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练习题集第四版 孙国华 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 法理学 人大法学系列教材 法理学题

法理学 练习题集第四版 孙国华 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 法理学 人大法学系列教材 法理学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理学
  • 练习题集
  • 孙国华
  • 朱景文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法学系列教材
  • 法学教材
  • 法律理论
  • 考研
  • 法理学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89186
商品编码:25889654184
丛书名: 传热学
出版时间:200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法理学(第四版)(本科教材)

定价:39.8元

作者:孙国华,朱景文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0203454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供大学法科本科生使用的法理学教材。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探讨法和法律调整的一般原理。在这一编中,首先说明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价值、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等一般性问题。继而说明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说明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律调整、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法律渊源、法的效力、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责任、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等,并围绕着基本范畴展开相应的法学原理。
下编探讨当代中国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寻求一种“面对中国”的法学理论。在这一编中,首先阐述新中国法制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当代中国法的创制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而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明中国法治的发展进程及特点、法治理论的特色等,阐明法治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分析,大致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线路图”和着力点,说明法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本书力求简洁说明法学和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直面“中国问题”,致力于理解和说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整体状况,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我们注重吸纳法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注重将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方针及理论等融入论述。

作者介绍

孙国华,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系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奠基人之一, 2012年荣获“全国杰出法学家”称号。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朝阳校友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多所院校的教授,中央电大法理学主讲教授,曾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法学规划小组成员、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高级讲师。
朱景文,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客座教授,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任教授;201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化研究等。出版《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社会学》、《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等著作。

目录
绪 论
节 法学的特点及其体系
第二节 法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法理学的特点及其学科地位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上编 法和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
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节 法学术语"法"和它的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第四节 法的定义
第二章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第二节 法的价值概述
第三节 法的价值目标体系
第四章 法律调整
节 法律调整概述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和类型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过程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第五章 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
节 法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分类
第四节 法律体系
第六章 法的渊源和效力
节 法的(形式)渊源
第二节 法的效力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七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节 法律解释
第二节 法律推理
第八章 法律关系
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九章 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
节 法律行为
第二节 法律责任
第十章 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节 法律意识
第二节 法律文化
下编 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适用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第四节 法的实施的效果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节 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十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
节 社会主义法与生产方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市场经济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经济改革
第十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建设
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政党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政治改革
第十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文化建设
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宗教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
节 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民生建设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第二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意义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信息:

条码:9787300232492  

图书名称:法理学练习题集(第四版)  

定价:46

作者:朱景文  

版别:中国人大  

出版日期:2016-08-01

丛书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理学的配套练习题集,全书收集了近年来的法理学的司法考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以及模拟练习题,对于学生掌握法理学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化、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目录:

导 论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和方法(1) 

章 法的概念(11) 

第二章 法的作用(26)

第三章 法的价值(40) 

第四章 法的历史发展(5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58) 

第六章 法制与法律调整机制(68) 

第七章 法治(79) 第八章 法的原则(90) 

第九章 法与经济(102) 

第十章 法与政治(11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与文化(124) 

第十二章 法与社会、社会建设(138) 

第十三章 法与人权(144) 

第十四章 法与现代化(155) 

第十五章 法与化(163)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176) 

第十七章 法的渊源(186)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196) 

第十九章 法律体系(206) 

第二十章 法的实施(216) 

第二十一章 法的适用(227) 

第二十二章 法律关系(238) 

第二十三章 法律解释、推理与类推(257)

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270) 

第二十五章 法律监督(281) 

第二十六章 法律文化(292) 

第二十七章 法律意识(303)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310) 

第二十九章 西方法律思想(318) 

第三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330) 

模拟题一及答案(338) 

模拟题二及答案(357) 

模拟题三及答案(375)

在线试读:

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

2.法理学和法哲学

3.法学

4.法理学和理论法学

5.法实证论(实证法的理论)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是一门专门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A.社会现象 B.法律现象C.法律意识D.法律规范

2.法学体系是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学科的体系。整个法学体系的主体是下列哪一部分?()

A.理论法学B.法律史学C.部门法学D.交叉学科

3.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考研) 

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

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纽带

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

4.关于哲学和法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的关系的学科,对于法理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②哲学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的一部分被包容在这个体系中

③任何一个哲学流派的产生都会直接影响到法学,特别是法理学。所有法学流派都能找到它们的哲学基础

④逻辑实证主义是法社会学的哲学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法与科学技术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

B.当代的法律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切成果

C.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D.科学技术发展对法律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暂时没有内容介绍,请见谅!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