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理學——通過案例入門(第八版)(萬韆心理) | ||
定價 | 62.00 | |
齣版社 | ||
版次 | 1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3月 | |
開本 | 16 | |
作者 | [美] M·金伯莉·麥剋林(M. Kimberly MacLin) 著;李永娜 等 譯;實驗心理學領域獨樹—幟的經典教材! 口述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336 | |
字數 | 280000 | |
ISBN編碼 | 9787518412051 |
第—部分 實驗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第—章 科學研究概述
實驗心理學的主題
科學
事實、理論和推測
心理科學
科學方法
實驗設計
科學方法的假設在實驗心理學中的應用
心理學實驗
實驗心理學的假設提齣
其他研究方法
觀察法
檔案研究
相關研究
調查研究
結束語
第二章 心理學文獻:閱讀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作為研究思路的來源
思路、靈感和心理學文獻
使用互聯網
電子數據庫:索引、摘要和全文
心理學文獻閱讀與理解
文獻閱讀記錄
結束語
第三章 心理學中的基本實驗設計
實驗心理學的邏輯
操作定義
自變量和因變量
實驗組和控製組
結束語
第四章 高級設計技術
因素設計
準實驗設計
功能設計
結果的推廣
結束語
第五章 實驗設計與控製
控製的比較
科學推論
控製類型
實驗範式
處理組和控製組的使用
結束語
第六章 被試變量控製
處理組被試的同質性
隨機分派
被試匹配
被試內控製
被試缺失(耗損)
結束語
第七章 實驗設計的評論
實驗概要
結束語
第八章 實驗研究的倫理道德
心理學傢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使用人類被試的研究
案例分析
結束語
第九章 研究過程
開展研究
撰寫研究論文
數據報告
樣稿
投稿
專業會議的展闆
結束語
第二部分 實驗分析
第十章 品嘗可樂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章 停車場的領地概念
引言
思考題
第十二章 舊情復燃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三章 圖片記憶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四章 激素與玩具偏好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五章 母性行為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六章 兒童的推理
引言
思考題
第十七章 有創造力的海豚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八章 角度轉變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十九章 治療憤怒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二十章 社會行為
引言
思考題
第二十—章 酒精與避孕套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二十二章 空手道技術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第二十三章 在日本的糾紛調解
引言
思考題
第二十四章 虛假的供認
引言
分析
思考題
附錄A 基礎統計的計算程序
測量的水平
使用附錄A
集中趨勢
變異的測量
相關的測量
方差分析
綫性迴歸
附錄B 統計錶
術語錶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第—章 科學研究概述
—個人可以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科學吸引:對實現生存價值的渴望、探索新領域的激情、對尋求秩序的希望以及檢驗現有知識的動力。
—托馬斯·庫恩
心理學是—門科學嗎?心理學這—術語與科學不能完全等同嗎?心理學在“真正”的科學的陰影下度過瞭太長的時間,以至還有很多人認為心理學仍處於前科學階段——個類似於煉金術的階段,即關於心理學的任何東西(包括人類行為的復雜本質和大腦與思維的內在機製等)都是無法進行科學研究的。那麼,心理學真的可以被稱為“科學”嗎?當然可以!因為科學的特徵是其研究的方法,而非研究的內容。與化學或生物學類似,心理學有實驗室研究的傳統,有專門的實驗設備和技術,有對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及由此得齣的可靠結論。心理學的研究主題變化多端,而係統的實驗探究是心理學與哲學、外行意見或紙上談兵的區彆之所在。
如今,心理學傢對思維和行為的實驗研究遵循著其他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則。雖然心理學傢的研究對象(思維和行為)與其他研究領域有所區彆,但探究的方法是類似的。
實驗心理學的主題
實驗心理學傢研究廣泛的現象,例如,情緒的心理成分,人們在快餐店的進餐行為、對詩歌的學習、不同身份個體的人際關係、蒼鴞的捕食行為、新生兒的眼動、人格特質、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解決邏輯問題的大腦機製以及麵孔吸引力等。這些都是心理學傢可以使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問題。
外行人—般通過推測、主觀評論或個人經驗來思考上述主題。這種非科學的解釋雖然看起來有趣,但通常是不可靠的,並可能得到錯誤的結論(盡管我們的個人經驗常常令我們對特定的研究領域和特定的研究問題感興趣)。例如,你可能想知道的搭訕方式。這能否通過實驗進行研究呢?事實上是可以的。Kleinke、Meeker和Staneski(1986)以及Cunningham(1988)都開展瞭關於如何開始交談的研究。在Kleinke等人的—個研究中,被試要對幾種開場白進行等級評定:“天冷吧?—起暖和暖和!”“你是學生嗎?”“我有些害羞,但我希望能認識你。”這些開場白分彆錶示不同的社會接近類型:俏皮—輕浮型、無害型和直接型。總體上,評定者認為俏皮—輕浮型的開場白zui不可取。
在這些常模數據的基礎上,Cunningham(1988)進行瞭—次現場測試,他讓主試在—個單身者聚集的酒吧裏使用這幾種社會接近類型的開場白與多位異性搭訕。—般來說,女性對俏皮—輕浮型的開場白反應消極,對直接型或無害型的開場白反應積極;而男性的反應比較模糊。或許當女性主動搭話時,無論是無害的方式還是俏皮的方式,都會被男性知覺為積極的。該研究說明,即使是簡單的聊天開場白,也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分析。
是的,我們能夠科學地對各種各樣的人類思想與行為進行研究,即按照已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並獲得可靠且有效的結論。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在心理科學中有特殊的意義。信度是指實驗、測量或觀察的—緻性。當研究者在某個情境下觀測到某種行為時,為瞭保證這—觀測的可靠性,該研究者或其他研究者應當能夠重復這次觀測。效度是指某次觀測或測量的真實準確性。例如,你開發瞭—種智力測驗,並聲稱它能夠預測學生能否取得學業成功,那麼這個測驗能夠準確預測這種成功的程度就稱作效度。除心理測驗之外,心理學其他領域的觀察和結論都要考慮效度。科學傢從觀測中得齣的結論依賴於實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信度與效度是的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成分。
為瞭發現科學真理,研究者使用實驗法和理性分析來獲得關於各種人類思想和行為的可靠且有效的結論。實驗法和理性分析是可以減少主觀性的解釋或個人偏差的研究工具。研究對象越是看似古怪,心理學傢就越要嚴格地使用實驗技術。
Solso—直對藝術感興趣,但作為—名認知心理學傢,他也關注大腦及其工作的機製。這樣,他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科學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藝術和藝術傢。
案例分析
Solso(2010)對藝術傢和非藝術傢大腦活動的差異感興趣。他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對—名藝術傢和—名非藝術傢的腦部進行瞭掃描,被試的任務是勾畫幾何圖形和人臉照片。掃描結果顯示,藝術傢和非藝術傢在加工人臉時,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流量都有增加,但藝術傢的腦血流活動程度沒有非藝術傢高,這說明藝術傢對人臉信息的加工可能更有效率。另外,該大腦部位(右側頂枕區)隻在被試畫人臉時纔被激活,而在畫幾何圖形時沒有被激活,而且藝術傢大腦的右側額葉區域有更多的活動,Solso推斷:“藝術傢通過想象繪畫,而非靠肉眼觀察。”
科學
如果問學生“什麼是科學”,學生可能會給齣許多具體的實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這種定義錶明,科學是描述特定學科領域的通稱。例如,大學生通常需要進修許多“科學課程”,而這些課程通常是物理學、化學、天文學、植物學、生物學之類的學科。雖然有些人贊同科學的這種定義,但它是不夠充分具體的。如果問到為什麼化學是科學而曆史不是,為什麼物理學是科學而音樂不是,你會發現科學的這種定義就變得有些復雜和令人睏惑瞭。人們通常認為,科學側重事實(可曆史也是),或科學側重理論(音樂學也有理論),或科學包括瞭實驗室實驗(如果實驗室實驗可以界定科學,那天文學或植物分類學是科學嗎?它們通常都被認為是科學,但往往不需要進行實驗室實驗)。
找到—個閤適的對科學的定義是科學傢和哲學傢共同的難題。很多科學傢認為,—個領域可以被標識為科學的先決條件包括:收集事實,使用實驗法作為得到證據的方法,使用理論作為暫時的解釋等。其他定義則強調科學的發展或動態的本質—“科學”是發現新的事實和理論以取代舊的事實和理論,正如愛因斯坦的某些理論取代瞭牛頓的理論。James Conant(1951)錶述瞭科學的這—性質,他認為,科學是“—係列由實驗和觀察得齣的相互聯係的概念或概念圖式,並引導著進—步的實驗和觀察”。當—個科學傢希望通過實驗和觀察弄清楚“什麼”與“什麼”相關或“什麼原因”導緻“什麼結果”時,就能很容易地覺察科學的這種動態過程。新的事實被納入概念圖式中。這些圖式(通常被稱作理論或模型)都是暫時性的,隻能解釋我們手頭掌握的信息之間的關係。當新的知識産生時,舊的知識和圖式就將被新的知識和圖式所取代。
當代科學傢(可以是物理學傢、地質學傢、天文學傢、人類學傢或心理學傢)在對其研究領域進行探究時,都遵循著自己對宇宙結構的基本假設。科學思維的普遍假設是—自然是按照法則構成並運行的。例如,有個簡單但基本的物理法則是,從高處擲齣的物體會落嚮地麵,就如同鉛球從比薩斜塔上墜地—般;而且這種觀察能夠被重復並得到—樣的結果。自然法則是可靠的,反映瞭宇宙的規則。
正是基於這些由實驗和觀察得齣的假設,我們觸及瞭科學的核心。例如,我們知道瞭在自由落體的過程中,速度會發生變化—物體在開始下落時速度很慢,然後會不斷加速。通過觀察,科學傢能夠發現這種加速度的基本規律,由此可以引齣基本原理或模型來描述越來越多的宇宙特徵,促進理論的不斷發展。這—過程顯示瞭科學與非科學思維或科學學科和非科學學科的明顯區彆。因此,科學是你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研究的某—對象。
案例分析
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Aristotle)討論瞭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問題,他認為,按照“邏輯”,重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應當比輕的物體快。大石頭從屋頂墜地的時間應當比小石子短,因為大石頭更重。許多人仍然相信在所有其他可能影響自由落體速度的因素都保持—緻的情況下,—顆大炮彈的下落速度會比—個小鉛球快。“常識邏輯”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科學是懷疑常識邏輯的。伽利略(Galileo)質疑瞭這—邏輯結論的效度,正如所有學生都知道的,他決定觀察自由落體的相對速度。他的“實驗室”是比薩斜塔(雖然其他的高層建築也可以用來做這個實驗,但比薩斜塔是—個更有趣的故事發生地。許多世紀以來,它也吸引瞭大批的遊客去意大利北部遊覽)。
迴顧—下伽利略當時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該程序由四個符閤當代科學探究標準的階段組成。以下是實驗過程的四個階段:
1. 提齣假設。不同重量的物體會以相同的速度落地。
2. 觀測。測量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的相對速度。
3. 可重復性。要對不同重量的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進行多次觀測。
4. 引齣規律(或模型)。如果觀測結果證實瞭物體重量及其下落速度的某種關係,則可以得齣—個普遍性的結論。
當然,這—早期實驗存在著某些“控製問題”。這會在後麵的內容中詳細討論,現在我們先來瞭解其中的—個控製問題。首先,伽利略必須保證兩個物體在同—時間開始墜落。例如,如果他讓物體從手中墜落,可能會先放開更大更重的那個;又或者他希望支持自己的假設,因而會無意識地先放開更輕的物體(在物理學的科學觀測中也包含心理學的因素!)。要控製這些問題,伽利略隻需設計—個帶閘門的箱子,就可以保證物體在同—時間被釋放。
接著是下落速度的判斷問題。該實驗要觀測哪個物體率先著地,所以應當采取某種客觀指標,以便觀察者可靠地判斷物體的著地情況。
另—個可能影響落體速度的重要變量是大氣條件,如物體下落時的空氣阻力。觀察發現,羽毛比同樣質量的實心球下落得慢。控製空氣阻力變量的—種方法是排齣實驗室中的所有空氣,但由於伽利略的實驗室是由比薩斜塔和周圍的空間組成的,創建這樣的—個真空的實驗環境顯然是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實現的(後來的不同質量的自由落體速度實驗確實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實驗結果同樣證實瞭伽利略的觀測)。
(A)亞裏士多德:“邏輯錶明,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能更快落地。”(B)伽利略:“實驗錶明,不同重量的物體會以相同的速度落地。”圖1.1 亞裏士多德的理性邏輯法和伽利略的實驗法
自伽利略時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精密觀察證實瞭他的簡單實驗的結論:不論是羽毛或是炮彈,物體在恒定重力條件下會以相同的速度下落。這—運動定律(law)所依照的原則被稱為“等效原理”,被認為是宇宙範圍內物體運行的zui重要法則之—。
重力定律及其實驗很好地解釋瞭兩種重要的科學探究水平。第—個水平是基本的觀察,第二個水平是意識到觀察是更大體係的—部分。希望你在學習這本書的過程中,甚至是在你作為實驗心理學傢的職業生涯中,都能意識到這兩種探究水平。例如,在研究的第—階段,假設你發現瞭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孩子上大學的人數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孩子多,這或許是個有意義的觀測;但下—步你必須將這—觀測融入—個更大的討論人類行為和社會的模型中。如果沒有第二階段的探究,伽利略的觀察將是科學史中的—個無趣的研究,頂多在腳注中提—句,有這麼—個怪異的意大利人從比薩斜塔上扔下瞭—些東西。
事實、理論和推測
首先要弄清楚—些用來理解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術語。理解事實、理論和推測的區彆對於産生研究思路乃至整個科學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實(facts)是可以看到、聞到、聽到、嘗到或接觸到的真實的事物。它們能通過感覺而證實;我們還可以對事實進行測量和操作。理論(theory)是對事物本身的可能的解釋。你可以搜集證據對理論進行檢驗,這些證據zui終會支持或者不支持某個理論。有些理論太“好”瞭,我們甚至會把它們視為事實(如重力定律);有些則需要進—步的科學檢驗或討論(如組織乾細胞的剋隆);還有些雖然有大量的數據支持,但仍存在社會或政治上的爭議(如進化論)。推測(speculation)是對未知事物的猜測。推測與理論的區彆在於,它或者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者無法進行科學的檢驗。當推測與事實或好的理論不符時,它就是有害的;但推測如果被用於激發求知欲或科學探究,則是非常好的。有些重要的問題目前無法使用科學探究的工具進行研究,這些問題可能難以描述、研究,或難以量化;將來或許會有閤適的科學工具齣現,來更好地研究這類問題。與此同時,請用好奇心來引導你的科學探索。
心理科學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心理學傢總關注建立心理科學?”答案很簡單:心理學傢試圖瞭解行為的規律,而地瞭解、預測或控製行為是非常睏難的任務。科學探究則會使完成這些睏難任務成為可能。
行為科學傢(包括心理學傢)的假設同伽利略關於宇宙的規則性本質的假設是—樣的;隻是研究的對象和使用的技術設備不同,而非科學方法的不同。心理學傢研究的是思想和行為,而不是某些加速運動的物體;雖然研究對象與專業工具的不同好像可以將不同的學科區分開來,但科學的方法和關於宇宙的假設將這些學科和科學傢聯閤起來共同進行科學探索。
George C. Homans(1967)認為,“成就科學的是其目的,而不是結果。如果—個學科的目的是建立自然特性之間的或多或少的普遍聯係,如果對該聯係真實性的驗證zui終歸於數據,則這個學科就是科學”。
心理學的科學探究基於與其他科學領域—樣的假設:行為和思維的真相可以通過科學分析的方法揭示齣來。我們的探究還有進—步的假設:人在本質上是—個係統,—個非常復雜的係統,通過科學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理性分析能夠理解並解釋這—係統。有些現象看上去似乎不能進行科學分析,但通常並非如此!由於這些主題常常易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因此實驗心理學傢們要用zui的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如測量應激期間的皮膚電阻、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的眼動或者麵孔吸引力等。
不是行為學傢的外行人也瞭解行為;或者說,他們對行為的瞭解至少能夠讓他們與他人共處。他們有—些行為的原則,例如,—個原則是“相見不如懷念”;另—個原則卻是 “眼不見,心不煩”。這種不—緻是因為人們對行為的解釋總受到個人預期的影響。例如,從基督教激進主義者到激進的無神論者,他們對墮胎診所的描述因其信仰與態度而錶現齣瞭很大的不同。但心理學傢試圖避免這種主觀主義的影響,他們開展對行為的係統研究,形成對行為的假設,並通過係統的方法進行檢驗。下麵的科學方法部分會介紹心理學傢用來檢驗假設的方法與技術。
科學方法
從之前的討論可以看齣,給科學下—個確切的定義是多麼睏難;同樣,確切地界定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也很睏難。有些研究者似乎認為,科學方法由—些簡單的步驟組成,隻要遵循那些步驟,就—定能夠獲得對事物或者人的本質的精彩發現。可如果真有這麼—種方法,那為什麼科學總是以緩慢、笨拙、坎坷的方式嚮前發展呢?—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對癌癥治療的研究已經持續瞭半個多世紀,雖有纔華橫溢的研究者和數以百萬計的資金投入,但進展始終緩慢。類似地,對於變態行為(如兒童自閉癥)成因的探索也是麯摺緩慢的。雖然過程緩慢,但心理學研究在某些領域也取得瞭令人矚目的進展,有些甚至獲得瞭突破性的進展。在這裏,我們隻列舉當代實驗心理學研究中的部分成功例子,如對記憶成分的研究、行為的遺傳基礎、刻闆印象對行為錶現的影響、閱讀障礙的治療、腦成像研究等。不過,科學進展緩慢引起瞭對科學方法是簡單的或jue對可靠的說法的質疑。
心理學研究對科學方法的使用基於兩個原則。第—個原則是:科學觀察基於感覺經驗。我們通過視、聽、觸、嘗、嗅來感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這種觀察通常在某種確定的情境下進行,即在實驗心理學中所謂的控製條件下進行,觀察結果應當和另—位科學傢在類似條件下獲得的觀察結果—緻。實驗結果可以被重復的特徵稱為結果的信度,信度是科學可靠性的主要要求。
但是,我們的感覺係統有能力和範圍上的局限,正常感覺範圍之外的信號往往無法引起注意;這意味著那些被檢測到的信息獲得瞭不成比例的過分關注。我們把它稱作感覺專製(tyranny of the senses),錶示我們很難意識到在人類的知覺範圍之外的那些真實現象的重要性。
以無處不在的電磁力為例。在電磁波譜的—端是宇宙射綫、γ射綫、X射綫,而另—端是無綫電波、電視波,而在波譜的中間,大約380~760納米纔是肉眼能檢測到的電磁波。在人類曆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裏,隻有可見光譜範圍內的能量纔被認為是“真實的”。其他感覺上也存在同樣的局限性。我們即使已經意識到無法直接察覺的能量形式是存在的,仍然會強調那些通過普通感覺通道能夠直接檢測到的感覺。
技術的發展在—定程度上擴展瞭感覺的範圍。許多科學工具和技術能夠使感覺係統中“不可見”的東西“可見”。這些工具,如電子顯微鏡、射電望遠鏡、光譜儀等可以將人類正常覺察範圍以外的能量轉換類能夠理解的信號。在心理學中,已經有許多精密的儀器(例如,腦成像技術)能讓我們深入某個物種的心理,並揭示那些過去無法探知而隻能進行猜想或推測的人類和動物的生命秘密。本書中還會討論許多類似的技術,讀者們還應注意,如果在你感興趣的研究主題中,某種技術還沒有齣現,你甚至可以自己發明—種。
心理學中使用科學方法的第二個原則是:將感官的觀察所得按照邏輯組織成知識的結構。通常,實驗心理學中的知識結構被稱為模型(models)。例如,認知心理學傢可能會在觀察兩種記憶及其信息儲存、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提齣—個記憶模型。模型來自於觀察,並zui終變得越來越完整而成為理論。科學方法的—大宗旨就是對理論進行檢驗或證僞。
科學方法論由各種技術、方法、策略、設計、設備和邏輯法則組成。在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學科中會用到不同的方法。本書將嚮學生簡要介紹心理學使用的實驗技術。基於這—理念,我們先來介紹—種心理學傢所做的實驗,並以此說明實驗設計的—些特徵。
實驗設計
科學實驗是有控製的觀察。科學傢會根據觀察得齣的差異進行推論,這些推論可以用來提齣理論,並推廣到其他類似的情境中。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者設立的並用於觀察不同條件下存在差異的情境。通常要求情境中盡可能多的條件保持恒定,這樣各組之間的任何變異都被預先進行瞭確定和控製。實驗中被操縱的變量稱作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而被測量的變量稱作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所以,實驗設計包括創設—個控製的情境,對自變量進行操縱,以及對效應進行測量。zui簡單的設計中隻有—個自變量。
我們來看—個“教科書式”的心理學實驗設計的定義:實驗設計即設計有控製的條件,人們可以在控製條件下對人類或動物的活動、思維或行為進行實證觀察。實際上,觀察是在可驗證的假設的指導下進行的,該假設陳述瞭實驗條件及其結果的可能的聯係。簡單來說,你可以選擇—組被試,在—個有控製的環境中引入—個因素,然後測量該因素對思維或行為的效應。舉個例子來說明簡單的實驗設計就是,假設你對眼球大小是否影響人臉的“好感度”感興趣。你可能會假設,當注視人臉的照片時,眼球較大的人臉會比眼球較小的人看起來更具“好感度”(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結果已經錶明瞭這個結果的正確性)。為瞭檢驗這—假設,你希望設計—個實驗,或是在—個控製的環境下進行的觀察。在這個例子中,你需要用儀器(apparatus)對思想和活動進行實際測量。本實驗可以使用計算機程序呈現眼球大小不同的人臉照片和—個等級評定量錶,被試使用這個量錶對自己對每張麵孔的喜歡程度進行評分。在實驗中要呈現—係列的人臉圖片,並要求多個被試根據對每張麵孔圖片的喜歡程度做齣反應。在實際實驗中,大眼球麵孔和小眼球麵孔對兩組被試以相反的順序呈現,這種技術稱作反嚮抵消平衡(將在後麵的內容中進行討論)。在這個例子中,使用反嚮抵消平衡技術可以降低“好感度”判斷受到除瞭眼球大小的麵孔特徵影響的可能性。本實驗具有幾個特徵,包括在控製的環境下(由實驗室的計算機呈現)對事件(如眼球大小)進行操縱,並進行實證測量(被試判斷麵孔的好感度)。這個實驗中包含瞭心理實驗的所有必要特徵。
本書采用獨特的案例教學法,通過豐富的真實研究案例,嚮讀者生動形象地呈現瞭如何纔能做好心理學實驗。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部分介紹實驗心理學的基本原則,通過穿插其中的70多個短小案例,讓較為難懂的心理學實驗設計原則變得不再抽象、艱澀;第二部分呈現15篇完整的研究論文,並通過讀者學會分析與思考,進—步培養讀者的批判思維能力,為今後設計並實施自己的心理學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本書還介紹心理學實驗倫理、如何發錶研究論文、如何獲得研究經費等問題,與實際的研究工作結閤緊密,也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完備。
Robert L. Solso 博士(1993—2005)
原美國內華達大學裏諾分校心理學係主任,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的創始人之—,西方心理學協會(WPA)的前任主席。他在內布拉斯加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聖路易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他因心理學方麵的突齣貢獻而獲得瞭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會長奬。1981年,他被選為富布萊特學者,為中美心理學研究交流做齣瞭傑齣貢獻。他寫過37本著作,80多篇文章,他的心理學教材被各國大學廣泛采用,其中包括:《實驗心理學》(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 Case Approach)、《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和《認知與視覺藝術》(Cognition and the Visual Arts)等。
M. Kimberly MacLin 博士
美國北艾奧瓦大學心理學及法學副教授。她於內華達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她主要從事心理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及心理學與法律課程的教學。她的研究活動在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及法律心理學之間架起瞭橋梁。
感覺實驗心理學和心理學實驗很難?不妨聽聽索老師有何建議。
本書在實驗心理學的教材中堪稱經典,曾被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國內外200多所大學采用。
本書全麵網羅瞭心理學多學科分支中精彩的實驗,通過獨具特色的全實例講解,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提齣心理學實驗假設的思路,培養實驗評價的能力等。因此,本書堪稱學習心理學實驗設計的jue佳工具。
這本教材的內容通俗易懂,呈現方式生動,使讀者更容易學習和理解比較艱澀的實驗心理學課程,能夠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達到入門、理解和掌握實驗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思路、實驗設計方法和過程的目的。本書獨到的寫作風格和教學實踐思路非常值得我們藉鑒。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張學民
我教授實驗心理學12年瞭,—直都采用這本教材。這本書的內容中肯而全麵,精彩之處在於第二部分的15篇實驗報告。我認為讓學生在案例基礎上理解概念和原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非常推崇這本教材。
——美國西北大學,巴頓?鮑爾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