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管理規範與質控標準(2017版)
定價:80.00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版次:1
齣版時間:2017年9月
開本:1/16
作者: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
裝幀:平裝
頁數:255
字數:431韆字
ISBN編碼 :9787117251396
重量:0.7KG
內容簡介
本書十二章,內容包括國傢關於醫學影像學的相關法律法規;放射科基本配置;放射科人員、設備和技術準入要求;放射科藥品管理規範;放射科規章製度;醫學影像檢查操作規範;醫學圖像質控標準;醫學影像診斷規範與質控標準;放射科教學管理質控規範;放射科科研管理質控規範;放射科信息化管理質控規範以及放射科介入治療規範等放射科質控與管理的各個方麵。
目錄
章 國傢關於醫學影像學的相關法律法規
節 醫學影像相關法律
一、放射性 品管理
二、放射性核素與射綫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第二節 醫學影像相關法規
一、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二、放射診療管理
三、X綫診斷放射防護及影像質量保證
四、大型 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
五、放射防護監督員管理規定
六、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
七、2011—2015年全國正電子發射型斷層掃描儀配置規劃
八、全國乙類大型 設備配置
第二章 放射科基本配置
節 放射科基本布局
一、放射科診療部門基本布局要求
二、放射科介入手術室基本布局要求
第二節 放射科人員要求與配置
一、放射科人員要求
二、放射科人員配置
第三節 放射科其他相關設備配置
一、輻射防護設備
二、磁共振成像安全保障裝置
三、信息化設備和急救設備
第四節 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要求
一、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
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管理規範
第三章 放射科人員、設備和技術準入要求
節 放射科人員準入要求
一、放射科診斷部門人員準入要求
二、放射科介入診療部門人員準入要求
第二節 放射科設備準入要求
一、科學研究型CT、MRI等大型設備配置準入要求
二、臨床研究型CT、MRI等大型設備配置準入要求
三、800mA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綫機配置準入要求
第三節 放射科技術準入要求
第四章 放射科 品管理規範
節 對比劑管理和使用規範
一、碘對比劑
二、釓對比劑
第二節 輔助用 的管理製度
一、抗膽堿類 物
二、鐵製劑
三、腸道清潔 物
四、利尿劑
五、血管擴張劑
六、降心率 物
第五章 放射科規章製度
節 放射科組織管理製度
第二節 放射科人員崗位職責
一、放射科崗位職責
二、放射科各類人員職責
第三節 放射科質量控製與安全管理
一、醫學影像質量控製和評價製度
二、放射科質量與安全管理製度
第四節 放射科持續改進製度
一、放射科核對製度
二、讀片製度及病例隨訪製度
第五節 放射科介入手術室製度
一、放射科介入診療管理製度
二、介入手術室管理製度
三、介入手術室消毒隔離製度
第六節 放射科應急預案與搶救
一、放射科患者緊急意外情況的預防和搶救預案
二、放射科危急值報告製度
第七節 工程技術網絡安全製度
一、放射科PACS/RIS信息安全管理製度
二、放射科輻射安全管理製度
三、設備維修保養及管理製度
四、設備故障應急預案
五、網絡故障應急預案
六、停電應急預案
第八節 進修生、實習生、研究生、規範化培訓醫師管理製度
第九節 受檢者隱私保護的相關要求
第六章 醫學影像檢查操作規範
節 X綫檢查操作規範
一、X綫檢查操作基本原則
二、頭部
三、胸部
四、腹部
五、盆腔
六、脊柱
七、乳腺
八、四肢及關節
九、消化道X綫造影
十、其他X綫造影
第二節 CT檢查操作規範
一、CT檢查操作基本原則
二、頭部
三、頸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柱
八、四肢及關節
第三節 MRI檢查操作規範
一、MRI檢查前準備和注意事項
二、頭部
三、頸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柱
八、四肢及關節
第七章 醫學圖像質控標準
節 概述
一、醫學圖像質量的基本要求
二、醫學圖像質量的評價指標
三、X綫圖像質量的等級評價標準
第二節 X綫圖像質控標準
一、頭部
二、胸部
三、腹部
四、盆腔
五、脊椎
六、乳腺
七、四肢及關節
八、消化道X綫造影
九、其他X綫造影
第三節 CT圖像質控標準
一、概述
二、頭部
三、頸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椎
八、四肢及關節
第四節 MRI圖像質控標準
一、頭部
二、頸部
三、胸部
四、腹部
五、盆腔
六、脊柱
七、四肢及關節
第八章 醫學影像診斷規範與質控標準
節 概述
第二節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格式和內容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資料
二、臨床診斷或信息
三、檢查部位和名稱
四、檢查方法
五、醫學影像學錶現
六、醫學影像學診斷
第三節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質量控製
一、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形式與要求
二、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資質要求和診斷報告審核製度
第四節 醫學影像診斷質量評價標準
第九章 放射科教學管理質控規範
節 放射科教學體係及教學管理基本要求
第二節 教學崗位配置及其要求
一、教研室主任崗位要求
二、教學秘書崗位要求
三、教師的崗位要求
第三節 教學崗位職責
一、教研室主任崗位職責
二、教學秘書崗位職責
三、教師崗位職責
第四節 教學質控規範
一、科室管理機構建立及培訓教師管理
二、放射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實施管理
第十章 放射科科研管理質控規範
節 科室科研管理機構及其管理要求
一、科室科研管理人員及其職責
二、科室科研人員的基本要求
三、科室科研的規章製度及奬懲措施
第二節 實驗室管理製度和操作規範
一、實驗室管理製度
二、動物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三、實驗動物的環境控製設施及管理
第三節 科室科研質控考核指標體係及管理
第十一章 放射科信息化管理質控規範
節 PACS/RIS基本功能與任務要求
一、受檢者信息和醫學影像服務流程管理
二、醫療質量管理
三、科研與教學的功能要求
四、設備資産管理、總務房産管理、消耗材料管理
五、統計與管理方麵的要求
六、員工信息管理
第二節 放射科信息化係統管理規範
第三節 互聯網醫學影像質控規範
一、互聯網醫學影像數據中心的質控
二、互聯網醫學影像醫療業務鏈的質控規範
三、互聯網醫學影像平颱軟件對質控的影響
四、互聯網醫學影像應用的網絡及終端質控因素
五、互聯網醫學影像平颱的管理規範對質控的影響
第十二章 介入醫學(科)管理規範
節 介入醫學(科)設置規範
一、介入醫學(科)的組成及隸屬關係
二、介入醫師隊伍的構成與基本要求
第二節 介入手術室的管理規範
一、介入手術室布局和基本條件
二、介入手術室管理一般規則
三、介入手術室消毒隔離製度
四、介入手術室安全管理
五、介入放射的防護
第三節 介入病區(房)的管理規範
一、介入病區(房)管理的主要內容與目的
二、介入門診的管理方法
三、介入病區(房)的管理
第四節 介入醫師資格準入與授權
一、醫師分級
二、手術權限
三、準入與授權
四、考核與再授權
第五節 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範
第六節 幾類重要疾病的介入 指南與共識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一直以為放射科的管理就是些行政事務,質控就是些檢查報告。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在影像的背後,隱藏著如此嚴謹和細緻的管理體係。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更是關於人、設備、流程的全麵管理。從設備采購的標準化,到日常維護的規範化,再到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每一個環節都寫得非常具體。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不良事件報告”的部分,它鼓勵我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和報告工作中的疏漏,並從中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種開放和負責任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學習。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瞭標準,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質量至上”的文化。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微小的環節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診斷結果,從而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作為一名影像從業者,我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這本書就是指引我們如何承擔這份責任的明燈。它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瞭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這本書真的超齣我的想象瞭!我之前對放射科的管理和質控這方麵一直都覺得很模糊,像是隔著一層紗,總覺得不夠係統和權威。拿到這本書之後,我簡直是愛不釋手。首先,它的內容非常紮實,引用瞭大量的國傢標準和行業規範,讓我能夠清晰地瞭解到什麼是“規範”,什麼是“標準”。特彆是2017版這個時間點,感覺是對過去幾年發展的一個總結和提升,內容的時效性很強。書中的例子都很貼切,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而是能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指導。比如,在設備管理的部分,它詳細列齣瞭每一步的檢查要點和記錄方式,讓我知道原來平時隨意的點檢背後有這麼多細節需要注意。還有在人員培訓方麵,也給齣瞭非常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考核建議。我之前總覺得質控就是做做樣子,看瞭這本書纔明白,真正的質控是滲透到影像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並且是要形成一套閉環的管理體係。翻閱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傢學習,他把復雜的知識點拆解得條理清晰,讓我一點點茅塞頓開。這本書的裝幀和紙質也非常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閱讀體驗極佳。總而言之,對於任何想提升放射科管理水平和質控意識的從業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放射科的質控可以做得這麼細緻!”我一直以為質控就是偶爾抽查一下設備,或者檢查一下報告的格式。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從影像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到圖像采集的各項參數設置,再到診斷報告的書寫規範,甚至是對患者的溝通和知情同意,都有非常詳細的標準和操作流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圖像質量控製的部分,它不僅講瞭如何評估圖像的好壞,還給齣瞭具體的改進措施,比如如何調整曝光參數,如何減少僞影等等。這些細節看似微小,但纍積起來對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之前所在的科室,總有些小問題反復齣現,比如報告格式不統一,或者一些設備參數設置不閤理,一直找不到根源。看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很多問題都源於缺乏係統性的管理規範。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秘籍”,把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睏惑都一一解開瞭。而且,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編寫的,這個權威性沒得說,內容絕對是經過反復推敲和論證的。我打算把書中的一些關鍵點整理齣來,在我們科室進行內部培訓,相信能有效地提升我們整個團隊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質量。
評分作為一個在放射科工作瞭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對“管理”和“質控”這兩個詞有些模糊的理解。總覺得是部門領導的事情,跟我們具體操作的醫生關係不大。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這本書用非常生動的案例和清晰的邏輯,把管理和質控的重要性貫穿到瞭放射科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基礎的設備維護,到復雜的影像判讀,再到後期的報告生成和歸檔,每一個步驟都有具體的規範和標準。它就像是一張詳細的“作戰地圖”,告訴我們如何纔能把放射科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又安全又有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持續改進”的理念,它不是讓你一次性做到完美,而是鼓勵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找齣不足,然後進行改進。這種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受用。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平實易懂,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對管理不太感興趣的同事,也能很快理解其核心內容。我已經在考慮把這本書作為我們科室新入職員工的必讀書目瞭,相信這對他們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在一綫工作的放射科醫生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過去幾年,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不僅要跟上技術的步伐,還要麵對日益嚴格的管理要求。有時候,真的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知道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錦上添花的。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為我們指明瞭方嚮。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書籍,而是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書裏對各種影像檢查的質控指標都有明確的界定,比如,對於CT的圖像清晰度,對X射綫的輻射劑量,對MRI的信號噪聲比,都有具體的量化標準。這讓我知道,我們現在的工作是否閤格,我們應該往哪個方嚮努力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規範化”的重要性,無論是設備的操作,還是報告的書寫,都要求統一的標準,這樣纔能保證診斷結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風險管理”的章節,它提醒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潛在的風險,以及如何防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管理智慧的結晶。拿到這本書,我感覺心裏踏實多瞭,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符閤行業最高標準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