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百玲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4卷 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收录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 著作方面的研究资料,从研究历程、文本与写作、版 本与传播、研究情况、总体介绍和评价等方面对马克 思恩格斯的晚年著作与笔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马 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与笔记中涉及的民族学、文化人 类学、社会学、古代社会史、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问 题。
作为民族学家的卡尔·马克思
[美]劳伦斯·克拉德
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
[关]劳伦斯·克拉德
马克思的*后手稿:历史和现实
[苏]伊·列·安德烈也夫
《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评介
[美]劳·克拉德
马克思对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所做的摘要
笔记简介
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第26卷说明
恩格斯对德意志人的历史的研究
——恩格斯《(论德意志的原始历史)的提纲(*初计划)》及
《论德意志人的原始历史》和《法兰克时代》等手稿的
写作过程及流传情况
《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的意义和影响
[民主德国]约·海尔曼
《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的写作过程
[民主德国]约·海尔曼
《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1884—1895年在德国社会
民主党内的传播
[民主德国]乌尔苏拉·赫尔曼
马克思恩格斯与柯瓦列夫斯基及其著作
[联邦德国]汉斯一彼得·哈斯蒂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学著作方面的比较(一)
[美]劳·克拉德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学著作方面的比较(二)
[美]劳·克拉德
马克思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艾福成
国外对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研究
杜章智
对马克思晚年思考的思考
——关于社会演进的轨迹
张奇方
论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中的“人类学笔记”
荣钊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启示
张奇方
马克思《民族学笔记》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徐若木
马克思论东方穆斯林社会
[美]彼得·胡迪斯
马克思的“新人道主义”、“民族学笔记”和妇女解放
[美]拉·杜娜耶夫斯卡娅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困惑与思考(提纲)
——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到马克思晚年
“人类学笔记”
张奇方
两种生产和两个转变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研究
徐若木
略论人类学从摩尔根到马克思
贺麟
马克思晚年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许苏民
原始道德的形成、演变及其特征
张正霖
试析《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nation一词的涵义
王明甫
论19世纪80年代后期恩格斯著作中的若干观点
[德]汉斯-迪特尔·克劳泽雷纳特·梅尔克耳
恩格斯论原始公社制度分期的基础
[苏]P.M.努烈也夫
女性问题社会学研究:恩格斯的遗产
[法]甘·德洛奈
说实话,最初是被“中央编译局文库”这个名号吸引过来的,毕竟这个机构在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和研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4卷,专注于经典作家著作的深入研究,更是让我期待值拉满。当我真正拿到这本书,并开始阅读时,它的厚重感和专业性扑面而来。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特定文本的细致解读,不仅仅是表面意思的翻译,更深入地挖掘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思想背景、逻辑链条以及理论的演进。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核心概念的阐释,可能需要花费数页篇幅,从不同的角度、引用多位学者的观点来进行对比分析,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但又热爱深度阅读的读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的记录,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虽然有时会觉得某些篇章需要反复咀嚼,但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它迫使你去思考,去质疑,去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
评分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系列,尤其是收录了经典作家著作研究的卷册,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读者来说,都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个人接触这套书的时间不算太短,但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体悟。书中的内容并非只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以一种非常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在梳理经典作家思想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察,比如如何从一个概念的萌芽追溯到其最终的成熟,或者不同学者之间围绕同一理论的争鸣与对话,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而且,我注意到这套书在版本选择上也颇具匠心,许多都是基于最权威的原文进行的校勘和翻译,这对于避免信息失真、保证研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不如说是主动参与到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中,去感受那些伟大的头脑是如何思考、如何构建其宏大理论体系的。对于那些真正想啃下马克思主义这块“硬骨头”的同行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爱好者,我深知理论的根基在于经典。而《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这套书,尤其是其关于经典作家著作研究的卷册,恰好满足了我寻求理论源头活水的渴望。《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4卷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与思想巨匠进行对话的奇妙体验。书中的内容,并非是经过后人稀释或改造的二手信息,而是直接呈现了那些奠基性的理论成果。我尤其对书中收录的对于某一具体理论范式的溯源和梳理感到印象深刻,它清晰地勾勒出了该范式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熟的,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与其他相关理论的互动关系。这种还原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的论证过程,品味其思想的深刻之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了通往马克思主义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清晰地把握其核心要义。
评分每次拿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的第14卷,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学术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经典作家的著作,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深入的解读,将这些宏大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往往会引用大量原始文献,并进行细致的比对和考证,这对于我们理解这些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其演变过程非常有帮助。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历史上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他们的思想穿越时空,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有时候,即使是一些看似晦涩难懂的论述,通过书中细致的解释和旁证,也能豁然开朗。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探索真理的方法和依据。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起点和坚实的后盾。
评分坦白讲,我接触的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不少,但《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系列,尤其是像第14卷这样聚焦经典作家著作研究的卷册,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通往思想宝库的密室,让我得以一窥那些奠基性理论的原始光辉。书中对于经典作家思想的梳理,并非是简单的二手整合,而是力求还原其最本真的面貌,并通过严谨的学术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理论演进过程的细致描绘,如何从一个细微的观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期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争论和发展,这些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体验一种严谨的学术探究过程,感受思想的力量是如何塑造历史的。它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表面的了解,上升到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层面,也让我对自己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