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与权利配置: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反思和出路》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详尽分析了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理论尤其是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发展历程。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应系统反思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实践困境和理论不足。在对权利群的论证中,澄清了个人信息保护不同权利基础的边界,对于具体权利界定也提出了较有创新性的观点。
刘金瑞,男,1987年10月生,山东沂南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网络安全应用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2.9-2013.8),研究领域为网络法、信息法、民法。现任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或参与互联网治理、大数据立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食品安全法治、党内法规制度等方面数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在《环球法律评论》、《东方法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章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 ……………………………1
*节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 …………………………1
一、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 ………………………………………2
二、对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 …………………………………………7
*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现状 ………………………………11
一、介绍性文章和著述 ………………………………………………11
二、观点性文章和著述 ………………………………………………13
第三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司法 ……………………………17
一、大陆地区 …………………………………………………………17
二、港澳台地区 ………………………………………………………26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结构脉络 …………………………………30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30
二、本书的研究结构和脉络 …………………………………………31
*章 个人信息自主控制的历史与现实困境 ……………………33
*节 个人信息自主控制模式的简史 ………………………………33
一、源起和早期发展 …………………………………………………33
二、变化和近期进展 …………………………………………………42
*节 个人信息自主控制的现实困境 ………………………………50
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 ………………………………………………51
二、臆想的选择和同意 ………………………………………………57
本章小结:看上去很美 …………………………………………………62
第三章 个人信息自主控制的理论反思 ……………………………66
*节 德国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及反思 ……………………………67
一、德国宪法法院人口普查案判决 …………………………………67
二、反思德国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 …………………………………74
*节 美国*法院的信息隐私权理论 ……………………………85
一、*法院的信息隐私权判决 ……………………………………85
二、美国信息隐私权判决的评论 ……………………………………95
本章小结:纠结的法官 ………………………………………………102
第四章 个人信息领域区分及权利配置 …………………………108
*节 个人信息之上的利益 ………………………………………109
一、个人信息之上的人格利益 ……………………………………109
二、个人信息的商业化价值 ………………………………………114
三、个人信息社会公共利益 ………………………………………118
*节 个人信息的领域区分 ………………………………………125
一、反思德国的领域理论 …………………………………………125
二、个人信息的领域区分 …………………………………………132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利配置理论 ……………………………………137
一、信息权利客体利益说 …………………………………………137
二、个人信息的确权规则 …………………………………………142
本章小结:权利的界碑 ………………………………………………146
第五章 个人私密信息与隐私权的重构 …………………………150
*节 反对信息自决的隐私观 ……………………………………150
一、个人信息自决的隐私观 ………………………………………150
二、反对信息自决的隐私观 ………………………………………154
*节 个人私密信息和隐私权 ……………………………………157
一、隐私保护的目的和价值 ………………………………………157
二、个人私密信息和隐私权 ………………………………………165
本章小结:狭义的信息隐私观 ………………………………………174
第六章 个人特征信息与财产权的构造 …………………………177
*节 对人格权商品化理论的反思 ………………………………177
一、公开权和人格权商品化 ………………………………………178
二、反思人格权商品化理论 ………………………………………184
*节 个人信息财产利益独立性证成 ……………………………189
一、财产利益予以独立保护的必要性 ……………………………189
二、劳动价值理论以及不当得利理论 ……………………………190
三、经济激励理论和消费者保护理论 ……………………………191
四、对证成理论的完善及批驳之回应 ……………………………193
第三节 个人信息财产利益的权利构造 ……………………………196
一、财产利益的独立性保护 ………………………………………196
二、反思个人信息泛财产化 ………………………………………198
三、财产利益的损害赔偿 …………………………………………202
本章小结:双重权利构造 ……………………………………………205
第七章 个人信息保护与人的自由权利 …………………………209
*节 个人联络信息与生活安宁权 ………………………………210
一、既有权利保护观点的缺陷 ……………………………………211
二、生活安宁权应为权利基础 ……………………………………216
我一直对信息时代下个人隐私的边界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个人信息似乎无处不在,而“被告知”和“被同意”的背后,我们真正的“自决”程度究竟有多少?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思考的方向。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在技术发展与个体权利之间存在的张力,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和技术层面的应对策略。我希望作者能从不同视角出发,例如从技术伦理、社会治理、个体赋权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谨得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部分的展开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核心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梳理了个人信息自决权的理论渊源,包括其在不同法域下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学派的观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大胆地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了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模糊地带和潜在的困境。这种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特别关注作者在“反思”部分是如何解构现有理论的,以及在“出路”部分,他提出的那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是相当考究,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沉稳的学术气息。当拿到手里时,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又略带些许磨砂感,翻阅起来不会有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页边缘的处理也非常精细,没有毛边,也没有明显的胶装痕迹,这细节之处更能体现出出版社的专业和用心。当然,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它的外在,更在于其内在的知识深度。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其中的内容,去探索“个人信息与权利配置”这个话题,特别是书中对“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反思和探索,这无疑是一个当下社会非常热门且亟待深入探讨的议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作者在梳理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历史演变时, references 了大量国内外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具体案例时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生动的现实情境相结合,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他在探讨“出路”时提出的那些“构建性”的建议,比如关于数据所有权、数据使用权等方面的设想,都让我耳目一新,也引发了我对未来法律制度走向的深入思考。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权利的深刻反思。我们常常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忽略了个人信息被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潜在风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个问题的框架,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信息自决权”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中它可能面临的挑战。作者在最后提出的关于个人信息权利配置的建议,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也对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信息权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非常赞赏作者在本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学术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