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創意
定價:138.00元
作者:(美)莉莎·麥考伊,(美)凱瑟琳·葛萊德,(美)凱利·湯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85516
字數:460000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6大科技領域,24個世界的創意與科技。探索文明與科技的曆史血脈,改變拜訪偉人與先知的宏觀視野。觸發革命性影響的重要科技,展開一場穿越年的文明科學演進之旅! 綜觀當今多元發展的六大科學領域(醫、運輸、通信、生物、化學和環境),迴溯時光到曆史上啓動每項科技的引爆點去認識創意與科技的提齣者與反對者,並各彆闡述24個已經或是正準備改變這個世界的大創意。
目錄
前言 8
關於本書 1 0
如何使用本書 1 2
章 信息與傳播 1 4
增強現實 2 6
量子計算 3 6
雲計算 4 8
人工智能 6 0
第二章 健康與醫學 6 2
再生醫學 7 2
基因醫學 8 4
納醫學 9 6
流行病控製 1 0 8
第三章 物理與宇宙 1 1 0
量子引力 1 2 2
量子信息 1 3 2
小型核反應堆 1 4 2
尋找與地球相似的行星 1 5 4
第四章 化學與材料 1 5 6
室溫超導體 1 7 0
分子組閤器 1 8 2
綠色化學 1 9 4
可編程物質 2 0 2
第五章 生物與環境 2 0 4
閤成生物學 2 1 6
錶觀遺傳學 2 2 8
基因改造生物 2 4 0
地理工程 2 5 0
第六章 運輸與太空探險 2 5 2
電動汽車 2 6 4
智能交通 2 7 6
外星環境地球化 2 8 8
深海探險 3 0 0
曆史上的重大構想 3 0 2
圖片齣處 3 1 0
內容提要
6大科技領域,24個世界的創意與科技。探索文明與科技的曆史血脈,改變拜訪偉人與先知的宏觀視野。觸發革命性影響的重要科技,展開一場穿越年的文明科學演進之旅! 綜觀當今多元發展的六大科學領域(醫、運輸、通信、生物、化學和環境),迴溯時光到曆史上啓動每項科技的引爆點去認識創意與科技的提齣者與反對者,並各彆闡述24個已經或是正準備改變這個世界的大創意。
文摘
作者介紹
提摩西?6?1 費瑞斯著有十幾本書籍。其中,《銀河係大定位》(Coming of Age in the Milky Way)被譯成瞭15 種語言,《紐約時報》甚至將此書列為20 世紀重要的著作之一。費瑞斯被《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譽為“英語世界受歡迎的暢銷科普書作傢”,被《華盛頓郵報》評為“當代的科普書作傢”。
信息與傳播、生物與環境、物理與宇宙、運輸與太空探險
莉莎?6?1 麥考伊(Lisa McCoy)擔任瞭12 年的自由作傢和編輯,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科技與醫領域。她是《微軟辦公軟件2003 快速步驟》一書的作者之一,也是《微軟模擬飛行2002》和《搖滾明星程序員的秘密》等數本圖書的編輯。近年來麥考伊撰寫的一則短篇故事,獲得瞭哈伯德未來作傢文學奬。
健康與醫學
凱瑟琳?6?1 葛萊德(Katharine Greider)是一名自由作傢。她一開始擔任傳統周報的記者,後來為一個小城鎮的報社工作。她擔任自由作傢超過15 年,為許多雜誌、報紙和營利組織撰文,括《紐約時報》和《美國退休人員公告》。她的近期著作是《紐約下東城傢居生活人類學考察》。
化學與材料
凱利?6?1 湯基思(Kelly Tomkies)是一名自由作傢兼編輯。她著有(或與人閤著)4 本書,也擔任雜誌的編輯,括《智能商務》和《中西部食品服務消息》等。她為各種刊物和網站撰寫瞭數篇文章,主題括兒童、寵物、就業、商業、財經和生物技術。她也為齣版社和作者編輯文章、、書籍等。
鄭方逸,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博士,主修植物病蟲害與生物化學。長期旅居美國,現為自由譯者。主要著作齣版情況:《大腦騙局》等多部譯作。
這本書的名字實在是太長瞭,我剛拿到手的時候,感覺就像在搬一塊磚頭。封麵設計非常醒目,延續瞭國傢地理一貫的視覺風格,色彩鮮艷,圖片精美,一看就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特彆喜歡它所涵蓋的幾個主題,比如“創意與科技”,這個部分簡直是我的福音,讓我看到瞭很多前沿的科技應用,比如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以及各種新興的交互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讀到關於虛擬現實的內容時,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未來科技的無限魅力。而“健康與醫學”部分,則讓我對現代醫學的進步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從基因編輯到個性化醫療,再到對衰老機製的深入研究,都讓我驚嘆於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尤其關注瞭關於腦科學的研究,裏麵介紹瞭一些新的神經科學發現,解釋瞭我們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通過一些方法來提升認知能力,這對我平日裏需要大量思考和學習的工作非常有啓發。整本書的紙質也很好,印刷清晰,內容排版也很舒服,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
評分初次翻閱這套書,就被其宏大的選題和嚴謹的態度所吸引。“信息與傳播”這一章節,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地讀完。它不僅僅是梳理瞭信息傳播方式的曆史演變,更深入地探討瞭大數據、社交媒體時代下信息爆炸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辨彆真僞。書中關於算法推薦的分析,讓我對平時習慣使用的各種APP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認識到瞭信息繭房的潛在危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數據,揭示瞭信息傳播中的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影響,這對於我這樣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人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曆。接著,“化學與材料”的部分,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在書中圖文並茂的講解下,也看得津津有味。從納米材料的神奇應用,到可持續能源的最新進展,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原理,都讓我覺得科學並不遙遠,反而充滿瞭趣味性和實用性。那些關於新材料的介紹,比如能夠自修復的材料,或者可以發電的織物,都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尺寸和裝幀都非常令人滿意,拿在手裏很有質感。我最感興趣的是“信息與傳播”部分。它非常敏銳地捕捉到瞭當下信息時代的脈搏,對於社交媒體的崛起、信息繭房的形成以及深度僞造(Deepfake)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都進行瞭深刻的剖析。文中提到的“後真相時代”的概念,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環境下保持批判性思維,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提供瞭理論上的指導,還給齣瞭一些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辨彆虛假信息,如何構建多元化的信息來源。隨後,“化學與材料”章節,則用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釋瞭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化學。從塑料的生産和迴收,到新能源電池的原理,再到我們日常使用的護膚品和食品添加劑,都進行瞭細緻的講解。我尤其喜歡關於新型復閤材料的介紹,它們在航空航天、建築等領域的應用,都展現瞭科學的無限可能性。整本書的語言風格都比較活潑,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更像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在與你聊天。
評分拿到這套書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無論是物理上的重量,還是內容上的深度。我最先翻閱的是“創意與科技”闆塊。裏麵關於未來城市的設想,利用科技解決城市病,讓我眼前一亮。比如,書中提到的智能交通係統,如何利用大數據優化交通流量,減少擁堵,這讓我對未來的通勤充滿瞭憧憬。還有關於綠色能源的創新應用,比如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建築,或者能夠淨化空氣的材料,都讓我看到瞭科技在解決現實問題上的巨大潛力。接著,“健康與醫學”的部分,則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讀瞭許多前沿的醫學知識。它沒有用枯燥的術語,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講述瞭基因療法如何改變癌癥患者的命運,或者免疫療法如何幫助我們抵抗疾病。特彆是關於心理健康的研究,讓我看到瞭科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壓力、焦慮等問題,這對於現代人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拓寬我視野的書籍,而這套《大創意》係列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特彆是“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書中關於生態係統平衡的闡述,讓我意識到瞭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的深遠影響。我之前一直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太瞭解,這本書用生動的語言和觸目驚心的圖片,讓我看到瞭許多瀕危物種的現狀,以及科學傢們為挽救它們所做的努力。其中關於氣候變化的分析,也更加深入和細緻,讓我對這個全球性的挑戰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同時,它也提供瞭一些關於個人可以如何為環境保護做齣貢獻的建議,這讓我覺得並非束手無策。而“自然”這個主題,更是將視野拉得更廣,從宇宙的浩瀚到生命的起源,再到地球上各種奇妙的地理現象,都給我帶來瞭強烈的震撼。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深海探索的部分,那些未知的生物和神秘的海底世界,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