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
牛力力
中國圍棋協會五段,1961年生於哈爾濱,現居日本。1982年獲得圍棋全國個人賽女子4名。20世紀80年代赴日本留學,並成為陪伴吳清源時間*長的助手。除圍棋外,牛力力還擅長寫作、書法。
吳佳澄
吳清源長女,現居日本。吳清源與夫人吳和子育有子女三人,分彆為長子吳信樹、長女吳佳澄、次子吳昌樹。
周俊勛
職業九段圍棋手,颱灣“中國圍棋會”一品, 颱灣1979年成立職業圍棋製度後的第1位職業九段棋手,也是颱灣地區第1位圍棋世界冠軍。6歲開始接觸圍棋,14歲成為職業棋士,曾拜宋雪林為師。因右臉的紅色胎記而有“紅麵棋王”之稱。
周剛
專業圍棋工作者,雜誌《圍棋天地》社長、總策劃指導。於1985年開始發行的《圍棋天地》是國內**的圍棋類刊物,不僅有教學作用,且對圍棋文化的推廣産生瞭重要影響。本刊由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和中國圍棋協會主辦,每月兩期,是國內發行量*大的圍棋雜誌。
劉知青
北京郵電大學九鼎計算機圍棋研究所所長。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係,1994年12月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係,獲得博士學位。曾參與美國DRAPA、NIH的研究項目,主持開發計算機圍棋軟件“本手圍棋”,多次獲得國內計算機圍棋錦標賽冠軍。主要研究方嚮:函數化程序語言、操作係統。
儒道互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曆史上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儒道兩傢思想,於中國文化而言,仿佛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祖先智慧的結晶,自然也浸潤其中。可以說,儒道文化的精神在圍棋藝術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
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圍棋就被印上瞭儒傢烙印,並在後世的演進發展中被不斷強化。關於圍棋的起源,目前可找到的最早典籍資料是戰國時期的《世本》。《世本》一書,相傳為戰國時趙國史官所作,其內容主要瞭記載黃帝以來至春鞦時列國諸侯大夫的氏姓、世係、居(都城)、作(製作)等。《世本·作篇》裏提到瞭圍棋的起源:“堯造圍棋,丹硃善之。”按照《世本》的說法,上古時期五帝中的堯帝發明瞭圍棋,他的兒子丹硃擅長圍棋。不過,《世本》原書早已失傳,我們現在見到的是後人的輯本,各種不同的輯本中也不是都有這八個字。有人認為,這八個字或是根據《博物誌》杜撰。關於圍棋起源,後世的各類圍棋史著作引用次數最多的,是西晉張華的《博物誌》。《博物誌》裏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硃;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或雲”也就是說,有人說圍棋的發明者是堯,但也有的人說是舜。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幾乎當下的所有圍棋史都是這麼說的。不過,我們真去查找一下《博物誌》就會發現,現存的《博物誌》裏根本沒有這條記載。這是因為,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誌》已非當年張華的原本。根據東晉王嘉《拾遺記》說:《博物誌》一書原有400捲,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捲。盡管這種說法目前沒有佐證,但《隋書·經籍誌》雜傢類著錄本書時即為10捲。而今本內容混雜,文辭疏略,注釋也隻有寥寥數則,已不是原書原貌,並且裏麵也未齣現這條記載。
也就是說,我們所見的《博物誌》裏的這段文字實際上是二手材料。不過,引用過這段文字的古代典籍很多,如《古今事文類聚》和宋代江少虞的《事實類苑》裏就都引用過,宋代高承的《事物紀原》、明代陳士元的《論語類考》裏也都引用過前半句。這基本可以斷定,雖然今本上沒有這段文字,但還是較為可信的。
做那麼多個係列,那麼多大廚說,哎我都是
評分支持京東圖書,正版保證,雖說活動不如從前,但也挺給力的,又花瞭不少大洋囤書。
評分整體感覺良好,期待閱讀!
評分活動買的中信齣版書籍,估計要一段時間纔能看瞭。
評分618中信很給力。書不錯,是我所想要的。
評分不錯。物流也快。服務態度也好。很滿意。
評分好
評分很喜歡知中係列,瞭解更多關於中國的基本知識,更好的生活。
評分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