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著)——品读中国书系之三
定价:22.00元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532120178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95kg
编辑推荐
女人有母性,有女儿性,所以女人爱英雄。英雄孔武紧强、成熟可靠,能满足女人的女儿性;英雄爱犯错误、易受伤害,能满足女人的母性。男人喜欢的也正是一半像女儿一半像母亲的女人。女人像女儿,可以让男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英雄;像母亲,则可以使他觉得自己是受伤的英雄。成功也好,受伤也好,好歹都是英雄。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中国两,婚姻制度,男女形象及人格进行了深刻剖析。全书涉猎多种学科,援引大量史实,是以随笔体优美文风创作学术性专著的典型范例。 易中天以详实的史料雄辩地剖析了:中国的性崇拜与中国的祖先崇拜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婚姻没有爱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是“美女配才子”,而西方的传统是“美女配英雄”?……
内容提要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的参考价值,其中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目录
章 男人
一 奶油小生
二 江湖好汉
三 忠臣孝子
四 大老粗与小白脸
五 寻找男子汉
第二章 女人
一 贤妻良母
二 弱女子与女强人
三 淫毒妇与贞烈女
四 嗲妹妹与假小子
五 二十世纪新女性
第三章 性
一 神圣祭坛
二 从禁忌到贞节
三 从图腾到祖宗
四 等级与配额
五 设男女之大防
第四章 夫妻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所谓“明媒正娶”
三 无爱之婚
四 无性之恋
五 恋丈夫与怕老婆
第五章 姬妾
一 妻与妾
二 妾之地位
三 “妻不如妾”
四 妒妇与宠姬
五 “妾不如婢”
第六章
一 起源与类别
二 青楼的功能
三 “婢不如妓”
四 风雅与才情
五 铜臭与血腥
第七章 情人
一 “妓不如窃”
二 怀春与钟情
三 私奔与私通
四 种种
五 捉奸心理
第八章 闲话
一 荤话与风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三 孤男寡女
四 离婚与再婚
五 “窃不如说”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三版后记
作者介绍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
文摘
序言
这本《品读中国书系之三》一拿到手,就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第一次接触易中天老师的作品时的那种惊喜。那时候,我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的枯燥叙述中,是易老师用他那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一个个沉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唤醒,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魅力。这次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书名和系列来看,我期待的依旧是那种“易氏风格”的讲述。我总是觉得,历史的宏大叙事固然重要,但真正触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隐藏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是男女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是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独特人性。易老师的书,总能巧妙地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切换,让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俯察尘埃。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里,他会如何剖析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女性别角色、家庭观念、爱情婚姻,以及这些观念在漫长历史中如何演变,又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期待他能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我们看到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真实情感和人性百态。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后,我立刻就被它那颇具吸引力的书名和“品读中国书系”的标签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凭借着对易中天老师过往作品的了解,我几乎可以断定,这绝对又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洞见的力作。易老师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总能涤荡掉历史的浮尘,让我们看到事物最本真的样子。他擅长以一种轻松、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历史、文化、哲学议题,讲得如同发生在身边的事儿一样生动有趣。我猜想,在这本书中,他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对男女生理差异的描述,而是会深入到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权力关系、情感模式进行一番深刻的探讨。我很好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男性又是如何扮演着他们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这些角色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我期待着易老师能够以他一贯的犀利视角,为我们揭示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中国式的“男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才拿到这本《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不久,虽然还未细细品味,但易中天老师的名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安心。他的书,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总能将复杂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又充满智慧。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女”的论述很感兴趣,但往往囿于史料的枯燥和解读的片面。这次《品读中国书系之三》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探讨这个主题的绝佳机会。我非常好奇,易老师会如何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和解读中国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角色定位,以及她们之间的互动模式。我尤其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一些鲜活的、具体的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社会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个体命运的。我总觉得,历史的厚重感,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对人性的洞察上,而男女关系,无疑是人性中最深刻、最复杂的一面。
评分关于这本《品读中国书系之三: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我虽然还没正式翻阅,但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莫大的兴趣。易中天老师在历史普及领域的造诣,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他的书从来不缺深度,也从不枯燥。我总觉得,一个民族的历史,最终还是要落到构成这个民族的个体身上,而“男人”和“女人”,无疑是这最基础的构成单元。这本书的题目,直接触及了中国社会最核心也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我非常期待,易老师能在这本书里,跳出以往对宏大历史事件的解读,而是将目光聚焦到普通中国人在漫长岁月里的情感世界,聚焦到他们在家庭、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这些角色是如何被时代的洪流所塑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我尤其想知道,在各种历史叙事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关于男女之间那些细微而真实的互动,那些关于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是否会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评分这本《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著)——品读中国书系之三,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仅凭书名以及它所隶属的“品读中国书系”,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易中天老师的写作风格,我一直十分欣赏,他总能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将沉闷的历史讲得活色生香,充满人情味。我相信,这本书绝不会是一本生硬的社会学或历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关于中国人情感世界和性别观念的深度剖析。我很好奇,在易老师的笔下,中国古代的男女关系是怎样的?她们是如何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男性的责任和压力又从何而来?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已久,而我坚信,易老师的解读定能拨开迷雾,为我带来豁然开朗的顿悟。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读到那些鲜活的故事,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却依旧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个体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