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贾英杰)
定价:180.00元
作者:贾英杰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609504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8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与天津市南开医院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一部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专著。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附录四部分内容。上篇为总论,共九章,系统地论述了肿瘤的病因与发病、诊治、研究进展,以及并发症、放化疗副反应的中西医防治、康复护理等。中篇为各论,共十章,对31种肿瘤从诊断策略、中西医治疗、疑难点处理、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参考AJCC、UICC及我国各医学会制定的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肿瘤临床工作实际,兼顾*临床研究进展,突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其在诊断与鉴别中写入主症辨析的内容,尝试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从理论到临床的自然衔接。下篇为恶性肿瘤常用中药,共八章,筛选收录了临床常用的172种治疗肿瘤的中药,从药物的性味归经、主要药理、功效主治到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阐述。附录中收录了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实体瘤疗效标准、疼痛分级标准等11项标准。
该书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查阅方便,定义、标准简明规范,内容系统全面,相信能使肿瘤学科的各级医生与护理、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学生受益。该书是一部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实用性强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参考书。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肿瘤学发展概况
节 现代肿瘤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医肿瘤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肿瘤的分类命名与分期
节 肿瘤的分类命名
第二节 肿瘤的分期
第三章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
节 肿瘤病因学概论
第二节 中医肿瘤病机学
第三节 肿瘤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第四章 肿瘤的中西医诊断
节 肿瘤的早期征象
第二节 肿瘤常见证候辨析
第三节 肿瘤的中医诊断
第四节 肿瘤的现代医学诊断
第五节 中医肿瘤学常用的辨证方法
第五章 肿瘤的治则与治法:
节 肿瘤治疗原则
第二节 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
第三节 中医常用抗肿瘤治法
第六章 肿瘤常见并发症的中西医诊治与策略
节 癌性疼痛
第二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
第三节 癌症感染
第四节 咯血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
第六节 脏器梗阻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八节 异位激素症候群
第九节 恶性胸腔积液
第十节 恶性心包积液
第十一节 恶性腹腔积液
第十二节 颅内压增高
第十三节 恶病质
第七章 常见放化疗副反应的中医防治
第八章 康复与护理
节 肿瘤患者的康复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第九章 肿瘤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思路与方法
节 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第二节 循证医学对肿瘤治疗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诊疗方法
中篇 各论
第十章 颅内肿瘤
第十一章 头颈部恶性肿瘤
节 鼻咽癌
第二节 喉癌
第三节 甲状腺癌
第十二章 口腔恶性肿瘤
节 唇癌
第二节 舌癌
第三节 牙龈癌
第十三章 胸部恶性肿瘤
节 肺癌
第二节 纵隔肿瘤
第三节 胸膜肿瘤
第四节 癌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节 食管癌
第二节 胃癌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
第四节 胆囊癌
第五节 胰腺癌
第六节 大肠癌
第十五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节 肾癌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前列腺癌
第十六章 妇科恶性肿瘤
节 癌
第二节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第三节 宫颈癌
第四节 体癌
第十七章 造血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八章 皮肤恶性肿瘤
节 皮肤癌
第二节 恶性黑色素瘤
第十九章 骨肿瘤、肉瘤
节 骨肉瘤
第二节 软骨肉瘤
下篇 恶性肿瘤常用中药
第二十章 扶正培本抗癌药
第二十一章 清热解毒抗癌药
第二十二章 活血化瘀抗癌药
第二十三章 软坚散结抗癌药
第二十四章 除湿利水抗癌药
第二十五章 理气解郁抗癌药
第二十六章 温阳散结抗癌药
第二十七章 以毒攻毒抗癌药
附录
附录A 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
附录B 病人一般状况的记分标准
附录C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表
附录D 实体瘤的疗效标准
附录E 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
附录F WHO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级标准
附录G 疼痛分级标准(参照2008版NC癌痛指南)
附录H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附录I 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制定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OL-C30
附录J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
附录K 抗癌药及其辅助用药的药名简称与中英文对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张地图,指引着我去探索肿瘤治疗领域中一个极具潜力的交叉地带。封面设计虽然朴实,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学究气,与“肿瘤学”这个沉重而严肃的学科相得益彰。我一直对“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更全面、更人道的治疗理念。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患者往往需要的不只是药物或手术,更需要身心的双重调适。这本书似乎就是致力于在这两个体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不同医学文化的精髓得以交融,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更多的维度和可能性。我深信,这本书的出版,将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也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采用了一种相对内敛的设计风格,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却在简洁中透露出专业与权威。书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几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融合的力量,让人联想到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碰撞。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深信,在面对像肿瘤这样复杂而顽固的疾病时,单一的治疗模式往往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与日新月异的西医技术相结合,无疑为肿瘤的防治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那些在疾病阴影下寻求出路的患者和医者,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它预示着一种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向。我期待它能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奥秘,提供实用的指导。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良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这为阅读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封面上的文字虽然简洁,却透露出一种沉稳的力量,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专业著作。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被“中西医结合”这一理念所吸引。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的智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介入。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道曙光,为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期待它能够系统地梳理和整合中西医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基调,淡雅的色彩和恰当的字体选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医学领域的严谨与一丝不苟。我之所以会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本身所蕴含的希望与探索。在癌症治疗日益复杂化、个体化需求的背景下,单纯依赖一种治疗体系似乎总会留有遗憾。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种空白,它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多可能,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读这本书,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疗愈的殿堂,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抗争、关于希望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人生指南。从目录的初步浏览,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深思熟虑,将复杂的肿瘤学知识,以一种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封面那略显古朴的设计所吸引。书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毕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融会贯通,并非易事。我一直认为,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结合”往往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这本书似乎正是承载了这样的使命,它不仅仅是学术的堆砌,更是对生命科学前沿的探索。我期待它能为肿瘤治疗带来更全面的视角,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有更多选择,也更有信心。从书脊上的作者名字,我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分量,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蕴含着作者多年行医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