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共一大的曆史空間
原價:42.00元
作者:熊月之,高俊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3160891
頁碼:14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自1919年起,法租界已成為上海宣傳社會主義、馬剋思主義報刊和社團的聚集地。無論是國民黨背景的《建設》、《星期評論》、《覺悟》,還是中共上海發起組創辦的《共産黨》、《勞動界》,以及久負盛名的《新青年》都集中於法租界編輯發行,此外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共上海發起組、上海機器工會等也都位於法租界。作者以此為基礎,從上海的城市特色、法租界的社會空間與革命者的社會來源與交往等角度,展開對“一大”召開的深入討論。
第一章 多元經濟中心的形成
1.第一工商大都
2.全國金融中心
第二章 城市交通體係的完善
1.市內交通與對外聯係
2.郵政電信事業的發展
第三章 新文化運動策源地
1.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2.《新青年》創刊
3.五四運動在上海
第四章 紅星從這裏升起
1.工人階級的覺醒
2.上海共産主義小組
3.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錶大會的召開
第五章 法租界與中共建黨
1.“一市三治”
2.早期中國馬剋思主義者在法租界的活動
3.會址選定的前後
4.法租界的特殊性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曆史的新視角。在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們對“曆史空間”這個概念的精準把握和深刻挖掘。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地理坐標,更是承載著特定時代記憶、思想潮流、社會生態的有機整體。我驚嘆於作者們能夠將如此宏觀的概念,通過翔實的史料和細緻的敘述,具象化為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的曆史畫麵。書中對人物的描繪也栩栩如生,他們的思想、情感、抉擇,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時空,與他們一同經曆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這種多層次、多維度的解讀方式,使得本書在學術深度和閱讀趣味性上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共一大曆史的認知邊界。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學術研究和大眾普及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原本以為曆史題材的書籍可能會枯燥乏味,但《中共一大的曆史空間》卻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們運用瞭非常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原本可能晦澀的曆史概念和事件,以一種清晰易懂、富有邏輯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曆史空間”這個概念的巧妙運用,它不僅僅局限於地理位置,更包含瞭當時復雜的社會政治環境、文化思潮的演變,以及與會代錶們所處的個人境遇。這種多角度、立體化的分析,讓曆史不再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一幅生動而富有深度的畫捲。書中對細節的挖掘也讓我印象深刻,一些我之前從未瞭解過的史料和考證,都得到瞭翔實的呈現,這無疑增加瞭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曆史進程的深度剖析。作者們並非簡單地講述一大的召開過程,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曆史空間”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是本書最閃光的地方。它不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地點,更是那個時代思想碰撞、社會變革、文化交融的復閤體。我被書中對不同派彆、不同思想的論述所吸引,也對代錶們在那個特殊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抉擇和挑戰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的分析邏輯嚴謹,史料考證紮實,但同時又不乏人文關懷,作者們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呈現瞭中共一大誕生的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也對早期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曆程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瞭,"中共一大的曆史空間"——這個提法本身就充滿瞭曆史厚重感和研究的深度。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史,特彆是早期革命史抱有濃厚的興趣,而中共一大的召開無疑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不僅僅是政黨的誕生,更是無數思潮碰撞、曆史人物抉擇的匯聚點。想象一下,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一群充滿理想的知識分子,在特定的地理空間裏,孕育齣改變中國命運的政治力量,這本身就足夠引人深思。我很好奇作者熊月之和高俊兩位學者,究竟會如何描繪這個“曆史空間”?它指的是地理上的上海、嘉興,還是更廣闊的思想、文化、社會空間?他們又是如何將這些復雜的元素融匯在一起,構建齣我們今天所理解的一大曆史圖景的?單憑書名,我就已經開始期待一場關於曆史細節、人物命運和時代精神的深度探索瞭。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塵封的年代,觸摸曆史的脈搏,感受先輩們的胸懷與遠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種沉浸式的曆史體驗。作者們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細緻入微的細節描繪相結閤,仿佛帶我置身於1921年的上海街頭,感受著當時的社會氛圍,也能體會到參與一大的代錶們內心的激蕩與掙紮。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曆史空間”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會議地點,更是當時各種社會思潮、文化思潮、政治力量交織纏鬥的場域。作者們是如何梳理這些復雜的關係,又是如何展現不同背景的代錶們,在那個特定的空間裏,如何碰撞思想,最終達成共識的?書中對人物的刻畫也十分生動,不僅僅是列舉曆史事件,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位代錶的個人經曆、思想淵源,以及他們在一大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和做齣的貢獻,使得這些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我對中共一大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