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現貨 圖說心經:[唐] 玄奘法師 著

正版現貨 圖說心經:[唐] 玄奘法師 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玄奘法師 著,施青石 編
圖書標籤:
  • 心經
  • 玄奘
  • 佛教
  • 經書
  • 唐朝
  • 經典
  • 文化
  • 哲學
  • 玄學
  • 正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鴻圖博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52705140
商品編碼:2090956127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心經》在佛學界廣為流傳,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並被認為是600 捲《大般若經》的心髓。260 字的《心經》不但將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現瞭齣來,還是治愈心病的經。佛經中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而《心經》就是要治我們的種種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執,沐浴佛化,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使人心平氣靜,進而擁有超脫的智慧,還我們本來清淨的境界。因此,《心經》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找迴自心的佛經。

  書中采用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瞭然的圖錶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上的享受中獲得一次心靈的礪煉。


作者簡介:

原譯: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唐代旅行傢、譯經傢和高僧,又稱唐三藏。他與鳩摩羅什、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傢。由於玄奘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譯文流暢優美,且忠於原意。他所翻譯的經、律、論三藏聖典精準,譯經的數量繁多。

  編者:施青石,80後,重慶大足人,業餘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餘年,曾與人共同編撰佛教普及讀物,後至北京從事媒體工作,吸取現代傳播手法編著《圖說金剛經》《圖說心經》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心經》的由來與主旨

1.《心經》的起源:260字來源初探/2

2.《心經》與《大般若經》:二者之間什麼關係/4

3.《心經》最早漢譯本的譯者:鳩摩羅什/6

4.流傳最廣的漢譯本: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10

5.《心經》的七個漢譯本:兩個略本和五個廣本/14

6.兩種《心經》:“廣本”和“略本”的區彆/16

7.《心經》般若思想的核心要義:空/20

8.《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24

9.《心經》的佛法道理:因緣所生法/28

10.《心經》的人生觀:人生是苦/30

第二章 與《心經》相關的一些問題

1.探討《心經》人物:佛陀在《心經》中的角色/34

2.《心經》說法盛會:有哪些人參加/38

3.《心經》的說法地點:佛陀與觀自在菩薩在哪裏開示/40

4.王捨城:在佛教史上為什麼如此重要/42

5.《心經》的聽眾:三種對象/44

6.《心經》的性質:是“經”還是“咒”/46

7.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女神:是否同屬一人/48

8.甚深禪定觀修狀態:觀自在菩薩說法/50

9.人們喜歡《心經》的原因:字句簡短,含義深遠/52

10.《心經》的應用:找迴自己的心/54

11.《心經》的文字:《大般若經》的精髓/56

12.《心經》流通分:與一般經典有何不同/58

13.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心經》咒語齣自何處/60

14.《大般若經》的說法地:四處/64

第三章 如何讀懂《心經》

1.掌握關鍵佛法詞匯:體會《心經》世界/70

2.瞭解佛法詞匯梵語原意:解開《心經》經文真義/72

3.讀略本,也要讀廣本:更全麵、正確地認識《心經》/74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76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念法/80

6.般若等於智慧:玄奘大師為何不直接翻譯/82

7.《心經》淺解:從字麵上瞭解《心經》梗概/84

8.密教《般若心經》的修持法:日日念,經常念/88

9.密教《般若心經》的數珠法:隨身使用,不染一切諸惡/90

10.密教《般若心經》的念誦法:唱真言的規定/92

11.密教《般若心經》的供養法:置神壇的標準/96

12.密教《般若心經》的抄寫:開發自我的妙法/100

第四章《心經》經文詳解

1.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06

2.般若智慧已達自在之境:觀自在菩薩/110

3.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的狀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114

4.照見五蘊是空無實體:照見五蘊皆空/116

5.利他、救世、利益眾生:度一切苦厄/118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捨利子/122

7.色與空兩者相互依存:色不異空,空不異色/124

8.物質現象為空,空也為物質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28

9.心理層麵的四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132

10.一切法都是空性:捨利子,是諸法空相/134

11.佛的宇宙觀: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136

12.“空”無五蘊: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140

13.六根為空,六塵也不會影響自身:無眼耳鼻舌身意/144

14.一切世間現象皆為空無: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148

15.十二因緣也是空性:無無明,亦無無明盡/152

16.超越四諦:無苦集滅道/158

17.去除對概念名相的執著:無智亦無得/166

18.依據般若甚深智慧證得空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172

19.不畏生死,自然沒有任何恐怖:無掛礙故,無有恐怖/176

20.遠離不閤理的思想行為:遠離顛倒夢想/178

21.一切煩惱都已止息:究竟涅槃/186

22.齣現於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諸佛/190

23.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前導:依般若波羅蜜多故/192

24.無法超越的完全正覺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94

25.贊嘆般若有極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198

26.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202

27.離苦得樂,達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204

28.咒語與經文的分水嶺: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206

29.前往、到達:揭諦揭諦/208

30.直接無任何媒介地證悟空性:波羅揭諦/210

31.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212

32.成就圓滿的智慧:菩提薩婆訶/214

第五章 讀《心經》還需瞭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萬有/218

2.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220

3.三寶:佛、法、僧/224

4.涅槃:不生不滅,永恒安樂的境界/226

5.緣起:諸法由因緣而起/228

6.十二緣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30

7.心性:心識本來所具的不變不改體性/232

8.無我:沒有眾生所執為實常的自我/234

9.無常:沒有恒常的存在/236

10.因果相續:因因果果,沒有間斷/238

11.有漏皆苦:佛教對苦的緣起的解釋/242

12.三界唯心:一切現象不離“心”/244

13.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的誓願/246

14.大乘:著重有利於大眾的行為/248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種教義體係/250

16.菩薩:將自己和眾生一起解脫齣來/252

17.四攝:攝引眾生歸嚮佛道的四個條件/254

18.八宗: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256

附錄一

1.藏文版《心經》與玄奘版《心經》咒語的差異/262

2.《心經》密教化的證據/266

3.不同根器運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70

4.鳩摩羅什《大品般若經》與玄奘《心經》比較分析錶/272

附錄二

1.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274

2.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274

3.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274

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274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唐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275

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275

7.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宋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275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