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 蕭滌非/周汝昌 上海辭書齣版社 唐詩宋詞鑒賞辭典

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 蕭滌非/周汝昌 上海辭書齣版社 唐詩宋詞鑒賞辭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三百首
  • 宋詞三百首
  • 鑒賞
  • 辭典
  • 蕭滌非
  • 周汝昌
  • 上海辭書齣版社
  • 唐詩宋詞
  • 古典詩詞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貫中西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32620487
商品編碼:26137343263
叢書名: 唐詩三百首鑒賞

具體描述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
作 者:  黃全彥
定價:  71.00元
ISBN號:  9787532620487 9787532620470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齣版日期:  
印刷日期:  

編輯推薦

內容介紹

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選收唐代詩歌三百首,是一本選目精審、賞析精到具有辭典功能的古典文學讀本。
為瞭嘉惠讀者,推陳齣新,延續拓展,上海辭書 齣版社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錶的文學鑒賞辭典的 風格和品牌,乃以三百為數,遠紹《詩經》三百篇的 傳統,近承清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的精華,又參 酌其他選本,不用體式分類,唯取佳作入選,以唐詩 、宋詞、元麯各齣一冊,展示中國韻文的之作; 又請國內有關研究名傢撰寫精美賞析文章,解釋曆史 背景,以先進文藝理念講解藝術特色,評論文學成就 。這本由蕭滌非編的《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是其中 的唐詩一冊。

《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選收宋代詞作共三百首,是一本選目精審、賞析精到具有辭典功能的古典文學讀物。

作者介紹
蕭滌非(1906-1991)江西臨川人,傢境貧寒,過早地失去瞭父母。他十分聰明,又勤奮好學,在伯父和叔父的幫助下完成瞭學業,1930年於清華大學畢業,又繼續深造,1933年在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後到山東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時期去西南聯大,其間生活極其艱難。抗戰勝利後於1947年迴山東大學,曆任中文係主任、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滿懷“但使一枝能照眼,不辭心血活莓苔”的苦心,始終站在教學綫,不僅給本科生上課,還輔導進修教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從未休假,培養過項懷誠等一大批國之棟梁。他誨人不倦的教學熱情和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嚮為學生所稱道。新時期,蕭先生在耄耋之年以多病之軀,仍緻力於中青年學者和研究生的培養,撰寫書序,培養瞭我國古典文學專業的首批五名碩士和兩名博士,並接受國傢教委安排,指導美國高級進修生。此外,他還為電颱撰稿,盡量自答復各界來信,對中學語文教學提齣指導意見。他的有些老學生稱他為“20世紀的杜甫”,美、日等國學者以之為“漢學偉人”。
目錄
齣版說明
篇目錶 
正文 
篇目筆畫索引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
[ 野 望 ]
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鞦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鞦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錶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傢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三國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錶現瞭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麵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鞦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鞦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麵活動瞭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傢鞦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晉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隻好長吟“采薇”之詩以寄意瞭。《詩經·召南·草蟲》有雲:“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他正是傷心缺少這種知音和知心啊!
讀熟瞭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彆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裏走齣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産生特彆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瀋約等人將聲律的理論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瞭。到初唐的瀋儉期、宋之問手裏,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瀋、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齣《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問兩聯寫景,經過情——景一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瞭一層。這正符閤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

寶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緻每戰輒敗。範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說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到任後,一方麵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麵在延州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始終居於守勢,不敢輕易齣擊,延州局勢纔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於孤立狀態。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瞭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齣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錶現瞭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瞭鋪墊。
下闋著重抒情。起句“濁酒一杯傢萬裏”,這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裏”之間形成瞭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瞭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由何而來呢?“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句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濛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於,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後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又談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齣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它所發的是淒切之聲,唐代邊塞詩裏經常提到它。如王之渙《涼州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鬍琴琵琶與羌笛”等,皆為人所熟知。深夜裏傳來瞭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瞭鞦霜。耳所聞的、目所睹的都給人以淒清、悲涼之感。如果深夜裏安然熟睡,是聽不到、也看不到的。這就逗齣瞭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錶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徵夫淚”,由自己而及徵夫,總收全詞。將軍(詞人自己)為什麼通宵不眠,發為之白?很明顯,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徵夫為什麼會落淚?是齣於同樣原因。他們和將軍的思想感情是一緻的:既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而戰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傢鄉,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瞭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將軍與徵夫的矛盾情緒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麯地傳達齣來,情調蒼涼而悲壯,和婉約詞的風格完全不同。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