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围棋教室(从入门到业余初段第2版)》由黄希文主编,本次修订,增加了一些布局方面的新内容,整合了定式的新变化,同时在死活当中删掉了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比如“金柜角”部分。原版书中只在前两册有“专家提示”,此次修订将后两册也补充了相关的专家提示内容。
黄希文,东北牡丹江人,1963年生。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队,1982年定为职业四段,1990年晋升为职业六段2Il世炙"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1998年从**队退役,开始编写围棋类图书,到目前为止,出版了《阶梯围棋教室》和《阶梯围棋星级题库》等50余本围棋图书。
**章 迅速学会围棋
**讲 简明围棋常识
**节 棋具与规则
一、棋具
二、基本下棋规则
第二节 边学边下——围棋常用着法
一、飞、尖、立、拆、长
二、跳、扳、断、托、虎
三、刺、挖、夹、枷、双
四、镇、并、碰、搭、爬
五、退、接、点、扑、吃
第二讲 开局原则
**节 角的价值及占角的位置
一、角的价位
二、占角的位置
第二节 守角与挂角
一、守角
二、挂角
第三讲 从角到边
**节 拆的目的和性质
一、拆二
二、拆三
三、拆四
四、拆的法则
第二节 拆的顺序
一、不能放过的大场
二、要考虑高低位平衡
三、厚的知识
第四讲 围棋基本技术
**节 气的计算和紧气的方法
一、长气和紧气
二、对杀时气的计算
第二节 吃子的魔术
一、常用吃子五法
二、特殊吃子四法
第二章 初级死活和手筋
第五讲 基本死活
**节 基本活形——两个真眼
一、不用补的活形
二、需补一手的棋形
第二节 基本死形
一、点一手就死的棋形
二、不点也死的棋形
第三节 特殊的棋形
一、劫活
二、双活
三、盘角曲四
第六讲 由浅入深的常见死活题
**节 角上的初级死活
一、角上常见的初级死活
二、角上的古典实用初级死活
三、角上的初级手筋死活
第二节 边上的初级死活
一、边连角的初级死活
二、边上的初级死活
第三节 中央及其他的初级死活
一、中央的趣味死活
二、其他的手筋死活
第七讲 基本手筋
**节 什么是手筋
一、手筋是如何发现的
二、手筋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手筋类型
一、常用攻击手筋
二、常用对杀手筋
三、常用腾挪手筋
第三章 简明布局类型
第八讲 布局类型与历史
**节 小目布局
一、对角小目布局
二、秀策流布局
三、平行小目布局
四、其他小目布局
第二节 星布局
一、对角星布局
二、二连星布局
三、三连星布局
四、星小目布局
五、其他星布局
第三节 中国流布局
一、低中国流布局
二、高中国流布局
三、迷你中国流布局
第四节 其他布局
一、天元型布局
二、三三布局
三、目外布局
四、高目布局
第四章 基本定式
第九讲 富于机动发展的星定式
**节 小飞挂
一、小飞应
二、单关应
三、大飞应
四、压
五、一间低夹
六、一间高夹
七、二间高夹
八、二间低夹
九、三间低夹
十、三间高夹
十一、脱先
第二节 其他挂法
一、一间高挂
二、二间高挂
三、大飞挂
第十讲 千变万化的小目定式
**节 坚实的小飞挂
一、小尖、小飞和拆二
二、严厉的一间低夹
三、传统的二间低夹
四、三间低夹
五、*严厉的一间高夹
六、均衡的二间高夹
七、悠然的三间高夹
八、其他下法
第二节 位高步快的一间高挂
一、飞
二、一间跳
三、下托
四、雪崩形
五、外靠
六、一间低夹
七、二间高夹
八、其他下法
第三节 防止夹击的大飞挂
一、尖
二、肩冲
三、一间夹
四、二间高夹
五、脱先
第四节 轻灵的二间高挂
一、飞.
二、角上飞
三、上靠
四、夹
五、脱先
第十一讲 目外、高目、三三定式
**节 目外定式
一、小目挂
二、高目挂
三、三三挂
第二节 高目定式
一、小目挂
二、三三挂
第三节 三三定式
一、肩冲
二、一间挂
三、小飞挂
四、大飞挂
第五章 中盘基本战术
第十二讲 防守反击
**节 防守的意义
一、立于不败
二、忍耐是金
第二节 必须反击
一、该出手时必出手
二、图彼之利,以逸待劳
第十三讲 攻击的方法和效果
**节 攻击要看准时机讲究方法
一、攻击时机的把握
二、各种攻击的方法
第二节 攻彼顾我,追求效果
一、攻击得空
二、攻击成势
第十四讲 打入常型
**节 角部常型打入的攻防
第二节 边上常型打入的攻防
第六章 官子知识
第十五讲 官子基础
**节 收官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收官
二、收官的作用
第二节 棋局形势的判断
一、养成形势判断的好习惯
二、利用收官提高胜率
第三节 官子的计算方法
一、出入计算法
二、折半计算法
三、加倍计算法
第四节 官子的种类
一、双方先手官子
二、单方先手官子
三、双方后手官子
第五节 收官的次序
一、同类型官子的收官次序
二、不同类型官子的收官次序
第十六讲 官子常识
**节 常见官子的大小
一、常见五目以下的小官子
二、常见六至十目的官子
三、十目以上的大官子
第二节 常用收官技巧
一、扳接
二、飞
三、尖
四、立
五、托
六、跳
七、点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收录和索引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后续的复习和查阅至关重要。虽然是入门教材,但它在一些基础定式的变化上涉及得相当全面,而且作者很细心地在每章的末尾设置了“本章回顾”和“自测小题”。我发现自己学习完一章后,对照这些回顾和测试,能够很快地发现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到位了,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术语表非常清晰,很多我第一次接触的围棋词汇都能在这里找到准确的定义和对应的棋例,这为我后续阅读更专业的围棋书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设计明显考虑到了读者的“成长性”,它不仅教你当前这一步怎么走,更是在为你未来的进阶铺路,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那种清晰明了的图文结合方式,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很多教材要么就是图太多字太少,要么就是排版密密麻麻的,看两页就头晕眼花。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在棋盘的布局和招式的讲解上,真的是做到了图文并茂,而且重点突出。比如讲解定式的时候,它会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加粗的线条来强调关键的着点,这比纯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很多时候,我光看着图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然后回头再看文字解释,就豁然开朗了。这种设计真的体现了作者对教学的用心,知道初学者需要什么样的视觉引导。而且书本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摸起来很有质感,翻页的时候也不会有廉价感,这让我在学习的时候心情也特别好,感觉自己捧着的是一本精品。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实战应用指导部分印象极其深刻,很多入门书都会忽略这一点,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但这本书很实在,它提供了很多模拟实战的场景,让你在看完理论后立刻就能动手操作。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手筋”的章节,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设置了一些“如果你是白棋,你会怎么走?”这样的问题,然后紧接着就是详细的解析,告诉你每一步选择的利弊。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参与感和记忆深度。我经常会把书里的棋局拿到棋盘上摆一遍,那种亲手操作的体验是看电子版或者视频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实战性,让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陪练,时刻在你身边指导你如何应对真实的棋局变化。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太友好了,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气息,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和你泡茶聊天,慢慢引导你入行。作者的用词非常口语化,但绝不失专业性。他似乎知道初学者在哪些地方容易产生误解,并在关键点上特别设置了“注意”、“陷阱”或者“常见误区”这样的提示框。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高难度概念时所采用的幽默感。比如在讲到如何避免被对手“套路”时,作者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个陷阱该如何规避。这种亲切而不失严肃的教学态度,让学习围棋这件事变得非常愉快,完全消除了我之前对围棋高深莫测的恐惧感。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得相当精准,它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心理,知道我们既想快速入门,又怕学到的都是些花架子。它不像市面上某些教材,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术语和变化图,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递进性非常自然,从最基本的提子、打吃开始,一步步过渡到眼位、活棋,再到布局和中盘的常见战术,整个学习路径设计得像一条平缓的阶梯,让你每走一步都感觉自己有进步,但又不会觉得压力太大。特别欣赏它对“地”和“势”的解释,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让我这个棋盲也能立刻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且,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法,而是会穿插一些对局面的分析,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下,而不是“该”这么下,这种思维的引导比死记硬背招法要高明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