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简单的事简介
内容简介
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我们是否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追问什么才是投资的本质?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投资的本质?既然投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难以把握,我们能不能只试着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简单的事,把那些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投资中*简单的事》从作者邱国鹭多年投资的自身经验出发,剖析了“便宜才是硬道理”“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等简单易行的投资原则,阐明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这一观点,分享了易于普通投资者学习、操作的投资方法。
在对“投资中*简单的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作者用生动晓畅的语言分享了自己投资生涯中的丰富投资实例,使本书兼具了易读性与实操性。
作者简介
邱国鹭,CFA,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奥泰尔领航者对冲基金合伙人、美国韦奇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等职,在基金业15年的履历中包含了小型对冲基金创始人、60亿美元中型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2800亿大型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等从业经验。
精彩书评
★在波澜起伏的投资决策中,化繁为简的过程并不简单,这需要攀登过程中能冷静停下来回顾的反思能力,需要俯视众山小的大视野和大格局,也需要直至投资本质的洞察力。邱国鹭先生的这本书,凝聚了他在长期的投资生涯中进行化繁为简的投资的不断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累积的成果。
――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投资本是复杂的,之所以说投资中*简单的事,我以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对投资理解得深,理解得透,所谓大道至简,很多事其实想清楚就简单了。其二是投资者常常因为患得患失而致使心态失衡,从而做出有悖常理的判断和决策,但投资的本质一定是符合常理的,因此也是简单的。看过这本充满睿智的书,相信会对投资有更深刻的理解。
——
詹余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部主任)
★坚守科学理性的投资理念,是智慧与定力的考验。构建自成体系的投资方法,是专业与水平的反映。相信简单而非复杂,相信常识而非奇迹。邱国鹭的投资心得给投机取巧、迷信一夜暴富者以极大警醒,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陈鸿桥(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邱国鹭先生是价值投资知言行合一的践行者。本书以优美的文字、经典的案例和中西合璧的思维,将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向读者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价值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流化,将促进我国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转型时代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用。
——裘国根(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
★好书,有内容,值得一读。
——赵丹阳(赤子之心总经理)目录
推荐序 /I
自序 /V
、部分 投资理念
01 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
02 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关键
03 便宜是硬道理
【投资随想录】硬币的两面、遛狗理论、个例与规律、投资方法
第二部分 投资方法
04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05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06经验就像旧衣服
【投资随想录】扑克与投资、投资眼光、股票式债券
第三部分 投资风险
07价值陷阱与成长陷阱
08真假风险与安全边际
09价值投资的局限性
【投资随想录】往事如烟、几句废话、投资策略
第四部分 投资策略
10四种周期、三种杠杆,行业轮动时机的把握
11未来 10年:投资路在何方
12对冲中国:机遇与挑战
【投资随想录】投资大白话、国家竞争优势、《美国士兵守则》的投资解读
第五部分 投资心理学
13人性的弱点:投资者常见的心理误区
14后视镜
15傻瓜定价说
16这次不同了
17树动风动心动
18知易行难
附录 投资访谈
投资需要逆向思维
A股市场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土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行业配置,国内啤酒业已至拐点”
“狼性 3号”:一种是跑得快的人,另一种是熬得住的人
投资戒盲目,慎选“风口的猪”
后 记
收起全部↑精彩书摘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这三个问题中,、、个是估值的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问题1:估值 估值可以说是*容易把握的。一个股票便宜不便宜一目了然,看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一系列的指标,这一部分是*接近科学的,而且是*容易学的。
一个东西只要足够便宜,赚钱的概率就会高得多。我一直喜欢引用沃尔玛的山姆 ·沃尔顿说的一句话:“只有买的便宜才能卖的便宜”。他用这个理念来经营零售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买的便宜在投资领域要比零售领域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会说估值不重要,因为根据 2013年的行情, 5倍市盈率的涨不过 50倍市盈率的,谈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种情况很正常,每几年就会发生一次。但即使是*正确的投资方法,也不可能每年都有效。所谓正确的方法,是在 10年中可以有 6~7年帮助你跑赢市场;而错误的方法就是在 10年中只能有 3~4年能跑赢市场。如果你想每年都跑赢市场,就必须不停地在不同的方法之间切换,但是,要事前知道什么时候适用哪一种方法其实是非常难的。还不如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长期地坚持下来,这样一来,即使短期会有业绩落后的阶段,但是长期成功的概率较大。世界上每个成功的投资家都是长期坚持一种方法的,那些不断变换投资方法的人*终大多一事无成。
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资方法。一个投资方法能长期有效,正是因为它不是每一年都有效。如果一种投资方法每年都有效,这个投资方法早就被别人套利套光了。正如乔尔 ·格林布拉特( Joel Greenblatt)所说,,价值投资是有效的;第二,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第二点是点的保证。正因为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所以它是长期有效的。如果它每年都有效,未来就不可能继续有效。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事实就是这么简单。在资本市场,如果有一种稳赚的方法,就一定会被套利掉的。正因为有波动性,才保证不会被套利。
在建立研究方法之前,必须区分清楚“赌赢了”和“赌对了”是两回事。很多人以短期结果来倒推过程的正确。在股市中,短期来说,正确的过程可能给你带来糟糕的结果,错误的过程可能给你带来不错的结果。如果要让过程正确和结果正确达成一致,就必须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一种正确的过程和方法,能够以较大概率保证你在 5~10年中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但在 6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范围内,有时候你用一种正确的方法做,可能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
投资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投资分析中,简单的往往是实用的。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与之相对应的投资分析工具也同样简单。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3.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这“三板斧”分别解决的是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的问题,挑出来的“三好学生”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
“下一个伟大公司”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很多人会讲,买便宜货这种方法是捡烟屁股,是“烟蒂投资”。巴菲特也说过,宁可用合理的价格买一个伟大的公司,也不要以很低的价格买一个一般的公司。这句话我是完全认同的,但是在实践中我做不来。为什么呢?你认为中国有多少家公司可以被称为“伟大的公司”?市场整天在炒的这些
50倍的公司,都说会是“下一个伟大公司”,又有几个真的能兑现的?我认为彼得 ·林奇说得对,他说当有人告诉你“ A公司是下一个 B公司”的时候,要把 A卖掉,第二要把 B也卖掉。因为, A永远不会成为 B;第二, B已经被当作成功的代名词,说明它的优点可能已经体现在现在的股价中了。
如果你确实拥有巴菲特的眼光,在某家公司被人们广泛认为伟大之前发现它的伟大,那么你的超额收益肯定是很明显的。但是伟大的公司不是这么容易被发现的,很多大家曾经认为伟大的公司,后来发现并不伟大,或者已经“伟大”过了。
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达到高峰之后,很多被认为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伟大的”公司都破产或者衰败了。那几百个后来破产的互联网企业就更不必提了,即使如微软和英特尔那样当时确实是伟大的公司,占有 70%~80%左右的市场份额,有十多年利润稳定地增长,但是在 2000年之后,这两个公司的股价表现就长期不尽如人意了。 2000年大家都知道微软和英特尔是伟大的公司,但那之后它们已经没有超额收益了。
近年来,我问过许多基金经理一个问题:你认为哪个公司是*伟大的公司?大家公认伟大的那个公司,其实很可能已经不那么伟大了,你一定要在大家之前认识到这家公司的伟大,这其实是很难的。便宜不便宜我可以判断得出来,但对于伟大不伟大,我觉得真正能够判断的人不多。因为中国大多数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挺一般,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分到了一个相对吃力不讨好的环节,那些创新的、有定价权的、有品牌的公司,在 A股中相对较少。
有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是你想转型就能转型的。像美国在 100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强国了,但在品牌,特别是奢*品品牌上,美国也就只有蒂芙尼、凯迪拉克等有限几个。超高端品牌有很多是欧洲人创建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讲传承、讲路径依赖、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的。
我认为中国 2 500家上市公司中,伟大的公司肯定只占了个位数。 A股 2 500家公司中有 2 000家是垃圾公司,剩下的 500家中可能有 400家是普通公司, 100家可以算是优秀公司,而在这 100家中大概有 10家是伟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把这 10个左右的伟大公司找出来么?如果可以找出来,你就可以不重视估值。在绝大多数公司只是普通公司的前提下,你必须强调估值.....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简介
[基本信息]
l
分类:金融投资/个人理财
l 书名:《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l 作者:邱国鹭 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 冯柳等著
l 定价:69.90元
l 开本:16K
l 页码:320页
l 字数:31.2万
l 印张:21.25
l 出版时间: 2018年1月
l 责编:王玲
l 出版社:湛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l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财富汇
l ISBN: 9787220106644
[目录]
推荐序 中国价值投资实践的启示录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序言 简单理念的不简单坚守
邱国鹭
| 篇| 思想篇
01 回归投资的本质,做时间的朋友 /邱国鹭
02 在中国市场做价值投资的思路 /邓晓峰
03 我所理解的基本面投资 /卓利伟
04 行业周期的判断和投资思路 /孙庆瑞
05 逆向投资核心方法 /冯柳
06 在经济变化的主航道上投资 /王世宏
07 学习把重要的事情做到
投资思想 《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推荐序/邱国鹭
智者之书二 用资本创造价值 《3G 资本帝国》推荐序/邱国鹭
智者之书三 快乐投资的源泉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推荐序/邱国鹭
| 第二篇| 实战篇
08 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邱国鹭
09 “从0 到1”的陷阱和“从1 到N ”的机会 /邱国鹭
10 新牛市背景下的风险与机会 /邱国鹭
11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 /邓晓峰
12 深度研究, 从市场认知偏差中发掘大机会 /邓晓峰
13 如何做好投研选择题 /冯柳
14 价值投资的优势和企业成长的力量 /邱国鹭
15 5 178 一周年思考 /邱国鹭
16 股票研究的断舍离 /冯柳
17 市场的不可知与可知 /冯柳
18 对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 /冯柳
19 当我们谈论公司时我们谈什么? /卓利伟
20 从“渗透率”到“市场占有率” /韩海峰
21 投资中我们为何甘愿又“蠢”又“饿” /黄远豪
2017年度策略 在市场分化中集中优势 /高毅资产投研团队
2016年度策略 经济筑底,估值修复 /高毅资产投研团队
| 第三篇| 成长篇
22 邱国鹭:22 年股市投研框架概览 /《每日经济新闻》李娜
23 邓晓峰: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中国基金报》杨波
24 “股市常青树”孙庆瑞,为何长短期皆不败 /《上海证券报》陈俊岭
25 卓利伟,在A股市场长期坚持基本面投资 /《中国证券报》曹乘瑜
26 传奇高手冯柳,从职业股民到基金经理的修炼之路 /《上海证券报》安仲文
投资对谈录一 孙庆瑞对话邱国鹭:“股市常青树”是如何炼成的
投资对谈录二 邓晓峰对话邱国鹭:深谈十年投资经
附录一 价值信徒的坚守与百年老店的探索
附录二 高毅资产简介
[精彩样章]
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比较不平静,股市也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许多投资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板块比较有机会,经济是向好还是向下。近来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从5 178 点到现在市场下跌了近40%,但是有些板块平均涨了40%,比如白酒、家电、港股的汽车等。这些板块的股票的研究难度并不大,商业模式简单,估值也很便宜,季报、年报出来后业绩也很清晰。但是,为什么投资者在5 178 点的时候不愿意买这类股票,而追逐一些所谓的概念、主题、故事?今天回头看,这些炒概念、炒主题、讲故事的股票下跌了70%。所以我觉得,投资还是得回归公司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的一笔钱,能够在未来收回更多钱,用5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或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投资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预期而成长的东西。我们看投资的本质,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行业的维度
,看行业的商业模式。我经常说,买股票看行业,就像买房子看小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是不是学区房、小区中庭大不大等,这些因素你是无法改变的。公司也一样,即便有很优秀的管理层,但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你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会太好。而有一些行业,你会发现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业。原料也就是一把米、一斤水,可有的卖你500 元,有的卖你100 元,哪怕卖100 元,毛利率都在80% ~ 90%。2013 年、2014 年“三公经费”严管,大多数公司股价下调但还是很好赚钱。因此,从行业的维度看,首先是看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业的竞争格局。我们经常说格局决定结局,很典型的两家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调并不算很出众的行业,但是2005 年价格战之后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大优势的格局。行业格局优化后,即使整体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业绩增长也很快,股价也都涨了几十倍。
第三,看行业的空间。中国过去15 年走了美国100 年走的路,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上分别用了三五十年,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 年就完成了。中国变化很快,可以在三年时间内用掉美国一个世纪用的水泥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定有一些行业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经是夕阳行业。在行业选择上我们要避开这些夕阳行业,同时也要避开刚开始就“百舸争流”的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好,有100 家天使投资人往上扑,50 家VC 往里冲,公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的行业你不知道谁是赢家。《孙子兵法》说,要先胜而后求战,而非战而后求胜。所以看行业空间,要避开掉在夕阳行业的阶段,也要避开初期就处于百舸争流的阶段。我们要的是成长期和稳定期,白电就属于在稳定期,有些消费品在成长期,这种阶段下特别好做投资。当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第四,看行业的门槛。中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资本回报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净润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就会有100 个人“山寨”、1 000 个人抄袭。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从白酒行业来看,2012 年、2013 年有非常多的地产公司尝试开发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 年、2016 年都死掉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别人进不来。所以要想清楚,一家公司为什么能够持续保持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这个行业就看明白了。
公司的维度
我们要找品类优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看一看产品的定位。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家公司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会越大越强,还是会越大越难?有些行业的公司销售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径,可复制性就不强了,增长也非常难,这种行业就是越大越难,对这种行业要小心。中国有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是做系统集成的,成长过程中大量依赖人海战术,虽然销售是增长的,但是人均利润不断下滑,没有规模效应。这跟微软公司产品化的软件不一样。我们都想买行业龙头,要有规模优势,越大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