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9
书名: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
书号:9787519709259
定价:79.00
作者/编者: 侯猛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编辑推荐
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本书收入了法律的经验/实证研究中zui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为四编:问题意识、政法体制、制度与场域、法律人如何思考。这一安排不仅结构化了中国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展示出法学人回应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社科法学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为法律人认识中国法治和职业自我提供了优质读本。
“社科法学”的提法,zui早是苏力在2001年提出的,但直到2014年才被法学界反复使用。如果不是针对“法教义学”使用“社科法学”这一概念。“社科法学”就是之前一直使用的类似表述:“法律和社会科学”、“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强调的是在法律研究中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就目前的社科法学研究而言,已经形成规模的有三种研究进路: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法律认知科学。所谓形成规模,主要指的是有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群体、一定数量的知识产出。尽管存在知识递进关系,但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法律认知科学这三种进路,需要抽离出更基本的共性,从而构成整体意义上的社科法学。这就涉及方法论的问题。法教义学的基本方法是体系性思维.
侯猛,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和社会科学》执行主编,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法律社会学、政法制度、法律教育,著有《中国zui高人民法院研究》《新中国政法传统》以及《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合编)。
苏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法律和社会科学》主编、长江学者。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等。
强世功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宪法学、法律社会学。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立法者的法理学》《中国香港》《惩罚与法治:法治的兴起(1967-1982)》。
刘思达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2016-2017)。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和社会理论,著有《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和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Lawyers at Work。
陈柏峰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青年长江学者,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兼任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著有《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传媒监督的法治》。
程金华
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科学博士(J.S.D.),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凯原特聘教授、法社会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上海市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研究兴趣包括法律社会学、法律实证研究、法律与(金融)发展、律师职业、中央与地方关系等。
刘忠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政法制度。
王启梁
云南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云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基层法律实践、边疆地区法治建设。著有《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反对拐卖:行动与理论的反思》(副主编)、《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应用》。
尤陈俊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家》副主编、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和法学研究方法论,著有《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以及《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等多部编著。
陈瑞华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理论、法学方法。著有《刑事审判原理论》《看得见的正义》《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程序性制裁理论》《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等。
桑本谦
山东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特聘教授,曾任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经济学和刑事法律制度,著有《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一个经济学的进路》《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
胡凌
香港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网络法,著有《探寻网络法的政治经济起源》。
宋华琳
浙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行政法学、规制与治理、食品药品监管,著有《药品行政法专论》,以及《规制及其改革》《打破恶性循环:政府如何有效规制风险》《美国公用事业的竞争转型》《牛津规制手册》等译著。
戴昕
美国杜克大学法律博士(J.D.),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芝加哥大学法律科学博士(J.S.D.)候选人,曾从事商务律师职业。研究兴趣包括法律经济分析、互联网法、比较法律制度。
李学尧
浙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和公法学的研究,著有《法律职业主义》。
葛岩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考古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与艺术研究院社会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主任,媒体与设计学院、凯原法学院双聘教授,兼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财经大学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兴趣为使用认知科学范式从事社会科学研究。
何俊涛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秦裕林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访问特聘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系J.安德森实验室**研究心理学家 (senior research psychologist) ,研究兴趣包括认知心理学及其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应用、认知科学及其应用。
左卫民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川大学985平台*席科学家、四川大学实证法律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刑事诉讼、纠纷解决,独立或合作出版《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中国基层纠纷解决研究》等。
贺欣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律科学博士(J.S.D.),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中国法和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Asia Pacific Law Review (SSCI)主编。研究兴趣为法律社会学,主要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理解中国司法制度的运作。近著有Embedded Courts: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与吴贵亨合作),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若干。
顾培东
现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川大学985平台*席科学家,曾任四川省体改委秘书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司法制度、经济学,先后独立或合作出版《法学与经济学的探索》《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大陆法系》《我的法治观》等专著、译著。
前言
第yi编问题意识
导读
关于问题意识的对话侯猛苏力
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强世功
社科法学的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
刘思达侯猛陈柏峰
利用实证研究解决规范问题程金华
第二编政法体制
导读
中国司法中的政党苏力
读解“双规”刘忠
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刘思达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陈柏峰
国家治理中的多元规范王启梁
法治事业中的空间与性别尤陈俊
第三编制度与场域
导读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陈瑞华
“钓鱼执法”与行政执法困境桑本谦
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苏力
谁拥有互联网信息胡凌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陈柏峰
国务院在行政规制中的作用宋华琳
第四编法律人如何思考
导读
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侯猛
冤案的认知维度和话语困境戴昕
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李学尧葛岩何俊涛秦裕林
法院院长角色的实证研究左卫民
为什么法院不受理外嫁女纠纷贺欣
当代中国司法生态及其改善顾培东
正版 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 法律出版社 法学研究 法学文集 政法体制 社科法学苏力 法教义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正版 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 法律出版社 法学研究 法学文集 政法体制 社科法学苏力 法教义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正版 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 法律出版社 法学研究 法学文集 政法体制 社科法学苏力 法教义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