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记两卷,以编年为体,记载中国上古北方君王世系,从皇帝到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为止。学界一般称此为“今本”,而“古本”,则指从古代典籍、古书注释中汇辑原本《竹书纪年》佚文而成的本子。18世纪以来,一般斥“今本”《竹书纪年》为伪书。 倪德卫著的《竹书纪年解谜》通过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等多方面信息来分析“今本”之价值,并对今本《竹书纪年》进行剖析论证,从而得出其并非伪书的结论。
倪德卫(1923年1月--2004年10日),西方汉学研究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荣休讲座教授。1940年考入哈佛大学,受业於华裔着名学者洪业和杨联陞两位先生,跟随他们学习中国史学和中国哲学史,并研修西方哲学。自1948年开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教授中西哲学和古代汉语。任Walter Y.Evans-Wentz东方哲学、宗教与伦理学讲座教授,并为哲学系、宗教系、亚洲语文系三系合聘教授。还担任过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亚洲语文系代主任。 代表作《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着有论文集《儒学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1996年),另有祝寿文集《中国语言、思想和文化:倪德卫与他的评论者》。2009年出版英文版《<竹书纪年>解谜》。
中文版修訂及翻譯序言
導言
第一章 武王克商之日期
附錄一:克商戰役的前役之謎團
附錄二:十二辰、十二木星位次、陰曆月及陽曆月:公元前1040年4月18日牧野之戰的星相學
第二章 三代年代學之關鍵:“今本”《竹書紀年》
附錄一:先周紀年的發展
附錄二:其他克商年份之解說
附錄三:黄帝至西周之年表
第三章 《竹書紀年》原文在竹簡裹的系統排列
第四章 《竹書紀年》簡文:從黄帝至晉武公
附錄:修復後簡文評注
第五章 戰國時代《竹書紀年》原文的演變
第六章 雙元年假說
附錄:公元前853年問題:如何解讀《竹書紀年》中的年份
第七章 商代晚期周祭系統:征夷方甲骨卜辭(及其意義)
第八章 四要素俱全的青銅器絕對年代的推定
後記
參考文獻及縮略語
中譯本跋
当我看到《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瞬间燃起了研究的火花。我一直对《竹书纪年》这部史书怀有极大的兴趣,它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特别是关于夏商周时期的断代和事件梳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一些争议性记载,给研究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竹书纪年解谜》这个书名,直击了我对于这部史书最核心的疑问,我迫切地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解谜方法。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例如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等,来印证或修正《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同时,对于那些与《史记》等主流史书存在差异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文本比对和逻辑推演,从而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一员,这本书的意义必然超越了单纯的文本解读,它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早期中国社会结构、政治运作、文化思想乃至价值观的形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对那个遥远时代的全新认知,并能激发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看到《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个书名,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本我不能错过的书。我一直对《竹书纪年》这部古籍感到着迷,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与传统史书记载不尽相同的视角,尤其是在早期历史的断代和事件叙述上,它充满了神秘感和争议性。本书的“解谜”二字,恰恰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运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和方法,来解读这部古老而又重要的文献。《竹书纪年》的独特性,使得它在研究夏商周时期历史,尤其是政治史和军事史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作者是如何对《竹书纪年》的文本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证,如何辨析其真伪,以及如何将其中的记载与考古发现进行比对,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此外,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对《竹书纪年》本身的解读,它更提供了一个理解早期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的窗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早期中国。
评分终于收到这本《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了,光是翻开它的第一页,那种厚重感就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先秦时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属上乘,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竹书纪年》作为一部与《史记》齐名的史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部史书的解读一直充满了争议和挑战,《竹书纪年解谜》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承诺要揭开这部古籍的面纱,探寻其中隐藏的真相。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书中是如何运用最新的考古发现、文献比对以及语言学分析来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篇章的。特别是关于夏商周的年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竹书纪年》的出现,无疑为这些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次对历史认知的重塑。它可能打破我们长久以来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固有印象,也可能为我们揭示出前所未知的历史细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本书的写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同时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这种分享的态度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所有热爱中国古代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它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求,更能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更深层次思考。
评分《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个书名,一眼就能抓住我这个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先秦时期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竹书纪年》是理解夏商周历史的一把关键钥匙,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充满谜团的钥匙,它的解读始终是学术界的一大挑战。《竹书纪年解谜》这个部分,正是我最渴望深入了解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比如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来层层剥开《竹书纪年》的神秘面纱。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处理《竹书纪年》中那些与传统史书描述不符的地方,是如何辨析其真伪,以及如何将其中的记载与最新的考古发现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自洽且有说服力的解读体系。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的视野必然是宏大的,它不仅仅是对《竹书纪年》的孤立研究,更是将这部文献置于整个早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真实、立体、鲜活的早期中国历史的新窗口,并提供关于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深刻洞见。
评分我一直对《竹书纪年》这部奇书充满好奇,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历史,其叙事风格和内容都与我们熟知的《史记》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它在研究先秦历史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承诺要为我们揭开这部古籍的神秘面纱。我对书中关于“解谜”的部分尤为期待。众所周知,《竹书纪年》的真伪、成书年代以及其中记载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都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本书将如何运用严谨的考证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成果,来解决这些长久以来的学术难题,是我最想了解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研究过程和证据链,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同时,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一部分,本书的视野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竹书纪年》本身,还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早期中国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这包括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文化思想的分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竹书纪年》所反映的那个时代。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提升我们对早期中国历史的认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部《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书名,就足以点燃我作为历史爱好者的热情。我一直觉得,《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一块极具挑战性的“硬骨头”,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迷雾中的宝藏,里面或许藏着颠覆传统史观的惊人秘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进入这片宝藏区域的向导。《竹书纪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保留了一些与主流史书不尽相同的叙事,尤其是在关于商周时期的记载上,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来自不同视角的历史叙述。这使得它在考证夏商周断代工程、探究早期政治权力运作等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作者是如何辨析《竹书纪年》的真伪,如何解读其中晦涩的文字,以及如何结合其他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来还原历史的真相。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重要一员,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竹书纪年》本身的解读,更在于它能为我们理解早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提供深刻的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证,又能让普通读者也能够领略到历史研究的魅力。
评分对于《竹书纪年》这部文献,我总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它与《史记》并列,但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其独特的视角和内容,让它成为研究先秦史,尤其是夏商周时期历史绕不开的关键文本。而《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个书名,就像一把钥匙,承诺要打开这扇紧锁的门。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处理《竹书纪年》的“疑案”的,例如关于其成书年代的争议,以及其中一些记载与主流史观的冲突。这本书的“解谜”部分,无疑将为我解开诸多困惑。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最新的考古学成果,比如殷墟、三星堆等重大发现,来佐证或反驳《竹书纪年》中的记载,从而为我们还原一个更接近事实的历史真相。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一员,这本书的意义绝非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它更是一个观察早期中国文明形态的绝佳切入点。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竹书纪年》的深入分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评分我对《竹书纪年》这部著作,一直抱有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态度。它作为一部与《史记》同等重要的史书,却在流传和解读上充满了曲折,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与主流史书的差异,使得它成为了研究夏商周历史的一个关键而又复杂的存在。《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这部古籍的大门。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解谜”的部分,它承诺将揭示《竹书纪年》隐藏的真相。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例如那些来自二里头、殷墟等重要遗址的发现,来对《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进行验证和解读。同时,对于书中那些令人费解的文字和事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精密的文献比对和历史逻辑推理,来阐释其背后的含义。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这本书的意义不应仅限于对《竹书纪年》文本本身的阐释,它更应该是一个深入理解早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面貌的窗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述,为我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鲜活的早期中国。
评分拿到《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后,我立刻被它深邃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书中关于“早期中国”的研究,让我联想到那些塑造了我们文明根基的早期王朝和文化。这本书的主题,特别是对《竹书纪年》的深入解读,无疑触及了中国历史最核心的议题之一。我一直认为,理解早期中国,是理解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关键。而《竹书纪年》作为一部可能直接来源于当时的史料,又带有不同于官方史书视角的存在,其价值不言而喻。《竹书纪年解谜》这本书,在“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个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对一本古籍的解读,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乃至世界观的一次全景式扫描。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考古学、古文字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勾勒出早期中国令人信服的图景。读一本历史书,有时候就像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注释,都可能是一个宝贵的碎片,等待被发掘和拼接。这本书的书名“解谜”,更是直接点出了其核心的探索精神,它承诺的是一场智力的冒险,一次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我深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为早期中国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更为真实、更为鲜活的历史世界的大门。
评分《竹书纪年解谜/早期中国研究丛书》这本书,光是看书名就足以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最具吸引力也最富争议性的文献之一,它以一种与我们熟悉的《史记》截然不同的视角,记录了夏商周的兴衰历史,其中蕴含着无数等待被发掘的秘密。《竹书纪年解谜》这个部分,正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作者是如何运用现代学术工具,例如古文字释读、考古证据的比对、文献学考证等,来破解《竹书纪年》中的难解之谜。特别是关于夏商周的年代划分,以及书中记载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严谨的论证,来给出新的见解,甚至是对现有历史认知进行修正。作为“早期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这本书的价值将远不止于对《竹书纪年》的解读,它更是一个深入了解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信仰以及人们世界观的绝佳窗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链条和翔实的证据支撑,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场激动人心的历史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