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啊 值得购买啊
评分其实这本书首印数量不大,价格再贵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好在这是个不大的出版社,第一需要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降低资金积压风险,好在这次网站售书大打折扣,有机会就抢进一本。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书竟然一下子在网站热销起来,常常在同类销售中排名前列。看来喜欢这本书的同道还是不少的,都是以前被缺货、高价、想要好版本给憋得慌的。这般销售下去,私下以为在接下去的1年内,这批次印的书会销售一空。那时候就不知道下次这个已经买下版权的中小出版社是否还有在金融危机面前敢一掷千金的魄力、以及什么时候才肯再印了? (按照出版社惯常营销的策略有二:一是需求猛增就快速减量加印;一是需求平稳的话,就暂停休息,积累潜在购书读者群,也有以孔夫子们旧书网站上二手书价格快速上扬或求缺的时候再推出)。
评分据说是徐悲鸿之子的徐庆平,他翻译的三位不同国籍作家的艺术史倒是有些看头,至少能让我们抛开烦人的唯物史,略揽风格的变迁。但毕竟一本30元的艺术史大概也只能简略到这种地步,比起李罗列的那一个个艺术家及其一副副作品来,德比奇等人对具有代表性的画作或建筑或雕塑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是非常成功的。
评分右上角折了,剩下的还凑合
评分——法国卢佛宫馆长皮埃尔·罗森伯格,1998年
评分本书是贡布里希的艺术史杰作,此前买了中文版,忍不住又买了英文版收藏。贡布里希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正如美国国立艺术馆馆长卡特·布朗所说:"在那项帮助人们熟悉艺术的伟大事业中,《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巅峰之作……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就像美酒佳酿那样,愈加品赏愈觉其味隽永。"在贡布里希的眼里,艺术的发展过程,乃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人类寻求"美"的真谛的伟大历险故事,因此,在《艺术的故事》中他自己也就成了一个说故事的人。然而,这毕竟是洞悟之后的归于平淡,"故事"中的字字句句,其实都沉淀着作者成熟独特的学术观和历史观,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人们会时时感到贡布里希那极具穿透力的眼光,他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每个人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因此,可以说《艺术的故事》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美术读物的意义,它影响了西方几代人的思维。一位英国艺术研究专业人士曾这样说道:"正如我这一代的每一个艺术史家一样:我考虑绘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恩斯特·贡布里希塑造成型的。"作者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即作者在前言中所交代的一个观点:一方面,在艺术问题的解决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怎样激动人心,都毫无例外的在别处激起了新问题;另一方面,艺术发展在一个方面有什么所得或进步,都必然会在另一个方面有所失,主观的进步概念无论多么重要也不等同于客观的艺术价值的提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艺术的故事》讲述的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每一件作品在其故事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哪一方面也不如这样的景观奇妙:即一条有生命的传统锁链还继续把当前的艺术跟金字塔时代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艺术的故事》的心理学出发点正是这种观念,作者谈到了原始人和古埃及人画他们的所知,而印象主义者却想画他们的所见。通读全书,我们看到艺术家如何从原始人和古埃及人的概念方法一步步走到印象主义的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结尾写道:在印象主义的方案中也许有某种矛盾导致了再现艺术在20世纪的崩溃。因为实际上没有哪位艺术家可以抛弃所有的法规和程式,单纯地画他的所见。换言之,作者提出了所见与所知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从而把这个理论问题留给了他的更高深的著作《艺术与错觉》去解决。至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说,《艺术的故事》不仅教给人们欣赏艺术,而且它还让人们欣赏了知识和智慧的魅力。总之,作为经典之作,此书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评分
还行吧,可以买。但是,也可以不买。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