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 建筑设计 建筑学 97871

正版现货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 建筑设计 建筑学 978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W.博奥席耶 著
图书标签:
  • 勒·柯布西耶
  • 建筑设计
  • 建筑学
  • 现代建筑
  • 西方建筑
  • 艺术设计
  • 建筑史
  • 建筑理论
  • 全集
  • 进口原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朵朵象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72514
商品编码:21750564842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4
页数:200
字数:500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
ISBN:  9787112072514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装帧:  
作者:  W.博奥席耶
定价:  48.00

时隔9年,我们在此出版((勒·柯布西耶全集》的第4卷( 1938—1946 年)。 全集的第3卷(1934~ 1938年)出版于1938年。第1卷(1910—1929 年)和第2卷(1929~1934年),分别于1929年和1934年出版。 这第4卷较前几卷有所变化,它包括两个部分:

...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战火中的理性与预言 这是一段在时代洪流中淬炼的建筑思想凝结,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动荡年代留下的深刻印记。第四卷《勒·柯布西耶全集 1938-1946年》不仅仅是一本收录建筑设计图纸与文字的简单集合,它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位巨匠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依然坚守对理性、功能与人性化居住空间的探索,并在个人与社会层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与预言。 时代背景:风雨飘摇中的思想激荡 1938年至1946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席卷全球,旧世界的秩序被无情撕裂,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形成。对于勒·柯布西耶而言,这段时期同样充满了挑战与变动。他经历了祖国的沦陷,被迫流亡,也在战后积极参与重建。这既是物质上的困顿,更是精神上的考验。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他的思想反而愈发锋锐,他的创作也呈现出更为深刻的内涵。 本卷所涵盖的作品与思考,正是这一时期历史脉络的生动注脚。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破坏与生命的脆弱,促使他对建筑的永恒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他思考的不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建筑如何能够承载人类的生存,如何能够为未来的重建提供可能,甚至如何能够通过秩序与理性来抵御混乱与无序。 核心内容:战火下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探索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精选了这一时期勒·柯布西耶的代表性项目,涵盖了从住宅设计到城市规划,从理论阐述到艺术创作等多个维度。 “未实现的梦”与“未来的种子”: 尽管战乱频仍,但勒·柯布西耶并未停下设计的脚步。本卷收录了许多虽未能实际建造,却极具前瞻性的设计构想。例如,他在战争期间提出的“马赛花园城市(Unité d'Habitation de Marseille)”的设计草图与理论论述,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这座建筑后来成为勒·柯布西耶“模度”(Modulor)理论的实践典范,也预示着战后大规模居住模式的革新。他在这里对立体绿化、空中花园、社区服务设施等前瞻性的构想,展现了他对未来城市生活模式的深刻洞察。即使在战火中,他对于“宜居性”的追求从未动摇,反而更加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社区内部的社会功能性。 “模度”理论的孕育与实践: “模度”是勒·柯布西耶晚年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而其雏形与初步实践,恰恰孕育于本卷所涵盖的这段时期。他深入研究人体比例与黄金分割,试图建立一套普适性的建筑尺度体系,以此来解决建筑设计中比例失调的问题,并赋予建筑以和谐的美感。本卷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大量关于“模度”的研究笔记、图表以及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的初步应用。这不仅是对数学与艺术结合的探索,更是他对建筑与人类尺度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预示着一种更为人性化、更为和谐的建筑语言的诞生。 城市复兴的蓝图: 战争的摧毁使得战后城市重建成为迫切的议题。勒·柯布西耶在这段时期,也积极投身于城市规划的研究。他提出的针对战后城市重建的设想,以及一些城市更新的方案,展现了他对于解决人口爆炸、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城市病的大胆构想。他强调“光、空气、绿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高层建筑与宽阔绿地的结合,创造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环境。这些规划思想,虽然在当时可能显得激进,但却为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艺术与建筑的交融: 勒·柯布西耶始终坚信艺术与建筑是不可分割的。在本卷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在战火中对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的热情。这些艺术实践,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为他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将艺术中的抽象形式、色彩运用以及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入到建筑空间的设计之中,使得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 深度解读:战时困境中的人文关怀与理性主义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最为动人之处,在于它揭示了勒·柯布西耶在极端困境下的思想韧性与人文关怀。 理性主义的坚持: 面对混乱与破坏,勒·柯布西耶始终坚持理性主义的原则。他相信通过科学的分析、严谨的设计,能够创造出更有效率、更符合逻辑的建筑,从而为人类社会带来秩序与稳定。他的设计始终围绕着“功能至上”的理念,但这种功能性并非冷冰冰的机械主义,而是饱含着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对未来的憧憬与预言: 尽管身处黑暗,勒·柯布西耶的目光却始终投向未来。他的许多设计,即使在当时看来超前,却准确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他对于高层住宅、立体交通、城市绿化等概念的探索,在今天看来已是普遍的城市形态。他并非仅仅是记录当下,更是在为未来播下种子,试图通过建筑的力量,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战争的反思与人文关怀: 战争的残酷无疑给勒·柯布西耶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他开始更加关注建筑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关注建筑如何能够提供安全感、慰藉与归属感。他在设计中融入了对自然光线的重视,对室内外空间的灵活处理,以及对居住者情感需求的考量,这些都体现了他超越形式的深层人文关怀。他所倡导的“新精神(The New Spirit)”,在战火的洗礼下,显得尤为珍贵与坚定。 阅读价值:不容错过的建筑史研究宝库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对于建筑师、建筑学学生、城市规划者乃至对二十世纪历史与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手珍贵资料: 本卷收录了大量勒·柯布西耶的手稿、草图、模型照片、未发表的文字资料等,这些都是研究其思想演变与设计过程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理解其思想演变的关键节点: 这一时期是勒·柯布西耶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前期对现代主义纯粹形式的探索,逐渐转向更加关注社会性、人性化以及环境因素。本卷为理解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前瞻性设计的启示: 尽管许多设计未能实现,但其蕴含的理念与方法,对于当代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例如,他对可持续性、社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的思考,至今仍是建筑界的重要课题。 艺术与建筑的对话: 本卷也展示了勒·柯布西耶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如何深刻影响了其建筑理念,为理解其作品的艺术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结语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4卷 1938-1946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与预言的书。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人类的创造力与对未来的憧憬也无法被完全熄灭。勒·柯布西耶用他的建筑,在战火中绘制出理性与秩序的蓝图,为人类社会的重建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这不仅仅是一本建筑书籍,更是一段关于如何在废墟中重建希望,如何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承载无限可能的人类精神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拿到了这套期待已久的《勒·柯布西耶全集》,第四卷,1938-1946年的部分,是我特别想深入研读的。这一卷所涵盖的时间段,恰恰是勒·柯布西耶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对战乱、对社会变革的思考,都深深地体现在了他的建筑设计理念之中。我一直对他在那个特殊时期的项目特别好奇,例如他对于“模度”(Modulor)概念的进一步探索,以及他对标准化住宅和预制构件的构想。这些理念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的,并且对后来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光是展示了他的设计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他思考的逻辑和方法的演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将数学、比例和人体工程学相结合的分析,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他艺术家的浪漫情怀,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文字和图片的搭配恰到好处,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疲劳,反而能沉浸其中,与大师的思维进行对话。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建筑、热爱设计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和学习勒·柯布西耶的伟大之处。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们,尤其是勒·柯布西耶,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次《勒·柯布西耶全集》的出版,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场盛宴。第四卷,即1938-1946年的内容,虽然涵盖的时间跨度相对集中,但其内在的思考深度和设计广度,却让我叹为观止。尤其是在那个历史大背景下,他对于城市更新和居住模式的思考,显得尤为珍贵。我一直对他在战后重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设想非常感兴趣,他提出的那些“垂直城市”和“线性城市”的概念,虽然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些激进,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洞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也能够保持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将功能性与美学相结合的论述,他并没有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这种平衡,在后来的许多现代建筑中都能看到其影子。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每一张图片都清晰可见,仿佛能将我带回那个年代,亲身感受他的设计理念。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勒·柯布西耶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套不容错过的珍藏。

评分

这次终于入手了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让我最为期待的便是第四卷,涵盖了1938-1946年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勒·柯布西耶的思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阶段,我对他在战乱年代的创作尤为好奇。书中对他在阿尔及利亚等地的城市规划设想,以及他对战后重建的思考,都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实践者的深度。他并没有被时代的动荡所击倒,反而从中汲取灵感,不断地探索新的建筑可能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他关于“模度”系统的详细阐述,这种将数学、比例和人体工程学相结合的设计哲学,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非常精良,每一张图纸和照片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设计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学的参考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关于时代、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是勒·柯布西耶的忠实粉丝,这次《勒·柯布西耶全集》的发行,我自然不会错过。第四卷,涵盖了1938-1946年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对我来说,这是了解他在动荡年代如何保持创作激情和思想活力的关键。我特别关注他在这段时间内提出的关于住宅、关于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例如,书中对他在阿尔及利亚等地的城市设计提案的详细介绍,就展现了他如何试图将现代主义建筑原则与当地的文化和气候相结合。我非常欣赏他对于“居住机器”的思考,这种将建筑视为高效、舒适的居住工具的理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的。而且,书中对他早期的一些小型住宅项目的设计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他在建筑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他对于材料的选择,对于空间的组织,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纸张质量非常棒,印刷也很清晰,每一张图纸和照片都能够很好地呈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能够直接感受到勒·柯布西耶的思想脉搏。对于所有对现代建筑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必读之作。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的建筑爱好者,我一直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充满好奇,而这第四卷,无疑是我探索他思想深处的关键一站。1938-1946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世界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勒·柯布西耶也在这期间不断反思和创新。书中收录的那些项目,虽然有些可能只是概念性的设计,但它们所蕴含的超前理念,至今仍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他对“机器时代”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工业美学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他对于功能主义的坚持,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都为当时的建筑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而且,书中对他的手稿和草图的收录,也让我得以窥见他创作过程中的细腻与严谨。那些线条,那些标注,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感受到他当时脑海中的灵感闪现。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方式去理解这位建筑巨匠的思考方式和设计理念。它不枯燥,不晦涩,而是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引导着我去发现建筑的美,去感受空间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充满哲理和艺术的读物。

评分

终于收到了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第四卷,也就是1938-1946年这段时期。这段时间,恰逢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但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却并未因此停滞,反而展现出了更加坚韧和深刻的特质。我一直对他在那个时期,关于城市重建和未来居住模式的设想非常着迷。书中对他的一些未完成项目,例如关于战后住房解决方案的探讨,都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人类福祉的关怀。我特别欣赏他对“模度”系统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这种将数学原理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既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每一张图片都仿佛能将我带回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大师的设计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建筑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思想、关于时代、关于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评分

这次新到手的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真是太棒了!我特别关注的是第四卷,也就是1938-1946年的部分。尽管这一卷的页数相对精简,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却超乎想象。勒·柯布西耶在这个时期,虽然面临着战乱的阴影,却依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对建筑学前沿的深刻思考。书中收录了他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内的一些关键项目,其中一些甚至是首次以如此详尽的面貌呈现。我最喜欢的是他对于城市规划的构想,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依然充满了乐观和人性化的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更是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读他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他穿越时空的智慧,那种对未来的洞察力,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激情,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堪称一流,作为一本学术参考书,它绝对是高品质的代表。我特别期待能通过这一卷,更深入地理解他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是如何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又是如何超越时代,为后世的建筑师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建筑师看的,对于任何对城市发展、对未来生活方式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他对于材料的运用,对于空间的理解,以及他对光影的把握,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强烈推荐各位对建筑学有深度追求的朋友入手,绝对不会后悔。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和实践非常感兴趣,而这次《勒·柯布西耶全集》的出版,无疑让我感到无比兴奋。第四卷,1938-1946年的内容,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时期。我尤其想通过这一卷,去探究他在战乱年代,是如何继续他的建筑探索。书中关于他对于“模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他对标准化住宅的深入研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于建筑的比例、尺度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贯穿了他整个职业生涯,而这一时期的研究,更是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喜欢书中对他那些未实现的项目的详尽介绍,即便只是纸上的蓝图,也蕴含着他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图片清晰,文字流畅,阅读体验极佳。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参考书,更是一次与大师对话的机会,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创造力的源泉和思想的深度。我强烈推荐所有对建筑学有热情的朋友们,一定要入手这套书,尤其是这第四卷,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

我对勒·柯布西耶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这本《勒·柯布西耶全集》第四卷(1938-1946年)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术补充。这个时期,正是他在经历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实践后,开始反思并孕育新思想的关键阶段。书中对他在那个动荡年代,关于城市更新和居住模式的深入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并非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成就,而是积极地探索新的可能性,例如他对预制构件和标准化住宅的构想,在当时具有非常前瞻性的意义。我尤其欣赏他对“模度”理论的持续研究和应用,这种将数学比例与人类尺度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他后期的许多重要作品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图片细节清晰,文字流畅易懂,阅读体验极佳。它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部关于思想演进的生动教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勒·柯布西耶是如何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的。

评分

这次新入手的《勒·柯布西耶全集》第四卷,1938-1946年,真的让我爱不释手。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勒·柯布西耶思想发展的转型期,他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后,对人类居住和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我尤其对他在书中探讨的关于“新精神”的建筑理念感到着迷。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反而从中汲取灵感,试图创造出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筑模式。书中收录的一些关于工业化住宅和预制构件的设想,在我看来,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对于高效、经济、且具有美感的居住空间的不懈追求,是现代城市发展中始终需要面对的课题。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出色,文字的流畅度和图片的精美度都达到了很高水准。我喜欢他对于建筑的“功能至上”的理解,但他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实用,而是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艺术的灵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建筑大师,是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