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age design index 2014年度强日本品牌与包装索引

Package design index 2014年度强日本品牌与包装索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包装设计
  • 日本品牌
  • 设计索引
  • 2014年度
  • 品牌包装
  • 视觉传达
  • 商业设计
  • 平面设计
  • 设计参考
  • 包装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迪赛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Rikuyosha
ISBN:9784897377674
商品编码:168577466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5-26
页数:422

具体描述

促销价
298.00
促销价
238.00
促销价
368.00
促销价
268.00
促销价
458.00
促销价
168.00
促销价
185.00
促销价
240.00


产品书名:Package design index 2014 包装设计2014
出 版 社:Rikuyosha
作    者:企画.監修 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包装设计協會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语    言:日语
I S B N :9784897377674
图书定价:380 RMB/本
图书净重:2.02 KG/本
图书规格:简装 彩页 开本 285*210mm  1/16  页数:422

 

“Package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for companies’ branding.You can overlook the newest package design in this book.JPDA Member’s Works Today change its face into power-up book Package Design Index as printing 3,000 designs which were from the famous package designers in Japan.The book has the high quality materials and you can look for the name of companies, designers.You can also find the history of each designers and the contact, which helps people who involve with package designer job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ckage design, branding strategy, printing factories, makers, clients, agencies and so on.

パッケージデザイン界で活躍するデザイナー、デザインスタジオ、企業のパッケージデザイン部門の新颖の仕事、約3,000点をオールカラーで収録しています。
各頁にはデザイナーの略歴や連絡先を明記し、パッケージデザイン開発、ブランディング戦略に役立つデザイナーズインデックスです。

包装设计部设计师活跃在包装设计行业的形式作品,设计工作室,企业, 我已经录满色约3000点。 这是一个设计师指数加以明确说明和设计师,帮助包装设计开发,品牌推广的每一页上的战略接触的传记。

 


视觉的演进与时代的印记:精选全球设计趋势报告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年度的地域性品牌包装案例汇编,而是一部跨越不同领域、深入剖析全球视觉传达设计核心脉络与未来走向的综合性研究文献。它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审视了设计语言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复杂变迁,着重探讨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功能到情感、从工业化标准到个性化表达的深刻转型。全书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力求为专业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以及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个理解全球设计生态系统的全面框架。 第一章:设计哲学的流变——从“形式追随功能”到“体验塑造意义” 本章首先回顾了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主义设计遗产,特别是其对效率、清晰度和标准化流程的推崇。然而,随着信息爆炸和消费主义的成熟,单纯的功能性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消费者需求。本章的核心在于阐释设计哲学如何从强调“物体的理性结构”转向关注“用户与产品交互的全过程体验”。 我们将探讨“用户中心设计”(UCD)和“以人为本的设计”(HCD)如何渗透到包装、界面乃至服务设计中,不再将包装视为简单的保护或信息载体,而是将其视为品牌叙事的第一触点。通过分析多个国际设计奖项中对“叙事性设计”(Narrative Design)的偏爱,本章论证了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一个有深度、有情感共鸣的视觉故事,远比华丽的视觉堆砌更具市场穿透力。 第二章:材料、工艺与可持续性的三角博弈 在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今天,材料选择已不再仅仅关乎成本和物理性能,它上升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观的层面。本章详尽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设计界对可持续性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菌丝体包装、可再生纸浆)的探索与应用。 我们深入剖析了“循环经济”设计原则如何影响结构设计。传统的“一次性”思维正在被“全生命周期设计”所取代。书中收录了对创新型材料工艺的案例研究,例如激光蚀刻技术在减少油墨使用中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如消除不必要的内衬或附件)实现减量化。本章强调,真正的设计创新,在于如何在保持产品保护和美学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负荷。 第三章:数字孪生与沉浸式界面——包装的跨媒介延伸 随着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物联网(IoT)技术的成熟,实体产品与数字体验的边界正在消融。本章专门探讨了实体包装如何作为通往数字世界的“入口”。 我们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二维码、NFC芯片或独特的视觉识别元素,将平面包装转化为一个动态、可交互的数字界面。案例研究涵盖了食品、时尚和电子产品领域,展示了品牌如何利用沉浸式AR体验来讲述供应链故事、提供产品验证或创造游戏化的消费者互动。本章认为,未来的包装设计,必须将物理形态与数字资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规划。 第四章: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敏感性与符号重构 在全球市场拓展的背景下,设计符号的跨文化解读成为关键挑战。本章超越了简单的“本地化”翻译,探讨了“文化共情”(Cultural Empathy)在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对比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色彩、字体、图像象征意义的解读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象征幸运的颜色或图案,在另一文化中可能带有负面含义。本书精选了多个跨国品牌如何在保持核心视觉识别(CI)的同时,灵活调整细节以适应区域审美偏好和禁忌。此外,本章还关注了当代设计中对传统工艺和非西方美学的再诠释,探讨了如何避免文化挪用,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文化对话。 第五章:极简主义的再定义——在信息量与克制之间寻求平衡 极简主义(Minimalism)作为一种持久的设计风格,在本世纪经历了重要的演变。本书不再将极简主义等同于简单的“留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高效率的信息筛选机制。 本章深入探讨了“克制性设计”(Restrained Design)的美学逻辑。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设计师必须决定“什么应该被省略”远比“什么应该被添加”更重要。通过对国际顶尖设计公司案例的解构,我们分析了如何仅使用有限的元素(如单一的字体家族、受限的调色板、精妙的版式结构)来传达最复杂、最丰富的产品信息和情感诉求。这种极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满智慧的省略。 结语:未来的设计——连接、透明与适应性 全书最后总结道,当代优秀的设计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艺术品,而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强的系统。它必须是连接消费者与品牌价值的桥梁,是供应链信息高度透明的载体,并且具备快速响应市场、技术和文化变化的能力。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旨在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的视觉效果,深入理解驱动全球设计创新的深层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这本厚厚的“索引”的,那一刻的感觉,就像是寻觅已久的宝藏突然出现在眼前。作为一名资深的市场营销人员,我深知包装不仅仅是保护产品,它更是品牌与消费者进行零距离对话的“沉默推销员”。市面上关于全球设计的书汗牛充栋,但很少有哪一本能像这本书一样,如此聚焦于“日本品牌”这个细分领域,并且还是锁定在特定的年份。日本的设计哲学——那种近乎偏执的对功能性、可持续性和情感联结的追求,一直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我期待能从中挖掘出一些超越当前设计潮流的、更具前瞻性的包装策略,尤其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习惯时,这些经典的日式解决方案还能展现出怎样的生命力。我还没来得及做系统性的笔记,但随便翻开其中一页,关于某个清酒礼盒的展示,其木质结构和烫金工艺的结合点,就已经让我陷入了沉思,思考如何在我们的产品线上融入这种“克制而奢华”的表达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简约又不失力量感的排版,搭配上那一抹沉稳的靛蓝色,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正忙着为手头的一个新产品寻找灵感,市面上的设计书籍看得多了,总觉得缺少点“新意”。翻开这本书的瞬间,那种专业、严谨的氛围扑面而来,它不像那种空泛的理论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展的视觉盛宴。我特别欣赏它对细节的把控,即便是最简单的信息展示,也透露出一种对“物之美学”的深刻理解。特别是那些日式设计中常见的留白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人明白“不着痕迹”才是最高明的表达。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案例的背景故事,但仅凭这第一印象,我就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本设计资料集,更是一种关于“匠人精神”的无声宣言。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极佳,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这对于一本旨在索引和展示优秀设计的书籍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的细节。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索引”这个词有点保留,总觉得索引可能意味着信息的罗列,缺乏深入的叙事性。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时,我发现这种“索引”的构建方式极其巧妙。它并非简单的图录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分类和编排,构建出一种立体的行业景观。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从食品饮料到高端电子产品——的案例都有非常清晰的划分,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对于我们设计团队来说,这本工具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即时参考性和启发性。当我们头疼于某个特定品类的包装难题时,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章节,那些经过时间筛选的优秀范例,往往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构问题。它像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行业数据库,每一页都蕴含着成功的商业逻辑和审美共识,这比那些只有概念没有落地的设计理论要实用得多。

评分

我更倾向于将这本书看作是一种“视觉词汇库”的构建。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品牌视觉传达工作的人来说,语言的贫乏往往会导致创意的受限,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其丰富的、经过验证的“视觉语法”。那些反复出现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日式设计元素——比如对自然纹理的模仿、字体排版的韵律感、以及色彩的克制使用——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权威的展示。我尚未深入研究具体的文字解析部分,但仅仅是观看这些高质量的印刷品图像,就已经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审美压力和学习的动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该怎么做”,而在于它清晰地展示了“什么是最好的”,然后让你自己去消化和内化这种标准,从而提升自己的设计阈值。它不提供速成的秘诀,只提供通往卓越的清晰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是对“设计索引”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它给人的感觉是极其可靠和权威的,没有丝毫的浮夸感。我注意到在一些案例的介绍旁边,似乎有一些关于材料选择或者印刷工艺的简短注解,这种对“执行层面”的关注,对我这样关注落地细节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设计概念因为材质或工艺的限制而功亏一篑,而这本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知识鸿沟。我非常好奇,在2014年这个时间点上,日本品牌在环保材料和创新结构上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这本书能否捕捉到那些正在萌芽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解决方案。它像是一台时间机器,将一个特定年份内,整个行业顶尖智慧的结晶,以一种井然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等待着后来者去解读和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