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成名作,纍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日本引發“筆記風潮”的創始之作。
比日程手帳更深入,比課堂筆記更豐富的一元化筆記術:隻用一冊白菜價的筆記本,一網打盡生活中易遺漏的寶貴信息,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數據庫,給予原創靈感充分發酵的空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讓閃亮創意隨處可得。
一係列簡單實用的筆記小技巧,幫你提高記錄效率,發動頭腦風暴,營造創作氛圍,調整日常心情,讓每一天都過得更有含金量。
作者:(日本)奧野宣之 譯者:蘇萍
奧野宣之,同誌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齣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纍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齣版經驗從事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傢”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颱的節目中播齣後引發瞭熱烈反響。
他的其他著作有《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序章 簡潔的信息纔實用
第1章 一冊筆記本建構的知識生産體係
將所有信息存儲在筆記本中
素材庫的産生:一冊筆記本的匯總效應
無論何時何地都隻需一冊
找到記錄和查閱的竅門
令你毫無壓力、輕鬆創意的方法
大雜燴帶來的啓示
根據生活方式選擇筆記本規格
根據用途選擇筆記本
自己親手整理的信息纔能活用
第2章 一元化筆記法的三條規則
不分類彆,盡情記錄
筆記本是個大玩具箱
能確保信息不遺失的一元化
先記下來,稍後再粘貼
添加日期標簽,按時間順序記錄
6位日期記錄法
箱子一滿,就要更新換代
容量無限,便可以自由錶達
筆記本是一幅長捲軸
將收錄的信息索引化後提取
第3章 高效率記錄信息的書寫和粘貼法
寫清文字輪廓
用羅馬字首字母來略記
將常記的內容符號化
私人記錄也可依序寫下
用“蔥鮪火鍋式”筆記采訪自己
新知就在日常疑問之中
體現使用節奏的分隔綫
附上標題,方便查找
空一行書寫,以便再加工
根據場閤使用不同的筆
改變心情的“超黃金地段”使用法
在書脊和切口處寫上序號
先貼為妙
用紀念品存儲談話內容
原封不動地粘貼A4資料
新聞隻粘貼選段
幫助記憶的標記
從報紙中收集基礎資料
從周日版報紙上剪下綜述和書評
用腰封和補充卡片來補全筆記
用照片補充記錄
萬能的透明膠帶
第4章 孕育創意的生活日誌
用日誌留住未經加工的生活
通過手寫保留原汁原味
主動決定何時記錄
日常記錄的三大優點
記錄使人快樂
將收集到的素材用於知識生産
多樣化素材孕育奇妙組閤
筆記本就是另一個自己
比起結果,更重視對過程的評價
第5章 幫助活用素材的知識生産技巧
創意是對既有信息的重組
吸收先於運用
用普通食材做齣美味料理
信息的輸齣從筆記開始
日常思考的潛在價值
不是有思纔寫,而是為寫而思
筆記是在嚮自己的思想緻敬
將私人記錄變成素材
直覺的重要性
帶著問題意識堅持記錄思想
帶來新發現的無目的重讀
通過加工嚮創意“匍匐前進”
交叉參考筆記
使用卡片重組信息
使用大號紙張移植信息
復印件的拼貼法
動手,使想法更上一層樓
相信自己憑感性製作的筆記
第6章 方便自由參考的筆記索引化
紙麵信息也可檢索
10年後也能查找的數據庫
對索引數據去蕪存菁
附錄 讓筆記本物盡其用的創意集
筆記本的個性化
推薦使用的文具
後記
齣版後記
序章 簡潔的信息纔實用
第1章 一冊筆記本建構的知識生産體係
將所有信息存儲在筆記本中
素材庫的産生:一冊筆記本的匯總效應
無論何時何地都隻需一冊
找到記錄和查閱的竅門
令你毫無壓力、輕鬆創意的方法
大雜燴帶來的啓示
根據生活方式選擇筆記本規格
根據用途選擇筆記本
自己親手整理的信息纔能活用
第2章 一元化筆記法的三條規則
不分類彆,盡情記錄
筆記本是個大玩具箱
能確保信息不遺失的一元化
先記下來,稍後再粘貼
添加日期標簽,按時間順序記錄
6位日期記錄法
箱子一滿,就要更新換代
容量無限,便可以自由錶達
筆記本是一幅長捲軸
將收錄的信息索引化後提取
第3章 高效率記錄信息的書寫和粘貼法
寫清文字輪廓
用羅馬字首字母來略記
將常記的內容符號化
私人記錄也可依序寫下
用“蔥鮪火鍋式”筆記采訪自己
新知就在日常疑問之中
體現使用節奏的分隔綫
附上標題,方便查找
空一行書寫,以便再加工
根據場閤使用不同的筆
改變心情的“超黃金地段”使用法
在書脊和切口處寫上序號
先貼為妙
用紀念品存儲談話內容
原封不動地粘貼A4資料
新聞隻粘貼選段
幫助記憶的標記
從報紙中收集基礎資料
從周日版報紙上剪下綜述和書評
用腰封和補充卡片來補全筆記
用照片補充記錄
萬能的透明膠帶
第4章 孕育創意的生活日誌
用日誌留住未經加工的生活
通過手寫保留原汁原味
主動決定何時記錄
日常記錄的三大優點
記錄使人快樂
將收集到的素材用於知識生産
多樣化素材孕育奇妙組閤
筆記本就是另一個自己
比起結果,更重視對過程的評價
第5章 幫助活用素材的知識生産技巧
創意是對既有信息的重組
吸收先於運用
用普通食材做齣美味料理
信息的輸齣從筆記開始
日常思考的潛在價值
不是有思纔寫,而是為寫而思
筆記是在嚮自己的思想緻敬
將私人記錄變成素材
直覺的重要性
帶著問題意識堅持記錄思想
帶來新發現的無目的重讀
通過加工嚮創意“匍匐前進”
交叉參考筆記
使用卡片重組信息
使用大號紙張移植信息
復印件的拼貼法
動手,使想法更上一層樓
相信自己憑感性製作的筆記
第6章 方便自由參考的筆記索引化
紙麵信息也可檢索
10年後也能查找的數據庫
對索引數據去蕪存菁
附錄 讓筆記本物盡其用的創意集
筆記本的個性化
推薦使用的文具
關於完整版的發行
本書是《如何有效整閤信息》(2008 年版)的修訂版。
時光飛逝,本書從齣版至今已經將近10 個年頭瞭。這期間,不僅是筆記本、筆和膠水這些文具,就連智能手機等信息終端的發展也有瞭大幅度的飛躍。其結果便是,盡管作為銷量超過30 萬冊的暢銷書,舊版中的原理如今依然通用,然而不可否認,單純的再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瞭。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全麵修改的基礎上,本書的完整版再次得以齣版。
從2008 年的第—版到現在,從作傢寫作,到學習、交際應酬、傢庭和業餘愛好等形形色色的場景下堅持使用筆記本的過程中,盡管增長的速度緩慢,我總結的技巧中還是增添瞭新的元素。
因此,在完整版裏,我添加瞭大量新的訣竅和技巧,希望其內容能讓讀過舊版和初次閱讀本書的讀者都有所收獲。
為何“知識生産術”難以持續
舊版中使用筆記本的主要目的是自由自在地參考獲取的信息,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整閤”。這一迴,我打算以此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入講解如何通過筆記本進行知識生産。
那麼,“知識生産”一詞是什麼意思?
推廣這個概念的民俗學傢梅棹忠夫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通常認為,這裏所說的“知識生産”指的是人們通過腦力勞動創造齣新信息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所指廣泛,包括智慧、思想、念頭、新聞報道和口頭敘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東西也可被歸入信息。總之,簡單來說,所謂的知識生産是讓大腦運轉起來,用人們知曉的形式提齣某些新的事物——信息。
——梅棹忠夫,《知識生産的技術》,岩波新書
知識生産即産齣新信息。這樣看來,我在本書中所寫的文章也是一種知識生産活動,商業活動中的報告書和企劃書也理應屬於知識生産的類彆。此外,為瞭獲得稱贊而將自己寫的小說藉給朋友們傳閱,在廣義上說也可被看作知識生産活動。
日本人開始呼籲重視知識生産活動,是從通常所說的製造業開始陷入低迷的20 世紀70 年代開始的,這已經是40年前的話題瞭。從那時起至今,毫不誇張地說,商務人士始終在持續不斷地為知識生産活動而奮鬥。
劃時代的新商品、獨樹一幟的服務、吸引人眼球的文案、嶄新的理念和顛覆過往常識的書籍……上述這些該如何生産齣來好呢?到現在為止,很多學者和商務人士都介紹瞭他們自己的方法。
知識生産的載體從過去的索引卡片和記事本開始,曆經瞭文字處理器、電子記事本和掌上電腦等一係列發展,而近年來,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闆終端等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生産方式上。
每當新的手段被提齣,人們就會立刻努力去學習如何熟練地使用它們。人們懷揣著“為自己的知識生産活動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期待,激動不已。然而,這種期待幾乎沒有一次成為現實。原因是多樣的,例如難得收集起來的信息無法熟練運用,或是知識生産方法非常費力以緻無法堅持,等等。
那麼,知識生産技術在應用中為何存在這麼多缺陷呢?
原因是,它太過發達瞭。
也就是說,以大量分類整理為基礎的體係太過復雜。過去,像圖書館那樣將筆記和資料分成幾十、幾百個類彆並整齊排列在架子上的做法由來已久。即便是在近來利用數碼産品的知識生産技術中也會齣現很復雜的操作,例如需要用戶對終端或應用程序進行詳細的設定,或是進行同步設定和添加標簽。
上述做法隻適閤一部分人,對大部分人來說過於睏難。而且,即便初看上去可行性極高,可以想象,信息纍積得越多,就越難以輕鬆地處理,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
“分類整理”本身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對學者和記者來說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不適閤推薦給普通人。因為普通人雖然不至於絕對辦不到,但是的確無法堅持下去。其結果是,以往的知識生産技術會淪為紙上談兵。
從理論上說,或許“利用分類整理的方法可以活用信息”,但對多數人來說,實際情況卻是“都怪分類整理,讓我無法活用信息”。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