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 名词解释 论述题 共两本 | ||
| 定价 | 134.00 |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长孙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209113045 | |
| 重量 | ||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是“长孙博历史学考研系列”之四,是专门指导历史学考研的必考题型——名词解释的辅导书。
本书是作者在研究统考前30余所重点高校20多年历史学考研真题、2007—2018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和2013—2018年40多所高校300多套自主真题的基础上,以“三段论”
格式编写而成。
与普通辅导资料相比,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实用性强
本书在编写时以考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shou先,本书为考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答名词解释的高分技巧与模式,即“三段论”法,是考生复习名词解释时必须掌握的技巧。
其次,本书收录了3400余条名词解释(含重复真题名词),并为考生提供了2200余条名词解释的简明答案。本书所选名词均为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如能掌握,就能达事半功倍之效。
.........
第壹章 中国古代史
一、史前时代
二、夏商西周
三、春秋战国
四、秦汉
五、魏晋南北朝
六、隋唐五代
七、宋、辽、西夏、金、元
八、明、清(鸦片战争前)
*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二、清统治的衰落
三、近代化的启动
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五、辛亥革命
六、民初政局
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九、抗日战争
十、国共内战
十一、共和国史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史前人类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三、古代埃及文明
四、古代印度文明
五、古代希腊文明
六、古代罗马文明
七、中世纪的西欧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九、中世纪的东欧
十、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
一、近代初期的欧洲
二、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三、近代的亚非拉
四、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壹次世界大战
五、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七、两战之间的世界
八、*二次世界大战
九、*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十一、*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第五章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
一、中国史学史
二、西方史学史
..........
这本书在例题的解析上,也暴露出明显的“应试化”倾向,而且是那种非常低级的应试技巧堆砌。它似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套用模板”和“堆砌关键词”上,而忽略了历史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解析某个论述题时,它会强调“开头必须出现三个排比句,中间必须引用某某史学家的观点,结尾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总结”,这种操作层面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或许有暂时的帮助,但长期来看,它扼杀了考生发展自己独特分析角度的可能性。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维性,而好的复习材料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这些复杂性,而不是教他们如何用标准化的公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考题。当我看到一些本应深入探讨的材料分析题,被简单地归结为“选择A或B,因为关键词是X”,我就知道,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功利的,它追求的是短期分数,而不是长期的历史素养提升。我买它,是希望得到学术的指引,而不是速成的“作弊秘籍”。
评分关于名词解释部分,我的体验只能用“槽点满满”来形容。我本来指望能在这部分看到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精准界定、核心特征的提炼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的深入阐述。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解释都流于表面,用词非常含糊,有些甚至存在语病或者不够严谨的学术表达。比如,对于一个关键历史事件的解释,它可能只用了两三句话带过,既没有交代清楚时间线索,更没有触及到史学界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这对于需要上考场写出结构完整、论据充分的论述的考生来说,根本是不够用的“弹药”。我不得不承认,我得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更权威的教科书和研究专著,去填补这本书留下的巨大知识真空。如果我完全依赖这本书,我担心我的答案会因为缺乏深度和准确性而在阅卷老师那里失分。这感觉就像是,你希望得到一张高精度地图,结果手里拿到的是一张粗略的速写,虽然能大致知道方向,但细节完全缺失,根本无法应用于复杂的实地导航。
评分这本书的“时效性”也让我非常困惑。既然标明了是2019年的考研用书,我自然期望它能涵盖到最近几年国内外历史学界的一些新动态或者对既有理论的新发展。历史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老的定论可能会受到挑战,新的史料发掘也可能改变我们对某些事件的看法。然而,通读下来,我感觉内容大多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论述范式中,对于近十年来的重要学术争鸣和新史观的介绍几乎是空白。这使得这本书显得有些“滞后”了。考研命题往往会结合时代背景和最新的研究热点来设置题目,如果复习材料本身不能提供前沿视野,考生就很容易在答题时显得守旧和缺乏洞察力。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观的桥梁,而不是一个固守陈规的“时间胶囊”。对于追求高分的考生来说,这种对学术前沿的漠视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评分天哪,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灾难!那种老旧的排版和廉价的纸张质感,让我怀疑我买到的是盗版书。拿到手的时候,一股陈旧的气味扑鼻而来,简直像是从哪个尘封已久的图书馆角落里翻出来的宝贝——只不过,这个“宝贝”的品相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原本还期待着考研资料能有点现代化的气息,起码在清晰度和装帧上能让人提起学习的兴趣。结果呢?里面的字体有深有浅,有些地方的墨迹还晕开了,翻阅起来简直是一种折磨。更要命的是,目录的排版混乱得让人抓狂,想快速定位某个知识点简直是痴人说梦。我辛辛苦苦从一堆模糊的印刷品中试图找出重点,那种挫败感真是难以言喻。这感觉就像是,你花钱买了一张通往成功彼岸的船票,结果发现船票是用废纸打印的,而且船长似乎也对航海图一窍不通。我真的希望出版商能重视一下读者的阅读体验,哪怕只是在纸张质量和印刷工艺上稍微用心一点,也不至于让一本理论上应该“干货满满”的书,在物理层面上就让人望而却步。我对内容还没有深入研究,但光是这第一印象,就已经让我对这次考研的备考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评分我花了大价钱买的这本所谓的“权威”复习资料,拿到手后,才发现内容组织简直是一团乱麻,完全没有体现出任何体系化的编排思路。历史学的论述题,最考验的就是逻辑框架的构建能力,一套好的复习资料应该能引导学生如何搭建论点、组织史实、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把历年真题的答案生硬地堆砌在一起,缺乏必要的知识点串联和模块划分。比如,它把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下的论述题答案混杂在一起,你很难看出哪个知识点是核心,哪个是次要的支撑材料。我试着按照它给出的结构去复习某个章节,结果发现为了理解一个论述题的背景,我得不断地在前面翻找它零散给出的名词解释,完全打断了我的思考流程。这根本不是在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而是在强迫我们进行碎片化的记忆。对于时间宝贵、需要高效复习的考研学子来说,这种低效的编排方式简直是致命伤。它没有提供任何“如何思考”的指引,只是赤裸裸地展示了“写了什么”,实在是非常可惜。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的好!
评分还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刚刚收到,经典,多多体悟
评分非常的好!
评分刚刚收到,经典,多多体悟
评分还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刚刚收到,经典,多多体悟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