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小城镇 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
内容简介
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支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企业和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呈现出全社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本书由建设部牵头,采取了抓住基本要素、实行彻底调查、实施严谨分析等重要方法,以小城镇的人口、生活、经济和空间等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四大要素为研究核心并设计直观明确的调查问卷,组织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13家科研单位,1000余人对全国121个小城镇进行了彻底调查研究,从水平、形态、结构、功能、作用、优劣势、内在机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掌握了小城镇的第一手资料并形成了结论客观、表述通俗、形式生动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用于小城镇规划建设从业人员、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小城镇各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及所有关心小城镇的各界人士。
赵晖: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学专业工学博士,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长期负责村镇建设工作。
张雁:北京大学风景园林工程硕士,现任住房和城乡部村镇建设司副处长,长期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陈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理学硕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副所长,高级规划师,长期从事村镇研究工作。
杨超:荷兰特温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理学硕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规划师,长期从事村镇研究工作。
赵鹏军: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乡规划科研和教学工作。
陆希刚: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城市规划系讲师,长期从事城乡规划及城市地理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村镇聚落变迁。
媒体评论
中国的小城镇量大面广,同时又蕴藏着珍贵的历史建筑和城镇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有待人们去发掘、认识、保护。《说清小城镇 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一书立意新颖,深入浅出,通过大量一手新鲜素材的实地采集和分析,归纳小城镇的基本特征,诸如“20分钟出行生活圈、步行为主;日常休闲以低成本的看电视、玩手机为主;70%的人口拥有自建房;幸福感归属感强,但近 9成居民却希望子女孙辈能到城市扎根”等结论引人深思,是我国近年来村镇领域少有的佳作!我衷心地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书。
——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说清小城镇 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课题组在全国首次对县城以下的小城镇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这对认识我国小城镇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书力求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文字简炼,用大量图表、照片进行表述,大大增强了可读性,读者群体范围广泛,既适合城乡规划、聚落地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参考,也适合县、乡镇政府行政人员和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阅读。
——宁越敏,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0 序章
0.1为什么要说清小城镇
0.2怎样说清小城镇
0.3调查了什么样的小城镇
1 小城镇住着什么样的人
1.1人口结构
1.2劳动就业
1.3居民收入
1.4家庭结构
1.5小结
2 小城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2.1日常消费
2.2居民住房
2.3交通出行
2.4休闲娱乐
2.5公共服务
2.6心态意愿
2.7小结
3 小城镇的经济是什么样的经济
3.1经济结构的水平
3.2小城镇的企业
3.3小城镇的商业
3.4小结
4 小城镇的空间是什么样的空间
4.1空间意象
4.2生活空间
4.3土地利用
4.4设施配置
4.5小结
附录 典型镇详细调查报告
天津市静海区双塘镇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调查报告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调查报告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调查报告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调查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调查报告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调查报告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调查报告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调查报告
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调查报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调查报告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调查报告
西藏自治区南市扎囊县桑耶镇调查报告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调查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地区温宿县克孜勒镇调查报告
附图 典型镇用地现状图
坦白说,初见《说清小城镇》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吗?毕竟“详细调查”和“人口、生活、经济和空间研究”这些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深奥的理论。然而,当我仔细品味“说清”这两个字时,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它似乎暗示着一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一种将复杂现实剥离层层迷雾,直抵本质的努力。赵晖的名字,也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学术权威的背书。我设想,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提供一些普适性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对121个小城镇的细致剖析,揭示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规律与独特的个体差异。我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捕捉那些细微的生活片段,如何解读那些隐藏在经济数据背后的真实故事,以及那些看似普通的空间布局,是如何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期许。我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小城镇”本身,更是关于它们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角色,关于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新视角,关于一种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它或许能帮助我们跳出宏大叙事的框架,去关注那些构成国家肌体最基础、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单元,去理解它们的心跳与呼吸。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小城镇的书,但绝非关于那些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说清小城镇: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这个名字,就带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在感,仿佛要带我们走进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着的小城镇。赵晖的调研,选择的121个样本,让我看到了他对中国小城镇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深刻认知。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小城镇的真实面貌,它们的人口结构是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改变,居民们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又保留了多少传统,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迸发出来,以及空间布局的演变,如何折射出小城镇的变迁轨迹。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不会是一本简单的报告,而更像是一次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学考察,它会用真实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去描绘小城镇的“现在进行时”。它可能会触及小城镇发展中的痛点,比如人口外流、产业空心化,但也一定会捕捉到那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比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社区活力的回归。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说清”,那将是对中国基层社会一次极具价值的梳理与呈现。
评分当我翻开《说清小城镇: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这本书,我立刻被一种强烈的真实感所吸引。这并非那种隔靴搔痒的泛泛而谈,而是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他走访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个集镇的故事。赵晖先生的笔触,我相信一定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关怀,以及对小城镇居民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我能想象,书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统计图表,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无奈。人口的变迁,是小城镇最直观的变化,书中定会讲述年轻人如何背井离乡,又如何有人选择返乡创业;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渗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从消费习惯的升级,到社区关系的重塑;经济发展的模式,也绝非千篇一律,有的可能依赖传统产业的转型,有的则是在新兴业态中寻找突破;而空间的研究,更是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审视小城镇的城市形态、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些“看不见的中国”,去感受它们独特的气质,去理解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与希望,去思考它们未来的出路。
评分《说清小城镇》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让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赵晖先生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21个小城镇进行详细调查,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足以证明其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猜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小城镇现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深入的分析。通过对人口、生活、经济和空间这四个维度的研究,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小城镇发展的完整模型,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规律。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来支撑其理论框架,如何将抽象的研究课题,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认识小城镇的全新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它们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许,它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小城镇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路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梳理,其意义深远。
评分一本关于小城镇的书,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说清小城镇: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书名,它承诺了一次深入的、有数据的探索。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零散的观察,而是如同标题所暗示的,一种“说清”的态度,意味着作者赵晖及其团队,一定在严谨的调研中,试图勾勒出中国小城镇真实而多维度的图景。121个小城镇,这数字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代表了广泛的地域覆盖和样本选择的代表性,让我对内容的丰富度和信息量充满了期待。我想象中,这本书会像一位耐心而敏锐的观察者,带领读者走进这些被大都市的光芒常常忽略的角落,去理解它们的人口流动如何悄然改变着社区的肌理,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变迁,经济发展又呈现出怎样的特色与挑战。尤其“人口、生活、经济和空间研究”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击中了小城镇发展最核心的几个维度,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调查是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如何通过数据来支撑起对小城镇发展的深度解读。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份学术报告,不如说是一次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面审视,它承载的,是对基层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