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作品 套装共2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复旦大学

吴思作品 套装共2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复旦大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思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社会
  • 文化
  • 潜规则
  • 历史解读
  • 访谈录
  • 吴思
  • 复旦大学
  • 中国历史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3660
商品编码:25315528935
包装:平装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3660
包装:平装
定价:35.00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 ISBN:9787309063660
  • 包装:平装
  • 定价:35.00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11-12-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72

编辑推荐

  什么是潜规则?在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同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后*除潜规则。

内容简介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 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本书入选“30年30本书”。 入选理由:这本书和作者的另外一本《血酬定律》,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吴思的著作和美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

作者简介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出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7年至今,供职于《炎黄春秋》杂志,先后任执行主编、副社长、总编辑。著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曾获评为《新周刊》2004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

精彩书评

  本书入选“30年30本书”,入选理由:这本书和作者的另外一本《血酬定律》,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吴思的著作和美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暨深圳报业集团,2008年12月

  吴思的《潜规则》和之后出版的《血酬定律》带来的巨大影响,已不仅仅限于阅读界,也不限于文化思想界,而且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度影响,亦可将两本书看成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感悟历史、观察现实的坐标。
  ——《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总结”

  “潜规则”
  ——21世纪词。

  作者在历史上写下现实的眉批。
  ——《新周刊》杂志

  上世纪90年代,我与吴思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交往模式,每次从天则所双周讨论会出来,站在方庄的车站上,讨论一个小时问题。没讨论完,经常车来了也不上。通常是他提出观点,然后用故事论证,让我反驳他。就这样,我跟吴思抬杠抬了好几年。《潜规则》中的那些道理和古代官场上的例子,吴思差不多给我从酷暑讲到寒冬,从寒冬讲到酷暑。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吴思会把这些话题系统化,形成一本书,而且是名著。印象*深的是,只要我往抽象里提炼问题和概念,他就打断,一定坚持还原成经验可理解的东西;坚持从常识中推导出公理,来推演那些元问题,也就是根子上的问题。这样讨论出东西,好处是推理实在,老百姓也能明白;但特别花时间,一个小时不够讨论一个细节的。多年后,我对吴思说,你这种方法很像胡塞尔和孔子的现象学方法,西方叫本质直观,东方叫实事求是(或格物致知)。
  ——姜奇平,《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

  我和吴思是在《农民日报》、《桥》杂志时的同事,80年代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背着一个很搞笑的军挎包,到处去寻找事实的真相。1988年我们去过一次大寨,去看一个集体主义的典型在分散模式的时代是怎么解决的。他跟一般记者不一样,除了事件本身的真相之外,还探究社会结构的真相。我们直奔大寨,跟农民在田埂上聊。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听说有找农民的记者,就开车过来了,搬椅子我们坐。跟农民聊怎么能坐着呢,就都站着聊。
  此人有国士风度,我当时私下认为是同事中能成大器的几个人之一。我对他的评价是“都市里的文化隐者”。他外表看着很漠然,实际上心很热。吴思有很多朋友,但某种程度来讲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他是很孤独的,他不是要解决个人的问题,而是要解决社会的问题。
  ——刘江波,触动传媒执行副总裁

  他和李亚平是同学,都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都喜欢到历史中发掘教训。他发明的“潜规则”一词非常流行,一次有人向法国学者马克介绍说,这就是“潜规则”一词的发明者,马克问,“潜规则”是什么意思?吴思用英文回答,说是“隐蔽的规则”。这个词比较贴近生活的历史,让人浮想联翩,比如老百姓说的“猫腻”,古人说的“形格势禁”,还有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经济的“钱规则”,确实有很多隐蔽的规则。中国,兵法*发达,“兵不厌诈”的意思是:没有规则,就是的规则。这种东西,确实值得研究。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们做研究的人,对潜规则其中的意思都是知道的,这本来是一个学理的概念,也有相关的描述,只是我们都没有人用潜规则来概括。吴思把这个概念形象化了,潜规则一出来,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特别生动。他通过历史来分析,又呼应现代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把潜规则变成一个公众概念。吴思开出一条研究历史的新路子,不是很学理,但很有智慧,很有冲击力。这正是过去的历史研究缺乏的。
  易中天也讲到一些权谋,但易中天的太简单化了。他们都说潜规则,但不同的是吴思对潜规则的态度是批判的,而易中天却在暗中有一种赞美之意,两人的取向不一样。当史学开始大众化以后,我们要考虑如何把握舆论的导向。我们应该让人民向善,而不是向恶。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吴思是个处变不惊的人,他不追社会热点,不像别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热点发言,他不做社会的跟班、不做市场的跟班,这一点很可贵。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对社会有通透的认识,做什么事情都会找到自己的一套认知的方法,不受别人的影响。他也是个非常节俭的人,走哪儿都骑自行车,住的房子也非常破,不是他没有钱,而是他应对世界的逻辑,不赶时尚。有的教授、学者聚一起都是谈房子、车子,他不求这个。有一阵他严格按照养生食谱来要求自己,吃几个蛋白、多少卡路里、多少单位脂肪,他都能数量化。在中国繁荣论和中国崛起论叫嚣得让中国人自己大都相信的时候,在中国人多以为“这里就是现代性,就在这里跳舞享受”的时候,吴思从历史老人那里借来了“奥卡姆剃刀”,他那“片面的深刻”有力地拷问着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余世存,学者

  吴思给我*大的启发,是他的概念萃取和创造的办法。大家知道,“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这些概念,是吴思的萃取和创造,现在已成为流行语汇。可以说吴思丰富了中国语汇,深化了中国思想。有时我想,概念的萃取和创造,也许是衡量一位思想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就萃取不出来有用的概念。没有学术思考的灵气,就创造不出来可以流行的概念。
  治史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学究性的,去整理和还原历史的材料,另一种态度,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去研究历史,目的是解决今天的问题。吴思是有深切的现实关注的,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中国现实的运行逻辑,是为了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在这个意义上,吴思不是中国历史学家,而是中国历史思想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位中国历史的政治思想家。
  ——杨鹏,北京天下谷企业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 出版社: 
  • ISBN:9787309078756
  • 包装:平装
  • 定价:28.00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1-07-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12

编辑推荐

  黄仁宇把水烧到了80℃,吴思则把水烧到了100℃!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元规则……暴力*强者说了算,等这些看清楚了,你再来看历史,就跟庖丁解牛似的,目无全牛,全是关节,一刀下去,哗啦就开。从《潜规则》到《我想重新解释历史》,看吴思如何沸腾历史!

内容简介

  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1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目录

自序
一、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
1、理论的地基要打到单细胞生物
2、元规则理论的根基
3、从潜规则到血酬定律再到元规则
4、官家主义这个词
5、官家主义和血酬史观
6、建构血酬史观
7、重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8、基本概念出了问题
9、命名是认识世界的手段
10、历史与公正计算
二、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
1、局观历史
2、规则本身就是博弈的结果
3、拆解人间对局:潜规则的系列概念
4、历史对局的*极法则
5、我的写法就是解局之法
三、观念版图的融合
1、老子曲线
2、儒家与自由主义是可能调和的
3、《中庸》可以和自由主义接轨
4、谎言的成本和收益
5、我对几个基本概念及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从历史看现实
1、黑窑事件与地霸秩序
2、黑社会是怎样挣钱的
3、掠夺性策略的利益关系
4、官职交易的三种规则
5、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进化
五、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
1、我的心病与我的写作
2、研究苹果掉下来的道理
3、理论创造源于绝望
4、重建世界观的心路历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