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厚,更新,更有趣!暢銷百萬冊《重口味心理學》全新修訂完整版,新增12萬字,152頁內文,共432頁。新增完整篇章2篇,講述那些既詭異又莫名其妙的畸形恐怖癥,以及混社會的各種生存術、說服術、欺騙心理學。超大信息容量!
2.新增精美插圖30幅,彩插8幅及心理學趣味笑話!1.更厚,更新,更有趣!暢銷百萬冊《重口味心理學》全新修訂完整版,新增12萬字,152頁內文,共432頁。新增完整篇章2篇,講述那些既詭異又莫名其妙的畸形恐怖癥,以及混社會的各種生存術、說服術、欺騙心理學。超大信息容量!
2.新增精美插圖30幅,彩插8幅及心理學趣味笑話!
目錄
篇 “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多重人格障礙
Part 1 D氏四兄弟的故事
Part 2 多重人格間的“人情世故”
Part 3 弗大爺的安娜與小冰山
Part 4 免死?
Part 5 你從哪裏來?——我的那些個“我”
第二篇 有多少種物體,就會有多少種特殊情結——戀物癖
Part 1 物不驚人死不休
Part 2 怎麼會“愛”上你?
Part 3 滿灌療法
第三篇 “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懼
Part 1 比害羞更害羞的事
Part 2 驚恐發作
Part 3 習慣瞭這種無助
Part 4 “脫衣舞療法”——逐級暴露
第四篇 沒來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對象恐懼
Part 1 來自這個世界的“惡意”
Part 2 “三駕馬車”的看法
Part 3 都是海帶惹的禍
第五篇 沙盤裏的內心世界——關於焦慮
Part 1 原型世界
Part 2 個體潛意識的冰山PK集體潛意識的小島
Part 3 箱庭實戰
第六篇 邁不齣去的腿——廣場恐懼
Part 1 舉步維艱
Part 2 “三駕馬車”的看法
Part 3 真的勇士,敢於直麵恐怖的刺激
Part 4 番外——關於密集恐懼癥的那些事兒
第七篇 饕餮附體——神經性貪食癥
Part 1 貪食四宗罪
Part 2 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Part 3 “講道理”的情緒——閤理情緒療法
第八篇 正在消失的身體——神經性厭食癥
Part 1 殺手之王
Part 2 三“因”戰呂布
Part 3 “拯救不開心”——行為鏈療法
第九篇 危險的淩晨4:48——關於自殺的那些事兒
Part 1 其實沒那麼簡單——自殺的原因
Part 2 花樣尋死——自殺的方式
Part 3 真正的救贖——防止自殺
第十篇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性彆認定障礙
Part 1 誰證明你是男是女?
Part 2 大洗底
Part 3 你本是男兒身,為何會變成女嬌娥?
Part 4 肉身大改造
Part 5 笑話答案揭秘
第十一篇 睏在軀體內的痛苦靈魂——精神分裂(上篇)
Part 1 精神病大樂園之“四大皆空”
Part 2 妄想
Part 3 幻覺
Part 4 思維和言語混亂
Part 5 行為混亂和緊張癥行為
Part 6 精神病大樂園之“跟你玩陰兒的”
第十二篇 精神毀滅者——精神分裂(下篇)
Part 1 “超現實主義門派”
Part 2 天生的精神分裂者?
Part 3 自我毀滅——精神分裂癥的心理學解讀
Part 4 誰是下一個精神分裂者?
第十三篇 失控的身體——強迫癥
Part 1 “我強迫我秀”
Part 2 “骯髒”的妥瑞氏癥
Part 3 精神也拮抗!
Part 4 “暴露—阻止大法”和“森田療法”
第十四篇 看不懂的身邊人——人格障礙
Part 1 “這世上還有我能相信的事嗎?”——偏執型人格障礙
Part 2 “請叫我殺手”——反社會人格障礙
Part 3 “我想我能上天!”——自戀型人格障礙
Part 4 “人生如戲”——錶演型人格障礙
Part 5 “情緒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邊緣型人格障礙
第十五篇 夢之安魂麯——物質成癮
Part 1 “天使與魔鬼”
Part 2 地獄路之源頭
第十六篇 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戀童癖
Part 1 梨花“壓死”海棠
Part 2 亂倫
Part 3 種惡因,得惡果
第十七篇 來,給你瞧瞧!——露陰癖
Part 1 “愛脫皮的香蕉”
Part 2 成年人的兒童遊戲
Part 3 “傷不起”的內隱緻敏法
第十八篇 遊走在另一個世界——夢的解析
Part 1 夢是什麼?
Part 2 自由聯想
Part 3 “僞裝大法”
Part 4 為什麼要“裝”?
Part 5 釋夢
第十九篇 “生命不息,作妖不止”——身體障礙
Part 1 “想象齣來的醜陋”——畸形恐怖癥
Part 2 “失控的身體”——轉換障礙
Part 3 “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疑病癥
第二十篇 那些社會教我們的事——人類中的“神秘力量”
Part 1 外星人看地球之——人類的謀生之道
Part 2 外星人看地球之——“一群鳥人”!
第19篇:“生命不息,作妖不止”——身體障礙
佛說:“活著即修行。”
人說:“生活就是摺騰。”
人的心理聽到後說:“那我便是,我作妖,故我在!”
其實它這話一點兒都沒說錯,我們前麵說瞭很多心理障礙,像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社交恐懼癥等等,都是心理摺磨“靈魂”的結果。但是這對它來說,還遠遠不夠!接下來,它又一路歡騰地蹦躂到“肉體”之上,大展拳腳起來。
下麵我們要說的,就是心理禍禍“肉體”之後發生的事。
Part 1 “想象齣來的醜陋”——畸形恐怖癥
所謂畸形恐怖癥,從字麵可理解為“對醜陋的恐懼”,又叫作“軀體變形障礙”。患上這種病的人,總是會對自己外貌的缺陷有著病態的關注,從皮膚瑕疵、乳房過小,到顴骨過高、臉太胖或血管太明顯,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挑刺”的目標。雖然現在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可就算這樣,他們的做法也太極端瞭!
下麵就具體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大海啊全是水,長什麼樣全靠想!”
案例1:
景琪是一個靦腆害羞,容易緊張的男人,今年31歲,由於自殺未遂而入院。他主動要求在一間暗房裏和心理醫生談話。談話時,他戴瞭一頂棒球帽,帽簷壓得很低,蓋住額頭,一直低頭看著地闆。景琪說他沒有朋友,剛剛失業又失戀。
他說:“都是因為我的鼻子……長著這些可怕的麻子,它們密密麻麻的,太嚇人瞭!讓我變得像鬼一樣醜!我整天都想著鼻子上的這些東西,過去的15年裏我的心裏隻想著我的鼻子,其他什麼都不想。我覺得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取笑我的麻子。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低著頭,戴著這頂帽子,為什麼不願意在敞亮的房間和你交談……我不敢讓你看我的臉。”
然而實際上,心理醫生根本看不到景琪所說的“可怕的麻子”,就算是在充足的光綫下也看不到。景琪在大眾眼中可以算是一個英俊的青年,毛孔大小正常。
後來景琪補充說:“我很少把我的這種想法告訴彆人,因為我覺得非常丟人。我怕彆人說我娘娘腔。我曾經和幾個人說過我的問題,他們都說根本看不齣來……麻子已經徹底摧毀瞭我的生活。我到晚腦子裏全是我的這張臉,每天盯著鏡子看幾個小時……漸漸地,我也越來越不想去上班,開始曠工,不願意齣門,也不願意和女友約會……後來基本不齣門。”
景琪曾經去皮膚診所就診,要求對他的鼻子進行磨皮手術,被醫生拒絕瞭,因為“他的鼻子上根本什麼都沒有”。後來他換瞭幾傢診所,終於說服醫生為他進行瞭手術,術後卻認為沒有任何效果。
他走上絕路也是因為近看到鏡子裏的自己,感到十分恐怖。他說:“鏡子裏的我奇醜無比,所以我就想,真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價值,我的人生隻有這些麻子和這張醜臉!”
景琪的案例說明瞭“畸形恐怖癥”患者的一大特點:無中生有!
即“我長什麼樣子,你們真實看到的不算數,我自己認為的纔是”。
“什麼,你說我是正常的?騙誰呢?我還不清楚自己的樣子嗎?說再多也沒用!”
有一些病例和景琪這種“無中生有”的情況稍有不同,它們是“有中生大”!即患者本身的外貌確實存在一些缺陷,但絕不嚴重,可在他們自己眼中卻變成瞭“塌天大陷”。比如,一個非常小的痤瘡疤痕,會被描述成“我臉上巨大的火山口”!
“根本停不下來!”
患者發現自己的“醜陋”後會做什麼?自然是盡自己大的努力,去調整和彌補這一切。
案例2:
欣欣,一名24歲的公司職員,現病休在傢。她每天關注的事隻有一件,就是自己的頭發。她對心理治療師解釋道:“我的頭發非常不整齊,這一撮應該再短點兒,
那一撮就那樣趴在那裏。當我的頭發沒整理好時我就非常難受,非要把它們都弄好,每天我要花5個小時在鏡子麵前修整它們。人們都認為我瘋瞭,但是他們不懂,我忍受不瞭頭發不整齊,這讓我看起來非常畸形!”
幾個月前,欣欣外齣剪瞭一次頭發,這對她來說可是闖下瞭“彌天大禍”,結局是災難性的。她說:“完全是亂我發型,毀我愛情!”剪完頭發不久,她就有瞭自殺的想法:“我想用刀子刺進心髒,我不能忍受自己看上去是這個樣子。”
欣欣這樣無休止地修剪和整理自己的頭發,已經變成瞭一種強迫性的儀式。這便是“畸形恐怖癥”患者的另一大特點:強迫。
“畸形恐怖癥”患者總是不停地反復地做一件事,來試圖改善和修復自己的缺陷,當這種行為做到極端時,會齣現難以預料的後果。比如,有一名婦女總認為自己的脖子不夠白皙水嫩,於是她反反復復清洗脖子,以至於頸動脈都露瞭齣來,需要進行外科急救手術。
有的人會說,其實他們用不著那麼痛苦,尤其是在現今社會,整容技術已經如此發達,可以“一勞永逸”啊!
這裏我要說,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支付得起整容的費用,尤其一些患者的病情讓他們沒法工作,失去經濟來源,想做手術就更加舉步維艱。不過更恐怖的是,“畸形恐怖癥”帶來的強烈的內心痛苦,會迫使他們鋌而走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一名男子覺得自己皮膚“鬆弛”,就在臉的兩側釘上訂書釘,來使臉上皮膚緊些。訂書釘10分鍾後脫落,他差點兒就損傷瞭自己的麵部神經。
一名婦女不滿意自己的皮膚和臉部形狀,就銼幾顆牙來改善下頜的麯綫。
另一名婦女對她身上許多地方都不滿意,想要進行吸脂手術,可是沒錢,於是就用一把小刀切開自己的大腿,試圖擠齣其中的脂肪……
其次,就算他們有能力接受整容手術,你以為就天下太平瞭嗎?現在迴頭看“畸形恐怖癥”的定義:“患上這種病的人,總是會對自己外貌的缺陷有著病態的關注……”大傢要注意定義中的一個詞——“總是”。總是,就是永遠是,沒完沒瞭的是。
“畸形恐怖癥”患者即使接受瞭整形手術也不會滿意,因為“畸形恐怖癥”會讓他們的大腦重組“挑刺機製”,使他們總能發現新的“缺陷”。
有一則新聞報道就說明瞭這一點:一個病人起訴瞭整形醫生協會的一位前主席,也是她過去的整形醫生。這個病人在過去的29年中動過無數次手術,下巴、腹部、膝蓋、大腿等處的吸脂術,幾次眼瞼提拉術,文眉,注射脂肪以消除皺紋,鼻子的手術及其他手術。在法庭上,這名患者聲稱:“我的整形醫生明明知道我患有‘畸形恐怖癥’,對自己的身體有著歪麯的信念,還是要給我做手術。他應該知道我沒有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不能正確地同意手術的。”
所以後來,作為整形醫生,能否鑒彆齣這類患者是相當重要的,許多醫生甚至不得不選擇與精神病學醫生閤作。
“難道他們看不見我能看到的東西?”
這也許是每一個“畸形恐怖癥”患者都會問的問題,這也是他們的痛苦之源。而看過上麵種種的病癥之後,恐怕正常人也會問這個問題。可以說,如果解答瞭這個問題,也就揭開瞭“畸形恐怖癥”的成因之謎。
近一項腦成像研究的結果或者可以告訴大傢真相——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把參與者分為兩組:患病者和正常者。同時給他們看一係列男人和女人的臉,並要求將每一張臉與三張對比臉中的一張進行匹配,這三張對比臉是直接呈現在目標臉下方的……
看懂瞭嗎?不要緊,這都不是重點,下麵重點來瞭:在他們進行匹配任務的同時進行腦部掃描!得齣一個結果,如圖——
上麵一列是患病者的腦部成像,下麵的則是正常者的。
仔細對比,能看齣區彆嗎?
我們都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的左腦主要負責對信息進行拆解、分析和評估,而右腦則主要負責整體的處理。
我們通常采用整體處理來識彆麵部,比如,將麵孔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而不是零零散散地把五官單獨分開來識彆。所以說,識彆人的麵孔主要會用到人的右腦。
上麵這兩行圖大的區彆就是,在進行麵孔比對任務時,患病者(上列)的左右腦區域都顯示齣激活(深色部分)狀態,而正常者(下列)則隻在右腦部分顯示齣瞭激活狀態。
這說明,“畸形恐怖癥”患者的腦內視覺處理更多地涉及左腦的激活,或者說是細節處理的激活,而正常人則更多地用到瞭右腦或整體加工。由此造成“畸形恐怖癥”患者過分關注麵部的各個器官,而不是將麵部看成一個整體(這種過分關注細節的錶現,正是他們的一個關鍵病癥所在)。
“畸形恐怖癥”患者還會錯誤地認為,其他人在觀察彆人的外錶時也會和他們一樣,“非常注重細節”!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他們總覺得彆人會注意到自己外錶上的“瑕疵”,就像他們自己注意到的那樣。
Part 2 “失控的身體”——轉換障礙
一個人,在視覺係統非常正常的情況下,怎麼會突然失明呢?
沒有任何神經方麵的損傷,卻發生瞭肢體的癱瘓。
好端端的,沒有任何器質性的病變,一個人就突然說不齣話瞭。
這些情況聽上去不可思議,但是“轉換障礙”卻真做得到。所以,“轉換障礙”又稱得上是目前為止“有趣”也詭異的一種心理疾病。
所謂“有趣”,是患上轉換障礙的人會突然齣現身體的“失控”——癱瘓、失明、失聰、假癲癇等等。
而所謂詭異,就是這些患者的身體檢查一切正常,醫學暫時沒辦法給齣解釋。關鍵的,是這一切完全不在患者的控製之中。
先來看幾個案例:
“翻滾吧,查大嬸”
查大嬸今年56歲,日前來到心理診所就診,目的是拯救她過去4年中無休止的“翻滾”——“癲癇”發作!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查大嬸的“癲癇”總是突然發病,持續30~60分鍾。在發作開始前幾分鍾,她就預感到即將發生什麼,於是她就去床上躺著。在發作期間,她全身反應遲鈍,四肢變得僵硬並伴有奇怪的抖動動作。她緊閉雙眼,咬緊牙關,口吐白沫。她經常會大哭,有時甚至會大叫。然後就開始就地打滾、亂竄!但是她從不會大小便失禁。在發作以後,查大嬸聲稱不記得發生瞭什麼。
很多人看到這兒會說,哦,查大嬸這不是轉換障礙,她就是普通的癲癇而已!那麼是不是這樣的呢?
如果你仔細研究,會發現真正的癲癇病患者在發作之後會齣現思維混亂的情況,但是查大嬸沒有;真正的癲癇病患者很少在發作期間過度地上躥下跳,但是查大嬸躥得比較“歡樂”;真正的癲癇病患者在發作時常常會弄傷自己,會大小便失禁,但是查大嬸不僅不會大小便失禁,還知道要“保全”自己,發作前乖乖地去床上躺好。,有力的證據齣現瞭:腦電圖顯示查大嬸並沒有癲癇的跡象!
所以查大嬸的這個“癲癇”是假的!而這種假癲癇正是轉換障礙的一個常見癥狀!
“忘記如何走路”
小愛盤腿坐在椅子上,拒絕把腳放在地上。她的母坐在一邊,隨時準備在小愛起身的時候將她攙到輪椅上。她的母預約瞭這次心理治療,並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纔把小愛帶進醫生的辦公室。
小愛今年20歲,她人非常友好,討人喜歡,智力也正常,從始至終她都帶著微笑迴答醫生的每一個問題,顯然,她很喜歡與人交往。可就有一點,她“忘記”瞭如何行走。
小愛的行走睏難已經有5年瞭。一開始是右腿無力,無法保持平衡,這讓她經常摔倒。後來情況越來越糟糕,6個月前,病情已經發展到根本不能走路,隻能在地上爬行。然而各種醫療檢查的結果卻是她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的解釋,她患上瞭轉換障礙。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像小愛這樣突然喪失行動能力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那時候,前綫的士兵經常突然就報告說大腿癱掉瞭,或者手臂動不瞭瞭,然後不戰而退,被抬下戰場。這些戰士患上的也是轉換障礙。
案例講完,我們也能看得齣來,其實轉換障礙也不是無緣無故就齣現的,有研究錶明,絕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都有嚴重的“心理應激”!什麼叫心理應激?用我們通俗的說法就是“受過刺激”。士兵不用說,戰場上多嚇人啊,可能是突然目睹瞭昔日的戰友就死在自己麵前……查大嬸的傢人也反映,她發病通常都是在與傢庭成員或者朋友爭吵之後。
患者受過刺激,身體突然“罷工”,但是這種“罷工”又跟真正的身體殘疾不一樣,這也是轉換障礙為詭異的地方!
比如,在轉換障礙中失明的人,雖然患者說自己看不到任何東西,但是他們卻可以在堆滿傢具的房間裏自由行走。失聰的患者也說自己聽不到任何聲音,但是他們卻能準確定位齣叫他們名字的聲音是從哪裏發齣來的。而對於癱瘓的人來說,通常這種“不會動”隻錶現在某一個肢體上,如一隻手臂或一條腿,而且隻針對某一種功能。舉個例子,某個人可能不能寫字,但是可以抓握,實際上兩個動作用到的是同一組肌肉。又比如說,某個人大部分時間都不能走,但是遇到緊急狀況,比如逃命時,就突然能跑瞭。
這不是活見鬼瞭嗎?說他們不是裝病誰信啊!
但現實是,他們的確不是裝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子?這裏就涉及瞭一個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也是目前心理學研究的前端——“內隱思維”。
啥叫內隱思維?內隱思維其實是相對於外顯思維而言的。這麼說大傢可能有些糊塗。那我說兩個詞,你們也許就會明白:直覺,醞釀。
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內心沒有十足的把握,又沒有肯定答案的時候,我們做齣瞭一個選擇,這時候彆人問你是怎麼想的,你會說:“嗯,憑我的直覺……”有人說不要欺騙女人,因為女人的直覺通常都很厲害!這樣下來,直覺一直以來都被看成一種很玄的東西,可以說是上天的旨意,又或者說是有如神助。但實際上,它沒有那麼“玄幻”,它隻是我們內隱思維的一部分。
很多發明傢、科學傢、詩人和藝術傢在成名之前,並不都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時候他們迷茫、彷徨、輾轉反側,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後頓悟!這個過程就是醞釀。而醞釀也是內隱思維的一部分。
像“直覺”和“醞釀”之類的內隱思維一直就存在,就像某位心理大師說的:“在許多睏難而復雜的創造性思維中,可以通過延緩有意識思考得到更深刻而豐富的答案,並允許心理的無意識或部分意識加工的自由運作。”
說白瞭,內隱思維就是人在潛意識中加工信息,而外顯思維則是在意識中加工信息。
再具體點兒:
雖然內隱思維同外顯思維一樣,都是復雜的心智操作過程,但是外顯思維對信息的加工是一種緩慢的串行傳入過程,就像單嚮行駛的單車道一樣,如果前麵的信息搞不定,後麵的就隻有等。而內隱思維的信息加工則是快速的並行傳入過程,可謂“條條大道通羅馬”,潛意識有多給力,它就有多給力!
同時,跟外顯思維能夠用語言明確錶達的、在意識控製之下的、需要付齣心理努力的特點比起來,內隱思維則是“無法言說”的。你想,它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我們壓根兒不知道啊,所以也不需要付齣心理努力,等它自己“忙活”完瞭,自然就會通過意識給你一個結果瞭。
而轉換障礙患者的問題就齣在,雖然外界的信息已經進入當事人的感覺器官,並在內隱思維中被加工過,但是當加工過的信息要傳送到外顯思維,也就是意識層麵時,不知什麼原因被攔截瞭!所以,轉換障礙患者雖然看到瞭東西,但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看到瞭。
那麼他們為什麼還會“在堆滿傢具的房間裏自由行走”和“準確定位齣叫他們名字的聲音是從哪裏發齣來的”?
這裏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並不是所有通往意識層麵的信息都被攔截瞭,總有一部分“漏網之魚”,所以,在某種情況下,患者是可以“看得到,聽得見”的。
另一種解釋是,有些行為,其實本身就是靠潛意識支配的,那麼即使信息沒有到達意識也沒關係啊,“我們本來就不需要你的”。
我們前麵說過,轉換障礙患者在發病前幾乎都“受過刺激”。我們也知道,很多心理疾病的發病都是因為受瞭刺激,有的人受刺激抑鬱瞭,有的人受刺激躁狂瞭,而有的人受刺激後又抑鬱又躁狂瞭(雙相情感障礙)。那麼現在問題來瞭:為什麼有些人受刺激後會轉換障礙瞭呢?
為瞭迴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捋順一下轉換障礙患者的心路曆程,有請弗洛伊德弗大爺。
弗大爺:
大傢好,我又來瞭!
一個人是怎麼患上轉換障礙的,我認為攏共分四步!
步:
患者經曆瞭帶來創傷性的事件,受瞭刺激!這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會有一個意識不願接受的衝突,“糟心啊”!
第二步:
這種心理衝突緊接著引發瞭一係列焦慮的感受,讓患者很難挨,“不如就將它們深埋吧”,於是患者就壓抑這種衝突,使之進入潛意識。
第三步:
這份被深埋的衝突絕不會善罷甘休的,焦慮也持續增長,成為一種將要進入意識中的威脅!
“太恐怖瞭!怎麼辦?我不要去麵對它啊!”這麼想著,患者就將其轉換成身體功能的障礙(這也是轉換障礙的得名),以宣泄這種心理衝突,避免跟它“正麵交鋒”。比如,想要自慰的欲望給一個人帶來深深的罪惡感,這時就可能轉化為一隻手癱瘓。當然這種轉換不是有意識的,患者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為什麼就齣問題瞭。
第四步:
現在,關鍵的一點來瞭。當患者齣現瞭種種身體問題後,他卻發現自己大為受益。
首先,身體的癥狀減輕瞭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就像有人說的:“鬱悶時我會找人打一架,哪怕是被打一頓,雖然身體傷痕纍纍,心裏卻爽快得很!”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算是間接的受益。人們通常都會關心同情弱者,所以患者會得到額外的來自人的愛、額外的金錢收入……而這些都會讓患者在轉換障礙麵前“流連忘返”:“哎喲,這個樣子也不錯嘛!”
所以現在你們知道轉換障礙是怎麼一迴事瞭吧?
內容推薦
本書是暢銷超過百萬冊的《重口味心理學》的全新修訂版和完整版,新增12萬字內文和兩個完整篇章,為你講述那些心理學中重口味的、麻辣爽口的、新奇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和案例!
本書是通俗心理學的一塊隱秘:
你的身邊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而且總有一種事物讓你沒來由地害怕,比如看到一堆蟲子,或者一個人待在電梯裏……
你的大腦有時會不受意識控製地湧入一些想法、影像或衝動,必須反復來做一些動作來擺脫……
而你身邊有些人會突然性情大變,幾乎變成瞭另一個人!
有意思的是,有些男人有著“害羞的膀胱”!他們在公共衛生間小便時一定要等到旁邊沒人,或者到單獨的小隔間,否則便尿不齣來。
這些隻是本書內容的冰山一角。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