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司法律部(第三版)
定价:55.00元
作者:(美)巴斯里,(美)卡根,《公司法律部:第3版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11807533
字数:268000
页码:3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近些年来,由于公司法律顾问团队的专业技能以及更为熟悉公司运作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中承担的工作从传统的例行工作逐步向复杂的项目运作延伸,同时,在不同层面上,公司法律顾问逐渐成为能够参与公司决策的人。这些新的形势,对公司法律顾问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挑战。本书对公司法律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深入分析了公司法律顾问需要具备的战略眼光和技能,对公司法律顾问如何达到公司管理层不断提高的要求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内容提要
国务院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法制建设,2005年和2008年先后提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两个“三年目标”,明确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中国电信自2005年正式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以来,不断探索法律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法律工作团队,在法律工作体系和法律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电信组织编译的《公司法律部》一书,介绍了国外企业法律工作机构的运行,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实行对标,进一步完善法律工作体系,提升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公司法律部》从专业人士的视角提供了北美公司法律工作体系运行的全景图,对我们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法律管理有的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卡罗尔·巴斯里,1976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当时她是全国性的模拟法庭团队的成员。1976年至1977年任美国参议院反托拉斯和垄断小组委员会的助理法律顾问。1978年至1980年任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法律顾问。1980年至1986年,巴斯里女士是NWAyer广告公司的副总法律顾问。而后相继担任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以及Hall,Dickler,Lawler,Kent&Friedman;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1988年至1993年,巴斯里女士是Maidenform公司的副总法律顾问。1994年至1996年,任巴黎水(Perrier)集团公司的顾问。1994年起,任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顾问。1999年至2001年,她还担任了ChinaOnline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巴斯里女士曾担任的职位包括:美国公司内部法律顾问协会大纽约区执行董事;太平洋法律协会合规研究中心联合主席;纽约州律师协会国际法部公司合规委员会联合主席;美国律师协会国际分部国际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广告协会(美国区)董事;太平洋法律协会公司总法律顾问委员会成员。作为教师,巴斯里女士的任职包括:本杰明·N.卡多佐法学院公司法教授;纽约大学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公司法教授及GrantIrey讲席教授。2008年巴斯里女士担任希伯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2010年她作为富布莱特高级学者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授课。2001年10月,她荣获律商联讯《公司法时报》杰出法律服务奖。欧文·卡根,195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1958年加入纽约律师协会,并在纽约市任私人执业律师。1960年奎1968年,他在美国司法部下属反垄断部担任多个高级法律顾问职位。1968年至1986年,任Hertz公司高级副总裁和总法律顾问。1986年至1992年任GAF公司高级副总裁、助理总法律顾问和总法律顾问以及董事会成员。在退出活跃的执业生涯之后,卡根先生担任纽约大学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本杰明·N.卡多佐法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公司法教授。卡根先生还是多家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和特别法律顾问,并在纽约的一些律所中担任顾问。他现在是纽约卡根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卡根先生还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评论校友会的前任主席,并作为公司治理、公司合规和公司法律执业等方面的专家,著书立说、发表演讲、提供咨询。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怀揣着略带忐忑的心情翻开了这本《公司法律部(第三版)》。我对公司法相关知识算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总觉得在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填补这道鸿沟的希望。作者的语言风格朴实而有力,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直击要害,将复杂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预警与防控”的章节,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风险点,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识别、评估并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书中大量的实操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法律博弈之中,学习如何在危机时刻冷静分析,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证据链中找到突破口,如何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谈判。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枯燥的条文背诵来得深刻和高效。我曾面临过一个复杂的股权纠纷,在阅读了本书的相关章节后,我获得了新的启发,最终成功地为公司争取到了有利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迷茫时伸出援手,在你需要时给予指引。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公司法务团队的成员,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名在信息海洋中航行的水手,而《公司法律部(第三版)》则是我手中那艘坚实的领航船。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高级议题的探讨,层层递进,让非法律科班出身的我也能逐步掌握核心要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这一块的详尽阐述,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知识产权上,如何有效地保护和运用这些无形资产,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用的工具。例如,关于商标注册的策略、专利申请的流程、著作权保护的注意事项,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结合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另外,书中关于“合同管理”的章节,对于如何起草一份严谨的合同,如何审查对方合同中的陷阱,都有非常实操性的指导,这对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至关重要。我曾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审查了一份合作合同,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向领导提出了建议,避免了公司可能的损失。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它教会我如何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商业行为,如何将法律风险最小化。
评分这是一本为公司法务工作者量身打造的实操指南,即使你已经身处法律部门多年,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风险提示依然能让你耳目一新。作者团队深耕法律实务一线,对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都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从合同审查的细节把控,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制定,再到劳动争议的应对技巧,本书几乎覆盖了公司法律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当前合规要求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书中对于内控体系建设、风险管理流程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灰色地带”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法律法规可能存在模糊空间的情况,而是引导读者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做出最稳妥的决策。书中不仅有理论的阐述,更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很多观点都是从“实战”角度出发,非常接地气。对于新手来说,这无疑是一本能够快速上手、少走弯路的宝藏;对于资深法务而言,则是一次深入挖掘、提升专业度的绝佳机会。我曾将书中的某个疑难案例分享给其他部门的同事,他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可见本书的普适性和价值。
评分一本好的专业书籍,应该能够引领读者超越书本本身的局限,触及更广阔的领域。《公司法律部(第三版)》给我带来的感受正是如此。虽然它聚焦于公司法律部的实务操作,但书中蕴含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方式,对于任何需要处理复杂商业事务的人都具有借鉴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合规管理”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下,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日益复杂,涉及数据隐私、反垄断、反腐败等诸多领域。本书不仅对这些领域进行了梳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套构建与时俱进的合规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例如“风险导向”、“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无论是在法律实践还是在其他管理领域,都具有普适性。我曾将书中关于“数据合规”的章节分享给公司的IT部门,他们反馈说,这些内容为他们理解和执行相关法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法律概念与鲜活的商业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形成一种“法律思维”,即在任何决策和行动之前,都能预见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找到最优的法律解决方案。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教授“怎么做”,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司法律部,不仅仅是风险的“防火墙”,更是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公司法律部(第三版)》这本书,恰恰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刻地阐释了法律人在企业中的战略价值。书中对于“投融资并购”的法律实务解读,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法律程序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并购过程中,法律如何为交易保驾护航,如何识别和化解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实现交易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我曾参与过一次小型的公司股权收购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能像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提前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并制定周密的法律风险应对预案,整个过程会顺畅得多。本书还强调了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这在我看来是至关重要的。法律的专业性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而本书倡导的“用业务语言解读法律,用法律思维赋能业务”的理念,正是打破沟通壁垒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法律人提升战略视野、拓展职业边界的启迪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