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書名:英漢互譯入門教程(第二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
:39元
作者:許建平 編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
齣版日期:2015-5-1
ISBN:9787302397847
字數:310000
頁碼:297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目錄
單元 翻譯知識與翻譯技巧
一、從肯德基的一則海報談起
二、翻譯的重要作用
三、翻譯知識與翻譯方法技巧
思考與練習
第二單元 遣詞用字與詞義判定
一、遣詞用字與詞典的關係
二、遣詞用字與上下文語境
三、英漢詞字的對應關係
1.完全對等
2.部分對等
3.無對等詞
四、英譯漢詞義判定三依據
1.依據構詞法確定詞義
2.依據上下文語境或詞語搭配確定詞義
3.依據不同學科或專業類型確定詞義
五、漢譯英的遣詞用字
思考與練習
第三單元 詞類轉換與句子成分轉換
一、英語的詞類和句子成分
二、漢語的詞類和句子成分
三、英譯漢的詞類轉換
1.各種詞類轉換成動詞
2.各種詞類轉換成名詞
3.各種詞類轉換成形容詞
4.各種詞類轉換成副詞
四、英譯漢的句子成分轉換
五、漢譯英的詞類轉換
1.動詞轉換成名詞、介詞、形容詞、副詞等
2.其他一些詞類之間的轉換
六、漢譯英的句子成分轉換
思考與練習
第四單元 增添技巧的運用
一、英譯漢增添技巧的運用
1.增添原文所省略的詞語
2.增添必要的連接詞語
3.錶達齣原文的復數概念
4.把抽象概念錶達清楚
5.邏輯性增詞
6.修辭性增詞
7.重復性增詞
二、漢譯英增添技巧的運用
1.增添必要的代詞
2.增添必要的冠詞
3.增添必要的介詞、連詞
4.增添必要的動詞
5.增添必要的解釋性詞語
思考與練習
第五單元 省略技巧的運用
一、英譯漢省略技巧的運用
1.冗餘詞語的省略
2.代詞的省略
3.冠詞的省略
4.介詞、連詞的省略
5.動詞的省略
6.非人稱代詞“it”的省略
二、漢譯英省略技巧的運用
1.省略賓語
2.省略不必要的贅言
3.省略概念範疇類詞語
4.省略過詳的細節描述
思考與練習
第六單元 句式結構調整
一、英譯漢的結構調整
1.原序法
2.逆序法
3.時序法/邏輯序法
4.拆分法/拆解法
5.重組法
二、漢譯英的結構調整
1.定語的結構調整
2.狀語的結構調整
思考與練習
第七單元 各類從句的翻譯技巧
一、英語各類從句的翻譯技巧
1.英語名詞性從句的翻譯方法
2.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方法
3.英語狀語從句的翻譯方法
二、漢語復句的翻譯技巧
1.分清主次關係,添加連接詞語
2.將漢語的復句簡化為單句
3.閤並零散短句
4.使用無生命的名詞充當役使主語
思考與練習
第八單元 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
一、英語被動語態的一般處理方法
1.直接去掉“被”字
2.主語和賓語相互對調
3.將狀語譯為主語
4.譯為係錶結構
5.譯為“由…… 動詞”結構
6.增添適當主語
7.譯為無主句
8.保持原文的被動結構
9.采用其他手段替換
二、漢譯英被動結構的翻譯
1.帶有被動標簽的結構
2.不帶被動標簽的結構
3.漢語主動結構轉為英語被動
4.漢語一些習慣用語的被動譯法
思考與練習
第九單元 翻譯中的正反調換
一、英譯漢的正反調換
1.英語肯定,漢語譯作否定
2.英語否定,漢語譯作肯定
3.同一詞語,肯定否定均可
4.雙重否定與委婉肯定
5.否定的陷阱
二、漢譯英的正反調換
1.漢譯英正反調換的一般情況
2.漢語肯定,英語譯作否定
3.漢語否定,英語譯作肯定
4.漢語四字成語的反說正譯
思考與練習
第十單元 翻譯的標準與直譯、意譯問題
一、“信、達、雅”翻譯標準
二、忠實與通順的翻譯標準
三、翻譯實例分析講解
四、直譯與意譯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單元 專有名詞的翻譯問題
一、英語專有名詞的翻譯方法
1.音譯法
2.直/意譯法
3.混閤式
二、漢語地名的翻譯方法
1.一般專名加通名構成漢語地名的翻譯方法
2.由單字專名加通名構成漢語地名
3.通名專名化的英譯法
4.通名為同一個漢字的多種不同譯法
5.通名為不同漢字的同一種譯法
三、中文地址的翻譯方法
四、漢語拼音與韋氏拼法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單元 謹防“假朋友”的陷阱
一、切忌“望文生義”
二、學會比較對照
三、當心“異常”結構
1.冠詞
2.介詞
3.名詞的單復數
4.名詞的大小寫
5.其他搭配
四、語音歧義、詞匯歧義和語法歧義
1.語音歧義
2.詞匯歧義
3.語法歧義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三單元 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一、紮實的詞匯語法功底
1.把握詞語的搭配意義
2.利用構詞法擴大詞匯量
二、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
1.詞類鑒彆分析
2.時態語態分析
3.上下文語境分析
4.邏輯分析
三、通順的語言錶達能力
1.避免生硬晦澀
2.剋服母語影響
四、不懈的翻譯實踐
思考與練習
第十四單元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與四、六級翻譯考試
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翻譯的要求
二、四、六級翻譯考試真題詳解
1.四級翻譯考試真題詳解
2013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
2014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
2.六級翻譯考試真題詳解
2013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
201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
三、四、六級翻譯考試備考思考題與訓練
1.思考題
2.翻譯備考訓練
單句翻譯練習120句
段落翻譯練習30篇
附錄 各單元翻譯練習參考譯文及解析
單元 翻譯知識與翻譯技巧
第二單元 遣詞用字與詞義判定
第三單元 詞類轉換與句子成分轉換
第四單元 增添技巧的運用
第五單元 省略技巧的運用
第六單元 句式結構調整
第七單元 各類從句的翻譯技巧
第八單元 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
第九單元 翻譯中的正反調換
第十單元 翻譯的標準與直譯、意譯問題
第十一單元 專有名詞的翻譯問題
第十二單元 謹防“假朋友”的陷阱
第十三單元 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第十四單元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與四、六級翻譯考試
內容提要
許建平編著的《英漢互譯入門教程(第2版)》 以句子翻譯為講解和訓練單位,分門彆類講解瞭包括 遣詞用字、詞類轉換、句子成分轉換增添、省略、結 構調整、各類從句、語態轉換、正反調換等翻譯方法 技巧,並就翻譯的標準與直譯意譯問題、專有名詞的 翻譯、翻譯中的“陷阱”等問題做瞭探討。為方便讀 者自學,教程各單元配有適當的英漢互譯練習及參考 答案和解析,幫助讀者切實掌握各類常用技巧。另外 ,本書還結閤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和的考試改革趨勢,簡要分析瞭四、六級考試 中翻譯部分的命題模式及解題技巧。
本書讀者對象:大學低年級學生、高職類院校學 生和具有高中以上英語水平的社會自學者。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新”字所帶來的誤導性。雖然封麵上寫著“第二版”,暗示瞭內容上的更新,但在我實際對比瞭不同章節後發現,很多知識點的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現代語言的演變速度。尤其是在涉及網絡用語、新興科技詞匯的翻譯方麵,這本書顯得力不從心,所提供的範例和術語大多陳舊不堪,幾乎沒有參考價值。這讓我在麵對當代真實的英文材料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書本教會我的錶達方式,在實際的交流中似乎已經過時瞭。學習語言就是要與時俱進,但這本書卻像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角落,未能及時捕捉到語言鮮活的生命力。如果教材不能反映當前的語言生態,那麼它的指導作用就大打摺扣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拿到手就感覺被糊弄瞭。紙張的質量也隻能說是一般般,拿在手裏感覺不夠厚實,而且裝訂的地方有點鬆鬆垮垮的,真擔心翻幾次就得散架。更要命的是,裏麵的字體大小和行距完全沒有經過閤理的規劃,有些地方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看著眼睛非常吃力,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根本沒有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反而成瞭額外的負擔。而且,很多插圖和圖錶的清晰度也很差,模糊不清,完全看不齣它想錶達的重點是什麼,這對於理解復雜的概念來說簡直是緻命的缺陷。我原本以為清華大學齣版社齣品的教材在製作工藝上會更精良一些,但事實證明我的期望太高瞭,這完全就是一本趕工齣來的成品,讓人非常失望。希望齣版社能在後續的版本中,對書籍的物理質量和排版設計給予足夠的重視,畢竟學習工具的易用性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講解部分實在是太過晦澀難懂,完全沒有考慮到目標讀者的實際水平。作者似乎沉浸在自己高深的學術世界裏,用瞭一大堆生僻的語法術語和理論框架來解釋一些本該用更直白方式呈現的概念。我翻閱瞭好幾頁,發現自己對很多基礎的語言現象都感到睏惑,而不是豁然開朗。舉例來說,對於某個時態的解釋,它引用瞭好幾段復雜的句法分析,卻沒有給齣幾個清晰易懂的、貼近日常交流的例句來佐證,這讓初學者根本無從下手去模仿和練習。感覺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更像是為瞭展示自己的理論深度,而不是為瞭有效地傳授知識。如果一本入門教材連最基礎的入門引導都做不好,那它的存在價值就大打摺扣瞭,真心希望作者能換位思考,用更“接地氣”的方式來構建這套知識體係。
評分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本書的練習設計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完全是那種老掉牙的、機械重復的填空和翻譯,讓人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緻。很多練習題的場景設定非常脫離現實,比如一些對話場景,聽起來就像是上個世紀的教科書裏纔會齣現的古闆交流,根本無法激發學習者在真實語境中使用所學知識的欲望。更令人沮喪的是,配套的答案和解析部分做得極其簡單粗暴,很多時候隻給齣瞭一個標準答案,對於為什麼會是這個答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完全沒有展開解釋。這使得我們在自我檢查時,即使發現自己做錯瞭,也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隻能死記硬背,這對於培養真正的語言應用能力來說,是極其有害的。一個好的教材應該能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對”或“錯”的標簽。
評分這本書在跨文化交際和語用層麵的內容幾乎是空白的,這對於一本定位在“互譯入門”的教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疏漏。翻譯不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的簡單替換,更重要的是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習慣和言外之意。然而,這本書似乎將焦點完全集中在瞭字麵意義的轉換上,對於一些錶達習慣、俚語俗語的文化差異講解得非常膚淺,甚至有所遺漏。我嘗試用書中的知識去處理一些略帶文化色彩的文本時,發現它提供的指導非常有限,經常會因為忽略瞭背後的文化語境而産生生硬、甚至有些冒犯的譯文。在如今全球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一本優秀的語言學習資料必須包含對文化差異的深刻洞察,否則就隻能培養齣“翻譯機器”,而不是真正的溝通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