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和宝宝一起赏名画(风景静物卷)-孕妈妈艺术胎教 | ||
| 作者: | 黄婧 | 开本: | |
| YJ: | 49.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6-05 |
| 书号: | 9787512712515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黄婧 毕业于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深爱艺术和哲学,热爱诗歌创作。已原创出版一套亲子共读的名画书。盼望通过文字表达真善美,把爱与欢愉带给大家。
精彩导读《睡莲》 莫奈
1914年-1917年 200cm*200cm 油画 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藏
默默仰望着永恒明光
吹来了随遇而安
垂柳岸是它的梳妆
像是一张绣花的纱窗
无尽的呼吸在欢畅
交织在睡莲的水床上
数不清的色彩斑斓
追向光影的微微荡漾
这到底是一片雾
还是一片云啊
梦的风铃在此刻摇响
梦的风铃
19世纪印象主义风景画家莫奈以“睡莲”为题,共创作250多幅作品,都以吉维尼的莲花池为对象。这幅画虽是一个小角,却令人有一种无边无际的幻想。
在这水天相接的画面中,我们难以辨寻,像是看到了混沌初分的那一刻,如此的神秘、富有诗意、以及美妙得不真实。
荡漾着睡莲的湖面CY了世俗的尘埃,带人们进入到一种空灵纯粹的SJ,静静地述说着天空的秘密。蓝天和白云是亲密的情侣,表现出甜蜜的爱意;白云偶尔变个形,和蓝天玩起了猜谜语。
这些都被静静躺卧的睡莲,仰望羡慕着。
岸边的垂柳是湖面倒影里的长辫姑娘,它或散开,或编着麻花,随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变幻着心情。睡莲,倒影与倒影里的一切,虚虚实实,如梦如幻。
水分离出无穷的色彩,滋养着莫奈的灵感。光色在交织中跳跃,仿佛唱出快乐的歌,有紫色、蓝色、绿色、黄色……
一朵朵清晰又模糊的睡莲或聚或散,或偷偷地躲在角落。莫奈细腻的用笔,让它们不那么容易被人遗忘。它们才是湖面里的主角,都被激活了,隐隐闪烁,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半遮着脸和我们玩耍。
水波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呈现出梦幻般的感觉。散开的睡莲是梦中的风铃,摇醒了沉睡的湖面。
哦,这梦中的风铃,是如此的可爱,莫奈希望人们不仅仅是接近它们,更是要身处其中。D我们走进画中,并住在里面,每一朵睡莲都会提供一个宁静思考的庇护所。
整幅画和谐、纯净、柔美,流露出爱的气息,带来无限的魅力,直达心灵的深处。人们的灵魂被感染着、熏陶着。莫奈用心画着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SJ。
莫奈说:普“天之下能引起我兴趣的,只有我的画和我的花。”
目录【目录】
1. 睡莲
2. 十五朵向日葵
3. 星空
4. 金色光束
5. 白桦林
6. 勇莽号战舰
7. 村落·冬天的印象
8. 春
9. 印象·日出
10. 孟特芳丹的回忆
11. 威文侯公园
12. 示巴女王上船
13. 松树林之晨
14. 狂欢节之夜
15. 林荫道
16. 干草车
17. 三月
18. 苹果与橘子
19. 异国风景
20. 雷安德利盖拉德城堡
翻开这本关于自然之美的书籍,我立刻被那些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作者似乎有着一双能洞察万物的眼睛,将光影的变幻、季节的更迭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闻到清晨薄雾中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穿过树梢洒在脸上的温暖。尤其是一些关于水面的描绘,波光粼粼的动态感被捕捉得恰到好处,让人心神为之荡漾。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大面积的留白配合精美的插图,使得每一幅画面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抑。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引导着读者去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美好细节。对于我这种平时生活节奏很快的人来说,静下心来品读其中的文字和图像,真是一种难得的心灵SPA。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复杂的艺术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一系列富有故事性的观察记录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色彩哲学的探讨,那种将色彩的冷暖、饱和度与人类情感建立起来的联系,分析得既专业又不失温度。举例来说,书中对不同画家处理“蓝色”的对比分析,竟然让我对这种再常见不过的颜色有了全新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感知世界的大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处涂抹一些颜色,试图模仿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微妙的色调过渡,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手把手教你如何“看”世界。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装帧工艺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适,那种略带粗粝的纹理与书中描绘的那些古典油画的厚重感形成了奇妙的呼应。更值得称赞的是印刷的精度,那些深沉的阴影和微妙的高光过渡,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几乎能让人感受到颜料在画布上堆叠的厚度。这对于鉴赏艺术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许多细节往往在低质量的复制品中会完全丢失。我甚至尝试用放大镜去观察某些细节,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术考察,而非轻松的阅读。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本身的敬畏。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心头一热的书,因为它成功地唤醒了我对生活本真的向往。书中那些关于静物构图的章节,简直是生活美学的教科书。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日常器皿,营造出古典油画般的质感与氛围。我被那种追求“不完美中的完美”的哲学深深打动,认识到即便是桌上的一只旧茶壶、几颗散落的莓果,只要用心观察和摆放,就能呈现出震撼人心的美感。看完这些章节后,我立刻动手整理了自己的书架,尝试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长期占据我视野的物品,结果令人惊喜——原来我的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画廊。这种立竿见影的实践指导,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之一,它让艺术不再高不可攀。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时间感”。作者似乎拥有跨越时空对话的能力,不仅回顾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对光线的把握,还穿插了印象派画家对瞬间光影的捕捉,甚至延伸到现代摄影中对景深的运用。这种宏大的时间跨度,让读者在欣赏单幅作品的同时,也能理解艺术风格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和迭代的。它教会我欣赏的不仅仅是最终呈现的图像,更是艺术家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做的选择与抗争。读完后,我再去博物馆看画时,那种“隔着玻璃看”的感觉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仿佛能理解画家当时心境的共鸣。这本书成功地将艺术史的厚重感,用一种极其个人化、亲切的方式传递了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