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 作者 | 曹順慶 |
定價 | 46.00元 | 齣版社 | 四川大學齣版社 |
ISBN | 9787561493403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字數 | 頁碼 | 400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本書為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理論相關學術研究論文集,收錄論文20餘篇,涉及文學經典譯本流變研究、口傳文學不同文本的比較研究、傳統文化的現代形態、民族文學研究、文化遺産溯源分析等方麵。作者既有相關領域的**學者,也有學界新銳;文章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有充滿新意的創見,有較高的齣版價值。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中國學界對東歐馬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東歐馬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 多元性與微觀性:布達佩斯學派文化理論的範式特徵 論盧卡奇政治文化思想的民主意蘊與倫理追求 一位東歐新馬剋思主義哲學傢對哲學的理解 南斯拉夫實踐派的文化批判理論 論波什尼雅剋社會主義宗教文化哲學問題 從文化悲劇診斷到文化工業批判 ——西方馬剋思主義對齊美爾的批判與 東歐馬剋思主義現實主義美學 匈牙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導論(1945—1951):政治怎樣 作用於美學? 直麵現實 論施陶爾《直麵現實》中的現實主義美學 伊琳娜·沃伊納爾的美育思想導引 論盧卡奇現代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理據及其深層訴求 科西剋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探析 斯特凡·莫拉夫斯基美學思想引論 東歐馬剋思主義美學現代性研究 阿格妮絲·赫勒:現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 現代性場域下的悖論與 ——赫勒文化現代性理論研究 赫勒的後現代理論基礎:西方政治危機的自我救贖 瓦伊達小資産階級批判的文化維度 東歐馬剋思主義符號學 卓菲婭·麗莎的馬剋思主義音樂符號學研究 作為“文化話語”的文化 ——論赫勒對康德交談文化的再思考 馬爾庫什的語言範式理論及其文化現代性批判 亞當·沙夫的結構觀 ——兼談沙夫對阿爾都塞的批判 東歐馬剋思主義藝術美學研究 透過馬剋思主義棱鏡的主義 論柳博米爾·米西奇的主義藝術理論 科西剋藝術美學思想探析 論齊澤剋“不可能物”與崇高美學 馬剋思主義視域下的巴拉茲電影美學 從美學概念Kitsch的中譯說起 一部研究東西德文學理論交流的力作 戲劇,哲學與政治 ——布萊希特的辯證法 跨文化比較研究 德國漢學界對《論語》核心概念的研究 ——以“仁”為例 少女、驢子與雨巷 ——從文學他國化看“弗朗西斯·雅姆在中國” 中西方貢布裏希藝術理論研究視角之比較 |
編輯推薦 | |
文摘 |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一方麵是人類所處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麵是人類的烏托邦想象。由於文化的存在,現實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人無法改變的,它永遠隻能是可能事物的一部分完成,而絕不是一種已經完成的存在。而且,由於文化是人類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麵,是人類存在的一種方式,所以烏托邦並不是單純貶義的,它也不是一種存在於想象中的、難以定義的或毫無根據的存在。它不是一種“科學杜撰”或脫離現實的幻想,而是一種可以通過新一代人的實踐而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方案,它暗示著一個提齣新的思想和新的規範指令的新世界的生成,一個不斷地迸發齣勇氣和想象的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某種“尚未”實現,但卻是一種可以使現實能動的條件,是一種人道主義的願景。人類世界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它不僅包括傳統社會的諸多遺産,包括已經獲得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組織,還包括關於未來的各種想象、期許和方案。但是,在現實中占統治和主導地位的往往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傾嚮,是緻力於維護現實並滿足基本需要的實際意義上為生活而鬥爭的傾嚮。因而,遠離近期目標的想象都在對實際生活沒有現實性和功能性的意義上被概括成瞭“烏托邦”。文化恰恰介於二者之間,它連接瞭二者並通過補充人類存在的新方麵,從而含蓄地擴展瞭生物學存在和生存鬥爭的界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自治應當被建設為一個完整的社會體製。這就是說,,它必須包括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一切方麵;第二,除瞭個彆元素的自治之外,它必須被視為社會整體的自治。這就假定瞭各種自治的元素匯集到一個完全自治的社會之中。在任何其他情況下,馬剋思對於社會過程從屬於“個體聯閤的力量”之信念以及他對“自由生産者的聯閤體”所寄予的希望,都會被證明是烏托邦。 那麼,文化在何種意義上,以何種方式纔能發揮其現實和烏托邦之間的中介作用呢? 首先,文化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人們要建構一個更適閤於人本身的新世界,文化擴大瞭各種活動和需要的係統,這種理解新事物的需要和創造發明的需要激發瞭人的好奇心,並發展瞭人的創造力,在接受曆史遺産的過程中,獲得創造性的生活技巧。其次,文化以符號交往的形式,以各種方案和思想的形式,以達到尚未存在的事物的形式創造瞭人的實踐。再次,文化藉助於經驗和學習,亦即整體的積纍過程,促進瞭世界的人道化。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並沒有遊離或脫離於個人生活,而是作為一種人的存在的要求植根於生活本身之中。後,文化以一種萌芽的形式錶現在每一個個體之中,在個體內部進行著調節,擴展有效的經驗並探索未知的事物。對於個體而言,一方麵,他們必須適應現實及其要求、目標、標準和價值;另一方麵,他們永遠不會完全接受現實,永遠不會滿足於現實,並將現實與另一個可能更好、更全、更美的世界聯係,由此循環往復,不斷推動曆史進步。總之,鑒於文化不能與活動者的個人的曆史相分離,所以應該將文化視為現實和烏托邦之間的“調節器”,或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梁。 …… |
序言 | |
正版: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9787561493403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正版: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978756149340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正版: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9787561493403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