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三国志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原文+注释+解析+名家注解

道德经+三国志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原文+注释+解析+名家注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三国志
  • 国学经典
  • 中华文化
  • 原文
  • 注释
  • 解析
  • 名家注解
  • 历史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5521
商品编码:2262243367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08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春秋)老子,著,高文方,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上篇道经

一章………………………………010

二章………………………………012

三章………………………………014

四章………………………………016

五章………………………………017

六章………………………………019

七章………………………………020

八章………………………………022

九章………………………………023

十章………………………………025

十一章……………………………027

十二章……………………………029

十三章……………………………031

十四章……………………………033

十五章……………………………036

十六章……………………………039

十七章……………………………041

十八章……………………………043

十九章……………………………044

二十章……………………………046

二十一章…………………………049

二十二章…………………………051

二十三章…………………………053

二十四章…………………………056

二十五章…………………………057

二十六章…………………………060

二十七章…………………………062

二十八章…………………………064

二十九章…………………………066

三十章……………………………068

三十一章…………………………070

三十二章…………………………072

三十三章…………………………074

三十四章…………………………076

三十五章…………………………077

三十六章…………………………079

三十七章…………………………080

下篇德经

三十八章…………………………084

三十九章…………………………086

四十章……………………………089

四十一章…………………………090

四十二章…………………………092

四十三章…………………………094

四十四章…………………………095

四十五章…………………………096

四十六章…………………………098

四十七章…………………………099

四十八章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精彩书摘

一章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名③可名④,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⑤。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⑥。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⑦之玄。玄之又玄⑧,众

妙之门⑨。

【注释】

①道:名词,这里指宇宙本原。引申义为万物的根

本、真理、原理、规律等。

②道:动词,说明,讲清楚。

③名:名词,①中“道”的形态。

④名:动词,表明,与②中“道”同理。

⑤母:母体,源头。

⑥徼(jiào):边界,分界线。这里意为事物的表象。

⑦谓:称谓,这里意为“可以叫作”“称呼……为”。

⑧玄:玄妙,深奥,无法探究。

⑨门:大门,门户,这里指产生宇宙玄奥的地方,

或暗指认识宇宙玄奥的法门。

【解析】

“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

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

念如果可以为其定名,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

上篇道经

与概念。

天地间任何事物产生时都是不确定的,也不能用语

言来述说其状态,这就是整个混沌的宇宙的源头;然而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根源,这部分能用言语表明的概

念,称之为孕育的母体。

因此,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

质;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表

面现象。

其实,“虚无”和“实有”出于同一个“道”,只

不过是“道”不同的一面。“虚无”和“实有”两者组

合在一起,会有无数种玄妙的可能(不确定的组合,如

上有下无,内有外无等)。这些无法确定的组合甚至更

玄妙的东西正是“道”,换句话说,“有”和“无”就

像是支撑起“道”的“众妙之门”。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

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

道。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

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

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

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谓天地。天

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

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

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

道德经

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徼,归也。常有欲之

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

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天

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

乱污辱则生贪淫也。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

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

故有无相③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

音声⑤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⑥处无为⑦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

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斯:表示转折,意为则、就、于是。

②恶:丑,与前言“美”相对而论。

③相:彼此,互相。

④形:现形,意为显现出来,这里指通过比较看出来。

⑤音声:古人把“音”与“声”分开解释,奏出的

乐声称之为“音”,发出单一的音响称之为“声”。

⑥圣人:主张居静,不争,顺从自然,张扬人的内

在生命的人被道家称为“圣人”。这里和儒家思想中的

“圣人”不同。

⑦无为:什么都不去做,让一切顺其自然。

⑧作:兴起,这里意为生长。

【解析】

天下都知道什么样子才可以称得上美的时候,也就

知道了丑的存在;都知道什么样子称得上善的时候,也

就明白了不善的定义。

因此,实有和虚无相伴而生,困难和容易相辅相

成,长与短通过互相比较而得以显现,高与低互相依靠

而存在,单音与复声和鸣而成就曲调,前与后互相追

随,自古便一直是这样。

正因为这样,圣人才在处事方面采取了“无为而

治”的做法,实施无言的教化方针,任凭万物自然生

长。给万物生命而不因为这一点将其据为己有,养育万

物也不因为这一点而自恃能力甚高,帮助万物成就自己

也不会居功自傲。只有身兼功德而不自恃功德,功德才

能不散去,才能帮助自己成就不朽之功。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自扬己美,使显彰也。有危亡也,有功名也,人所

争也。

见有而为无也,见难而为易也,见短而为长也,见

高而为下也,上唱下必和也,上行下必随也。

以道治也,以身师导之也,各自动作,不辞谢而逆

止。元气生万物而不有。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惟功成不居其位,福德常

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矣。上

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

不动乱。

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盗;不见③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④,实其腹,弱⑤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

无不治⑥。

【注释】

①尚贤:推崇有才德的人。尚,崇尚,推崇。贤,

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

②贵:珍贵。这里是动词,视其珍贵,重视。

③见:通“现”,出现。这里意为炫耀,展露。

④虚其心:使其心灵空明,没有狡诈或非分的念头。

虚,虚无,引申意为洁净。心,心灵、思想、精神。

⑤弱:削弱。

⑥治:治理,引申为治世,天下太平之意。

【解析】

不去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才,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去争

名夺利;不要把稀有的珍宝看得异常珍贵,这样可以使

民众不因为想要占有而沦为盗贼;不要将能够诱发贪欲

的事物展示出来给民众看,这样可以使民众的心思不被

扰乱。

由此可见,圣人治理国家的zui佳原则为:使民众心

灵纯洁,帮助民众填饱肚子,弱化民众的不良欲望,强

健民众的筋骨。总之,要让民众处于淡化思维和欲望的

状态,让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肆意制造事端。遵循“无

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

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不争功名,

返自然也。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

渊也。上化清静,下无贪人。放郑声,远佞人。不邪

淫,不惑乱也。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除嗜欲,去烦乱。怀道抱

一,守五神也。和柔谦让,不处权也。爱精重施,髓满

骨坚。返朴守淳。思虑深,不轻言。不造作,动因循。

德化厚,百姓安。

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②。渊③兮,似万物之宗。

(挫④其锐,解⑤其纷,和⑥其光,同其尘⑦。)湛⑧

兮,似或存⑨。

吾不知谁之子,象⑩帝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空虚,虚无。

②盈:满,这里意为ji致,ji限。

③渊:渊源,深远。

④挫:消磨。

⑤解:解除,消解。

⑥和:调和,隐蔽。

⑦尘:尘垢,尘世。括号中的这四句与前后文不

合,应移至五十六章。

⑧湛:深沉,静谧。这里形容确实存在但看不清真

实形迹的“道”。

⑨似或存:似乎存在。

⑩象:同“像”,似乎。

【解析】

“道”看似虚无,但它的作用又似乎没有ji限。它

的深远无法探及,就如同万物的宗源。(它将自己的锐

气完美收敛,却又能解开重重纷杂;将自己的光芒隐

藏,又能与俗尘混同。)它深沉得难以了解,而又似乎

时时刻刻存在于万物的四周。

我并不知道是谁孕育了这样的“道”,似乎天帝出

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于世间了。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常也。道

常谦虚不盈满。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之宗祖。锐,

进也。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

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言虽有独见之明,

当如暗昧,不当以曜乱人也。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

别殊。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道似在天帝之前,此言

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

欲,使人修身法道。

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③乎?虚而不屈④,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⑤,不如守中⑥。

【注释】

①仁:仁爱之心。这里意为没有意志和感情,只是

自然地存在。

②刍狗:用喂牲畜的草扎成的狗,比喻低贱。刍狗

主要在古代祭祀时使用,祭祀期间备受重视,但祭祀完

毕后就变得毫无用处,被随意丢弃。

③橐(tuó)籥(yuè):风箱,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④屈:此处念“jué”,与“绝”意思相近,意为匮乏。

⑤穷:穷困,穷尽,走投无路。

⑥中:与前文“冲”同意,通“盅”,此处意为ji端平

静的状态。

【解析】

天地并没有人的思维,所以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

万物都看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它们自荣

自枯;圣人也应当效仿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

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是否就像为火炉鼓风的风箱?它内部看

似空虚,其实并不匮乏,越是鼓动起来,内部的风反而

越是向外散去。

反思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因为他说话太多而把自

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自己内心的平

静,把话放在心里,反而能得到更多。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

zui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爱

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任自然。圣人视百姓如刍草

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

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橐籥中空虚,故

能有声气。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

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

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六章

【原文】

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

地根。绵绵④若存,用之不勤⑤。

【注释】

①谷神:即“道”。谷本身有虚空、开阔的特点,

形容“道”如同山谷一样博大。神则形容“道”的神奇

和变幻莫测。

②牝(pìn):雌性的鸟或兽,这里指能孕育一切

的“道”。

③门:雌性动物的生殖器,指制造天地、生育万物

的根源。

④绵绵:形容如丝线般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勤:尽。

【解析】

“道”仿佛能包容一切,同时又变化万千,并且永

远不会消亡。它是缔造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母体,而这

样神秘的母体有个孕育万物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天地

的根源。这个出口如丝絮般连绵存在却又难觅行迹,但

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

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

尽伤,则五神去矣。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

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

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

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

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

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人口,

与地通,故口为牝也。

根,元也。言鼻口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

来也。鼻口呼噏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

有。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

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①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②而身先③,外④其身而身存。非以

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前言

前言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历代学

者都将其视为一门必修课而加以研读。历史上对《道德

经》一书的注解有千家之多,然而由于注解者所处的朝

代、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各不相同,所以这些注解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黄老派引用其义,称其为

“君人南面之术”;养生家称其为“安身立命”之说;

战争家称其为“谈兵论战”之德;帝王们认为它是“治

国安邦”之策……莫衷一是,而近代学者将其定位为

“论说哲理”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究竟如何定位,如何阅读,如何理解?

读者还需结合时事与自身的境况,使其中的真意为己

所用。

1. 欲读其书,先解其人

《道德经》本名《老子》,与《庄子》双峰并峙。

而对老子李耳其人,古来颇有争议。司马迁在《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里写道: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

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

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

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见老

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

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

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由此可知,老子是春秋时人,与孔子同时但比孔子

年长,曾经担任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在周朝居住了很

颇久,后见周朝衰亡而离去。因此,春秋时期社会生活

中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情景,必然与老子的

思想和《道德经》息息相关,对其有直接的影响。

2. 欲解其意,先观其脉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

与《德经》两大部分。虽然传统的顺序是《道经》在

前《德经》在后,但在1973年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

出土的《老子》帛书是《德经》在前,这也许是古本的

顺序。

《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含义

深远,思想广博,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宇宙的本体、万物

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自然、现实、

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

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

虽然书中文字内容飘忽不定,正言若反,但整本书

思想统一且贯彻始终,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了老子独

特而跨越时空的思想理论体系。

3. 不离其根,博采众长

研读《道德经》,zui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原文。本

书的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

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解析”两个板块,对字词的

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还融入了

通俗易懂的解读。另外,本书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

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主旨。

研读《道德经》还需博采众家之长。历史上对此书

做过精妙注解的学者颇多,例如晋代的王弼、明代的开

国皇帝朱元璋,乃至近代的高亨、陈鼓应等人,读者可

以借助这些学者的解说辅助阅读。如果在此基础上发现

疑难问题,也不必迷信先贤,只要认真分析,有理有据

即可另行解说。

zui后,希望读者研读本书时能够“以心为本”“知

行合一”。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552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晋)陈寿,著,臧宪柱,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三国是东汉王朝的继续。《三国志》中人物所处年代正是东汉破裂,群雄并起之时,个人一时的取舍进退,不仅关乎荣辱,而且关乎生死,成功失败,往往间不容发。

现代人所处社会,机会与诱惑此来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时的取舍进退,也往往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撇开生死,与他们实有十分相似的处境。他们的沉毅果决、智计百出与进取的勇气、锐气,也是时下人们生存与竞争的基础所在。


  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zui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目 录

【三国志 目录】

魏书

武帝纪……………………………………005

荀彧传……………………………………037

荀攸传……………………………………051

贾诩传……………………………………058

许褚传……………………………………067

典韦传……………………………………071

蜀书

先主传……………………………………076

诸葛亮传…………………………………096

关羽传……………………………………109

张飞传……………………………………114

马超传……………………………………118

黄忠传……………………………………121

赵云传……………………………………123

吴书

吴主传……………………………………126

周瑜传……………………………………140

鲁肃传……………………………………148


  作者介绍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精彩书摘

武帝纪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

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

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

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①异焉。玄谓太祖曰: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

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

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

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

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

不就,称疾归乡里。

【注释】

①颙:读yóng。

【译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初

相国曹参的后裔。汉桓帝在位时,宦官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

被封费亭侯。曹腾收了一个养子,叫作曹嵩,作为自己的嗣子。

虽然曹嵩后来做官做到太尉的位置,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身

世。曹操便是曹嵩的生儿子。

曹操年少时便十分机警,有权谋,也有心计,而且为人仗

义,乐于行豪侠之事,从来放荡不拘,对于学业却一点也不上

心,所以当时的人都不重视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

两人非常欣赏曹操,觉得他不同于众人。桥玄甚至还对曹操

说:“天下要大乱了,一定要具有绝世之才才能救天下,我看

那个能安定天下的人就是你!”曹操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

封为郎官。后来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之后升任顿丘县

令。后被招入朝中,做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

尉,领兵征讨颍川黄巾军。后来升任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

个县,各县长官大多为阿谀奉承之徒,乐于讨好朝廷贵戚,

贪赃枉法之事做了不知凡几,一时声名狼藉。曹操上任之后,

奏明朝廷,罢免了其中八个县的长官;又禁绝了以往风行多年

的不合规矩的祭祀活动,该地的不良风气从此斩绝。而那些

奸邪小人,也都逃窜到其他地方去了。济南国内,一时风气井

然,秩序安定。过了很久,曹操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

受任命,称病回乡了。

【原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

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

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

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

易姓名,间行东归。

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

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

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

年也。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

刺史孔伷①、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

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

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

将军。

【注释】

①伷:读zhòu。

【译文】

金城郡的边章、韩遂,杀了刺史郡守而叛乱,手下有兵众

十余万,使天下震动。朝廷封曹操为典军校尉。正在这时,汉

灵帝崩逝,太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和袁

绍二人密谋诛除宦官,何太后却不同意。于是,何进召董卓入

京,打算用董卓的力量迫使太后同意诛杀宦官。没想到,董卓

还没进京,何进就被宦官杀死了。董卓进京之后,废少帝刘辩

为弘农王,立刘辩的异母弟弟刘协为帝,史称献帝。一时间,

京城大乱。董卓上表奏请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和他共谋大

事。曹操见形势不对,便改名易姓,暗中从小路向东逃回了家乡。

曹操逃出旋门关,路过中牟县时引起了亭长的怀疑。亭

长逮捕了曹操,带着他去见县令。当时,县衙幕僚中有人认出

他是曹操,却假装不认识,没有道出实情,而且向县令说情,

因而曹操被释放。后来,董卓杀了太后和弘农王。曹操回到陈

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想要诛除董卓。冬季十二月,曹

操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

第二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

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

相鲍信,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每人兵众各有数万,大家共推

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而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入盟。

【原文】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

宫室。

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

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

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

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

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

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

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

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

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

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

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①辕、太谷,全制

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

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

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

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

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铚、建

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注释】

①轘:读huán。

【译文】

二月,董卓得知诸侯起兵讨伐自己,于是迫使天子迁都

长安,他自己则留驻洛阳,烧毁了洛阳宫室。

此时,袁绍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

枣,袁术屯兵南阳,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城。董卓兵

强,袁绍等人谁都不敢率先进兵。曹操见状,说:“我们举义

兵诛除暴乱,如今大兵已经聚合,各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若是以前,董卓听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诸侯向西讨伐他,还

可以倚重王室,据守东周和西周的都城——洛阳这一险要之

地,向东抵御我们。虽然他师出无名,可还算是个强敌。但现

在不一样了,他焚烧了宫室,劫持了天子,又迁徙了都城,海内

为之震动,早已失去民心。这正是天亡董卓的时候,我们一战

就可以安定天下,不能失去这个良机啊!”于是引兵西进,要

据守成皋。张邈分出一部分兵力,派遣部将卫兹率军跟随曹

操西进。

曹操大军到荥阳汴水时,遭遇董卓手下将领徐荣,结果曹

操交战不利,兵士伤亡很多,而且曹操被乱飞的箭射中,他所

骑的马也受了伤。曹操的堂弟曹洪见状,把自己的马给了曹

操,曹操这才得以趁着黑夜逃离。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兵士虽然

少,但战斗力很强,觉得酸枣一时也攻不下来,便引兵回去了。

曹操到了酸枣,见各路军兵聚集了十几万人,可每天都

是饮酒集会,从不图谋进取,不禁指责了他们,然后献计说:

“各位,请听我的计划,现在应该由勃海太守袁绍带着河内

的兵去孟津;酸枣则由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军队驻扎,

他们可驻守成皋,占据敖仓,封锁轘辕关、太谷关,从而完

全控制各处险要之地;然后由袁术将军率领南阳兵众,攻

丹水、析州,入武关,以震慑治理京城的官员们。不过,各路

军士不要出战,而是做高垒深壁状。要多设疑兵,表明天下

形势,造成各地豪杰联合围攻董卓的局面,这样可以顺应民

意,激励天下人一同诛讨逆贼。如果按照我说的做,就能立刻

扭转局面。目前各军已经仗义起事,却抱着犹豫的态度不前

进,难道不令天下人大失所望吗?我私下里实在为各位感到

羞耻!”虽然曹操这话说得很重,也大义凛然,然而张邈等人

还是不肯采用曹操的计划。

此时,曹操感觉自己的兵太少,便和夏侯惇等人到扬州去

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很欣赏曹操,便拨出兵众

四千余人给曹操。曹操带着兵回来,行进到龙亢时,这些士卒

却有很多叛乱了。等到了铚、建平二地,曹操又收了兵士千余

人,于是进兵,屯于河内。

【原文】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

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①固,

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夏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卓。卓将李傕②、郭汜③

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傕等擅朝政。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

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

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於夫罗等佐之。

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

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

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还军定陶。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

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

守城不敢出。

是岁,孙策受袁术使渡江,数年间遂有江东。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

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

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

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

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注释】

①眭:读suī。

②傕:读jué。

③汜:读sì。

【译文】

初平三年春,曹操军队驻屯顿丘县,黑山贼于毒等人攻

打东武阳县。曹操便率兵向西入山,攻打于毒等人的根据地。

于毒得到消息,放弃了对东武阳县的进攻,回到山中的聚集

地。之后,曹操拦截突击眭固贼部,又在内黄攻击了匈奴首领

於夫罗,都大破敌众。

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同谋,杀死了董卓。董卓的部将李

傕、郭汜等人后来又杀了王允,攻击了吕布。吕布战败逃走,

退出武关,向东而行。李傕等人掌握了大权,专擅朝政。

袁术与袁绍早就不合。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接

受,派刘备屯兵于高唐县,单经屯兵于平原县,陶谦屯兵于发

干县,用来牵制、威逼袁绍。曹操与袁绍联合,共同举兵攻击

各个据点,各地都被曹袁联军击破。

初平四年春,袁术进军鄄城,荆州牧刘表发兵截断了

袁术的粮道。于是,袁术引兵进入陈留郡,屯兵在封丘县。

驻扎在黑山的黄巾军余部和匈奴首领於夫罗等人派兵前来

协助袁术。

袁术使部将刘详屯兵在匡亭。曹操带兵攻打刘详。袁术

听到消息后,带兵救刘详,与曹操兵交战,曹操兵大破袁术

兵。袁术战败,退守封丘县,曹操带兵围攻袁术,在军队还没

有形成合围之势时,袁术乘隙逃走,奔向了襄邑县。曹操带兵

追到了太寿,挖开河渠堤坝,用大水灌城。袁术不得不再次

奔逃,大军开往宁陵,曹操又带兵去追,袁术败走九江。夏天

的时候,曹操带军回到了定陶。

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立为天子。徐州牧陶谦与阙

宣共同举兵,打下了泰山郡的华县、费县,继而攻下了任城。

秋天的时候,曹操带兵攻打陶谦,接连打下十余座城池。陶

谦不敢迎战,守城不出。

这一年,孙策接受袁术派遣,带兵南下,渡过长江,几年

之间就拥有了江东的大部分地盘。

汉献帝兴平元年,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归来。从前,曹操

的父曹嵩辞去官职,准备回谯郡养老。当时正是董卓作乱

的时候,曹嵩便从琅邪归乡,以躲避战乱,没想到路上却被

陶谦所害。所以,曹操攻打陶谦,不仅是为争夺土地,更是为

了报仇。夏天的时候,曹操命令荀彧、程昱二人驻守鄄城,再

次出兵攻打陶谦。曹操接连攻下五城,得到了很多土地,一直

打到东海郡。曹操大军归乡时,路过郯县,当时陶谦的部将曹

豹和刘备屯驻在郯县以东,二人出兵拦截曹操的军队。曹操

打败了曹豹、刘备,又攻下襄贲县。曹操大军在经过之地,杀

了很多人。

【原文】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

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

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①阳。太祖曰:“布一旦得

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

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

犯青州兵。

青州兵奔,太祖陈②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未至营止,诸将未与太祖相

见,皆怖。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

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

破,东屯山阳。于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

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

祖至东阿。

是岁谷一斛③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陶谦死,刘备代之。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

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

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④与陈宫将万余

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

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

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丘。秋八月,围雍丘。冬十月,天子

拜太祖兖州牧。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

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兖州平,遂东略陈地。

【注释】

①濮:读pú。

②陈:通“阵”,指军阵。

③斛:读hú,一种计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

五斗。

④缗:读mín。

【译文】

正在这时,张邈和陈宫二人背叛了曹操,开城迎接吕布,

一时之间,许多郡县都积极响应。曹操的部下荀彧、程昱二人

固守在范县和东阿县,保卫着鄄城,很是艰苦。曹操见情势危

急,便率部回兵。

吕布进攻鄄城,久久不能攻下,于是向西移兵,驻屯濮

阳。曹操说:“吕布之内就得到了一个州,却没有占据

东平县,也没有切断亢父和泰山的道路,从而凭借险要拦

截我军,而是屯兵在濮阳。由这一点,我就看出了吕布的无

能!”于是进兵攻打吕布。吕布带兵迎战,用骑兵攻击曹操的

青州兵。

青州兵战败,四处奔逃,曹操兵阵顿时一片混乱。这时,

曹操见军中火起,便骑马从火中向外突围,结果坠马,左手掌

被火烧了。司马楼异见状,立刻扶曹操上马,这样曹操才得以

逃出。曹操回营之前,诸将都十分担心。曹操回来以后自巡

营劳军,同时命人加速制造进攻工具,以便再次攻打吕布。就

这样,曹操与吕布一直相持不下,一百多天过去了,始终不分胜

负。后来,闹起了蝗灾,天下陷入大饥馑。吕布的粮食也吃得

差不多了,于是双方各自退兵。

九月,曹操回到鄄城。吕布则带兵到了乘氏县,结果被乘

氏县人李进打败,于是带兵东进,驻屯在山阳郡。袁绍派遣

使者,游说曹操,想要和曹操联合。此时曹操刚刚丢了兖州,

再加上军中粮食已尽,便打算答应与袁绍联合。然而,程昱劝

曹操不要联合袁绍,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没有与袁绍联

合。十月,曹操到达东阿县。

这一年,稻谷的价钱涨到每斛五十多万钱,甚至出现了人

吃人的惨剧,于是各部都停止了招募新兵。同年,陶谦去世,

刘备代替陶谦当上了徐州牧。

兴平二年春天,曹操带兵袭击定陶。济阴太守吴资死守

南城,曹操未能攻下。这时,吕布带兵赶到,曹操打败了吕布

的军队。夏天时候,吕布手下薛兰、李封屯兵在钜野,曹操攻

击了薛兰的军队,吕布得到消息后,火速带兵去救薛兰。结果

薛兰战败,吕布退兵。曹操杀了薛兰等人。吕布又从东缗与陈

宫会合,率领一万多军队来寻战。当时曹操兵少,于是采用奇

计,设兵埋伏,用奇兵攻击吕布,大破吕布军队。吕布战败,

乘夜逃走,曹操带兵追击,打下了定陶,之后分兵攻下各县。

吕布向东逃走,归顺在了徐州刘备麾下。张邈追随吕布而去,

派弟弟张超带着家属,保守雍丘。秋八月,曹操带兵围住了雍

丘。冬十月,天子汉献帝封曹操为兖州牧。十二月,雍丘被曹

操攻下,张超自杀。曹操杀尽了张邈三族。张邈听闻消息后,

向袁术处求救,结果中途被他自己的乱兵所杀,至此,兖州完

全平定,曹操便领兵向东攻略阵地。

【原文】

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败于曹阳,渡河幸安邑。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

嗣降。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

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①奴拒险,洪不得进。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

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

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

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②以天子还洛

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

太祖节钺③,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

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

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

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

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

司空,行车骑将军。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注释】

①苌:读cháng。

②暹:读xiān。

③钺:读yuè。

【译文】

这一年,长安大乱,汉献帝被迫东迁,结果中途遭李催、

郭汜之乱,王师大败于曹阳,无奈,只好渡黄河,王辇车驾去

了安邑。

献帝建安元年,春正月,曹操领兵来到武平,驻扎在当地

由袁术所置的陈相袁嗣,向曹操投降。

曹操想去迎接天子,手下诸将有的觉得不妥,而荀彧、程

昱二人劝曹操去迎天子。于是曹操派遣曹洪领兵,向西行进,

迎接汉献帝。卫将军董承和袁术的部将苌奴二人,领兵于险

要之处拦阻曹洪。曹洪兵无法继续前进。

汝南、颍川两地的残余黄巾军将领何仪、刘辟、黄邵、何

曼等人,各有兵众数万,他们先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于孙

坚。二月时候,曹操出兵讨伐,大破黄巾军,并斩了刘辟、黄邵

等,何仪和他的兵众则投降了曹操。汉献帝封曹操为建德将

军。夏天六月,升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天七月,杨奉、

韩暹随天子回到洛阳。杨奉屯兵于梁县。曹操来到洛阳,守

卫京都,韩暹逃走。汉献帝授曹操符节和斧钺,行使尚书职

务。洛阳遭遇劫掠后,早已残败不堪,董昭等人劝曹操迁都

许昌。九月时,曹操护送天子车驾出轘辕关向东而行。天子

授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从汉献帝西迁,朝廷事务日

益纷乱,至此,祭祀祖先、土神和谷神的制度,才算重新建

立起来。

此次天子东行,杨奉本想从梁县拦截车驾,但没来得

及。冬天十月,曹操引兵征讨杨奉,杨奉不敌,南奔去投袁

术。于是,曹操便攻打杨奉在梁县的驻地,获胜。汉献帝任

命袁绍为太尉。结果袁绍耻于职位在曹操之下,坚决不肯接

受。曹操见状,执意辞去大将军,将大将军位让给了袁绍。汉

献帝授曹操为司空,同时代理车骑将军。这一年,曹操采用枣

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度。

【原文】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

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

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张济自关中走南阳。济死,从子绣领其众。二年春正

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绣奔穰,与刘

表合。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

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

还许。

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

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①、李丰、梁纲、乐就;公到,

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

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

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

征,至宛。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

舞阴,下之。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

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

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

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

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

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

步骑夹攻,大破之。秋七月,公还许。荀彧问公:“前以策

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

以知胜矣。”

【注释】

①蕤:读ruí。

【译文】

吕布偷袭刘备,夺取了下邳。刘备投奔曹操。程昱对曹

操说:“依我看来,刘备有雄才,而且又很得民心,应该不会

总是居于人下,不如趁早把他除掉。”曹操说:“如今我们正

在收揽天下英雄,杀一个人而失天下人之心,不可以!”

张济从关中逃至南阳。张济死后,他的侄子张绣做了其

部众的首领。建安二年春正月,曹操领兵来到宛城。张绣出门

请降。结果,不久张绣又反悔,再次叛反。

曹操与张绣交战,结果战败,且被飞来的乱箭射中。曹操

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在这一战中遇害。曹操便领兵回了

舞阴。张绣带骑兵来攻曹操,结果被曹操击败。张绣逃到穰

县,与刘表会合。曹操对手下诸将说:“我收降张绣等人后,

错在没有乘便取得其家人为人质,所以才招致失败。如今我

已经知道了这一次失败的原因。各位尽管看着,从今以后,我

不会再有同样的失败了。”便引兵回到许昌。

袁术想在淮南称帝,派人告诉了吕布。结果吕布收押了

袁术的使者,并将袁术的书信和信使送到了许昌。袁术大

怒,带兵去攻打吕布,结果被吕布击败。秋天九月,袁术带兵

进攻陈州。曹操自带兵东征袁术。袁术知道曹操自带兵前

来,弃军而逃,留下部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守卫阵地。

曹操兵到之后,击败了桥蕤等人,把他们全都斩杀。袁术逃

走,渡过了淮河。曹操则班师回了许昌。

曹操从舞阴回许昌之后,南阳、章陵各县又叛反归顺了

张绣。曹操派曹洪去打他们,结果未能取胜,只好撤兵驻屯

在叶县,多次被张绣、刘表部队侵扰。冬十一月,曹操自南

征,来到了宛城。刘表部将邓济,据守湖阳县。曹操攻克湖阳,

生擒了邓济,湖阳守军投降。又去攻打舞阴,并一举攻克。

建安三年春正月,曹操班师回许昌,并开始置军师祭酒

之职。三月,曹操领兵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

来救张绣。刘表截断了曹军后退之路,曹操想要带兵退还。

张绣领兵来追击曹操,曹操军因有刘表军拦截,不能快速撤

退,只好缓慢前行。曹操给荀彧写信说:“敌人前来追赶我,

虽然我军每日只能行进数里,但我预料,只要到了安众县,我

就一定可以击破张绣。”曹操行军到安众后,张绣和刘表两军

合兵一处,固守险要,曹军前后受敌。曹操便派人于夜间在险

要地方开凿地道,将军用物资全部运走,又设置了埋伏的奇

兵。天要亮的时候,张绣、刘表以为曹操已逃走,便派出全部

军队追击。曹操便出动奇兵,两面夹击,大破敌兵。秋七月,曹

操回到许昌。荀彧问他:“你之前预料说必然能够战胜敌人,

为什么?”曹操答:“敌军阻遏我撤退的军队,且与我们这样

已经陷入死地的军队作战,我就知道赢的必然是我们。”

【原文】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

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

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

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

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

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余,

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

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①各聚众。布之破刘备

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

州附于海以委焉。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

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

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

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秋八

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

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冬十一月,张绣率

众降,封列侯。

十二月,公军官渡。

袁术自败于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

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

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

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②,举

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注释】

①豨:读xī。

②胄:读zhòu。

【译文】

吕布又应袁术的请求,派部将高顺攻打刘备。曹操得到

消息后,派夏侯惇领兵去救刘备,结果失利,刘备被高顺击

败。九月,曹操带兵东征吕布。冬天十月,攻破了彭城,俘虏了

彭城相侯谐。接着曹操进军下邳。吕布自率骑兵迎击曹操。

曹军大破吕布军队,擒获了吕布手下大将成廉。曹操乘胜追到

城下。吕布大慌,想要投降。陈宫等人出来劝阻,要吕布求救

于袁术,并劝吕布出城迎战。结果吕布又败,于是回兵固守。

曹兵屡次攻城,都没能攻下。这时曹操部队由于连连作战,

士卒早已疲弊,于是曹操想要回军,便采用荀攸和郭嘉的计

策,掘开泗水和沂水,利用河水淹了下邳城。一个多月后,吕

布的手下宋宪、魏续等人绑了陈宫,开城投降。曹操活捉了吕

布、陈宫,并将他们全部杀掉。太山的臧霸、孙观、吴敦、尹

礼、昌豨,各自有一干兵众。吕布攻破刘备时,臧霸等人都投

降了吕布。等到吕布战败,曹操擒获了臧覇等人,接纳并厚待

他们,又割青州、徐州等地区,委派臧覇等人看守。

当时,袁绍已经兼并了公孙瓒,掌握了四个州的地方,手

下有十多万兵众,准备进攻许都。曹操部下诸将觉得袁绍强

大,不可抵挡。曹操却说:“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大才疏,

色厉内荏,嫉妒贤能,又缺少威信,他的兵虽多,却不能清晰

组织,良好指挥;他虽然部下有猛将,却不会使用。他手握众

土,量产丰富,正好作为送我们的礼物!”八月,曹操进军黎

阳,派臧覇等人领兵进入青州,击破了齐、北海、东安等地,留

下于禁屯兵在河上。九月,曹操回许昌,分兵驻守官渡。十一

月,张绣率领部下来降,曹操封张绣为列侯。

十二月,曹操带军进驻官渡。

袁术自从在陈县战败之后,逐渐陷入困境。袁谭从青州

派人迎接袁术。袁术想要从下邳北上,曹操派遣刘备、朱灵

二人去截击他。就在这时,袁术突然病死。程昱、郭嘉听说

曹操派刘备去拦截袁术,对曹操说:“刘备不可以放走!”曹

操也感觉后悔,不过已来不及追赶了。刘备在这次被派遣之

前,就与董承等人合谋要诛除曹操。因此,刘备到了下邳,便

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将兵屯驻在沛县。曹操派刘岱、王忠二人

去攻打刘备,未能取胜。

【原文】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

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

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

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

遂东击备,破之,生禽①其将夏侯博。

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

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

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

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

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

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

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

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

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

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

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

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

“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

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

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注释】

①禽:通“擒”,捉拿、拿获之意。

【译文】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欲谋杀曹操的秘密被泄露,

同谋人都被杀。曹操要自向东攻打刘备,诸将都劝说他:

“与您争天下的人,是袁绍。如今袁绍正要来打我们,而您弃

袁绍于不顾,要东征刘备,如果袁绍乘虚而入,从背后攻打我

们,将如何应付?”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此时不消灭

他,他日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但遇事迟疑,必然不会动

兵的。”郭嘉也劝曹操先攻刘备,于是曹操出兵攻击刘备。曹

操打败了刘备军队,并生擒刘备部将夏侯博。

刘备败逃,投奔袁绍,曹操擒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

部将关羽屯兵在下邳,曹操进兵攻打下邳,关羽战败投降。昌

豨为追随刘备,叛变于曹操,曹操攻破了昌豨。曹操带兵回到

官渡,袁绍果然如曹操所料,没有乘隙出兵。

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于白马地方攻打东郡

太守刘延。袁绍则自带兵进驻到了黎阳,想要渡黄河。夏天

四月,曹操自领兵去救刘延。荀攸劝曹操说:“如今我们兵

少,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只有分散敌方的势力,才可以与袁、、、、


  前言

前言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对历史的

演绎,但这句话确是对历史的高度总结。历史上的朝代

更迭确实如此,分分合合、反反复复。

一般来讲,在稳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但对

后世的读史者来说,这部分历史往往平淡而略显乏味;

动荡期则恰恰相反,战乱频起的时代往往可以给读史者

带来更多的启示。纵观中国历史,三国时期的故事,zui为

精彩。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不仅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奸雄和枭雄,还有诸如诸葛

亮、荀彧等高明的谋臣、政治家,更有像关羽、张飞那样

的猛将。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彼此

都展示着自己的实力,相互角逐,相互依存。

对他们来说,只有天下的形势,没有永远的敌我。有

些人昨天还是同盟,已然开战;有些人昨天还视彼

此为仇雠,但已然称兄道弟。不是这些人毫无原则,

而是他们明白,什么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从这些故事

中,我们可以读出形势、读出智慧,更能读出人性。这是历

史人物的魅力,也是历史的魅力。

相对于小说的演义,真正的历史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巧

合与夸张,却多了厚重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一样精彩。

《三国志》便是忠实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zui重要著

作。作者陈寿,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陈寿生于蜀汉,一

生命运多舛,屡遭贬谪,但并未灰心,而是开始从事史书

创作,zui后历经十几年完成了《三国志》。

陈寿zui为世人称道的是他的客观。他一生有很多不

如意,但书写史书的时候不带半点怨气,也不会随意褒贬

人物,而是忠实地还原历史,还每个人以本来面貌。他的

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三国志》的质量。

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忠实的史学家,这便是《三国

志》魅力的来源。时代给了它本身的精彩、真实,又让它多

了一份厚重。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抛去文采不讲,单单

看故事的精彩程度,《三国志》是zui好看的史书。

也正是因为本身的精彩,根据书中的各种故事演义

而成的小说《三国演义》才会风行。本就精彩的故事,加

上文学家的渲染,自然更加吸引读者。然而,历史自有其

道理,历史故事也自有其独特之处。从这个角度讲,《三国

志》比《三国演义》更值得一读。

本书是简行本,不过这个“简”并不是随意缩减,而是

精简。我们选择了《三国志》zui为精彩的部分,原文呈现,

又加了必要的注释,并附上译文,这样,读者既能从原文

中读出属于历史的那份厚重,又能越过文言文的晦涩读懂

当时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可以 印刷也行 很便宜

评分

东西一般

评分

孩子很喜欢!

评分

收到货后,十分实用,可以

评分

可以说非常坑了,七元的运费,但书的内容非常好

评分

物流很快,质量很好,性价比高,物美价廉,五星好评!

评分

价廉物美,快递很快。还送我一个三国志!

评分

孩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