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7517|正版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原書第5版) 心理學

4907517|正版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原書第5版) 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認知心理學
  • 認知科學
  • 心理學
  • 教材
  • 原書第5版
  • 學習
  • 思維
  • 記憶
  • 問題解決
  • 行為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鑫舟啓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24182
商品編碼:25523153633
叢書名: 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

具體描述

本店所售圖書均為正版書籍

 書   名:  【正版】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原書第5版)|4907517
 圖書定價:  65元
 作 者:  (美)凱瑟琳·加洛蒂(Kathleen M. Galotti)
 齣 版 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6/1/1 0:00:00
 ISBN 號:  9787111524182
 開   本: 16開
 頁   數: 272
 版   次: 1-1
凱瑟琳·加洛蒂
(Kathleen M. Galotti)
韋爾斯利學院心理學和經濟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博士、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碩士。卡爾頓學院認知科學教授,並擔任由她於1989年幫助建立的跨學科領域項目負責人。她也是心理學係前係主任。她教授的課程包括認知和發展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同時也包括統計課程和心理學導論。
加洛蒂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學前階段到期的推理和決策技能的發展,以及青少年與製訂未來計劃、做齣重要承諾和學習新信息的方式。她的研究基金來源於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斯賓塞基金會和美國國傢健康研究院。其主要著作有《做齣重要的決定:人們是如何麵對重大生活抉擇的》(Making Decision That Matter: How People Face Important Life Choice,Erlbaum,2002),教材《認知發展:從嬰兒到青少年》(Cognitive Development: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Sage,2011)。她也在同行認可的一些雜誌上發錶或共同發錶瞭幾十篇論文。
譯者簡介
吳國宏
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學士、碩士、博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係副教授、係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分會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教授課程:本科生的《心理學導論》《發展心理學》《智力心理學》,以及研究生的《高級應用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專題》。
主要研究領域:皮亞傑理論、現代智力理論、智力風格、兒童認知發展、父母教養風格、社區心理健康。
主要研究成果:翻譯教材、論著約300萬字,包括《IQ》《成功智力》《認知心理學》等,在《心理科學》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十幾篇,主要涉及的領域為兒童認知發展。
認知心理學學習者對該領域有著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覺得它既有趣又高雅,涵蓋瞭有關人類思維的基本話題--我們是如何記憶的以及我們究竟記住瞭什麼;我們是如何在頭腦中組織信息的;我們是如何調動這些信息以及其他心理資源以做齣重要決策的。有些人則認為認知心理學領域彌漫著學術的氣息,充斥著遠離實際生活的各種現象的復雜模型。
作者編寫本書的初衷就在於填補這一鴻溝,告訴後一個陣營中的讀者這一領域所提供的知識是多麼讓人感到興奮。作者認為,主要問題在於實驗室研究與現實生活的脫節。教科書往往是全然關注實驗室的研究,卻沒有嚮學生展示這一研究工作對於現實生活的意義。學生們讀完本書後,一定能夠明白認知心理學傢們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他們所從事的研究。
本書既迴顧瞭定義該領域的堪稱"經典"的研究,也介紹瞭一些長期以來挑戰人們認識的新方法;既著重討論瞭我們是如何在心理上錶徵和儲存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大量信息的,也介紹瞭所謂的"高級"認知,包括對語言、問題解決、推理和決策等主題的討論;介紹瞭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的認知發展,以及個體差異和跨文化研究。
第5版進行瞭本書迄今為止為重大的一次修改,內容上做瞭大量的精簡。對一些章節進行瞭閤並,使得內容更富於組織化,篇幅也有所縮減,非常適閤已經修過心理學導論的學生使用。

前 言
第1章 認知心理學:曆史、方法和研究範式 / 1
1.1 認知研究的各種影響 / 2
1.1.1 結構主義 / 3
1.1.2 機能主義 / 4
1.1.3 行為主義 / 4
1.1.4 格式塔心理學 / 5
1.1.5 個體差異研究 / 6
1.1.6 "認知革命"與認知科學的誕生 / 7
1.1.7 一般要點 / 9
1.2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9
1.2.1 實驗和準實驗 / 9
1.2.2 自然觀察 / 10
1.2.3 控製觀察和臨床訪談 / 10
1.2.4 內省法 / 11
1.2.5 對神經基礎的研究 / 11
1.2.6 一般要點 / 11
1.3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範式 / 11
1.3.1 信息加工的方法 / 12
1.3.2 聯結主義的方法 / 12
1.3.3 進化論的方法 / 13
1.3.4 生態學的方法 / 14
1.3.5 一般要點 / 15
概要 / 15
復習題 / 16
第2章 大腦:結構與功能概述 / 17
2.1 大腦的結構 / 17
2.1.1 後腦與中腦 / 17
2.1.2 前腦 / 18
2.2 功能定位 / 19
2.2.1 官能心理學和顱相學 / 19
2.2.2 失語癥研究和其他映射技術 / 20
2.3 功能偏側優勢 / 21
2.4 腦成像技術 / 22
2.4.1 CAT(CT)掃描 / 22
2.4.2 磁共振成像 / 23
2.4.3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 23
2.4.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24
2.5 其他記錄大腦活動的技術 / 24
2.5.1 腦電圖 / 24
2.5.2 事件相關電位 / 25
2.5.3 經顱磁刺激 / 25
概要 / 25
復習題 / 25
第3章 知覺:模式與物體識彆 / 26
3.1 格式塔學派對知覺的看法 / 27
3.2 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 / 30
3.2.1 模闆匹配 / 31
3.2.2 特徵分析 / 32
3.2.3 原型匹配 / 35
3.3 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 / 36
3.3.1 知覺學習 / 37
3.3.2 字詞優勢效應 / 38
3.3.3 字詞知覺的聯結主義模型 / 39
3.4 直接知覺 / 40
3.5 知覺損傷:視覺性失認 / 42
概要 / 43
復習題 / 44
第4章 注意:配置認知資源 / 45
4.1 選擇性注意 / 46
4.1.1 瓶頸理論 / 47
4.1.2 聚光燈的說法 / 50
4.1.3 圖式理論 / 52
4.1.4 非注意盲視 / 53
4.2 注意的神經基礎 / 55
4.2.1 視覺注意的網絡 / 55
4.2.2 事件相關電位和選擇性注意 / 56
4.3 自動性和練習效應 / 57
4.3.1 斯特魯普效應 / 57
4.3.2 自動化加工和注意(控製)加工 / 58
4.3.3 特徵整閤理論 / 60
4.3.4 注意捕獲 / 62
4.4 分散注意 / 62
4.4.1 雙任務執行 / 63
4.4.2 自動化的注意假說 / 64
4.4.3 實驗室以外的分散注意:駕車時移動電話的使用 / 64
概要 / 66
復習題 / 67
第5章 工作記憶:形成和使用新的記憶痕跡 / 68
5.1 記憶研究的傳統方法 / 69
5.1.1 感覺記憶 / 70
5.1.2 短時記憶 / 72
5.2 工作記憶 / 76
5.3 執行功能 / 79
5.4 記憶過程的神經學研究 / 80
概要 / 81
復習題 / 82
第6章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記憶 / 83
6.1 長時記憶的特徵 / 83
6.1.1 容量 / 83
6.1.2 編碼 / 84
6.1.3 保持時間和遺忘 / 84
6.1.4 信息提取 / 87
6.2 長時記憶的細分 / 89
6.2.1 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 / 90
6.2.2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 91
6.2.3 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 93
6.3 加工水平理論 / 93
6.4 記憶的再建構特性 / 95
6.4.1 自傳體記憶 / 97
6.4.2 閃光燈記憶 / 99
6.4.3 目擊者記憶 / 100
6.4.4 被恢復的/錯誤記憶之爭 / 101
6.5 遺忘癥 / 104
6.5.1 順行性遺忘癥 / 104
6.5.2 逆行性遺忘癥 / 105
概要 / 107
復習題 / 107
第7章 知識錶徵:長時記憶中信息的儲存與組織 / 109
7.1 知識的組織 / 110
7.1.1 網絡模型 / 110
7.1.2 ACT模型 / 113
7.1.3 聯結主義模型 / 114
7.2 概念的形成與新實例的分類 / 116
7.2.1 概念和分類的經典觀 / 117
7.2.2 概念和分類的原型觀 / 118
7.2.3 概念和分類的樣例觀 / 120
7.2.4 概念和分類的圖式/腳本觀 / 122
7.2.5 概念和分類的知識基礎觀 / 124
概要 / 126
復習題 / 127
第8章 視覺錶象和空間認知 / 128
8.1 長時記憶代碼 / 129
8.1.1 雙代碼假說 / 129
8.1.2 關係-組織假說 / 129
8.2 錶象的實證研究 / 130
8.2.1 錶象的心理鏇轉 / 131
8.2.2 錶象掃描 / 133
8.3 心理錶象的性質 / 136
8.3.1 視覺錶象的原則 / 136
8.3.2 對心理錶象研究及其理論的評論 / 138
8.4 神經心理學的發現 / 140
8.5 空間知覺 / 142
概要 / 146
復習題 / 146
第9章 語言 / 147
9.1 語言的結構 / 148
9.1.1 音位學 / 149
9.1.2 句法 / 151
9.1.3 語義學 / 153
9.1.4 語用學 / 154
9.2 語言的理解和産生 / 155
9.2.1 言語知覺 / 155
9.2.2 語言産生中的言語錯誤 / 156
9.2.3 句子理解 / 157
9.2.4 文本段落理解 / 159
9.2.5 故事語法 / 162
9.2.6 格瑞斯交談原則 / 163
9.3 語言與認知 / 165
9.3.1 模塊假說 / 165
9.3.2 沃夫假說 / 166
9.3.3 神經心理學的觀點和證據 / 168
概要 / 169
復習題 / 170
第10章 思維與問題解決 / 171
10.1 經典問題和一般的解決方法 / 173
10.1.1 生成-檢驗法 / 173
10.1.2 手段-目的分析 / 174
10.1.3 逆嚮作業 / 175
10.1.4 迴溯 / 175
10.1.5 類比推理 / 176
10.2 問題解決的障礙 / 178
10.2.1 心理定勢 / 178
10.2.2 采用不完整或不正確的錶徵 / 180
10.2.3 缺乏關於問題的特定知識或專長 / 180
10.3 問題空間假說 / 182
10.4 專傢係統 / 183
10.5 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 184
10.5.1 無意識加工和醞釀 / 185
10.5.2 日常機製 / 185
10.6 批判性思維 / 186
概要 / 187
復習題 / 188
第11章 推理與決策 / 189
11.1 推理 / 189
11.2 推理類型 / 190
11.2.1 演繹推理 / 191
11.2.2 歸納推理 / 196
11.2.3 日常推理 / 198
11.3 決策 / 199
11.3.1 確立目標 / 200
11.3.2 收集信息 / 201
11.3.3 建構決定 / 201
11.3.4 做齣終選擇 / 201
11.3.5 評估 / 201
11.4 決策製定中的認知錯覺 / 201
11.4.1 可獲得性 / 202
11.4.2 代錶性 / 203
11.4.3 框架效應 / 205
11.4.4 錨定 / 205
11.4.5 沉沒成本效應 / 206
11.4.6 虛假相關 / 206
11.4.7 事後諸葛式偏見 / 207
11.4.8 證實偏見 / 207
11.4.9 過分自信 / 207
11.5 決策的效用模型 / 209
11.5.1 期望效用理論 / 209
11.5.2 多屬性效用理論 / 210
11.6 決策的描述模型 / 212
11.6.1 意象理論 / 212
11.6.2 再認啓動決策 / 212
11.7 推理和決策的神經心理學證據 / 213
概要 / 214
復習題 / 215
第12章 青少年期的認知發展 / 216
12.1 皮亞傑的理論 / 217
12.1.1 一般原理 / 217
12.1.2 發展階段 / 218
12.1.3 皮亞傑理論的反響 / 222
12.2 非皮亞傑學派對認知發展的研究 / 223
12.2.1 嬰兒期的知覺發展 / 223
12.2.2 幼兒句法的獲得 / 224
12.2.3 學前兒童記憶策略的運用 / 226
12.2.4 兒童中後期推理能力的發展 / 227
12.3 "是什麼獲得瞭發展":一些後皮亞傑主義的迴答 / 228
12.3.1 神經方麵的成熟 / 228
12.3.2 工作記憶容量與加工速度 / 229
12.3.3 注意與知覺編碼 / 230
12.3.4 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 / 231
12.3.5 策略 / 232
12.3.6 元認知 / 233
概要 / 234
復習題 / 234
第13章 認知的個體差異 / 235
13.1 認知中的個體差異 / 235
13.1.1 能力差異 / 235
13.1.2 認知風格 / 238
13.1.3 學習風格 / 239
13.1.4 專傢和新手的區彆 / 241
13.1.5 衰老對認知的影響 / 241
13.2 認知中的性彆差異 / 242
13.2.1 技能和能力的性彆差異 / 243
13.2.2 學習和認知風格上的性彆差異 / 248
概要 / 251
復習題 / 251
第14章 認知的跨文化研究視角 / 252
14.1 跨文化認知研究的實例 / 255
14.1.1 知覺的跨文化研究 / 255
14.1.2 記憶的跨文化研究 / 258
14.1.3 分類的跨文化研究 / 260
14.1.4 推理的跨文化研究 / 262
14.1.5 計算的跨文化研究 / 264
14.2 學校教育和讀寫能力的作用 / 266
14.3 日常環境中的情境認知 / 269
概要 / 272
復習題 / 272
譯者後記 / 273
圖錶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美國認知心理學傢加洛蒂代錶作
涵蓋瞭有關人類思維的所有基本問題
與日常生活結閤緊密的認知心理學教材
全麵展現認知心理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重大意義
多學科背景女性心理學傢獨特視角下的認知心理學
根據Treisman(1964)的理論,人們隻進行剛好能滿足所需的加工以區分注意和非注意信息。如果兩條信息在物理特徵上有所不同,那麼我們隻會在該水平上處理這兩條信息,並且很容易拒絕非注意信息。如果兩條信息隻在語義上有所不同,那麼我們就在語義層麵對信息進行加工,並且根據語義的分析來選擇注意哪條信息。語義處理需要更多的付齣,因此,我們隻在必要的時候纔進行這種分析。沒有被注意到的信息並非完全被阻擋,而是被弱化瞭,就好比調低音量以減弱聲音信號一般。具有低閾限的信息(“重要的”刺激)依然能被發現,即使它是來自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衰減理論和過濾器理論之間的不同:衰減理論允許針對所有信息的不同種類的分析存在,然而,過濾器理論隻允許一種分析。過濾器理論認為,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一旦經過物理特徵方麵的加工,便遭拋棄和完全阻攔;衰減理論則認為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僅僅被削弱,但是它們所包含的信息依然是能被利用的。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