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是真的在“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本陈旧的教科书。而且,语言风格也非常专业、严谨,但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对于有一定医学基础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并不会感到吃力。包装和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不易损坏,作为案头必备的书籍,非常耐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点拨你。我是一名在中年职业生涯中感到瓶颈的医生,希望能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更新知识体系。拿到《实用内科学》(第14版)后,我从头到尾仔细地浏览了一遍,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规范性”和“个体化”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提供了非常规范的疾病诊疗流程和治疗指南,这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它又不会僵化地要求套用,而是鼓励我们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比如,在老年医学部分,对于一些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书中就特别强调了如何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何权衡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以及如何制定兼顾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这一点,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指导。此外,这本书在阐述疾病时,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延伸到了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这让我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医学的热情,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医学领域的一本瑰宝!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医生,我可以说,市面上不乏各种内科学书籍,但能像《实用内科学》这样,历经六十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并且持续畅销,绝非偶然。这次入手的是第14版上下册,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厚度就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详实与分量。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实用”二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地从临床需求出发,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是对基层医生还是三甲医院的进修医生,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裨益。我记得之前在处理一个疑难杂症的时候,翻阅了旧版的《实用内科学》,里面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次拿到新版,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部分,新版的内容更新得非常及时,涵盖了近几年来在这些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比如,对于一些常见但又容易漏诊的疾病,书中的鉴别诊断部分写得非常细致,列举了各种可能,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排查方法。这种详尽的程度,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很难见到的。而且,图文并茂的设计也让阅读体验更加直观,一些关键的影像学图片和病理切理片,非常有助于加深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作为内科学医生,拥有它,就像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身边随时指导,心里踏实多了。
评分说实话,在选择内科学参考书时,我纠结过很多。毕竟这个领域太庞大了,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上下册),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经验性”和“前瞻性”的完美结合。它承载了六十年的医学沉淀,里面蕴含着无数临床医生的宝贵经验,那些细致入微的诊断线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华。同时,它又不是一本“老古董”,第14版的内容更新非常及时,涵盖了近年来在各个内科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比如肿瘤免疫治疗、新的抗生素应用、慢病管理的新理念等等。我最近在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COPD的治疗,新版书中关于长期氧疗、肺康复和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都写得非常详实,这对我指导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而且,它在叙述中,往往会提到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实际诊断中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误诊误治。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给你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买时感觉好像有点贵,但是收到实物觉得很值
评分14版,很实用,作为工具书很好很强大
评分不错,翻版的不到一百
评分非常棒,是正品。包装完好。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好
评分不错,翻版的不到一百
评分很满意,第二次购买,包装也很精美
评分很喜欢,恨自己买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